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院士拿到最高科学奖

时间:2024-05-24 13:07:10编辑:奇事君

李兰娟受到国家级表彰,她为国家做出了哪些奉献?

在抗击今年的新冠疫情中,我们认识到了无数的医疗战士们。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是中国人的骄傲,他们在抗击疫情的前线前仆后继,我们做出巨大的贡献,不怕吃苦,我不怕困难。即便最累最难,他们也一直在咬牙坚持,始终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他们并不是和军人一样冲锋陷阵,与敌人进行交锋,但同样他们的义务与责任也是扛在肩膀,也是为我们去抵抗病毒,与病毒作斗争。 在这抗击疫情当中,我想大家都记住了这样一个人的身影,那就是李兰娟院士。作为一名女性,她始终走在抗疫的前线,疫情期间,李院士不顾花甲年高,仍带队前往武汉,坚守抗疫一线,为疫情防控贡献了“浙江力量”,用自己团队的专业知识,为大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李兰娟生于1947年,感染病(传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1998年,她出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任职长达10年。并于2002年担任原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李兰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成功阻击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推动我国在新突发传染病防治领域成为国际领跑者。得知科技大奖奖金有300万元,李兰娟院士表示,要把全部奖金捐出来用于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发展,计划把奖金的1/3奖励团队,2/3捐给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树兰人才基金,奖励和培养人才。 疫情当前,李兰娟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的有关情况汇报,查看了有关现场,明确自己的任务是研究疫情,向给国家一个交代,向国家进行汇报。在武汉实地研判疫情的李兰娟向国家提出了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要知道,这些实时性建议给武汉人民群众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保障。而且也正是这些具有实效性的建议才能将疫情有效的控制住。 李兰娟院士已经73岁了,在他这个年纪,其实本可以享受晚年,不去操心一些事情,但是他仍然心计祖国,想为医学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多做一些事做,培养一点人才,是她的准则。 所以他始终走在前线,为大家做出努力,树立榜样。而且李兰娟院士的相关科研成果也是足够让大家去学习。这样的老一辈医生在自己的岗位坚持了已经快半个世纪了,他们仍然明白自己的任务并不是休息,而是继续为祖国散发自己的每一份光亮。

李兰娟获得过祖国给了什么奖?

1、获得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由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领衔,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学、复旦大学等11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0年7月17日,李兰娟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捐出所得全部奖金300万元人民币,用于人才培养和促进科技发展。其他奖项和荣誉:1997年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研究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 重型肝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 革兰阴性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AmpC酶研究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 浙江省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学和防治策略研究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2006年 生物人工肝用细胞源与混合型人工肝的研究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7年 感染微生态学建立及应用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10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1年 肝衰竭人工器官替代治疗研究 省部级 一等奖2012年 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 省部级 一等奖2013年 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14年 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五)2014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4年 中央电视台年度科技创新人物2014年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15年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诊治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 社会团体 一等奖2015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 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排名第二)2016年 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2016年 第九届谈家桢科学奖临床医学奖2020年 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李兰娟(1947年9月13日-),女,浙江绍兴人,中国传染病学专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传染病学重点学科、211建设学科学术带头人、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她和团队研发了李氏人工肝系统,广泛用于维持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生命,并且因在抗击SARS、H1N1、H7N9等流行病中发挥的作用而获得多个国家奖项。其夫为另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扩展资料:生平李兰娟原籍萧山区进化镇下畈底村。1947年,李兰娟出生于绍兴县夏履镇夏履桥村。1960年,她被保送到绍兴第一初级中学(现绍兴第三中学)。因为家境贫寒,她初中曾有一段时间是辍学在家读的,一边干活养家,一边自学。中考后,她被省重点中学——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学(现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破格录取。高中毕业后,李兰娟在夏履镇当中学代课教师。在浙江省中医院学针灸后改做赤脚医生。1973年作为工农兵学员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1973年起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医师、党支部委员、团委书记,1984年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1987年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治医师、党委副书记,1993年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党委书记、副院长,1996年任浙江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98年晋升正高职称,被评为浙一医院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传染病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同年至2008年任浙江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期间主要从事重型肝炎的诊治、肝病微生态、人工肝等的研究。2004年,李兰娟主编了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传染病学》。2005年3月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为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同年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2019新冠肺炎疫情开端时,李兰娟是第一位提议封锁武汉市的中国专家,曾三次提请武汉市当地政府和国务院。最终使中央政府采纳其建议,并于2020年1月23日实施武汉封城。2月1日,她和一组来自杭州的医务工作者前往武汉,帮助抗击疫情。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名单?

