大正藏

时间:2024-05-25 00:16:43编辑:奇事君

大正藏的历史渊源

大藏经,是将一切佛教典籍汇集起来编成的一部全集。起初叫作“一切经”,后来定名为“大藏经”,“藏”有“保藏”的意思。因其内容十分广泛,故称“大藏经”,又称“藏经”。其内容主要由经、律、论叁部分组成,又称为“叁藏经”,分别称为经藏、律藏和论藏。“经”是佛教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律”是佛教为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论”是佛教弟子们为阐明经的理论的著述。此外还包括印度、中国的其他有关佛教史、佛教理论研究的专著。在佛教东传两千年间,其经典经过历代的翻译、流通,数量日益增多,但最后汇集、编纂成“藏”的却屈指可数,国内可考的不过十余次(宋及辽金八次、元二次、明四次、清一次);国外可考的,高丽叁次,日本七次。我国第一部刻本汉文大藏经《开宝藏》,是公元971年宋开宝四年刻本。此后,历宋、辽、金、元、明、清几个朝代,一千年间先后有各种官刻、私刻版本二十余种。在佛教典籍的翻译过程中,佛教中大量的思想概念已经转换为中国人能够领会的语言,创造出大量沿用至今的词汇,诸如“世界、宇宙、教师、真理、实际、坚持”等。其中作为汉文音韵学的四声,已成为今天普通话的重要标准。另外,对于汉字印刷字体的演变和最终确立,历代《大藏经》的刊刻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部《大藏经》是由赵匡胤倡导完成的,以其年号命名为《开宝藏》,它的刊印开创了中国大型典籍汇编的先河。在汉文大藏经的影响下,后来又有藏文、蒙文、满文版的《大藏经》的刊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开始刊印他们的《大藏经》。现在,在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次大陆,佛教原典已荡然无存。佛教一些重要典籍却借助汉文译本保存了下来,流传及作者时代历历分明,这是中国文明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国内刻本 宋开宝刊蜀本大藏经简称开宝藏或蜀本藏。这是中国第一部刻本大藏,现在无全本,流传的零卷也极少。《佛祖统记》卷四叁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记云:“敕高品、张从信往益州雕大藏经板”。又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记云:“成都先奉太祖敕造大藏经,板成进上。”据《北山录》卷十注及《佛祖历代通载》卷一八记其板数凡十叁万余板。日本《元亨释书》卷一六记日本一条天皇永延元年(987年)奝然齎此藏经还日本,当时总数5048卷。云其后屡经添补,最后积至 653帙,六千六百余卷之多。装潢全是卷子式,每板23行,每行14字或15字。《佛祖统记》卷四五真宗天禧叁年记:“十一年东女真国人贡,乞赐大藏经,诏给与之”又卷四六仁宗嘉佑叁年记“[西夏国奏国内新建伽蓝,乞赐大藏经,诏许之。”是知此藏在当时流布区域颇广。

