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客是什么意思啊 ?
堂客
这话不用说,尽人皆知,堂客即是妻子、夫人、老婆、婆娘、屋头的、娃儿的妈,以及这些年“二奶”流行之后所说的大奶。
“堂客”一词重庆人都懂,但外地人却莫名其妙,甚至连与本城毗邻的成都,也有不少人懂不起。三娃子在成都打工,口声声不离“堂客”。别人叫他抽
烟,他说堂客说的抽烟会把肺熏黑,别人请他喝酒,他说喝酒伤肝我堂客说的;别人说你看那个女的好乖,三娃子把脸蒙倒,说不看不看,我堂客说的看了眼睛要长“挑针儿”……一句一个“堂客说的”。成都人搞糊涂了,说你家有个卖糖的客么?糖客在卖口香糖?三娃子说,龟儿子好瓜哟,连“堂客”都不晓得。对头,成都话没“堂客”一词。讲堂客的除了重庆大概只有湖南,这是句很独特的俚语。
那么,为啥子要把妻子称“堂客”呢?学问颇深沉——这涉及中国传统家庭的建筑形式,民居建筑学。
传统家庭建筑是这么个格局:正中是堂,堂后是室,两边为房。汉民族亲属称谓命名便是由堂、室、房来决定。三者中“房”的地位最低,住的是小老婆、儿子。所以称谓中小老婆叫“偏房”,长子称“长房”,次子称“二房”。当然这是指古代,小老婆允许住在家里,如今包二奶都是“悄悄的干活打枪的不要”,连“偏旁”的名份也捞不着。
“室”住嫡妻,也就是正份老婆,叫“正室”。妻住室,后来演变成复合词称妻室。“堂”居正中,是家庭的象征,故父母被称为“堂”。结婚时一拜天地二拜高堂,“高堂”即指父母。旧时称呼别人的母亲叫“令堂”、“尊堂”。堂即为家庭的象征和代表,“堂兄弟”、“堂姐妹”、“四世同堂”……堂客,堂中之客也!是何等的正大光明、名正言顺呀。
然而奇怪,在重庆人的日常用语中,“堂客”成了“下里巴人”的称呼,白领之类有身份的人,是万万不会称妻子为堂客的。常把“堂客”挂于口中的,只限于工人农民即三娃子之类。这就叫忘了传统忘了祖宗了。如今时尚以称“老婆”为雅。雅么?年轻轻一个娇妻被称为婆,而且是老了的婆,老婆老婆的唤得来有滋有味,雅个屁!真是笑死人了。须知,“堂客”是高雅的,传统的,反倒是称“老婆”,俗气,事情搞反了,在此,老侃一番俚语趣谈,也算是为重庆方言的“堂客”正名。
唐客是什么意思
堂客
这话不用说,尽人皆知,堂客即是妻子、夫人、老婆、婆娘、屋头的、娃儿的妈,以及这些年“二奶”流行之后所说的大奶。
“堂客”一词重庆人都懂,但外地人却莫名其妙,甚至连与本城毗邻的成都,也有不少人懂不起。三娃子在成都打工,口声声不离“堂客”。别人叫他抽
烟,他说堂客说的抽烟会把肺熏黑,别人请他喝酒,他说喝酒伤肝我堂客说的;别人说你看那个女的好乖,三娃子把脸蒙倒,说不看不看,我堂客说的看了眼睛要长“挑针儿”……一句一个“堂客说的”。成都人搞糊涂了,说你家有个卖糖的客么?糖客在卖口香糖?三娃子说,龟儿子好瓜哟,连“堂客”都不晓得。对头,成都话没“堂客”一词。讲堂客的除了重庆大概只有湖南,这是句很独特的俚语。
那么,为啥子要把妻子称“堂客”呢?学问颇深沉——这涉及中国传统家庭的建筑形式,民居建筑学。
传统家庭建筑是这么个格局:正中是堂,堂后是室,两边为房。汉民族亲属称谓命名便是由堂、室、房来决定。三者中“房”的地位最低,住的是小老婆、儿子。所以称谓中小老婆叫“偏房”,长子称“长房”,次子称“二房”。当然这是指古代,小老婆允许住在家里,如今包二奶都是“悄悄的干活打枪的不要”,连“偏旁”的名份也捞不着。
“室”住嫡妻,也就是正份老婆,叫“正室”。妻住室,后来演变成复合词称妻室。“堂”居正中,是家庭的象征,故父母被称为“堂”。结婚时一拜天地二拜高堂,“高堂”即指父母。旧时称呼别人的母亲叫“令堂”、“尊堂”。堂即为家庭的象征和代表,“堂兄弟”、“堂姐妹”、“四世同堂”……堂客,堂中之客也!是何等的正大光明、名正言顺呀。
然而奇怪,在重庆人的日常用语中,“堂客”成了“下里巴人”的称呼,白领之类有身份的人,是万万不会称妻子为堂客的。常把“堂客”挂于口中的,只限于工人农民即三娃子之类。这就叫忘了传统忘了祖宗了。如今时尚以称“老婆”为雅。雅么?年轻轻一个娇妻被称为婆,而且是老了的婆,老婆老婆的唤得来有滋有味,雅个屁!真是笑死人了。须知,“堂客”是高雅的,传统的,反倒是称“老婆”,俗气,事情搞反了,在此,老侃一番俚语趣谈,也算是为重庆方言的“堂客”正名。
唐客什么意思
出处是哪里呢? 能不能具体一些%>_<%
“粮亲涯亲,糖客是王新”。这是一句地方方言,这句话的原话应该是:“娘亲爷亲,唐客是王心”,“唐客”即指老婆。
意思是父母固然是最亲的人,但老婆却是他最心疼的人!
关于堂客 这是重庆的
讲堂客的除了重庆大概只有湖南,这是句很独特的俚语。
那么,为啥子要把妻子称“堂客”呢?学问颇深沉——这涉及中国传统家庭的建筑形式,民居建筑学。
传统家庭建筑是这么个格局:正中是堂,堂后是室,两边为房。汉民族亲属称谓命名便是由堂、室、房来决定。三者中“房”的地位最低,住的是小老婆、儿子。所以称谓中小老婆叫“偏房”,长子称“长房”,次子称“二房”。当然这是指古代,小老婆允许住在家里,如今包二奶都是“悄悄的干活打枪的不要”,连“偏旁”的名份也捞不着。
“室”住嫡妻,也就是正份老婆,叫“正室”。妻住室,后来演变成复合词称妻室。“堂”居正中,是家庭的象征,故父母被称为“堂”。结婚时一拜天地二拜高堂,“高堂”即指父母。旧时称呼别人的母亲叫“令堂”、“尊堂”。堂即为家庭的象征和代表,“堂兄弟”、“堂姐妹”、“四世同堂”……堂客,堂中之客也!是何等的正大光明、名正言顺呀。
然而奇怪,在重庆人的日常用语中,“堂客”成了“下里巴人”的称呼,白领之类有身份的人,是万万不会称妻子为堂客的。常把“堂客”挂于口中的,只限于工人农民即三娃子之类。这就叫忘了传统忘了祖宗了。如今时尚以称“老婆”为雅。雅么?年轻轻一个娇妻被称为婆,而且是老了的婆,老婆老婆的唤得来有滋有味,雅个屁!真是笑死人了。须知,“堂客”是高雅的,传统的,反倒是称“老婆”,俗气,事情搞反了,在此,老侃一番俚语趣谈,也算是为重庆方言的“堂客”正名。
希望能帮到你
初中李白诗
1\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2\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4\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初中李白诗
1\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2\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4\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学文言文翻译并赏析