北京时间10月5日17点45分,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该奖项授予Syukuro Manabe、Klaus Hasselmann和Giorgio Parisi,以表彰其在理解复杂物理系统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历届(1901年-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名单如下: 1、1901年:威尔姆·康拉德·伦琴(德国)发现X射线 2、1902年:亨德瑞克·安图恩·洛伦兹(荷兰)、塞曼(荷兰)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 3、1903年: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法国)发现天然放射性;皮埃尔·居里(法国)、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人)发现并研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4、1904年:瑞利(英国)气体密度的研究和发现氩 5、1905年:伦纳德(德国)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 6、1906年:约瑟夫·汤姆生(英国)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并发现电子 7、1907年:迈克尔逊(美国)发明光学干涉仪并使用其进行光谱学和基本度量学研究 8、1908年:李普曼(法国)发明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 9、1909年:伽利尔摩·马克尼(意大利)、布劳恩(德国)发明和改进无线电报;理查森(英国)从事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理查森定律 10、1910年:范德华(荷兰)关于气态和液态方程的研究 11、1911年:维恩(德国)发现热辐射定律 12、1912年:达伦(瑞典)发明可用于同燃点航标、浮标气体蓄电池联合使用的自动调节装置 13、1913年:卡末林-昂内斯(荷兰)关于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和制成液态氦 14、1914年:马克斯·凡·劳厄(德国)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15、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英国)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 16、1916年:未颁奖 17、1917年: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英国)发现元素的次级X辐射特性 18、1918年:马克斯·卡尔·欧内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德国)对确立量子论作出巨大贡献 19、1919年:斯塔克(德国)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光谱线的分裂现象 20、1920年:纪尧姆(瑞士)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1、1921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国)他对数学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 22、1922年: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丹麦)关于原子结构以及原子辐射的研究 23、1923年: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美国)关于基本电荷的研究以及验证光电效应 24、1924年:西格巴恩(瑞典)发现X射线中的光谱线 25、1925年:弗兰克·赫兹(德国)发现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规律 26、1926年:佩兰(法国)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 27、1927年:康普顿(美国)发现康普顿效应;威尔逊(英国)发明了云雾室,能显示出电子穿过空气的径迹 28、1928年:理查森(英国)研究热离子现象,并提出理查森定律 29、1929年: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法国)发现电子的波动性 30、1930年:拉曼(印度)研究光散射并发现拉曼效应 31、1931年:未颁奖 32、1932年:维尔纳·海森伯(德国)在量子力学方面的贡献 33、1933年: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创立波动力学理论;保罗·阿德里·莫里斯·狄拉克(英国)提出狄拉克方程和空穴理论 34、1934年:未颁奖 35、1935年:詹姆斯·查德威克(英国)发现中子 36、1936年:赫斯(奥地利)发现宇宙射线;安德森(美国)发现正电子 37、1937年:戴维森(美国)、乔治·佩杰特·汤姆生(英国)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现象 38、1938年:恩利克·费米(意大利)发现由中子照射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并用慢中子实现核反应 39、1939年: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美国)发明回旋加速器,并获得人工放射性元素 40、1940—1942年:未颁奖 41、1943年:斯特恩(美国)开发分子束方法和测量质子磁矩 42、1944年:拉比(美国)发明核磁共振法 43、1945年:沃尔夫冈·E·泡利(奥地利)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 44、1946年:布里奇曼(美国)发明获得强高压的装置,并在高压物理学领域作出发现 45、1947年:阿普尔顿(英国)高层大气物理性质的研究,发现阿普顿层(电离层) 46、1948年:布莱克特(英国)改进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和由此在核物理和宇宙射线领域的发现 47、1949年:汤川秀树(日本)提出核子的介子理论并预言∏介子的存在 48、1950年:塞索·法兰克·鲍威尔(英国)发展研究核过程的照相方法,并发现π介子 49、1951年:科克罗夫特(英国)、沃尔顿(爱尔兰)用人工加速粒子轰击原子产生原子核嬗变 50、1952年:布洛赫、珀塞尔(美国)从事物质核磁共振现象的研究并创立原子核磁力测量法 51、1953年:泽尔尼克(荷兰)发明相衬显微镜 