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筠的后代

时间:2024-05-21 10:42:06编辑:奇事君

革命英烈江姐儿子定居美国,记者问他为何不回国,他是怎样回答?

俗话说乱世之中出英雄,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涌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由于这场战争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当时的社会中,为我国做出贡献的不仅仅是男人,还有很多优秀的女人。说到江姐,相信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详的,在抗战年代中,江姐宁死不屈的品格也一直为人民所传颂。作为革命烈士的江姐,她曾经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牺牲之前,她也表示希望儿子能够和自己一样,为祖国事业的发展做出努力。然而,他的儿子在学业有成之后,却一直定居美国,很少回到中国的土地上。或许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他一直不回国呢?在一次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他也向大家说出了原因。01对于江姐来说,她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中,从小的艰苦环境使得她很早就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虽然说她早早地就开始赚钱补贴家用了,但她却并没有决定放弃学业。随着江姐思想水平的不断提高,她也认为参与到革命队伍中才能帮助中国。就这样,江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在江姐进入我党之后,她就受到了组织上一系列的培训,由于江姐的学习能力很强,很快就掌握了许多特工技能,就这样,她也受到了组织的高度重视。在很多次地下活动中,江姐都很好地完成了组织上发出的任务。正因如此,江姐也成为了我军地下党的重要人物。后来,当她在执行一个重要任务的时候,由于国民党的逮捕,江姐也不幸被关进了渣滓洞。面对敌人的百般折磨,江姐始终坚持自己的内心,并没有向国民党透露任何内部情报,就这样,宁死不屈的江姐最终也被国民党军残忍杀害了。02在江姐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彭云才刚刚三岁,由于江姐一直为了我国的革命事业而奋斗,因此她也没能顾得上自己的儿子。但是,在江姐牺牲之前,她也为儿子留下了一句话,她希望儿子能够继承革命先辈的愿望,为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样一个英雄母亲的影响之下,彭云自小就努力学习,19岁的时候已经考入到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中,在后来高考恢复以后,他更是成为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研究生,在后来我国打算派出一批公派留学生的时候,彭云也凭借着自己优异的成绩拿到了一个名额。来到美国之后,彭云也成功拿到了博士学位。然而后来的日子中,彭云却并没有选择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而是留在了美国马里兰大学,成为了一名教授。03对于彭云的这个选择,很多人表示不理解,毕竟我国当初之所以会派出一些公派留学生,就是希望他们在学成之后能够回到祖国,以自己的知识来帮助祖国的建设。在一个记者对彭云进行采访的时候,他就问彭云为什么不回到中国?彭云向他表示:“我现在已经不是年轻人了,虽然说我想过实现母亲对自己的期望,报效祖国,但我已经错过了回国的最佳时机,现如今的中国已经非常强大了,并不需要我再回去做出什么贡献。其实,只要我是爱国的,无论在什么地方生活,都是一样的。”结语其实,在新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很多次的人才流失情况。对于国家来讲,培养一个高素质人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即使如此,我们对于这种结果也只能是无可奈何的,毕竟在哪里生活、怎样生活都是自己的个人选择,国家并不能有所干预。每每提到江姐的遗愿,彭云也是比较遗憾的,他表示:母亲的遗愿我只完成了一半。虽然说很多人并不能理解彭云的做法,但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们也不能对此多加干涉。

烈士江姐的后人过得如何?