大正藏详细资料大全

《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是基于中国多部《大藏经》而整理出来的,为目前在现代学术界颇受欢迎的中文版《大藏经》,于日本·大正年间(1912(壬子年)~1925(乙丑年))开始编修,故称此名。由日本·高楠顺次郎(1866~1945)、渡边海旭(1872~1933)监修,小野玄妙(1883~1939)为编辑主任,集多位佛教学者的努力,从大正十一年(1922)到昭和九年(1934)共费时十三年乃告完成。全书一百册,分为正编五十五册、续编三十册、昭和法宝总目录三册、图像部十二册,共收经律论及中日两国撰述三四九七部、一三五二〇卷,是自古以来卷帙最庞大的善本大藏经。日本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出版。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大正藏 全称 :大正新修大藏经 类型 :佛教典籍 编修 :大正年间 主编 :高楠顺次郎 出版 :大正一切经刊行会 历史渊源,经文内容,史事,经文,经文目录, 历史渊源 大藏经,是将一切佛教典籍汇集起来编成的一部全集。起初叫作“一切经”,后来定名为“大藏经”,“藏”有“保藏”的意思。因其内容十分广泛,故称“大藏经”,又称“藏经”。其内容主要由经、律、论叁部分组成,又称为“叁藏经”,分别称为经藏、律藏和论藏。“经”是佛教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律”是佛教为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论”是佛教弟子们为阐明经的理论的著述。此外还包括印度、中国的其他有关佛教史、佛教理论研究的专著。 大藏经体系 在佛教东传两千年间,其经典经过历代的翻译、流通,数量日益增多,但最后汇集、编纂成“藏”的却屈指可数,国内可考的不过十余次(宋及辽金八次、元二次、明四次、清一次);国外可考的,高丽叁次,日本七次。我国第一部刻本汉文大藏经《开宝藏》,是公元971年宋开宝四年刻本。此后,历宋、辽、金、元、明、清几个朝代,一千年间先后有各种官刻、私刻版本二十余种。 在佛教典籍的翻译过程中,佛教中大量的思想概念已经转换为中国人能够领会的语言,创造出大量沿用至今的辞汇,诸如“世界、宇宙、教师、真理、实际、坚持”等。其中作为汉文音韵学的四声,已成为今天国语的重要标准。另外,对于汉字印刷字型的演变和最终确立,历代《大藏经》的刊刻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部《大藏经》是由赵匡胤倡导完成的,以其年号命名为《开宝藏》,它的刊印开创了中国大型典籍汇编的先河。在汉文大藏经的影响下,后来又有藏文、蒙文、满文版的《大藏经》的刊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开始刊印他们的《大藏经》。 现在,在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次大陆,佛教原典已荡然无存。佛教一些重要典籍却借助汉文译本保存了下来,流传及作者时代历历分明,这是中国文明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 国内刻本 宋开宝刊蜀本大藏经简称开宝藏或蜀本藏。这是中国第一部刻本大藏,现在无全本,流传的零卷也极少。《佛祖统记》卷四叁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记云:“敕高品、张从信往益州雕大藏经板”。又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记云:“成都先奉太祖敕造大藏经,板成进上。”据《北山录》卷十注及《佛祖历代通载》卷一八记其板数凡十叁万余板。日本《元亨释书》卷一六记日本一条天皇永延元年(987年)奝然赍此藏经还日本,当时总数5048卷。云其后屡经添补,最后积至 653帙,六千六百余卷之多。装潢全是卷子式,每板23行,每行14字或15字。《佛祖统记》卷四五真宗天禧叁年记:“十一年东女真国人贡,乞赐大藏经,诏给与之”又卷四六仁宗嘉佑叁年记“[西夏国奏国内新建伽蓝,乞赐大藏经,诏许之。”是知此藏在当时流布区域颇广。 经文内容 史事 《大正藏》以《再刻高丽藏》为底本,修订时参考《开宝藏》、《契丹藏》整合而成,全部100卷(册),85函,共收集13520卷,80634页。分为正藏55卷(册)、续藏30卷(册)与别卷15卷(图像部12卷、昭和法宝总目录3卷),是当时收录佛教资料最多的一部大丛书。虽然内容非常完整,但是校订不全错漏之处也相当多,因而受到批评,但不减其学术地位,为各佛教寺院与图书馆必备之大藏经版本。1960年,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会”发起重印,对初印本的若干错误作了校正修订。 经文 《大正藏》收入佛籍总数冠于各种大藏经,计正藏、续藏、图像和总目录共3493部,13520卷。