52、1954年:马克斯·玻恩(英国)在量子力学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及研究方面作出贡献;博特(德国)发明了符合计数法,用以研究原子核反应和γ射线 53、1955年:拉姆(美国)发明了微波技术,进而研究氢原子的精细结构;库什(美国)用射频束技术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创新了核理论 54、1956年:布拉顿、巴丁(犹太人)、肖克利(美国)发明晶体管及对晶体管效应的研究 55、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美籍华人)发现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衡,从而导致有关基本粒子的重大发现 56、1958年:切伦科夫、塔姆、弗兰克(苏联)发现并解释切伦科夫效应 57、1959年:塞格雷、欧文·张伯伦(OwenChamberlain)(美国)发现反质子 58、1960年:格拉塞(美国)发现气泡室,取代了威尔逊的云雾室 59、1961年:霍夫斯塔特(美国)关于电子对原子核散射的先驱性研究,并由此发现原子核的结构;穆斯堡尔(德国)从事γ射线的共振吸收现象研究并发现了穆斯堡尔效应 60、1962年:达维多维奇·朗道(苏联)关于凝聚态物质,特别是液氦的开创性理论 61、1963年:维格纳(美国)发现基本粒子的对称性及支配质子与中子相互作用的原理;梅耶夫人(美国人.犹太人)、延森(德国)发现原子核的壳层结构 62、1964年:汤斯(美国)在量子电子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为微波激射器、激光器的发明奠定理论基础;巴索夫、普罗霍罗夫(苏联)发明微波激射器 63、1965年:朝永振一郎(日本)、施温格、费因曼(美国)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取得对粒子物理学产生深远影响的研究成果 64、1966年:卡斯特勒(法国)发明并发展用于研究原子内光、磁共振的双共振方法 65、1967年:贝蒂(美国)核反应理论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关于恒星能源的发现 66、1968年:阿尔瓦雷斯(美国)发展氢气泡室技术和数据分析,发现大量共振态 67、1969年:盖尔曼(美国)对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的发现 68、1970年:阿尔文(瑞典)磁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及其在等离子物理富有成果的应用;内尔(法国)关于反磁铁性和铁磁性的基础研究和发现 69、1971年:加博尔(英国)发明并发展全息照相法 70、1972年:巴丁、库柏、施里弗(美国)创立BCS超导微观理论 71、1973年:江崎玲于奈(日本)发现半导体隧道效应;贾埃弗(美国)发现超导体隧道效应;约瑟夫森(英国)提出并发现通过隧道势垒的超电流的性质,即约瑟夫森效应 72、1974年:马丁·赖尔(英国)发明应用合成孔径射电天文望远镜进行射电天体物理学的开创性研究;赫威斯(英国)发现脉冲星 73、1975年:阿格·N·玻尔、莫特尔森(丹麦)、雷恩沃特(美国)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和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种联系提出核结构理论 74、1976年:丁肇中、里希特(美国)各自独立发现新的J/ψ基本粒子 75、1977年:安德森、范弗莱克(美国)、莫特(英国)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研究 76、1978年:卡皮察(苏联)低温物理领域的基本发明和发现;彭齐亚斯、R·W·威尔逊(美国)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77、1979年:谢尔登·李·格拉肖、史蒂文·温伯格(美国)、阿布杜斯·萨拉姆(巴基斯坦)关于基本粒子间弱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的贡献,并预言弱中性流的存在 78、1980年:克罗宁、菲奇(美国)发现电荷共轭宇称不守恒 79、1981年:西格巴恩(瑞典)开发高分辨率测量仪器以及对光电子和轻元素的定量分析;布洛姆伯根(美国)非线性光学和激光光谱学的开创性工作;肖洛(美国)发明高分辨率的激光光谱仪 80、1982年:K·G·威尔逊(美国)提出重整群理论,阐明相变临界现象 81、1983年:萨拉马尼安·强德拉塞卡(美国)提出强德拉塞卡极限,对恒星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的物理过程进行的理论研究;福勒(美国)对宇宙中化学元素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核反应所进行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 82、1984年:卡洛·鲁比亚(意大利)证实传递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矢量玻色子[[W+]],W-和Zc的存在;范德梅尔(荷兰)发明粒子束的随机冷却法,使质子-反质子束对撞产生W和Z粒子的实验成为可能 83、1985年:冯·克里津(德国)发现量子霍耳效应并开发了测定物理常数的技术 84、1986年:鲁斯卡(德国)设计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比尼格(德国)、罗雷尔(瑞士)设计第一台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 85、1987年:柏德诺兹(德国)、缪勒(瑞士)发现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 86、1988年:莱德曼、施瓦茨、斯坦伯格(美国)产生第一个实验室创造的中微子束,并发现中微子,从而证明了轻子的对偶结构 87、1989年:拉姆齐(美国)发明分离振荡场方法及其在原子钟中的应用;德默尔特(美国)、保尔(德国)发展原子精确光谱学和开发离子陷阱技术 88、1990年:弗里德曼、肯德尔(美国)、理查·爱德华·泰勒(加拿大)通过实验首次证明夸克的存在 89、1991年:皮埃尔·吉勒德-热纳(法国)把研究简单系统中有序现象的方法推广到比较复杂的物质形式,特别是推广到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中 90、1992年:夏帕克(法国)发明并发展用于高能物理学的多丝正比室 91、1993年:赫尔斯、J·H·泰勒(美国)发现脉冲双星,由此间接证实了爱因斯坦所预言的引力波的存在 92、1994年:布罗克豪斯(加拿大)、沙尔(美国)在凝聚态物质研究中发展了中子衍射技术 93、1995年:佩尔(美国)发现τ轻子;莱因斯(美国)发现中微子 94、1996年:D·M·李、奥谢罗夫、R·C·理查森(美国)发现了可以在低温度状态下无摩擦流动的氦同位素 