1. 小学文言文大全(有题目,译文,简短)最佳答案 《杨氏之子》 选自人教版语文书五年级下册10课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伯牙绝弦》 选自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课文: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课文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伯牙心中的想法,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初中要学文言文,如果从小接触,打好基础以后会学的很好很轻松。 2. 小学生简短文言文,要带译文和重点词解释 随便哪个吗?我只记得小学学过这一个……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辩。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距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古代盛饮食的圆口器皿。 (11)为:是。 (12)沧沧凉凉: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汤,热水。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 为:同“谓”,说。 (17)汝:你。 (18)知:通“智”,智慧。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看上去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让人感觉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感觉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3. 小学文言文大全(有题目,译文,简短)最佳答案 《杨氏之子》 选自人教版语文书五年级下册10课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伯牙绝弦》 选自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课文: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课文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伯牙心中的想法,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初中要学文言文,如果从小接触,打好基础以后会学的很好很轻松 4. 小学文言文刮目相看的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裴松之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去学习呀!”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 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繁多的事务呢?但我常常读书,并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东吴军师鲁肃路过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吕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5. 小学文言文刮目相看的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裴松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去学习呀!”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成为精通儒家书籍、传授经学的学官吗?你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了解历史。你说你军务繁忙,哪能比得上我繁多的事务呢?但我常常读书,并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东吴军师鲁肃路过寻阳的时候,与吕蒙讨论事情,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吕蒙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6. 求:初中语文 语文版 所有 古文、诗词曲(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全集七年级上[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西江月] 辛弃疾 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龟虽寿] 曹操神龟虽寿,猷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杜牧 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 花。 [浣溪沙] 晏殊 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过后一山拦.[如梦令] 李清照 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观书有感] 朱熹 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七年级下[山中杂诗] 吴均 南朝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 王维 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峨眉山月歌] 李白 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逢入京使] 岑参 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滁州西涧] 韦应物 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约客] 赵师秀 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论诗] 赵翼 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 数百年。八年级上[望岳] 杜甫 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 杜甫 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石壕吏] 杜甫 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东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 王维 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 陆游 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长歌行] 汉 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王绩 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唐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黄鹤楼] 崔颢 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