编辑体例也别创一格,经藏分为阿含、本缘、般若、法华、华严、宝积、涅盘、大集、经集、密教十类;律藏包括弥沙塞部、摩诃僧祇部、昙无德部、萨婆多部、解脱戒经(迦叶遗部)和菩萨戒等;论藏分为释经论、毗昙、中观、瑜伽、论集等五类;杂藏分为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史传、事汇、外教和目录等八类。续藏30册中除最末一册为古逸和疑似两类,专收敦煌古逸经、律、论疏和疑伪经外,其余29卷收入日本著述的续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四类及悉昙。图象12册收入日本各寺院所藏历代有名佛教画像和密宗明王像、金刚像及各种曼荼罗图等363种。总目3册收入中国历代各版藏经目录和日本各寺院所藏的写本和刻本藏经目录以及大正藏勘同录、大正藏总目录、总索引、译著目录等77种,为比较实用的版本。但校核工作粗放,排印错字,错句颇多。此外,大藏经用语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大正藏索引》,为佛教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经文目录 入阿毗达磨论 (2卷)〖唐玄奘译〗 五事毗婆沙论 (2卷)〖 唐 玄奘译〗 萨婆多宗五事论 (1卷)〖 唐 法成译〗 阿毗昙五法行经 (1卷)〖 后汉 安世高译〗 阿毗达磨俱舍论 (30卷)〖 唐 玄奘译〗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 (22卷)〖 陈 真谛译〗 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 (1卷)〖 唐 玄奘译〗 俱舍论实义疏 (5卷)〖 尊者安惠造〗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80卷)〖 唐 玄奘译〗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40卷)〖 唐 玄奘译〗 中论 (4卷)〖 姚秦鸠摩罗什译〗 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 (2卷)〖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译〗 般若灯论释 (15卷)〖 唐 波罗颇蜜多罗译〗 大乘中观释论 (9卷)〖 宋 惟净等译〗 十二门论 (1卷)〖 姚秦 鸠摩罗什译〗 百论 (2卷)〖 姚秦 鸠摩罗什译〗 广百论本 (1卷)〖 唐 玄奘译〗 大乘广百论释论 (10卷)〖 唐 玄奘译〗 百字论 (1卷)〖 后魏 菩提流支译〗 壹输卢迦论 (1卷)〖 后魏 瞿昙般若留支译〗 大乘破有论 (1卷)〖 宋 施护译〗 六十颂如理论 (1卷)〖 宋 施护译〗 大乘二十颂论 (1卷)〖 宋 施护译〗 大丈夫论 (2卷)〖 北凉 道泰译〗 大乘掌珍论 (2卷)〖 唐 玄奘译〗 瑜伽师地论 (100卷)〖 唐 玄奘译〗 瑜伽师地论释 (1卷)〖 唐 玄奘译〗 菩萨地持经 (10卷)〖 北凉 昙无谶译〗 菩萨善戒经 (9卷)〖 刘宋求那跋摩译〗 菩萨善戒经 (1卷)〖 刘宋 求那跋摩译〗 决定藏论 (3卷)〖 梁 真谛译〗 成唯识论 (10卷)〖 唐 玄奘译〗 唯识三十论颂 (1卷)〖 唐 玄奘译〗 转识论 (1卷)〖 陈 真谛译〗 唯识论 (1卷)〖 后魏 瞿昙般若流支译〗 大乘唯识论 (1卷)〖 陈 真谛译〗 唯识二十论 (1卷)〖 唐 玄奘译〗 成唯识宝生论 (5卷)〖 唐 义净译〗 摄大乘论 (2卷)〖 后魏 佛陀扇多译〗 摄大乘论 (3卷)〖 陈 真谛译〗 摄大乘论本 (3卷)〖 唐 玄奘译〗 摄大乘论释 (15卷)〖 陈 真谛译〗 摄大乘论释论 (10卷)〖 隋 笈多共行炬等译〗 摄大乘论释 (10卷)〖 唐 玄奘译〗 摄大乘论释 (10卷)〖 唐 玄奘译〗 中边分别论 (2卷)〖 陈 真谛译〗 辩中边论 (3卷)〖 唐 玄奘译〗 辩中边论颂 (1卷)〖 唐 玄奘译〗 显扬圣教论 (20卷)〖 唐 玄奘译〗 显扬圣教论颂 (1卷)〖 唐 玄奘译〗 大乘庄严经论(13卷)〖 唐 波罗颇蜜多罗译〗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7卷)〖 唐 玄奘译〗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16卷)〖 唐 玄奘译〗 六门教授习定论(1卷)〖 唐 义净译〗 业成就论 (1卷)〖 元魏 毗目智仙译〗 大乘成业论 (1卷)〖 唐 玄奘译〗 佛性论 (4卷)〖 陈 真谛译〗 究竟一乘宝性论 (4卷)〖 后魏 勒那摩提译〗 大乘五蕴论 (1卷)〖 唐 玄奘译〗 大乘广五蕴论 (1卷)〖 唐 地婆诃罗译〗 大乘百法明门论(1卷)〖 唐 玄奘译〗 王法正理论(1卷)〖 陈 玄奘译〗 十八空论 (1卷)〖 陈 真谛译〗 三无性论 (2卷)〖 陈 真谛译〗 显识论 (1卷)〖 陈 真谛译〗 无相思尘论 (1卷)〖 陈 真谛译〗 解卷论 (1卷)〖 陈 真谛译〗 掌中论 (1卷)〖 陈 义净译〗


