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力资源

时间:2024-05-06 10:25:55编辑:奇事君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做什么?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负责北京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市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职责:(一)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起草本市相关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草案,拟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二)拟订并组织实施本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流动政策,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依法管理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三)负责本市促进就业工作。拟订统筹城乡的就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就业援助制度;拟订并落实职业资格制度相关政策,统筹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牵头拟订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政策。(四)统筹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拟订并组织实施本市城乡社会保险及补充保险政策和标准;会同有关部门拟订社会保险及补充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制度,参与拟订本市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政策。(五)负责本市就业、失业、社会保险基金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拟订应对预案,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和社会保险基金总体收支平衡。(六)负责本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福利的综合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工作;拟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福利、津贴、补贴等政策并组织实施;研究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拟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等政策并组织实施。(七)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本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拟订事业单位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管理政策;参与人才管理工作,拟订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继续教育政策,牵头推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健全博士后管理制度,负责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养和管理、服务工作。(八)负责本市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拟订外国专家管理、出国(境)培训及重点聘请外国专家项目的政策、管理办法和计划,并组织实施。(九)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本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和安置计划,负责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拟订企业军队转业干部解困和稳定政策,负责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十)负责本市行政机关公务员综合管理,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公务员管理方面的政策规定,并组织实施;按规定承担市政府部门的督查考核和绩效考评有关工作。(十一)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本市农民工工作综合性政策和规划,推动农民工相关政策的落实,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十二)统筹拟订本市劳动关系政策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制定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政策,组织实施劳动监察,协调劳动者维权工作,依法查处重大案件。(十三)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地址:北京市宣武区永定门西街5号。地图详情:

北京市人社局局长什么级别

人社局长是什么级别,关键看处在什么层次,县区一级的局长一般为乡科级;地市一级的局长一般为县处级;省、直辖市直属机关的局长一般为地厅级;国家局的局长一般为省部级。 一、第一层级:省部级局长。省部级局长基本都是“国家局”局长。 二、第二层级:地厅级局长。地厅级局长基本都是省级机构局长或直辖市直属机构局长。 三、第三个层级:县处级局长。地级市直属局机关建制为县处级,局长一般为正县级(正处级),副局长一般为副县级。 四、第四个层级:乡科级局长。县区直属机构局长或县级市直属机构局长的行政级别为乡科级。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八条 公务员领导职务根据宪法、有关法律和机构规格设置。 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


北京《人力资源》的报考条件?

北京《人力资源》的报考条件?人力资源证书考试的要求是:1、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历,从事本职业6年以上;2、具有大专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在校毕业班前一学期学生)可直接报考。报考人力资源证需要什么资格条件有哪些1报考人力资源证条件三级(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即可报考:1、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历,从事本职业6年以上2、四级证书+从事本职业3年以上+培训结业证书3、非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从事本职业3年以上4、非相关专业本科学历+从事本职业1年以上5、硕士及以上学历6、具有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在校毕业班前一学期学生)7、大专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在校毕业班前一学期学生)2为什么要考人力资源证1、申领技能提升补贴全国多个省市出台了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政策。而部分地区“持有人力资源管理师职称证书可以申领技能提升补贴,补贴标准按高级、中级和初级分别为2000元、1500元和1000元”2、加薪补贴对于考生来说,考职称最大的好处便是加薪了!据了解,很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部分私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称证书在工资、绩效评定时是加薪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职称的初级、中级、高级在职场上可以增值,级别越高加薪就越多,工资上涨范围在500~2000元之间。3、岗位晋升人力资源管理师职称证书在晋升和转岗等方面具有基本条件和资格的作用。根据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从基层专员岗向管理层进阶,实现到手薪资翻翻,考个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称证是不二之选!


北京《人力资源》报考条件?