小学文言文注释翻译
1. 小学文言文大全(有题目,译文,简短)最佳答案 《杨氏之子》 选自人教版语文书五年级下册10课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伯牙绝弦》 选自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课文: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课文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伯牙心中的想法,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初中要学文言文,如果从小接触,打好基础以后会学的很好很轻松。 2. 小学古诗文言文译注目录 直接百度一下就行了。 在这里先摘选几首看看吧。八阵图杜甫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作者简介】(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风格沉郁,语言精炼,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注释】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操练图形,诸葛亮曾用过此阵。 盖:超过。三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参考译文】三分天下建立盖世功勋,布八阵图名声天下皆闻。江水冲击阵石岿然不动,刘备伐吴失策千古遗恨(未能制止刘备伐吴的错误)。 这是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作者简介】(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 贞元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其诗语言通俗,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之一。 有《白氏长庆集》。【注释】苍苍:在此是茂密的意思。 切切:形容虫鸣的细碎声音。【参考译文】经霜的草仍然茂密虫鸣切切,村南村北夜间行人已经断绝。 我走到门前远望野外的田地,月光明亮照耀荞麦花如白雪。这诗真实地写出了乡村秋夜的特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从中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爱恋之情。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戴夕阳,青山独归远。【作者简介】(709~786?)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 天宝进士,官终随州刺史。长于五言律诗,时人称为“五言长城”。 有《刘随州诗集》。【注释】灵澈上人: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 苍苍:这里指暮色。竹林寺:在江苏省镇江市南。 杳杳:深远幽暗。这里指从远处传来。 荷:背着。【参考译文】竹林寺一带树木苍翠,悠远的钟声响到晚。 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独自返回远处青山。这首诗写的是傍晚送灵澈和尚回竹林寺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失意、闲淡的情怀。 归雁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哀怨却归来。 【作者简介】(710?~780?)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进士,官至考功郎中。 “大历十才子”之一。工诗。 有《钱考功集》。【注释】潇湘:湖南有潇水、湘江。 湖南衡阳有回雁峰,相传北雁南飞,至此即回。等闲:随便。 二十五弦:指古乐器瑟。【参考译文】大雁啊,萧湘发生什么事让你随便就回北方来?不顾那美好环境绿水黄沙两岸草苔。 大雁答:湘江女神在月夜弹奏二十五根弦瑟,我承受不了那凄凉哀怨声才飞回来的。这诗一问一答,构思别致。 诗人以拟人的方法,假借多愁善感的大雁,婉转地表达了久居外地的思乡之情。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作者简介】(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 贞元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其诗语言通俗,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之一。 有《白氏长庆集》。【注释】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人或出差官员途中歇息的地方。【参考译文】在邯郸客店里恰逢农历冬至,抱膝坐在灯前孤影伴我身。 料想家里人深夜也这样坐着,还会念叨我这个在外远行人。相信唐代的冬至是一个与春节相仿的重要节日。 客居在外的诗人,此时思家心切,但却以想像家人如何惦念自己来曲折地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创意新颖。中秋夜[唐]李峤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作者简介】(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麟德进士,官至中书令。 善诗文,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有《李峤集》。 【注释】圆魄:指中秋圆月。魄,月亮。 寒空:寒冷的高空、天上。安知:哪里知道。 不:没。【参考译文】圆月升上清冷的高空,都说天下同样光明。 哪能知道千里以外,就没有骤雨暴风?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成都曲张籍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作者简介】(765~830?)