江姐,江竹筠是每一个人都很熟悉的革命烈士,不幸被捕之后,她未曾屈服于敌人的威逼利诱,最后壮烈牺牲。熟悉江姐故事的人都知道,江姐是有一个孩子的,那么,在母亲离世之后,这个孩子有没有逃过敌人的毒手,又能不能平安长大?对于革命烈士的后人,我们总是格外的关心。年幼丧母江姐的孩子叫做彭云,这个孩子是她和丈夫彭咏梧唯一的一个孩子。江姐和丈夫都是年纪轻轻投身革命的义士,原本他们相识,是为了掩护工作扮作了一对假夫妻,但是,共同的革命理想让两个人慢慢"假戏真做",成为了一对革命爱侣,并且生下来一个健康的男孩。可是,残忍的战争之火烧遍了全中国,哪里还有一个小家庭和乐融融的时间?彭云出生不久,父亲便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江姐擦去眼泪,强忍悲痛,接替了丈夫没有完成的工作,可是,1948年,江姐也身陷囹圄。那一年彭云是一个两岁的孩子,他还没有好好和父母相处过,便永远地成为了一个孤儿。母亲的样子,彭云已经很难记得,他只知道母亲告诉自己最后的话:"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这是江姐的遗言,在牢狱之中,江姐明白自己的牺牲已成必然,作为一个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对江姐来说,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恐惧的事情,到了最后的时刻,江姐心里所放不下的,一则是尚未完成的救国救民之大业,第二就是自己年幼的孩子。早已决心以身许国的母亲,已经不能再陪伴在儿子的身边。于是江姐在牢房里将棉絮烧成灰充作墨水,用磨细的筷子一点点蘸着写下托孤的遗书,希望自己的战友谭竹安在自己死去之后,可以代为抚养自己的孩子,并且把他教导成一个优秀的人,写下遗书不久,江姐便被敌人残忍地杀害。彭云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长大之后他以高分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机械工程,毕业之后他成为了工厂的技术人员,并且顺利的结婚生子,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失去父母是彭云心里永远的一个遗憾,他时常也想,还是父母还在,一家三代共享天伦,一定会很幸福。远赴重洋结婚几年之后,彭云得到了恢复高考之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的资格,远赴美国求学,为了生活方便,他把妻儿也接了过去,毕业之后,彭云选择了留在美国生活和工作,如今的彭云在美国高校任教,过着安定的生活。彭云的儿子彭壮壮却做出了和父亲不同的选择,在美国长大之后,他就冒出来了强烈的回到祖国生活的念头。彭壮壮整个童年加上青少年时期,都是在中国度过的,直到初中毕业,才被父亲接到美国,虽然在美国的日子也同样的安逸快乐,但彭壮壮的心里始终认为,中国才是自己真正的归属。其实,彭壮壮在美国称得上是前途无量,他是鼎鼎大名的哈佛大学毕业生,成绩非常优秀,并且还有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博士毕业之后,彭壮壮受到了很多高校和大公司发来的邀请函,但是学业完成的彭壮壮却觉得自己该回去了。儿子大了,应该拥有自己的天地,但是身为父亲的彭云依然不免担忧,父母亲都在美国,儿子一个人回去,能不能照顾好自己?但是彭壮壮和父亲保证,自己回到中国之后,一定会过得很好,很快,彭壮壮就买好了回国的机票。在美国彭壮壮只是一个优秀的学者,但是在中国,除了学者之外,他还有另一层身份,那就是革命先烈江竹筠的后人,刚刚回国的彭壮壮见到了许多奶奶从前的老战友,这些老人见到年轻的彭壮壮都激动万分,对他们来说,英雄有后,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虽然从来没有见过奶奶,但是彭壮壮也很好奇,奶奶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呢?在他心里,奶奶的形象是无比高大的,他无法想象在那样的绝境之中,奶奶是以怎样的意志在坚持,这样的精神,让彭壮壮想到就觉得骄傲,他身上流着一个英雄的血。后继有人回到中国之后,彭壮壮一心想着把自己的学识奉献出来,给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他也认识了很多革命老兵,他的妻子之所以和他认识,就是因为两人的祖母当年是亲密的战友,没想到祖母辈的友谊促成了一场孙辈之间的良缘。彭壮壮也用了很多时间去搜集祖母生前的资料,也去过江姐的纪念馆参观,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那个出现在历史书上的巾帼英雄,和自己血脉相连,望着那些画像和照片,彭壮壮感到陌生但又亲近,虽然从没有机会和祖母好好说上一句话,但是彭壮壮总是在想,如果人死去之后真的会有灵魂,祖母看到自己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的活着,自己也能够回到祖国,也会感到欣慰的。在彭壮壮看来,自己之所以对祖国魂牵梦萦,也有祖母江姐的原因,自己在中国度过了自己的人生最年轻的十五年,这十五年的时光,他是在一个和平的环境下长大的,但是看着迎风飘扬的国旗,他就会想到,这一面旗帜,是英雄的鲜血染成的,这些英雄里有他的祖母,那个巾帼英雄生活在一个国家将亡的年代,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去挽救这个国家的未来。他能够平安的长大,背后是许许多多如同江姐一样的人,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才支撑起了这份和平,所以在美国的时候,彭壮壮就时常思索,祖母在绝境之下,尚且心怀报国之志,自己今日有这样好的条件,又怎么能不心怀祖国呢?所以,彭壮壮坚定的选择了回国,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虽然比起一个成就极高的学者,大部分人对他的身份认定仍然是江姐的后代,但是彭壮壮很高兴,人们这样看待他,说明大家还没有忘记江姐,自己背负着江姐后人这个身份,也会好好的继承祖母的遗志,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脚下的这片土地。

革命英烈江姐唯一儿子定居美国,记者问他为何不回国,他怎样回答?