北京《人力资源》报考条件?人力资源证书考试的要求是:1、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历,从事本职业6年以上;2、具有大专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在校毕业班前一学期学生)可直接报考。报考人力资源证需要什么资格条件有哪些1报考人力资源证条件三级(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即可报考:1、具有高中或同等学历,从事本职业6年以上2、四级证书+从事本职业3年以上+培训结业证书3、非相关专业大专学历+从事本职业3年以上4、非相关专业本科学历+从事本职业1年以上5、硕士及以上学历6、具有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在校毕业班前一学期学生)7、大专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历(在校毕业班前一学期学生)2为什么要考人力资源证1、申领技能提升补贴全国多个省市出台了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补贴政策。而部分地区“持有人力资源管理师职称证书可以申领技能提升补贴,补贴标准按高级、中级和初级分别为2000元、1500元和1000元”2、加薪补贴对于考生来说,考职称最大的好处便是加薪了!据了解,很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部分私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称证书在工资、绩效评定时是加薪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职称的初级、中级、高级在职场上可以增值,级别越高加薪就越多,工资上涨范围在500~2000元之间。3、岗位晋升人力资源管理师职称证书在晋升和转岗等方面具有基本条件和资格的作用。根据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从基层专员岗向管理层进阶,实现到手薪资翻翻,考个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称证是不二之选!


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怎么考

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考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参加培训课程:可以报名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培训课程,通过考试获得证书。2.工作经验:在企业中从事相关岗位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并取得相应的证书。3.等级考试: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师等级考试,通过考试获得证书。4.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通过论文发表审核获得证书。5.资格认证:通过相关部门的资格认证考试,例如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认证等。以上是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考取的几种方式,具体的方式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和需求来选择。【摘要】
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怎么考【提问】
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考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参加培训课程:可以报名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培训课程,通过考试获得证书。2.工作经验:在企业中从事相关岗位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并取得相应的证书。3.等级考试: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师等级考试,通过考试获得证书。4.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通过论文发表审核获得证书。5.资格认证:通过相关部门的资格认证考试,例如劳动部的职业资格认证等。以上是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考取的几种方式,具体的方式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回答】


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怎么考

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的考取步骤如下:1.准备考试资格条件: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2年(毕业生不需要工作经验)。2.报名:申请人需要前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报名。3.缴费:考试费用依据不同等级标准收费,需要考生按照要求缴纳。4.参加考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内容包括综合素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三个部分。5.取得证书:通过考试并满足其他相关条件的考生,可以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希望以上信息对回答您的问题有帮助。【摘要】
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怎么考【提问】
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的考取步骤如下:1.准备考试资格条件: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2年(毕业生不需要工作经验)。2.报名:申请人需要前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报名。3.缴费:考试费用依据不同等级标准收费,需要考生按照要求缴纳。4.参加考试: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内容包括综合素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三个部分。5.取得证书:通过考试并满足其他相关条件的考生,可以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希望以上信息对回答您的问题有帮助。【回答】