字文昌,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侨寓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进士,历任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 工诗,尤长乐府。有《张司业集》。 【注释】锦江:在四川省,流经成都。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参考译文】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雨后山坡上荔枝已经成熟。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的人喜欢向谁家投宿?这首诗描写了成都的秀丽风光、风土人情及繁华景象,流露出诗人对成都的眷恋之情。 诗中句句含景,景景有情,尤其是后面两句近似口语而意味更深远。曲池荷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作者简介】“初唐四杰”之一(其余是王勃、杨炯、骆宾王)。 【注释】曲池荷:种在弯曲池塘里的荷花。浮香:风中飘散的荷花香味。 覆:盖住。飘零:指花叶凋谢散落。 【参考译文】荷花香气浮动在弯曲的岸边,荷叶投在水面的圆影盖着美丽的池塘。我常担心秋风过早的袭来,吹散飘落花儿不知道提防。 这首诗写出了曲池荷花的美丽,和诗人希望美好事物不被摧残的心情。咏风[唐]虞世南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 3. 小学文言文大全(有题目,译文,简短)最佳答案 《杨氏之子》 选自人教版语文书五年级下册10课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伯牙绝弦》 选自人教版语文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课文: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课文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伯牙心中的想法,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初中要学文言文,如果从小接触,打好基础以后会学的很好很轻松 4. 小学生简短文言文,要带译文和重点词解释 随便哪个吗?我只记得小学学过这一个……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辩。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距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古代盛饮食的圆口器皿。 (11)为:是。 (12)沧沧凉凉: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汤,热水。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 为:同“谓”,说。 (17)汝:你。 (18)知:通“智”,智慧。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看上去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让人感觉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感觉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5. 求人教版小学语文所有文言文及翻译 杨氏之子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伯牙绝弦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要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太好了,我仿佛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里想要表达流水,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表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学奕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认真听,细细琢磨,认真领悟;另一个人表面上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可是心里却认为天鹅要来了,想着如何拉弓搭箭把天鹅射下来。他们虽然一起学习围棋,可是后者不如前者。是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回答: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盘盂:盛物之器,圆者为盘,方者为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问他们在辩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么大。等到中午,就像盘子一样大,这不就是远的(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快,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进入了澡塘,这不就是越近(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 孔子也无法决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话孔子说:“谁说你懂得很多啊?” 6. 短小文言文(带注释和译文) 王戎识李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刘义庆《世说新语》) 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玩。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信然〕真是这样。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 因为在路边,如果不是苦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这个故事写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7. 文言文中的“小学”的意思 “小学”二字最早并不专指学校。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认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周朝儿童入学,首先学六甲六书(六甲指儿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单的六组以甲起头的干支。