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的紫禁城,作为中国五个世纪(公元1416~1911年)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以其颇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各种家具及工艺品的近万个房间所组成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简介】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故宫于明成祖朱棣于西元1406年开始建设,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曾有24位皇帝在此住过,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
【故宫四门】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读皇帝圣旨,颁发年历书,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午门前广场听旨。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东华门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
北门名神武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主要宫殿】
一、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是封建皇权的象征。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和每年的春节、冬至节、皇帝生日以及公布进士黄榜、派将出征、宴会等大的庆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二、中和殿
中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每逢皇帝在太和殿举行典礼前,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员的跪拜礼。每年春季祭先农坛,也先在此阅视祭文。祭祀地坛、太庙、社稷坛的祝版,也在此阅视。
三、保和殿
保和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自乾隆后期,这里便成为举行科举殿试的场所。
四、养心殿
养心殿建于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作工字形建筑,分前后两殿。自清雍正以后,皇帝寝宫移至后殿,前殿成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接见臣工的地方。东暖阁是同治、光绪皇帝年幼时,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西暖阁是清代皇帝批阅奏章,或与亲近大臣密商之处。西暖阁西侧另一小室为乾隆皇帝最著名的书房之一三希堂。
五、乾清宫
乾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皇帝日常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自清雍正移居养心殿后改为接见外国使臣的场所。
六、坤宁宫
坤宁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代属皇后的寝宫,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仿盛京清宁宫的式样重修。西端四间辟为萨满教祭神的场所,东端二间是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均在此成婚。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