大藏经分乾隆大藏经还有什么大藏经

大藏经为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为藏经,又称为一切经,有多个版本,比如乾隆藏、嘉兴藏等。现存的大藏经,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巴利语三大体系。这些大藏经又被翻译成西夏文、日文、蒙文、满文等。
▪ 象雄大藏经
▪ 房山石经
▪ 白玉大藏
▪ 敦煌藏
▪ 中华大藏经
▪ 满文大藏经
▪ 西夏文大藏经
▪ 傣文大藏经
▪ 蒙文大藏
▪ 契丹藏
▪ 赵城金藏
▪ 高丽藏
▪ 龙藏
▪ 元代官刻
▪ 石刻藏文
▪ 十二部经
▪ 乾隆版大藏经


大正新修大藏经的介绍

《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日本大正13年(1924)由高楠顺次郎和渡边海旭发起,组织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小野玄妙等人负责编辑校勘,1934年印行。 全藏分3个部分:正藏55册,续藏30册,别卷15册(内图像12册,总目录3册),共100册、收入佛籍总数冠于各种大藏经,计正藏、续藏、图像和总目录共3493部,13520卷。编辑体例也别创一格,经藏分阿含、本缘、般若、法华、华严、宝积、涅槃、大集、经集、密教十类;律藏包括弥沙塞部、摩诃僧祗部、昙无德部、萨婆多部、解脱戒经(迦叶遗部)和菩萨戒等;论藏分为释经论,毗昙、中观、瑜伽、论集等五类;杂藏分为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史传、事汇、外数和目录等八类、续藏30册中除最末一册为古逸和疑似两类,专收敦煌古逸经、律、论疏和疑伪经外,其余29卷收入日本著述的续经疏、律疏、论疏、诸宗四类及悉昙。 图像12册收入日本各寺院所藏历代有名佛教画像和密宗明王像、金刚像及各种曼荼罗图等363种。总目3册收入中国历代各版藏经目录和日本各寺院所藏得写本和刻本藏经目录以及大正藏勘同录、大正藏总目录、总索引、译著目录等77种,为比较实用的版本。但校核工作粗放,排印错字,错句颇多。此外,大藏经用语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大正藏索引》,为佛教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大正新修大藏经的论藏

释经论部:上(1505)下(1519) 毘昙部:一(1536)二(1545)三(1546)四(1558) 中观部:全(1564) 瑜伽部:上(1579)下(1585) 论集部:全(1628) 经疏部:一(1693)二(1718)三(1731)四(1736) 五(1744)六(1765)七(1783) 律疏部:全(1804-1815)(出家众能看) 论疏部:一(1816)二(1821)三(1824)四(1829) 五(1835) 诸宗部:一(1851)二(1852)三(1911)四(1957) 五(2001) 史传部:一(2026)二(2040)三(2066)四(2102) 事汇部:上(2121)下(2123) 外教部:全(2137) 目录部:全(2145-2184) 古逸部:全(2732) 疑似部:全(2865-2920) 大正新修大藏经日本大正十三年(1924),由高楠顺次郎和渡边海旭日发起,至昭和七年(1932)完成,1934年印行。所收异本最富,丽宋元明四藏之外,对校圣语藏本宫本敦煌写本古佚本以及各种流通本。后三十函为续编,多收日本著述。共计85函,3053部,11970卷,80634页。每页分上中下栏,每栏29行,每行约17字。方册本。

藏的读音区别

藏字读音分别为:cáng 、zàng,读音不同意思不同,具体如下:藏cáng释义:1、隐避起来: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隐藏。蕴藏。藏污纳垢。2、收存起来:收藏。藏品。藏书。储藏。藏zàng释义:1、储放东西的地方:藏府。宝藏。2、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藏。大藏经。三藏(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3、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藏族。4、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扩展资料汉字笔画:相关组词:1、藏书[cáng shū] 收藏图书。也指收藏的图书。2、蕴藏[yùn cáng] 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3、躲藏[duǒ cáng] 把身体隐蔽起来,不让人看见。4、储藏[chǔ cáng] 保藏。5、埋藏[mái cáng] 藏在土中。