95、1997年:朱棣文、W·D·菲利普斯(美国)、科昂·塔努吉(法国)发明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 96、1998年:劳克林、霍斯特·路德维希·施特默、崔琦(美国)发现并研究电子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97、1999年:H·霍夫特、韦尔特曼(荷兰)阐明弱电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 98、2000年:阿尔费罗夫(俄国)、克罗默(德国)提出异层结构理论,并开发了异层结构的快速晶体管、激光二极管;杰克·基尔比(美国)发明集成电路 99、2001年:克特勒(德国)、康奈尔、卡尔·E·维曼(美国)在“碱金属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本性质研究”方面取得成就 100、2002年:雷蒙德·戴维斯、里卡尔多·贾科尼(美国)、小柴昌俊(日本)“表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的成就。” 101、2003年: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安东尼·莱格特(美国)、维塔利·金茨堡(俄罗斯)“表彰三人在超导体和超流体领域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102、2004年:戴维·格罗斯(美国)、戴维·普利策(美国)和弗兰克·维尔泽克(美国),为表彰他们“对量子场中夸克渐进自由的发现。” 103、2005年:罗伊·格劳伯(美国)表彰他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约翰·霍尔(JohnL.Hall,美国)和特奥多尔·亨施(德国)表彰他们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104、2006年:约翰·马瑟(美国)和乔治·斯穆特(美国)表彰他们发现了黑体形态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扰动现象 105、2007年:法国科学家艾尔伯·费尔和德国科学家皮特·克鲁伯格,表彰他们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贡献 106、2008年:日本科学家南部阳一郎,表彰他发现了亚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日本物理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提出了对称性破坏的物理机制,并成功预言了自然界至少三类夸克的存在 107、2009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高锟因为“在光学通信领域中光的传输的开创性成就”而获奖;美国物理学家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因“发明了成像半导体电路——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获此殊荣 108、201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109、2011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因“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0、2012年: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塞尔日·阿罗什、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和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教授大卫·维因兰德因“发现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获得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1、2013年: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上帝粒子)的理论预言获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2、2014年: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因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ED)获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3、2015年: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因在发现中微子振荡方面所作的贡献分享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4、2016年:三位美国科学家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因在理论上发现了物质的拓扑相变以及在拓扑相变方面作出的理论贡献分享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5、2017年:三位美国科学家基普·S·索恩、巴里·巴里什以及雷纳·韦斯,因在LIGO探测器和引力波观测方面的决定性贡献而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6、2018年:美国科学家亚瑟·阿斯金、法国科学家杰哈·莫罗以及加拿大科学家唐娜·斯特里克兰,因在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而获得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7、2019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皮布尔斯因宇宙学相关研究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士科学家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因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8、2020年:英国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德国天体物理学家莱因哈德·根泽尔和美国天文学家安德里亚·格兹共同获得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22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及其成果