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所以从前把“文字学”称“小学”,“小学”之名即由此而得。 盖小学者,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岂专引笔画篆、缴绕文字而已。苟失其原,巧伪斯甚。 ——《国故论衡•小学概说》 “小学”在古代就是古汉语文字学 一,什么是小学? 即语言文字之学 古代小学先教授六书,所以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 每个文字具有三个部分:1.字形;2.字义;3.字音。 在汉代,分别不很显著。 宋末王应麟《玉海》已分成三种:体制.训诂.音韵。 清代的《四库全书》,把小学书分为:训诂.字书.韵书三类。 小学附庸于经学,以经学为大学,故称语言文字之学为小学。分音韵、文字、训诂三。 8. 求人教版语文文言文注释全集 标题:曹刿论战 作者或出处:《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或注释: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进攻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去。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就追击齐国军队。 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是不容易估计的,怕有伏兵在哪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
语文文言文翻译
您发下文言文同学[开心]【摘要】
语文文言文翻译【提问】
您发下文言文同学[开心]【回答】
鄂文端公当国时,其弟鄂尔奇亦位跻正卿。一日,公退朝过尔奇书斋,见陈设都丽,宾从豪雄,甫掀帘,不入而去。尔奇急诣兄问故。公庭立责之曰:“汝记我兄弟无屋居祠堂时耶?今偶得志,而侈泰若是,吾知祸不旋踵矣。”尔奇跪泣谢罪始已。嗣后伺公往,先藏珍器屏燕朋乃敢见,然卒为李卫劾奏,以侈败,世方服公先见也。康祺按:宋子京椽烛修史,侍女满前,其兄景文尝有“寄语学士,记得少年读书某寺时否”之语。文端诫弟,政与之同。惜鄂尔奇无小宋之清才,而奢侈过之,宜其富贵之不终。【提问】
好的👌【回答】
翻译为:鄂文端公在当国时,他的弟弟鄂尔奇也成为了一位高官。有一天,公回朝途中经过尔奇的书斋,看到里面的陈设华丽,宾客繁多,他只掀开帘子看了一眼就离开了。【回答】
尔奇赶紧去问公为什么这样做。公责备他说:“你还记得我们兄弟没有屋子和祠堂的时候吗?现在我们终于得到了成功,但是你这样奢侈浪费,我知道灾难就在眼前了。”尔奇跪下来哭着认错。【回答】
从此以后,他只有在公来拜访的时候才会藏起珍器和屏风,燕友们才敢露面。但是最终,他还是因为奢侈败露了,被李卫劾奏。【回答】
这个故事说明了公早就看到了弟弟的问题,而且康祺还提到了宋子京的兄弟景文曾经有过“寄语学士,记得少年读书某寺时否”的话,文端也曾警告过弟弟,但是可惜的是鄂尔奇没有宋子京那样的才华,而且他的奢侈更加过分,这也就注定了他的富贵不长久。【回答】
语文文言文翻译
您好亲,这段文字描述了清朝时期的一件事情。清世宗非常清楚大臣的俸禄不足以维持生活,因此特意规定了“中外养廉银两”这个制度来帮助大臣渡过难关。此外,每年还会在赏赐上方的物品中无限制地支配珍宝,以彰显上下之间的感情。当鄂文端公被召入宫中时,皇上特别命令在大市街北给他起一所住所,家具、用品一应俱全。张廷玉曾患小病,痊愈后向皇上报告,称“我腿肿得不舒服,数日才恢复”,皇上笑着说:“张廷玉有疾,难道不是我的腿和脑子吗?”【摘要】语文文言文翻译【提问】【提问】【提问】翻译【提问】您好亲,这段文字描述了清朝时期的一件事情。清世宗非常清楚大臣的俸禄不足以维持生活,因此特意规定了“中外养廉银两”这个制度来帮助大臣渡过难关。此外,每年还会在赏赐上方的物品中无限制地支配珍宝,以彰显上下之间的感情。当鄂文端公被召入宫中时,皇上特别命令在大市街北给他起一所住所,家具、用品一应俱全。张廷玉曾患小病,痊愈后向皇上报告,称“我腿肿得不舒服,数日才恢复”,皇上笑着说:“张廷玉有疾,难道不是我的腿和脑子吗?”【回答】您好亲,这段文字描述了明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宋濂,他因年老而离职,但每逢万寿节都会前来京城贺寿,与皇帝一起宴会,并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有一次,他和皇帝一起登上文楼,皇帝担心他的年纪太大,明年可能无法前来,而宋濂则谦虚地回答了感谢。然而到了明年的万寿节前几天,皇帝却突然问起宋濂是否前来,后来得知宋濂因病未能前来,皇帝对此感到遗憾。【回答】
关于菊花的诗句及含义
1. 菊花的象征意义和诗句 一、菊花的象征意义: 1、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2、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 3、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二、菊花的诗句: 1、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3、白话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扩展资料: 品种分类: 一、花期: 1、夏菊:又名五九菊。在每年农历5月及9月各开花一次。现今利用保护设施栽培可在阳历5月及10月各开花一次。 2、秋菊:花期有早、晚之分。早菊花期在9月中、下旬为中型菊。晚菊花期在10-11月为大型菊,是栽培最普遍的秋菊。 3、寒菊:又称冬菊。花期自12月至翌年1月。 二、花径: 1、大菊:花的直径在10厘米以上,多用作多本菊和标本菊栽培。 2、中菊:花的直径为6-10厘米,老用作花坛菊及大立菊栽培。 3、小菊:花的直径在6厘米以下,属满天星型,可作盆菊、悬崖菊、扎菊、盆景菊等,以布置庭园或陈设。 三、颜色 1、单色:单色是指一花一色,有黄、白、紫、红、粉、绿、墨、泥金、雪青等。除基本色系外,每个色系又可分成多个色调。这就比较难以描述和准确把握。 2、复色: 复色是指即一花有两种以上的颜色,色彩变化也较丰富。 有一朵花两种颜色的如红黄各半的“二乔”、红黄二色的“鸳鸯荷”。 有背腹两种颜色的,如背面为黄色腹面为红色的”金背大红”。 有花瓣以一色为底色,其上有其他颜色条纹或斑点的,如以粉紫为底色,其上有白色斑点的“梅花鹿”。 有以花瓣基部为一色,先端为另一色的,如管瓣为红色,先端为黄色的“赤线金珠”;有心花为一色,边花为另一色,但反差不大的,如“初凤”、“绿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菊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故人庄 2. 