佛经 chm格式大正藏佛经 的咒语梵音问题

是这样的,有的经书上是用中文记载的唐朝发音,还有一些经书不仅仅有用中文记载的唐朝发音,还有古梵文
罗马拼音不是梵文,但是国际梵文研究的惯例是用罗马拼音标注,因为两者都属于印欧语系,而且用罗马音标注比用其他注音法都好,比如像跳舌音只有罗马拼音能标出来。
现代学者对咒语罗马音注音研究包括以下3个方面:
1、现代梵文发音反推古梵文发音,梵文不同于表意的汉字,而类似于拼音字母,它的特点是:写得出来就能读得出来,所以这一步没什么争议的
2、根据对唐朝时发音 和 经书里的中文 推导发音(经文是唐朝时翻译的,所以要根据唐朝的发音来,因为从语言学上讲:现在的普通话其实是参杂了北方游牧民族阿尔泰语系的特点,不是唐朝古音)
3、根据日本东密高野山根本道场传承的梵文发音,日本东密源于中国唐密,传承没有间断过,东密的发音是最最可靠的
顺便提一下,罗马拼音其实是很难的,比如 t 念成清音d,th 念成清音 t ,d 念成浊音d,dh 念浊音t,非常复杂,所以:要么直接按中文来,要学梵音就先要系统学一下罗马发音。
其实学佛最根本的是消去 我执 和 法执,从佛理上讲对发音的执着何尝不是一种 法执 呢?咒语是离一切相的,这里的“相”自然包括 音相 形相 义相。所以:从果地上讲:念什么发音都无所谓。但是我还是要说一句:现在没多少人能真正“证果”的,大家都是在因地!!!从因地上讲,梵音要比不正确的读音要好得多。
最后再说一句:不管你念的是什么音,念咒语要把每一个音都念成 种子字 ,即由一字生一切义,由一切义悟一切法,这才是念咒。要是不尝试“由一字生一切义”,那念咒跟外语学院学梵文的人没啥区别;要是不尝试“由一切义悟一切法”,跟那些外道也没啥区别。


什么是大藏经?

佛教典籍的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内容包括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后来增入的少数佛教徒——阿罗汉或菩萨的说教在内)、律(释迦牟尼为信徒制定必须遵守的仪轨规则)、论(关于佛教教理的阐述或解释)。大藏经的编纂,始于释迦牟尼涅盘不久,弟子们为保存他的说教,统一信徒的见解和认识,通过会议方式的结集,形成一致公认的经、律、论内容。其后又增加了有关经、律、论的注释和疏解等“藏外典籍”,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大部类。原始佛教分裂以后,各大派别大多按照自己的观点编有本派的藏经,但只有上座部的三藏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其他部派的典籍除了在汉文译本中保存一部分外,基本上都已散佚。早期的梵文经典只剩下少数零散贝叶本或纸写本至今尚存,全部三藏已难窥全貌。现存的大藏经,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文、藏文、蒙文、满文、西厦文、日文和巴利语系等七年系统。此外还有过契丹文大藏经的刻造,但尚未发现传世的刻本


什么是大藏经?

《大藏经》是佛教典籍丛书,又名一切经、契经、藏经或三藏,内容包括经、律、论。大藏经编纂,始于释迦牟尼涅槃不久,弟子们为保存他的说教,统一信徒的见解和认识,通过会议方式的结集,形成一致公认的经、律、论内容。其后又增加了有关经、律、论的注释和疏解等“藏外典籍”,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大部类。原始佛教分裂以后,各大派别大多按照自己的观点编有本派的藏经,但只有上座部的三藏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扩展资料:现存的大藏经 ,按文字的不同可分为汉、藏、巴利系等三大系统。汉文大藏经为大小乘佛教典籍兼收的丛书。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以后的千余年间,仅经录即近50种之多,流传尚有20余种,收录的经籍数量不等。各个时代编纂的大藏经,形式和内容互有不同。除房山石经外,宋代以前的基本上都是卷轴装帧的书写本。北宋开宝(968~975)年间,第一部木版雕印的大藏经问世后,历元、明、清至民国,共出版过木刻和排印本大藏经20种。

请教,大正藏中佛教画像在哪几册中,谢谢。

《大正藏》全称《大正新修大藏经》Dazheng Xinxiu Dazangjing 。日本大正13年(1924)由高楠顺次郎和渡边海旭发起,组织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小野玄妙等人负责编辑校勘,1934年印行。全藏分3个部分:正藏55册,续藏30册,别卷15册(内图像12册,总目录3册),共100册。图象12册收入日本各寺院所藏历代有名佛教画像和密宗明王像、金刚像及各种曼荼罗图等363种。


中国近代历史文学名人有哪些??、

1、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校(现东北大学)。“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2、郁达夫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3、沈从文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4、郭沫若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5、茅盾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茅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沫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从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郁达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无量寿佛经是属于哪部大经里的?又分哪些?