北京人力资源资格证书查询

一 北京人力资源方面的资格证书 我有人力抄资源三级证袭 考的 最初级的就算了 最少也要三级的啊 一般都是学校报名 你去问问 肯定要培训的 我的考了一次 没过 考那个肯定要作弊的 不作弊过不了 考场都那样 我实在廊坊师范学院考得 我本人在密云 二 北京市职称证书查询 北京市人事考试网《证书查询》。登陆该网站,点右侧查询证书就可以。 网址请看参考资料。 三 北京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部,职业资格考试成绩怎么查询不了我13号考完的中级工 您好不知道您考试的是什么职业的中级考试,看一下通知的是多长时间可以进行成绩查询,一般成绩出来后是需要先上传网站才可以进行成绩查询的,可以先咨询下成绩查询时间,12天的话成绩应该出不来,所以您先别着急。 全国技能实训指导联盟练测平台有各个职业资格考试仿真练习试题和模考试卷。 四 北京市技术人员职称证在网上如何查询,要具体的 1、这个证件是全国联网的,只要输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查询。 2、即可打开网版页,然后权输入本人的姓名和证件号即可。 3、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证件在上传资料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以搜索。 拓展资料: 经过核实,可确认上述信函所申请核查的职称证书均为假职称证书。 为此,市人力社保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打击制售假职称证书行动,突击清理了英力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4个涉案机构,抓获涉案人员刘某等40余人,并依法刑事拘留。查抄假证书数百本。 据介绍,涉案机构通过考试保过、证书保真等虚假宣传方式,以职称培训为名举办培训班,吸引个人报名参加培训,并伪造职称证书,伪造官网查询,极具迷惑性,普通工作人员很难区分真假。目前,公安机关正对拘留人员进一步审理。 据介绍,北京多部门将继续联手打击假职称证书,同时研究落实信息公开,按照资格证书种类和年度分拨分批建立市人力社保局官方网站查询系统,并对社会开放。 五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与北京市*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颁发的职称证书 人力资源发的是 *** 认可的,全国通用。北京市的是地方的,至适用于北京市。 六 北京市人事考试网《证书查询》 登陆 //bjpta.gov.cn/,点右侧查询证书,点第二项北京地区2010年度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合格人员资格证书领取凭条 输入姓名和证件号,可查询出凭条复制凭条到word文档,按要求打印即可 七 个人怎么登录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查询个人信息 你直接登陆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官方网站查询就可以了。祝你好运。 八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的职业资格证怎么查询真假 您可以在劳动部的网站上查询一下,都有证书的编号 九 怎么查看北京人力资源机构 查看北京人力资源机构可以通过 下载网络手机APP ,在APP中 搜索北京人力资源机构 ,进入后 根据需专求输入机构名称即可查询 。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点击手机中的网络APP。 注意事项: 1、选择资质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依法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遵循合法、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广大劳动者在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寻找工作时,要注意选择证件齐全、正规合法、服务规范的资质机构,属清楚了解机构的营业执照、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监督机关和监督电话等事项。 2、甄别招聘信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审查和投诉处理机制,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合法、有效。广大劳动者在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求职时,应积极了解招聘信息的来源渠道,清楚信息的发布流程,确保拟应聘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应聘,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十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网站: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是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互联网上建立的 *** 网站,是北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中心网站。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是为了统一、规范地宣传首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形象,落实“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督”的原则,向社会各界提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服务,是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互联网上对外宣传和发布政策和信息的唯一窗口。 (10)北京人力资源资格证书查询扩展阅读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内设机构: 1、就业评价处(失业保险处):组织拟订本市就业工作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就业和培训政策评价。负责就业和培训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统计分析及大数据应用。 负责就业失业监测和形势分析,建立就业失业预测预警制度并组织实施。拟订失业保险政策和制度并组织实施。拟订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和失业人员有关待遇政策。 2、人力资源市场处:拟订并组织实施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完善本市和国(境)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制度。负责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规划、指导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工作。

北京市职业资格信息网

1. 北京市技术人员职称证在网上如何查询,要具体的 1、这个证件是全国联网的,只要输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查询。 2、即可打开网版页,然后权输入本人的姓名和证件号即可。 3、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证件在上传资料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以搜索。 拓展资料: 经过核实,可确认上述信函所申请核查的职称证书均为假职称证书。 为此,市人力社保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打击制售假职称证书行动,突击清理了英力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4个涉案机构,抓获涉案人员刘某等40余人,并依法刑事拘留。查抄假证书数百本。 据介绍,涉案机构通过考试保过、证书保真等虚假宣传方式,以职称培训为名举办培训班,吸引个人报名参加培训,并伪造职称证书,伪造官网查询,极具迷惑性,普通工作人员很难区分真假。目前,公安机关正对拘留人员进一步审理。 据介绍,北京多部门将继续联手打击假职称证书,同时研究落实信息公开,按照资格证书种类和年度分拨分批建立市人力社保局官方网站查询系统,并对社会开放。 2. 北京市道路职业资格证书查询 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网站可查,也没有全国联网,说白了你就是一地了资格证,跑另一个地级市仍然可以报名资格证,目前交通运管人员查车,也是通知114查到地的交通局运管处电话,然后电话查询,这个证的档案在市级交通局运管处驾管科(驾培科)管理,他们市级自己建得的有内部系统,可以随时查到相关信息。有的人市已经开通外网也可查询了。如北京,上海,广东省。 3. 北京市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怎么查询证书 1、网络上搜索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打开该网站。 4.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测量职业资格证书如何查询 请帮助查询职业医师资格证 5. 个人怎么登录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查询个人信息 你直接登陆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官方网站查询就可以了。祝你好运。 6. 北京市职称证书查询