江姐的著名扮演者于蓝去世,这再一次掀起了人们对江姐这个人物的回忆,要知道作为我国著名的革命英烈,江姐对老一代人的影响非常广泛,她也注定会伴随着新中国永垂不朽。江姐原名江竹筠,她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在很小的时候就不得不外出谋生。不过她有幸接触到了新思想的影响,使得她很早就在心中奠定了革命的信念。在参加革命以后,江姐结识了自己的革命伴侣彭咏梧,两人志同道合,非常恩爱,很快就有了儿子彭云。但在彭云出生后不久,由于叛徒的出卖,彭咏梧被敌人残忍杀害,而江姐也被关进了渣滓洞中。在重庆解放前夕,江姐等一批革命者被敌人秘密处决,成为了黎明前黑暗最后的献祭者。而在被害之前,江姐曾给表弟留下了一封遗书,拜托他帮忙照看自己年仅2岁的儿子。在这封遗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这番话让人非常感动,其中不仅表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深期盼,更是一位革命者对后代的殷殷寄托。而彭云果然也没让母亲失望,他从小学习就非常刻苦,后来还考上了我国第一批公费留学的留学生。在美国学成之后,彭云也想第一时间回到祖国建设,但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认为还是在美国的发展将会更好,因此他便选择留在了美国,成为了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的终身教授。如今的彭云已经是一位七旬老人了,不过对于他没有遵照母亲遗愿回国效力的行为,总是引起国人的诸多质疑。当记者在问他为何不回国时?他却如此回答:当时青春年少,总是不能轻易做决定,而在百般踌躇之中,就错过了最佳回国的时间。而且如今我已经年过七旬,身体条件也不允许我奔波,所以我可能会客死异乡,兴许这就是我不遵从母亲遗愿的报应吧。作为革命英烈的后代,我们相信彭云心中有着一颗赤子之心,而他未能遵照母亲的遗嘱,或许事出有因吧。但不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尊重,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红岩》中有哪些人物?

《红岩》人物有:许云峰、江姐、徐鹏飞、成岗、刘思扬、小萝卜头、华子良、双枪老太婆、甫志高。1、许云峰坚强勇敢,毫不畏惧,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李敬原在新生茶园碰头,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突然袭击,许云峰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沉着掩护革命同志,自己被捕入狱。表现了革命者的高风亮节。2、江姐江姐是《红岩》中比较丰满的艺术典型。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她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警惕。在重庆的朝阳码头,她看到甫志高穿着西装给她掮行李,当即识破了甫志高好表现的心理,表现了她高度的党性。3、徐鹏飞一个反面人物形象,作者并没有对他进行脸谱化、概念化的处理,而是注意挖掘其性格的复杂性。一方面,他凶残、狠毒,“如果在任何时候听不见拷打的嚎叫,他会感到空虚和恐怖”。4、成岗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编辑、印刷和发行工作,在工作间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看守所,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坚持自己的气节,在狱中坚持出版《挺进报》。5、刘思扬他虽然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却投身革命,从事为《挺进报》记录素材的工作,为信仰劳碌奔波。是知识分子中的楷模。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革命信仰,至死没有玷污党的荣誉。6、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6岁时,黄将军帮助小萝卜头学习。他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非常尊敬老师,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遇害时不满9岁,但在监狱中关了8年。作者通过小萝卜头衬托出敌人的丧心病狂,毫无人性。7、华子良潜伏最深的共产党员,忍辱负重、忠贞不屈。因装疯卖傻而被特务称为“疯老头”,被关押在白公馆。特务对他比较放心,常让他去磁器口买菜。得知“提前分批密裁”的罪恶计划后逃到了解放区,为越狱的计划作了巨大的贡献。8、双枪老太婆为华蓥山游击队的成员,因善使双枪被人誉为双枪老太婆。其人物原型为陈联诗、邓惠中、刘隆华。9、甫志高原为重庆地下党员,后因被捕不堪严刑拷打而叛变,交出了许云峰、江雪琴等人,对地下党网络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是贪图享乐、没有革命精神的典型。

《红岩》的主要人物是什么?