首先您问的是'无量寿佛经"这部经.而不是另外一本'观无量寿经".因为这两本经名字相似.但内容不同.不过.这两部经同样收录在"大正藏第十二册"中.以下分别向您大略介绍这两本经书~ 【观无量寿经】
又称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佛观经、无量寿观经、十六观经。略称观经。内容叙述佛陀应韦提希夫人所请,示现西方极乐净土,并说修三福、十六观为往生法。.【无量寿经】
又称双卷经、两卷无量寿经、大无量寿经、大经。为净土教三部根本要典之一。本经叙说于“世自在王佛”时,有国王出家为僧,号法藏,誓愿度化一切众生至极乐世界,如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所云:“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后成佛,号“无量寿”,国土在西方,名为“安乐”,或称“极乐”;经中并叙及净土之庄严,又劝发诸天众生精进修行,以求往生彼佛国土。 佛说无量寿经有四十八愿,

观无量寿经中没有,

虽然有提到但没有解说,

释迦牟尼佛先说无量寿经,

接着才说观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中

把阿弥陀佛成佛的因果和众生往生的因果有详细的解说,

是一部真实的经,

所有的人都能获得阿弥陀佛的救度的一部经,

而观无量寿经是方便的经,

也就是说要到阿弥陀佛的净土,

要修十六种观想,

也就是说要修定善十三观和散善三观,

所谓定善就是要把心静下来,

想极乐世界和想阿弥陀佛,

如果做不到后面还有三观,

心不用静下来也可以修,叫做散善,

观无量寿经是

释迦牟尼佛为了被关在牢狱里的韦提希夫人而说的经,

被自己的逆子阿奢示关在监狱中的韦提希夫人

痛苦的向释迦牟尼佛求救,

佛于是进入监狱中为韦提希说法,

韦提希夫人在第七观见到阿弥陀佛,

因此被救度,得到无生法忍,

也就是说能往生到净土的身份,

韦提希夫人很高兴,

早期观无量寿经在中国刚被翻译出来时,

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中国人喜欢实修,

像昙鸾大师,道绰禅师,善导大师

都对观无量寿经有很深的体验,

并尽其一生弘扬,

而无量寿经虽然在中国也有十二次的翻译,

但一直到传去日本的时期,

才被法然上人和亲鸾圣人,

大力的弘扬和开展出来,

也许是国情的不同或是佛法的弘扬阶段的成熟有所不同,

但这两部经都同样是阿弥陀佛要救度众生的无上宝典,

不可不看不可不读.

您提出这个问题能利益许多人,

愿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

往生安乐国.


无量寿经的译本

相传此经前后有汉译12种,除康僧铠译本外,现存的异译本有:东汉支娄迦谶译《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4卷;吴支谦译《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2卷;唐菩提流支译《无量寿如来会》(即《大宝积经》第五会)2卷;北宋法贤译《大乘无量寿庄严经》3卷。有经录记载而现已缺本的有:东汉安世高译《无量寿经》2卷;魏帛延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2卷;西晋竺法护译《无量寿经》2卷;东晋竺法力译《无量寿至尊等正觉经》1卷;南朝宋佛陀跋陀罗译《新无量寿经》2卷,宝云译《新无量寿经》2卷,昙摩蜜多译《新无量寿经》2卷。《开元释教录》卷十四称:“此经前后经十一译,四本在藏、七本缺。”加上后出的法贤译本,即所谓五存七缺的十二种译本。但后人对此存疑颇多,认为是误将一经分属多位译者所致。因此,有人认为此经前后仅五译,最多不过七译,其他纯系经录之误题。此经另有胜友、施戒与智军合译的藏文本,收于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中。此经梵本和各种译本内容大体相同,仅文字互有出入,如序分中来会的听众,康僧铠、支谦、菩提流支三译本有大比丘众12000人,支娄迦谶译本作大弟子众1250人、比丘尼500人、清信士7000人、清信女500人,法贤与藏译及梵本作32000人;康僧铠译本列菩萨众17名,菩提流支列13名,藏译和梵本仅列慈氏(弥勒),其他三译未列。又如正宗分、流通分中的某些段落,各本也都稍有出入。因而近世学者疑此经梵本原有数种异本。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于1933年勘定《佛说无量寿经》(康僧铠译本)为标准版本。

上一篇:埃尔克森加入中国国籍

下一篇:大汉天子第三部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