2022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分别是阿兰·阿斯佩、约翰·克劳泽和安东·蔡林格。此三个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在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方面。北京时间2022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本届的诺尔而物理学奖获得者为上述三人,颁发此奖以表彰他们在纠缠光子实验、验证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量子信息科学作出了贡献。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文化传统:1、设立宗旨。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该奖旨在奖励那些对人类物理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2、奖牌反面有两个女神,右边的是知识女神,她揭开了站在左边的自然女神的面纱。这与化学奖奖牌相同,都是在1902年由雕刻师埃里克·林德贝里设计。3、证书。证书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设计,每位得主的证书都是独一无二的。证书上有一幅图画,以及获奖者的姓名和得奖原因。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兰娟是否获得国家荣誉称号

李兰娟没有获得国家荣誉称号。李兰娟院士在这次新冠病毒的全民抗疫中,确实为国家与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虽然没有入选,但这并不影响她在本次抗疫中对国家所作的贡献。扩展资料:1、人物简介:李兰娟,女,浙江省绍兴县夏履镇夏履桥村人。汉族,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我国人工肝开拓者,原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等等。2、突出贡献:人工肝技术的开拓者3、获得荣誉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获得1997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001年国家教育部推广应用二等奖;重型肝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获得2001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革兰阴性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AmpC酶研究获得2003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成果获2004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立了中国第1株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系-HepLL,创建分离肝细胞的新方法,构建新型生物型及混合型人工肝,成果获2006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李兰娟院士领衔的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项目,荣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教育部高校推广应用奖二等奖1项;获得授权专利5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兰娟