如何促进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实现了多元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不过,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规模小,国际竞争力弱,同时还面临着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分散、市场监管亟需加强等体制性问题。建议深化体制改革,培育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发展。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总体发展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推行人事制度改革以来,市场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从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中独立出来,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多层次的市场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实现了多元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不过,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国际竞争力弱,亟需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覆盖面日益扩大。人力资源服务分为市场化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两个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由县区以上综合性服务机构、街道(乡镇)社区基层服务窗口,以及就业训练、创业服务等服务实体共同组成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求职者提供公益性的就业服务,并为就业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援助,覆盖面日益扩大。2010年,我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交流会4万场次,并通过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帮助求职者实现就业。
  (二)多层次的市场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从服务项目来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逐渐从提供现场招聘、人事代理、档案管理、社会保障经费代收代缴等传统、单一的产品,向提供多层次、分类别、多样化的产品转变,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产业化进程加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市场竞争主体已经形成了国有机构(包括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三分天下”的格局,涌现出了中智、上海外服、北京外企等一批规模化发展的国有企业,此外还有前程无忧、中华英才、智联招聘、万宝盛华等一大批实力日渐壮大的民营和中外合资企业,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三)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实现了多元化。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领域和服务内容进一步多元化。以2010年为例,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为1327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各类人力资源服务。其中,国有企事业单位153万家次,私营企业903万家次,外资企业271万家次,分别占总数的11.5%、68.1%和20.4%。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人力资源服务的主要对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网络招聘行业成长很快。前程无忧的注册用户数在2011年第二季度就已经突破5000万人。2010年,国内使用网络招聘的企业数量达到105万家,较2009年增长29.6%。
  (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所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形成与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程度,推动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社会人力资源开发。以2010年统计数据为例,全年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举办各类现场招聘会(交流会)14.7万场,各类参会求职人员10218万人次,参会单位621万家次,提供招聘岗位信息9344万条。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举办各类培训班12万次,培训各类人员697万人;为98万人提供了人才测评服务;为63万家用人单位提供各类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提供高级人才寻访(猎头)服务,成功推荐选聘各类高级人才87万人。
  (五)人力资源行业服务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国际竞争力弱,主要表现在下述一些方面:
  1.人力资源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相对于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我国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机构和企业发育滞后,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实力弱,具有行业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不多,并且企业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很大。截止到2010年底,全国共设立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4.9万家,从业人员22.1万人,平均每个机构仅有4.5个从业人员。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结构矛盾突出,高级管理人才、项目开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均严重缺乏。
  2.专业化程度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总体上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大部分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中高端服务和产品开发能力弱,服务细分度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质量的教育培训项目、高级人才搜寻、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等高端服务缺乏,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普遍不具备提供满足客户初、中、高级需求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能力,难以有效满足快速增长的服务需求。国内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与跨国人力资源企业在综合服务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国际竞争力相对薄弱。
  3.服务功能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很多承接外包业务的人力资源企业是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创新意识很强,但服务的层次和技术含量偏低,主要以职业介绍、人才招聘为主,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服务品牌,提供个性化服务、复合型服务的能力不足。由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供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在经营中无法形成市场优势,经常采取在低端市场比拼价格的竞争方式。
  4.人力资源信息不共享,信息化建设滞后。近年来,全球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核心的技术改进,系统的技术改进以及其模块的功能已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竞争能力。目前,我国各省(区、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还普遍处于“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状态,省、市、县三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之间、职业介绍机构与人才服务机构之间、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之间信息尚未进行整合,还没有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的共享,也没有建立市场供求信息变化快速调查制度。
  5.国内一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存在违规操作行为,损害了行业的信誉。国内多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注重眼前效益,有的企业甚至提供虚假信息、欺骗求职者,严重损害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信誉。违规操作问题在劳务派遣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在缺乏监管的背景下,一些劳务派遣机构进行恶意竞争,违反法律规定进行派遣,损害了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目前,与劳务派遣相关的劳动争议的数量已经占到我国劳动争议总量的20%。