描写菊花的古诗,要意思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我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菊花,在她笔下成了抒发情思的对象。“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瘦”字抒发内心对久别丈夫的感受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正是体现了他对羡慕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 3. 关于菊花的诗以及意思和菊花精神 飒讽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不畏风霜向晚欺,独开众卉已凋时。 地荒老辅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秋色苍茫人醉少,寒香落寞蝶先知。 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 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近世菊花粉红骇绿,无有东篱古意,偶客秣陵,得墨菊二本,甚娟妙,小词赏之。 我住秣陵西,西鸟秋啼。也无墨客对挥犀。 何处寻秋何处醉,小妹青溪。寒菜两三畦,花不成蹊。 折归灯下拌凄迷。忽忆青门人缟袂,淡墨曾题。 菊 名 小 议菊之高洁,在于它傲霜独立。而名为花之魂魄,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和园艺家多用极富表现力的辞藻给各种菊花赋予形象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6303666贴切和意韵超凡的名字。 或以花色命名,白色菊有:“银丝串珠”、“空谷清泉”、“珠帘飞瀑”、“月涌江流”;黄色菊则有:“飞黄腾达”、“黄莺出谷”、“泥金狮子”、“沉香托桂”;绿色菊有:“绿阳春”、“绿柳垂荫”、“春水绿波”;白 色微绿的称“玉蟹冰盘”,红色中加白的叫:“枫叶芦花”;红白绿三色的 名“三色牡丹”、“绿衣红裳”等等。或借诗词典故表示菊花的颜色,如红 色的“红叶题诗”、黄色的“黄石公”、粉色的“人面桃花”,每个菊名之 后伴有一段精彩动人的故事。 或以花瓣来辨其形:“惊风芙蓉”、“飞龙舞 爪”、“松林挂雪”、“香罗带”、“老翁发”、“金铃歌”等等。还有以 花的造型来命名的:“柔情万缕”、“长风万里”、“金线垂珠”、“墨荷”、“十丈珠帘”、“一坯雪”、“彩云爪”等,一语道破花的万种风情。 也有 以历史人物和故事命名的, 如“出师表” 、“龙城飞将”、“龙图阁”、“木兰换装”、“嫦娥奔月”、“白西厢”、“湘妃鼓瑟”等等,每一个名 字的背后都蕴含一串动人故事,启发人们的想象。尚有一种依据色、瓣、朵 综合而成“韵”而命名的,如“醉荷”,取其似荷非荷,极似微醉之人,飘 洒而无羁;又如“醉舞杨妃”,取其色粉红,瓣肥厚,极似历史故事中的杨 贵妃带醉曼舞。 仅从名字看来,就已令人遐思不已,领悟其美了。 4. 关于菊花的诗 加诗意 《寒菊 / 画菊》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释义: 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诗意: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诗意深转一层。 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 “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 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扩展资料: 郑思肖是南宋末年的爱国诗人,南宋灭亡以后,作者便一直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仕,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这首诗是作者在南宋灭亡以后所写。 我们先来看这首诗的题目《寒菊》。 单看这首诗的题目,就能发现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大多描写菊花的诗都会直接起名叫菊花,但这首诗却偏偏叫了《寒菊》这样一个名字。 这个“寒”字既突出了菊花不与群芳争艳,傲霜耐寒的特点,又给大家透露出托菊言志的创作主旨。 郑思肖是宋末诗人、画家。 他身上最突出也最令人敬佩的一点就是他对大宋王朝的永不磨灭的忠心。这种忠心首先就体现在他的名字上。 郑思肖原名郑之因,但南宋灭亡后他就改名思肖。为什么叫“思肖”呢?宋朝的皇室姓赵,如果你会写“赵”这个字的繁体字就会知道,“肖”是“赵”的组成部分。 所以“思肖”意思就是思念赵宋王室。再来看郑思肖的字忆翁,同样是表示不忘故国;郑思肖还有一个号,为“所南”,“南”是南方的南。 所以这个号同样是表示他心向南方,思念故国。不仅如此,他日常坐卧,都要向南背北,每逢岁时伏腊,他都望南野哭而再拜,表示对大宋朝廷的怀念。 郑思肖还把居室题为“本穴世家”,如将“本”下的“十”字移入“穴”字中间,便成“大宋世家”,以示对宋的忠诚。这种种用心良苦,都可见他的耿耿忠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寒菊 (郑思肖诗作《寒菊》)。 5. 菊花古诗的意思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深秋时节,我家房前屋后一丛丛菊花迎风怒放,我家的这个小院就和陶渊明家一样。“遍绕篱边日渐斜”,诗人陶醉于满院盛开的花丛之中,专心致志绕着篱笆细赏,不知不觉太阳西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我最喜欢菊花,是因为百花之中,菊最后凋零;一旦菊凋,一年之中几无花可赏。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乐不思返的画面。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诗人爱菊,是因为“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自开放,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元稹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告诉世人他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
关于菊花的诗句并解释