《红岩》的主要人物是:江姐。她稳重精细安详深沉坚强,深受同志们的爱戴。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庄严地实践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许云峰。果断,沉着冷静,有非凡的胆识和过人的机智。以顽强的意志在潮湿阴森的地窖里用手指挖通了石壁,把越狱的通道留给了同志们。自己则带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从容就义。成岗。参加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编辑、印刷和发行工作,在工作间被捕,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看守所,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坚持自己的气节,在狱中坚持出版《挺进报》。刘思扬。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为信仰劳碌奔波。是知识分子中的楷模。他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革命信仰,至死没有玷污党的荣誉。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长大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6岁时在黄将军的帮助下学习。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非常尊敬老师,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华子良。因装疯卖傻而被特务称为“疯老头”,被关押在白公馆。《红岩》主要内容是:1948年,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人,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的殊死搏斗。”

彭云江姐之子的介绍

1965年,19岁的彭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70年毕业后分到了沈阳一家工厂工作。1973年,彭云与在北京工作的大学同学易小冶结婚。易小冶家在北京,外公是杨开慧的舅舅。1975年彭云调到北京四机部一个研究所工作,全家得以团聚。 1977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以后,彭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研究生。随后,他又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国,先后在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学习,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现定居美国,任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

彭云的江姐之子

1965年,19岁的彭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70年毕业后分到了沈阳一家工厂工作。1973年,彭云与在北京工作的大学同学易小冶结婚。易小冶家在北京,外公是杨开慧的舅舅。1975年彭云调到北京四机部一个研究所工作,全家得以团聚。1977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以后,彭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研究生。随后,他又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国,先后在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学习,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现定居美国,任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

江姐的原型是谁?

江竹筠。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情报。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壮烈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牺牲时年仅29岁。人物生平1920年8月20日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 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1940年秋天考入中华职业学校会计训练班。经过艰苦的努力,掌握了会计专业。同年,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学运工作。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江竹筠

江姐的原型是谁

  http://baike.baidu.com/view/109382.htm?fr=ala0_1_1
  摘自百度百科 楼主也可以直接看链接 有图片

  江竹筠(1920-1949),女,汉族,四川省自贡市人,中共党员。英勇不屈的地下党员,渣滓洞监狱女共产党人革命形象的集中体现。同志们出于敬爱,都亲切地称她“江姐”。
  人物简介
  江竹筠,革命烈士,即小说《红岩》中江姐的原型。原名竹君,曾用名江志炜,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1944年夏,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江竹筠烈士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6年底至1947年初,参加领导重庆学生抗暴运动,并为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做了大量工作。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1947年冬随彭咏梧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下川东地区地工委和川东临委的联络员。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1]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江竹筠烈士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 45年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2
  狱中英雄
  1948年4月,中共重庆市委正副书记刘国定、冉益智被捕叛变,由于他们告密,1948年6月,江竹筠等在万县的一批同志被特务逮捕,并被押往重庆,并押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当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江竹筠是彭咏梧的妻子和助手,并掌握着川东云阳、奉节、巫溪、巫山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情况时,妄图把她当作突破口。但江竹筠在敌人一个多月的酷刊审讯中,守口如瓶,后来特务们竟丧心病狂地在她的指尖上钉 江竹筠烈士进一根根竹签,致使她一次次痛昏过去,但敌人依然一无所获。重庆行辕二处处长、特务头子徐远举只得感叹地说:“共产党厉害就厉害在这些地方,彭咏梧死了,看来江竹筠也死心了。”从此结束了对江竹筠的审讯。 在江竹筠受刊最惨烈的日子里,渣滓洞牢房里的难友们出现了慰问“江姐”的动人情景,有的替她包扎伤口,有的写慰问信,她们用竹签当笔,蘸红药水把赠言写在草纸上。其中何雪松代表全体难友献给江竹筠的诗这样赞颂道:“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这首诗在渣滓洞牢房里传诵了一时。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与31名难友一道壮烈牺牲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电台岚娅,年仅29岁。
  自力自强
  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 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江竹筠烈士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
  意志坚强
  她最崇拜苏江竹筠烈士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 “中国的丹娘”。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 ——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编辑本段]并肩战斗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江竹筠的故事。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监狱之花是谁的孩子?