  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面对一些亟需解决的体制性问题和障碍性因素

  当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体制性问题和障碍性因素,主要表现在下述一些方面:
  (一)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分散。各省(区、市)原人事、劳动部门分别设立了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教育部门也设立了毕业生市场,三个市场服务对象趋同、服务项目交叉、管理各自为政。目前,三个市场之间的整合还没有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区域市场相互分割现象,造成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浪费。
  (二)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市场化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错位。长期以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化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界限不清晰,大多数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具有混合职能,在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的同时,也开展一些市场化的业务,有些机构甚至以市场化业务为主业,使得人力资源市场化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混合在一起,这产生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市场化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两者出现错位。各级人才服务机构本应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为主要任务,但实际情况是它们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前提开展业务,把经营性服务作为主业,导致提供的“公共产品”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不高。二是政府和行业部门的公共就业服务部门机制不活,公共服务经费投入不足。街道、社区的基层就业服务机构较薄弱,难以向失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就业服务。三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所开展的市场化服务由于专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高,对市场机制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人才供求、价格及市场预测等反应不灵敏,服务效果欠佳,难以发展壮大。四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管市场和办市场一家,产生了部分业务垄断、政企不分的问题,制约了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
  (三)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市场监管亟需加强。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滞后于市场发展速度,影响了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市场监管队伍薄弱,行业自律管理缺失。各省市人力资源市场监管队伍建设起步比较晚,机构人员配备不健全,有些城市没有专职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和执法人员,有些城市虽然成立了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但大都有名无实,既没有机构编制又没有专职人员。这造成人力资源市场监管队伍力量薄弱,难以有效开展监管。同时,行业组织在业务指导和行业自律方面比较薄弱,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规范行业发展的功能不足,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缺乏统一的行业服务规范与标准,监管的依据不足。我国人力资源方面的法规层次不够高,对行业的规范和指导功能不足。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服务规范与标准,监管的依据不足,部分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打法规和政策的擦边球,不正当竞争甚至侵害求职者、用人单位利益的事件不断增多。各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普遍重视机构的许可与审批,重视年检,忽视甚至不开展经常性监察。
  3.多头管理,监管难度大。目前,人力资源监管的职能横向分散于各个部委,大部分有关人力资源的监管职能由人力资源行政部门来执行。在多头管理、统计和信息等基础工作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一些业务领域进行有效监管的难度很大。
  (四)市场准入管制制度亟需调整。一方面,劳务派遣的市场准入过于宽松。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门槛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后就可开展相关业务,无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事前审批和事后备案。2008年以来,我国新注册劳务派遣机构大幅增加。部分劳务派遣机构不具备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能力,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能力差。另一方面,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等方面的市场准入管制又过于严格。人力资源企业如果要开展跨区域业务,需办理多次许可手续,不利于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此外,我国不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人才中介机构,也不允许外资控股国内人才中介机构,不利于我国人力资源企业的产品创新和管理水平提升。
  (五)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支持政策少。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一个新兴行业,一些地方和企业对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人不了解正规运作的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内涵与特征,认为职业中介都是“黑中介”,高级人才寻访服务是在“挖墙脚”。我国部分人力资源机构和企业运作不规范、经营缺乏诚信是形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有正面宣传和引导不够等方面的原因。人力资源是社会第一资源,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科学认识和把握。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困扰尚未破除,人力资源服务业自身的发展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各级政府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支持政策少,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此外,我国各级政府制订的政策措施在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方面还难以满足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要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具体对策