李兰娟受到国家级表彰,还有哪些人和她一样也受到国家级表彰?

最近宣布的第53号主席令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其内容是表彰在这次新冠疫情中有杰出贡献的人民英雄,其中钟南山院士获得共和国勋章,陈薇、张伯礼和张定宇三人则获得人民英雄称号。和李兰娟院士一样,他们也在抗疫的第一线为我们保驾护航。钟南山院士,呼吸系统疾病专家。在我国2003年和2020年这两次疫情中都深入一线展开救援,指导我国疫情期间的救治方向。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钟南山院士没有半刻犹豫,以84岁的高龄前往救治一线,对病毒的传染以及救治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居家隔离,实行居家禁足防止病毒传染的策略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我国,病毒很快得到了控制。钟南山院士的努力为我们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厚厚的一层保障,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共和国勋章名副其实。陈薇院士,疫苗研制专家,长期从事生物防御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药研究。在两次疫情中,对病毒疫苗的研发做出了巨大贡献。在SARS病毒中,首先研制出了相应的干扰素,从而找到了相应的抗体,为SARS病毒的治疗往上提高了一个高度。最近,新冠疫情也迎来了重大喜讯,面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已经研制完毕,在市场上可以购买。中国也成为世界首个拥有新冠病毒疫苗的国家,陈薇院士的成果,为我国人民对抗新冠病毒的防治以及预防做出了巨大贡献。除了这几位收到国家表彰的院士们,还有许多的医护工作者值得我们敬佩。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有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毫不犹豫奔赴前线,不顾生命危险守护在抗疫的一线。我们的岁月并非如此安好,只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李兰娟成为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为何不是钟南山院士?

科学技术人才是应该被国家所嘉奖的,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也应该要牢记时刻为我国的科学技术行业做出贡献的,这些尖端的科学术人才,毕竟中国的发展,他们在其中出了很大的一份力气。在疫情期间,这些为我国新冠病毒解药研制的这些科研才更是值得,如今国人们的钦佩。比如说李兰娟,钟南山。事实上,我国为了去表彰这些高级的科学技术人才,也设立了很多的奖项,比如说,我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就是科研人员最为关注的一个奖项,甚至还有着中国诺贝尔奖之称。大多数的人可能认为在此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人员名单当中,应该会有钟南山院士,但是很难想象的是,此次的13名人选当中,只有李兰娟等13名科学比较有名气的专业人员。虽然国人大多很失望,没有钟南山院士,但这也不代表着,其他13名科学专业人员并不优秀。李兰娟,其实大家应该也比较熟悉了,因为这是奋战在一线的七旬老人。甚至当她摘下护目镜的那一刻,很多人都泪奔了,李兰娟院士脸上那被护目镜压的痕迹,非常让人感伤,也许这就是医护人员吧。对于此次13名候选人中没有钟南山院士,很多人都议论纷纷,不过大多数的人都更倾向于是,因为钟南山院士已经享有更高的荣誉了,所以并不想霸占这13名候选人之一,希望能够将这些候选人名单,送给更多有需要的人。科学研究之路本来就是一条非常艰辛的路途,所以他已经年老了,总是需要将机会让给年轻人的。不得不说,像钟老这样具有家国情怀的人,却是人间正气,确实值得人敬仰,而在每个国人的心中,钟老都会是永远年轻的,永远不老的,你们觉得呢?

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的伴侣也都很出色,分别是谁?

钟南山院士的伴侣是李少芬,李兰娟院士的伴侣是郑树森一.钟南山院士的伴侣是李少芬钟南山院士的伴侣是李少芬,李少芬是著名的女子篮球运动员,历任广东女子篮球队教练、广东省体育工作队副大队长、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他们两个因为探望长辈而认识,因为体育而结缘,李少芬是国家篮球队的队员,需要频繁参加集训和出国比赛,当时的国家篮球队需这样的人才,钟院士为了支持她的事业,将婚事延迟到国家队拿下新兴力量运动会的冠军,一延迟就是八年时间,1963年两个人才结婚。在结婚后第二年,李少芬在法国举办的“四国女子篮球比赛”中夺得冠军。直到1966年,她放弃留在国家队当教练,她选择回到了广东,照顾养母和公婆,让钟院士安心投身到工作中去。李少芬在回到广东后,进入了广东女篮继续打球,38岁退役之后相继担任广东女篮教练、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篮协副主席等职务,至今还在为体育事业效力。 二.李兰娟院士的伴侣是郑树森李兰娟院士是传染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她的伴侣是郑树森院士,他是医术精湛的肝移植权威专家,是国内多器官联合移植事业的先驱。他们两位在浙江医科大学学习时相识相恋,两个人的约会是从家里到医院,从医院到家里。郑树森院士是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会长,是中国第二次肝移植浪潮的推动者和器官移植界的领军人物。他在国际上首次创建了适合中国肝癌肝移植受体选择的“杭州标准”:(1)无门静脉癌栓;(2)肿瘤累计直径小于等于8cm或肿瘤累计直径大于8cm、术前AFP小于等于400ng/mL且组织学分级为高/中分化,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截至2017年12月,郑树森团队已成功施行肝移植2300余例,良性肝病受者1年生存率达95.2%,符合其2006年提出的肝癌肝移植“杭州标准”的肝癌病人5年存活率达到72.5%,开创了国内急诊活体肝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先河。