1.关于菊花的一篇古诗和它的解释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翻译: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我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2.菊花的诗句、译文 菊花诗 咏菊诗虽不始于陶渊明,但陶翁的爱菊,由于宋人《爱莲说》的推许而更出名,有人甚至推陶为菊花的护花神。 菊花以黄色显示自己的容貌。《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黄花”在诗人笔下成了菊花的代词。“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初唐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旧采黄花賸,新梳白发微”;“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 白菊可算是后起之秀。最早咏白菊的当推刘禹锡和白居易。 令狐楚家中有白菊,刘一再见诸吟咏:“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花的洁白有如“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妆”;花的娇贵使得“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 白居易回忆经历的杭州、洛阳、苏州“三处菊花同色黄”,晚年见到“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时,不由得既兴奋又感慨。 中唐时白菊还是如此珍稀,到晚唐李商隐笔下,便是“霜天白菊绕阶墀”了。 相应地咏白菊诗也多了起来。司空图对白菊怀有偏爱,写有《白菊杂书四首》和两组《白菊三首》。 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僧齐已赞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声明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 〔菊韵〕--李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秋声〕--风子-- 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 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红楼梦》里菊花诗可为一绝,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蘅芜君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怡红公子 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怡红公子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枕霞旧友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枕霞旧友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潇湘妃子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 3.描写菊花的古诗与赏析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菊花》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湘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陆龟蒙《忆白菊》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李商隐《菊花》忆菊 一季西风未尽思,秋心最记傲霜时。黄花灿灿篱枝绽,瘦影纤纤山月知。 蝶叶翩跹摇梦远,冰魂缱绻念君痴。诗中宿怨经年叹,憔悴潇湘待约期。 访菊 朗日晴心趁兴游,东篱素韵为诗留。馨香绕舍谁家院?冷蕊呵枝槛外秋。 傲骨幽怀情重重,痴心细语思悠悠。逍遥南山同物老,一曲清歌吟白头。 种菊 幽幽小院待君来,为伴仙姿素手栽。雨落听风欣叶长,霜飞扫径喜花开。 朝吟冷色诗成韵,暮饮寒香酒入杯。腹有经书亭有客,心栖净土远尘埃。 对菊 弃世留香品贵金,黄华自重傲霜深。疏篱抱膝听花语,素韵呈秋对月吟。 虚竹同君盟契友,幽兰与我共知音。清心若水流泉响,守静怀朴度寸阴。 供菊 清容出水伴诗俦,黄卷青灯夜更幽。秀色徐开香满室,明眸善睐韵三秋。 书邻绿友成佳境,梦赴兰台约旧游。骋目驰怀方寸远,云舒云卷月心留。 咏菊 入夜诗情随露侵,翻书拣句问琴音。千年故事何词赋?万古高风怎样吟?李醉花阴裁瘦句,陶怀菊意念痴心。 羞将钝笔说灵秀,脉脉秋思咏到今。画菊 临笺秉笔写疏狂,研墨挥毫放眼量。 绿叶青青犹带露,黄花灿灿正含霜。纤枝蕴秀生新色,皓月倾辉惜晚香。 傲骨天成难绘就,秋容一纸沐斜阳。问菊 寂寞秋心孰可知?寒香冷蕊自东篱。 孤标傲世何人伴?瘦雨凄风那季迟。圃旧园空飞雁断,魂单影只倩谁思?痴情不遇休恨隐,解语相期回首时。 簪菊 种绿裁枝闲日忙,黄花一朵扮新妆。娇羞女儿三分秀,适性先生九样狂。 竹下吟诗惊月影,云中放鹤踏秋霜。兰心可比书山玉,不染纷华素鬓旁。 菊影 秋窗素印一重重,叠叠流光入画中。风动香临花隐约,云飘叶颤蕊玲珑。 疏枝帘上轻曳绿,旧梦眸中漫幻空。惜玉怜芳呵远近,凭心月下认朦胧。 菊梦 一季花魂水样清,秋篱月色透窗明。情牵驿路思前愿,梦去蓬山觅故盟。 魏晋乡魂东圃遇,宋唐客雁北坡鸣。云中漫步携知己,芳草天涯不了情。 残菊 西风凋碧老枝欹,露重霜深落叶时。衰草寒烟香已散,疏篱冷圃翠无披。 惟余傲骨诗心念,只怕冰魂梦里迟。岁岁年年花事了,年年岁岁待相思。 唐寅 题菊花图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菊花图 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 御袍采采扬妃醉,半夜扶归挹露华。菊花图 佳色含霜向日开,余香冉冉覆莓苔。 独怜节操非凡种,曾向陶君径里来。菊花图 飒飒金飙拂素英,倚栏璚朵入杯明。 秋光满眼无殊品,笑傲东篱羡尔荣。墨菊图 白衣人换太元衣,浴罢山阴洗研池。 铁骨不教秋色淡,满身香汗立东篱。菊图 锦里先生日晏眠,客来高论坐无毡。 酒资尽在东篱下,散贮黄金万斛钱。墨菊图 绿云架上草龙蟠,马乳含秋露下干。 昨日文园愁肺渴,几丸嚼破蔗浆寒。薛逢 【杂曲歌辞·何满子】 系马宫槐老,持怀店菊黄。 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许敬宗 【拟江令于长安归扬州九日赋】 本逐征鸿去,还随落叶来。 菊花应未满,请待诗人开。许敬宗 【同前拟】 游人倦蓬转,乡思逐雁来。 偏想临潭菊,芳蕊对谁开。王勃 【九日】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 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孟浩然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李白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韦应物 【九日】 一为吴郡守,不觉菊花开。 