  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目标。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为各类人才提供高质量服务,将有效促进我国人才强国建设。建议深化体制改革,解决制约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培育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和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健康发展。
  (一)深化人才服务领域的体制改革,处理好市场化服务和公共就业服务之间的关系。2004年以来,我国劳动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开始向公共就业服务转变,并得到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有力支持。人事部门先后提出了“管办分离”、“事企分开”、“公共服务与市场经营性服务分离”的改革思路,探索了多种改革与发展模式。今后要在前期改革探索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体制改革。建议将公共就业服务与市场竞争业务进行明确界定,推动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逐步将市场竞争业务剥离出去,向人才公共服务转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服务,主要解决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行为不愿做,做不了,做不好或不宜采取市场行为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以人事代理和人事档案管理为核心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人才公共信息汇集与发布、特定目标的人才智力引进、人才预测、人才环境监测、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以及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提供无偿服务、制定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等,这是提供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
  人力资源服务业管理部门应积极推进管办分离,创造条件逐步将人才市场推向社会,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各级人才公共服务机构要对本单位承担的职能进行认真梳理,逐步将经营服务职能剥离出去,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如果改制后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承担部分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则由各级财政对其进行适当补贴,或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购买其服务。
  (二)尽快整合资源,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一是尽快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强化体系建设,改变过去体制性分割的局面,实现资源共享。在此方面,江苏、辽宁、天津等省(区、市)已经开展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建议在吸收借鉴各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由国家层面明确统一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目标,或出台指导性意见,为各省(区、市)整合人力资源市场制定统一规范的运作模式,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为导向对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行整合。同时,要以两个市场整合为契机,由政府统一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框架,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与市场化经营服务逐步分离,要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职责任务、工作目标、运行方式、信息化建设方面予以规范,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二是整合资源,规范市场秩序。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早整合政策资源、管理资源、信息资源、业务资源,消除行业壁垒和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诚实守信、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市场环境,为求职人员提供系统完善周到的服务。
  (三)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优化政府服务。目前,我国对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监管力度还不够,还没有形成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建议重点开展下述一些方面的工作:
  一是适应人力资源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政策。建议加快立法步伐,尽快出台《人力资源市场条例》,规范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秩序,为相关部门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提供法律依据。修改和完善《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有关劳务派遣的内容,对“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同工同酬”作出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解释,使有关法律条文更具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二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队伍建设,逐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有效开展市场监管。人才服务业管理部门要逐步从办市场向管市场转变,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职能,依法、有效地指导、监督、规范人才服务机构及其活动。要加强人才服务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
  要转变政府职能,真正实现从“管控”向“服务”与“监管”相结合转变,注重开展经常性监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和依法取缔无证经营的黑中介、超范围经营和跨行业经营的违规中介,加强对人才服务机构的检查。推进人才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诚信档案,健全完善人才服务许可。强化对劳务派遣机构的资质要求,建立并完善劳务派遣机构的备案制度和年度自查制度,促进劳务派遣机构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能力。针对劳务派遣工的利益诉求特点,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预警监测和应急调处机制,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
  三是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优化政府服务。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产业发展。加快行业协会和非营利服务机构的转型步伐,充分发挥这些行业组织在开拓市场、行业自律、技术服务、沟通企业及联系政府等方面的作用。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要从重审批向重服务转变,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四是积极开展人力资源服务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统一人力资源服务内容与行业标准,扩大服务标准的覆盖范围,使用统一标识,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同时要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实行资质评定和分类管理,实现从审批管理向资质管理的转变。
  (四)加大支持力度,推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清理有关政策规定,加大支持力度,增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具体政策措施有:
  一是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社会认知度。通过举办学习讲座、组织调研、开展研讨、进行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化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特征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是加强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建议各地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支持措施,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从国家层面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与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方面的协调和合作,争取早日出台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推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三是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机构与人力资源服务业项目的对接,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提高融资能力,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进入人力资源服务业,促进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发展。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人力资源服务领域。
  四是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对于符合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加强包括专业化人才培养在内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规定申请为非营利组织,享受相关税收政策。
  (五)创新发展方式,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转型升级。
  1.积极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新的形势迫切要求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及时转型,将市场化经营业务剥离出去并推向市场。在转型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推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鼓励国有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通过股权并购、股权置换、相互参股等方式进行重组,鼓励和引导外资、民资参与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培育若干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运作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团,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产业活力。
  2.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产业体系建设,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调整服务项目结构,积极发展薪资福利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员工服务、管理咨询及职能外包等中高端服务项目,侧重客户导向,更加突出细致的专业分工,提供“专、精、深”的服务产品,增加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
  3.引导人力资源服务业集群化发展。上海建立了首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集聚区──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搭建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实体平台,形成了集聚产业、拓展业态、孵化企业、培育市场的产业发展功能。国内其它地区可借鉴上海的经验,以人力资源市场为核心,规划布局一定的区域,给予专门的政策支持,探索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集聚区。
  4.实施更加开放的发展政策。适时放开股权方面的限制,从限制引入外资转变为有选择地引进外资,吸引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提升与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供应商的合资合作水平,引进国际先进的人力资源服务理念、服务项目、服务技术、服务标准和管理模式,带动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支持有条件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跨国经营,完善国际品牌营销与高质量服务体系,打造国际品牌。
  5.加强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工作。要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和引进人力资源服务业所需人才。可针对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依托行业协会等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位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理论水平、服务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要研究推行统一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制度,并逐步探索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才培训,人才测评等人力资源服务专业领域的职业资格水平认证制度,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京人社就发2014年182号文件内容