李兰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李兰娟没出什么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现为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担任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血液净化学会理事。人物评价李兰娟作为中国人工肝的开拓者,她创建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获重大突破。首次提出感染微生态学理论,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为感染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现在为什么不提李兰娟了?

您好亲.您所问的 现在为什么不提李兰娟了 是因为为表彰李兰娟院士所做的突出贡献,国家也给了她至高无上的荣誉。李兰娟院士已经提名国家最高科技奖了,这个奖项的含量不低于共和国勋章。 再一个就是年龄因素。我们可以看出,已经授予“共和国勋章”的都是80岁以上,大部分90岁左右的。李兰娟现在73岁,还要继续在医疗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摘要】
现在为什么不提李兰娟了?【提问】
您好亲.您所问的 现在为什么不提李兰娟了 是因为为表彰李兰娟院士所做的突出贡献,国家也给了她至高无上的荣誉。李兰娟院士已经提名国家最高科技奖了,这个奖项的含量不低于共和国勋章。 再一个就是年龄因素。我们可以看出,已经授予“共和国勋章”的都是80岁以上,大部分90岁左右的。李兰娟现在73岁,还要继续在医疗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回答】
亲,希望提供的答案能帮助到您[心]【回答】
感谢您的咨询,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麻烦请给我一个赞,谢谢您!祝您生活愉快~[观望]【回答】


李兰娟院士为何会有“医学狂人”这样一个称号?

李兰娟院士从来不休假,她把时间都奉献给了病人和学生,不然就是在研究新的治病方法。可以说她做的连跟自己丈夫是同一个医院都是很少见面,试问这一个人难道不是“医学狂人”吗?01、李兰娟将时间都给了病人和学生提起李兰娟院士,估计没有人会陌生吧,她可是非常厉害的传染病学专家,跟传染病打交道整整有40年。关键是她开创了人工肝联合肝移植治疗重症肝病的治疗方法,为肝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还有李兰娟院士开创这个治疗方法不是单纯停留在知识层面,而是真的延长肝病患者生命。但是她把精力都放在怎么治理病人的病,还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承下去,势必就会顾不上家庭,就算她和丈夫是同一家医院,他们两个人也是很少见面的,试问这样的人不是“医学狂人”吗?答案是肯定。加上李兰娟院士从来不休假,不是研究病例,就是教导学生,实在是太敬业。02、李兰娟院士为感染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李兰娟院士取得成就就是非常多,比如感染微生态学理论。这个理论也是李兰娟院士第一个提出来的,她认为要从微生态角度来看待传染病的发展到结束,这样才可以抓住传染病的根源,从而为感染防治提供新的指导思想,新的方法。还有李兰娟院士也是第一个从基因角度来看待肠道菌群与肝硬化之间的关系,这些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都是李兰娟院士牺牲自己个人时间换来的。李兰娟院士的精神值得大家都去学习,是真的把自己一生都奉献给医学、国家的人。

上一篇:曝唐嫣生下龙凤胎

下一篇:李娜退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