“监狱之花”是谁的孩子
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下的女婴。她父亲入狱后很快就被敌人枪杀了,她的母亲因难产而去世。难友们给她起了“监狱之花”这个美好的名字。
红巖中监狱之花的名字是谁给起的他的母亲是谁
名字是江姐起的,她的母亲不知道姓名,书里只说她和丈夫是一起从云南押过来的
监狱之花的母亲是谁
了解一下…~~~hyy102958,禾陈1ゅ吴
红巖里的监狱之花是谁的孩子
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下的女婴。她父亲入狱后很快就被敌人枪杀了,她的母亲因难产而去世。难友们给她起了“监狱之花”这个美好的名字。



“监狱之花”有两个原形:一个叫“卓娅”,一个叫“苏菲娅”。

所在监狱:渣滓洞监狱。
监狱之花身上的一个小故事
江姐小说中的名字叫江雪琴,是《红巖》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下的女婴。她父亲入狱后很快就被敌人枪杀了,她的母亲因难产而去世。难友们给她起了“监狱之花”这个美好的名字。

歌乐山重庆郊区的一座山,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就设在这座山下。

------------------------------------------------

“监狱之花”原型人物:

左绍英烈士之女。左绍英(1919-1949)女,重庆合川人,1938年加入中国 *** 。协助丈夫川东临委书记王璞工作,1948年10月带孕被捕,经受住了敌人严刑拷打,决不交出王璞(已牺牲)下落及党组织情况。因受刑,在狱中早产一女孩,取名卓娅,难友们称为"监狱之花"。1949年11月27日母女同时殉难于渣滓洞监狱。

彭灿碧烈士之女。彭灿碧(功918--1949)女,重庆合川人, *** 党员。负责合川金子乡妇女工作,参加农村武装斗争。1948年8月被捕,狱中生下一女孩,难友们取名"苏菲娅"。1949年11月27日母女同时殉难于渣滓洞监狱。
有谁知道《监狱之花》这首诗歌的具体内容
监狱之花

——纪念渣滓洞烈士牺牲五十六周年

这里,

陈列著一双小鞋,

它的主人

是个不满周岁的娃娃。

她在哪里?

她在哪里?

我仿佛回到三十年前,

我仿佛看见了她;

枯干的头发,

瘦削的面额,

乌黑的眼睛显得特别大。

这里,

阴森的围墙里,

狰狞的岗哨下,

鸟,不敢飞跃,

草,不敢吐芽。

这里,

却长出一枝秀嫩的花,

这枝花

就是这不满周岁的娃娃,

她的名字

就叫“监狱之花”。



来到人间,

不,

她降生在地狱,

第一次

睁开她的眼睛,

见到的就是

脚镣,手铐,血迹,伤疤……



像愿把牢第坐穿的英雄,

像她英雄的妈妈,

不管围墙阴森,

哪怕岗哨狰狞,

顽强地

一天一天长大,

长出几颗贝壳般的小牙齿,

学会亲暱地叫:

“妈妈,妈妈!”

啊,

难道世界

只有十几平方米这么大?

难道生活

就是无休止的拷打和屠杀?

难道妈妈

得用仇恨掺进奶水喂娃娃?

不!

阴森的围墙里

唱着光明之歌,

狰狞的岗哨下

响起胜利之歌,

来了,来了,

隆隆的炮声

越来越近了,越来越响了,

带着光明和胜利来了。

阴森的围墙战栗了,

狰狞的岗哨颤抖了,

地狱快倒了,

魔鬼发疯了。

一九四九年

十一月二十七日,

这里,

火光撕裂夜空,

枪声震塌山崖,

现代武器加奴隶社会的野蛮,

进行了一次凶残的集体屠杀,

不屈的英雄

在黎明的呼唤中倒下。

啊,

监狱之花,

监狱之花,

这里的最后一息生命,

魔鬼也不放过她,

张大血口,磨动獠牙。

啊,

监狱之花,

监狱之花,

用她的最后一声哭叫,

朝着带血的刺枪

呼唤第一线阳光,

第一片朝霞。

这里,

陈列著一双小鞋,

她的主人

就是不满周岁的监狱之花。

她在哪里?