主要内容是:社会公益性就业的管理办法。全文如下: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管理试行办法》有关工作的通知(京人社就发〔2014〕182号)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平稳有序推进城乡统一的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建设,更加充分地利用公益性岗位资源安置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现就贯彻执行《北京市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管理试行办法》(京人社就发〔2014〕170号,以下简称“170号文件”)做出如下工作安排:一、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的建设工作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未设立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的乡镇,按照170号文件规定明确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二)已设立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的街道(乡镇),推进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向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的平稳过渡;(三)形成城乡统一的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安置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的日常运行机制。二、城乡统一的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建设工作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先农村、后城区”的原则,分阶段稳步实施。2014年底前各区县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街道(乡镇)重点开展明确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以及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向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过渡的试点工作。2015年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建设工作。三、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需认真理解领会170号文件精神,加强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沟通协调,根据全市统一安排,结合本地区实际,提出贯彻执行的工作意见和步骤安排。针对新明确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的试点,应着重提出包括试点乡镇或职能部门、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管理、公益性岗位征集、资金筹集支付、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安置管理、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等内容的工作方案。针对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向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过渡的试点,应着重提出拟向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过渡的试点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资金筹集支付调整、公益性岗位纳入征集、安置人员平稳过渡等内容的工作方案。在试点基础上,各区县应根据170号文件精神,研究制订本地区配套政策和管理规章制度等。四、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建设的试点工作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一指导下开展。请各区县于10月31日前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交试点工作方案,经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明确试点意见后方可开展试点工作。各区县须将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报告。五、各区县新确定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须把握的基本原则是:(一)对稳定地区就业局势,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二)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试点规模以及参加试点的街道(乡镇)或职能部门;(三)妥善解决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性质和隶属关系问题;(四)有明确的符合170号文件规定条件的公益性岗位;(五)资金筹集渠道明确,筹集资金规模能够保证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正常运行;(六)基础管理工作扎实到位,各项条件满足170号文件要求。六、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向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平稳过渡需明确的几个问题:(一)可维持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的名称、隶属关系、单位性质、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等;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二)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在此前按照全市统一政策设立的公益性岗位直接纳入170号文件规定的公益性岗位范围;安置的就业特困人员直接列为170号文件规定的安置人员,享受170号文件规定的公益性就业组织岗位补贴。安置人员尚未到期的劳动合同继续履行,待其到期后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按照170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三)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转为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后,招用安置人员、征集利用公益性岗位、筹集资金、享受公益性就业组织岗位补贴、劳动用工管理等按照170号文件执行。其中:在《关于促进就业困难地区城乡劳动者就业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社就发〔2011〕35号)中所列区县和经批准的重点帮扶街道(乡镇)的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执行170号文件规定的重点帮扶地区的公益性就业组织岗位补贴标准。(四)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转为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的应按170号文件规定将组织机构、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等情况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纳入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管理。(五)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转为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后,继续保留区县就业专项资金、乡镇财政的经费渠道且资金规模不减,并按照170号文件的规定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保障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的需要。七、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转为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前继续按照《关于印发的通知》(京人社办发〔2009〕7号)等文件规定执行,其安置人员的规模不得随意扩大。八、工作要求(一)统一认识。建设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实施更加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加大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安置力度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形成城乡一体的促进就业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足于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建设的系统工程。各区县要深刻理解建设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挑战性,将其作为促进就业的重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沟通,确保建设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工作能够平稳有序开展。(二)认真规划。各区县要在全面调查了解本地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建设和公益性岗位开发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照文件要求,认真梳理归纳应开展的工作内容,合理确定试点方向,安排工作进度,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针对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和不利因素,提前制订应对措施。(三)稳妥推进。各区县要在筹备基本就绪,论证清晰明确,政策措施制订完备,实行条件基本成熟的情况下,逐步展开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建设和公益性岗位征集、评估、认定等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市、区县政策的培训,确保新老政策的有序过渡,平稳衔接,保持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稳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公益性岗位征集评估认定实施办法。(四)加强协调。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加强与区县财政局、区县公益性项目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工作进度,跟踪了解实际困难问题,研究解决方案措施,并予以基层有效指导帮助。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4年8月27日

上一篇:云和数据

下一篇:中国中信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