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学校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957年建校,原名为四季青中心小学。现有教学班46个,学生2000人,教职工178人。其中获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4人,北京市骨干教师6人,北京市紫金杯班主任4人,北京市师德标兵1人,海淀区少先队辅导员带头人1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14人,海淀区德育管理带头人1人,海淀区骨干教师13人。 学校目前一校三址,包括主校区、柳明校区、玉泉校区。主校区占地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拥有五栋教学楼,(设施齐全,设备先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建有300米环形运动场一个,三个篮球场,500平方米餐厅;学校有普通教室40间;学校有科学教室(2个)、综合实践室(1个)、信息技术室(2个)、智能机器人教室(1个)、音乐教室(3个)、美术教室(3个),舞蹈室(1个),管乐排练厅(1个),新概念互动教室,图书馆300平米,藏书10万册,还备有心理咨询室,与社区公用游泳馆1个。2004年学校通过了GB/TI9001—2000idt IS9001:2000标准国际体系认证。 学校以“童心教育”为办学理念,追求“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观照“孩子的心灵”。学校、家庭、社会同心呵护童心、同心哺育童心、同心发展童心,点燃童心人生,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率真性情、有关爱德行与和有求索能力的人,为有“充满童心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让学校成为受人尊敬的真爱学苑和求索乐园。校园环境建设立足体现童心化,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场所、每一个建筑都能唤醒童心,使师生置身于真诚、温暖、欢乐的氛围中,让纯真、斑斓、有梦想的童年在这里得到雨露的滋润。 学校的愿景“成为一所敬畏童心,生动成长的学校”,学校使命“以率真、关爱、求索”价值观为引领,葆童真,激童趣,为学生身心健康打基础,培养会幸福的学生;爱生活,会工作,为教师的职业发展铺路,培养懂儿童的教师;有文化,有质量,深化童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最好的学校。学校办学目标“育人为本,提升课程建设的能力,给学生带来成长的机会;育心为道,体验童心文化的进步,给学生带来快乐的童年;育体为根,关注个体生命的状态,给学生带来健康的生活。” 学校以童心管理、童心德育、童心教学为策略,让学生在童心课程中自由成长,在童心活动中自主成长,在童心评价中自发成长。学校以创新力培养开设系列校本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学生在国家、北京市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均有获奖,民族体育舞龙空竹多次参与迎奥运、庆奥运等大型活动,赢得好评。 在几年的教育实践中学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多国的教育专家及师生进行友好交流。先后获得北京市课程管理先进校、北京市科研先进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北京市体育管理先进校、海淀区最为深厚的办学理念学校、海淀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学校、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校、教学管理先进校、海淀区艺术教育先进校、海淀区小学素质教育优质校、海淀区学习型示范组织、海淀区和谐校园样板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首师大附小是重点吗
首师大附小不算重点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办学历史悠久,学校以“童心教育”为办学理念。获得奖项包括“北京市科研先进学校 ”、“北京市校园礼仪示范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等。 扩展资料 首师大附小不算重点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办学历史悠久,学校以“童心教育”为办学理念。获得奖项包括“北京市科研先进学校 ”、“北京市校园礼仪示范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等。
北京一师附小怎么样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被认定为北京市第二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学校。学校设施学校环境优美,设备先进。拥有现代化的具备学科特色的专用教室22个,建有校园网、闭路电视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演播室、多功能厅、生态走廊以及铺设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的操场。师资团队学校有市级骨干教师9人,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2人。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是一所以“快乐教育思想”享誉全国的公立学校。 现任校长兼书记张忠萍,是十五大代表,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骨干校长班成员,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中学高级教师,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扩展资料办学理念在快乐教育实践中,一师附小倡导“儿童愉快发展”、“教师自主发展”的理念,以“乐于读书,勤奋为乐;乐于服务,助人为乐;乐于锻炼,健体为乐;乐于交往,合作为乐;乐于参与,实践为乐;乐于开拓,创新为乐。”为培养目标,让学生“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在近二十年的快乐教育实践中,通过实践“学、多彩自主的教活愉育快合作的课堂教动、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统一协调的社区教育和激励进取的评价机制”,使校园充满“文明、健康、勤奋、活泼”之风,促进了学生的愉快发展;通过实施“创设附小文化、引导自我管理、给予专业支持、激励教师进步”等管理策略使附小教师集体“进取、团结、奋发、奉献”,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