她在哪里?

我看见了她,

真的看见了她。

她的血

汩汩的流着

和妈妈的血融合在一起,

和英雄们的血凝结在一起,

飞洒巴山蜀水,

化作艳丽的杜鹃花。...>>
(红巖)中,监狱之花是谁?所在监狱。
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下的女婴。她父亲入狱后很快就被敌人枪杀了,她的母亲因难产而去世。难友们给她起了“监狱之花”这个美好的名字。

“监狱之花”有两个原形:一个叫“卓娅”,一个叫“苏菲娅”。

所在监狱:渣滓洞监狱。
里的监狱之花指的谁,他(她)有什么事迹
江姐小说中的名字叫江雪琴,是《红巖》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下的女婴。她父亲入狱后很快就被敌人枪杀了,她的母亲因难产而去世。难友们给她起了“监狱之花”这个美好的名字。

歌乐山重庆郊区的一座山,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就设在这座山下。

------------------------------------------------

“监狱之花”原型人物:

左绍英烈士之女。左绍英(1919-1949)女,重庆合川人,1938年加入中国 *** 。协助丈夫川东临委书记王璞工作,1948年10月带孕被捕,经受住了敌人严刑拷打,决不交出王璞(已牺牲)下落及党组织情况。因受刑,在狱中早产一女孩,取名卓娅,难友们称为"监狱之花"。1949年11月27日母女同时殉难于渣滓洞监狱。

彭灿碧烈士之女。彭灿碧(1918--1949)女,重庆合川人, *** 党员。负责合川金子乡妇女工作,参加农村武装斗争。1948年8月被捕,狱中生下一女孩,难友们取名"苏菲娅"。1949年11月27触母女同时殉难于渣滓洞监狱。
红巖书中监狱之花称江姐为什么
监狱之花是狱中一对牺牲了的革命者遗下的女婴。她父亲入狱后很快就被敌人枪杀了,她的母亲因难产而去世。难友们给她起了“监狱之花”这个美好的名字。

“监狱之花”有两个原形:一个叫“卓娅”,一个叫“苏菲娅”。

所在监狱:渣滓洞监狱。


监狱之花的母亲留下了什么

监狱之花的母亲留下了一面红旗。监狱之花指江雪琴,是《红岩》中的主要人物之一。《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61年12月首版。《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作品赏析《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之间展开的一场生死较量。作者集中描写了“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生动地表现了革命者为迎接全国的解放,真实再现了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进行最后决战的艰巨性,揭露了敌人垂死挣扎的极端凶残和色厉内荏的本质,歌颂了革命志士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精神。

为革命牺牲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1、赵一曼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2、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3、刘胡兰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云周西村,将群众赶到场地上,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敌人问她:“你给八路做过什么工作?”刘胡兰大声说:“我什么都做过!”“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敌人恼羞成怒:“你小小年纪好嘴硬啊!你就不怕死?”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残忍的敌人为了使她屈服,在她面前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用铡刀杀害。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年仅15岁。4、张自忠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枣宜会战。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出战。7日拂晓,张自忠东渡襄河,率部北进。14日,双方发生遭遇战。15日,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激战到16日佛晓,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一昼夜发动9次冲锋。张自忠所部伤亡人员急剧上升。5月16日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5、黄继光舍身堵枪眼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红岩主要内容是什么?

《红岩》主要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作者以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再现了国民党统治行将覆灭、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成功地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和华子良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光彩照人,感人至深;同时对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很有特色,既揭示了他们的反动本质,又不流于脸谱化。作品结构错综复杂又富于变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和烘托气氛,语言朴实,笔调悲壮,被誉为“革命的教科书”。拓展资料:《红岩》以解放前夕“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为主线,展开了对当时国统区阶级斗争全貌的描写。全书通过三条斗争线索(集中营的狱中斗争、重庆城内的学生运动和地下工作、农村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形成纷繁的斗争场面;同时又用川东地下党机关报《挺进报》的斗争情节把这三条斗争线索联结起来,汇聚到狱中斗争上,集中描写革命者为迎接全国解放,挫败敌人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红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红岩》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

2、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

3、全书共三十章,《狱中联欢》是从该书的第十六章节选下来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上一篇:毛戈平刘晓庆

下一篇:烟花易冷 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