始有故园思,且喜众宾来。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杜甫 【复愁十二首】 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 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丛菊生堤上,此花长后时。 有人还采掇,何必在春期。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晚菊绕江垒,忽如开古屏。 莫言时节过,白日有馀馨。钱起 【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 浔阳江畔菊,应似古来秋。 为问幽栖客,吟时得酒不。钱起 【九日寄侄箊箕等】 采菊偏相忆,传香寄便风。 今朝竹林下,莫使桂尊空。顾况 【黄菊湾】 时菊凝晓露,露华滴秋湾。 仙人酿酒熟,醉里飞空山。卢纶 【赠别司空曙】 有月曾同赏,无秋不共悲。 如何与君别,又是菊花时。李端 【和张尹忆东篱菊】 传书报刘尹,何事忆陶家。 若为篱边菊,山中有此花。司空曙 【别张赞】 今日山晴后,残蝉菊发时。 登楼见秋色,何处最相思。司空曙 【别卢纶(一作纶别曙诗)】 有月。 4.赞美菊花的诗句 古诗,注解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 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我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 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供参考。 5.描写菊花的诗句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我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请采纳。 6.菊花的诗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 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 唐·黄巢《咏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 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 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 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 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 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 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 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 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 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 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 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 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 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 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 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 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 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 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 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 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 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 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 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 不随黄叶舞秋风。 唐·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宋·朱淑贞《菊花》 菊花如志士, 过时有余香。 粲粲滋夕合, 英英傲晨霜。 7.有谁知道关于菊花的诗句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8.描写菊花古文注释和翻译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 菊花在飒飒西风中栽满园中,花蕊寒香味冷得蝴蝶也不敢来,将来我要是当了分管春天的天神青帝,就要改变自然规律,叫菊花也在春天开放,好与桃花争奇斗艳。 赏析 唐末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逗起下句;“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不偶。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铁门槛。 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壮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胸襟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合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初中语文言文
1. 初中语文文言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 初中语文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