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中心是怎样的情况
飓风中心是风平浪静的。飓风和台风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名称。出现在北太平洋西部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飓风”。飓风在一天之内就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飓风形成需要三个条件:温暖的水域;潮湿的大气;海洋洋面上的风能够将空气变成向内旋转流动。在多数风暴结构中,空气会变得越来越暖并且会越升越高,最后流向外界大气。如果在这些较高层次中的风比较轻,那么这种风暴结构就会维持并且发展。在飓风眼(即飓风中心)中相对来说天空比较平静。最猛烈的天气现象发生在靠近飓风眼的周围大气中,称之为(飓风)眼墙。在眼墙的高层,大多数空气向外流出,从而加剧大气的上升运动。飓风来时的注意事项1、提前进行准备工作,远离海岸,躲进坚固的避风所。2、飓风警报通常在其可能到来前24小时发布,这时,要开始加固门窗,房顶,储备好饮用水、食品、衣物、和照明用具。3、远离海滨,河岸,这些地方都将会被破坏得很严重,并伴随有洪水和大浪;逗留在此,会造成生命危险。如在海上行进,要放下船帆,封住船舱,把所有的工具收藏好,如有可能,尽快离开飓风经过的区域。4、最好呆在坚固的建筑物里或地下室中,如果没有坚固的建筑物,则躲到飓风庇护所,走前别忘了切断屋中的电源。5、不要在刮飓风时行走,那是是极度危险的,如果迫不得已,应躲开飓风即将经过的路线。
飓风的中心是怎样的?
飓风产生在热带的海洋上。烈日一天又一天地照晒着海水,海上的空气变得很热。突然间冷空气从四面八方流动过来,向上挤压热空气,热空气上升,很快地冷凝起来,变成倾盆大雨。而周围的冷空气还在不断流过来,像排水沟排出的水那样形成一个个的漩涡,夹杂着风和雨盘旋着,于是形成飓风。但在飓风的中心也就是“风眼”,那里并不旋转,而是非常平静。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
飓风眼中心风力最弱 但绝不安全(风眼越小破坏力越大)
对于飓风,很多人可能没有什么概念,但对于台风大家就不陌生了。其实飓风与台风的意义类似,只是产生的地点不同而已。飓风一般就是指在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而飓风眼就是飓风所形成的风眼,一般飓风眼越小,破坏力就越大,
1、飓风眼的风眼越小破坏力越大
一般所指的飓风和台风,都是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这两者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加法。不管是台风还是飓风,都有一个风眼,飓风的风眼就是大家所知的飓风眼。一般飓风只有一个飓风眼,风眼越小破坏力就会越大。
关于飓风眼是怎么形成的,据说这种热带气旋的形成是地球自转影响,驱动它快速前进是低气压与周围大气的压力差。这种飓风眼是一种危害很大的自然灾害,它的破坏力非常大。据记载,因为飓风造成伤亡最多的一次,死亡人数在8000到12000人之间。
这种强大的热带气旋,虽然飓风眼中心地带风力相对小一些,但却绝对不安全。强大的风力是从飓风眼向外延伸,而且它移动速度非常快。最大的速可以达到32.7米/秒,也就是说它的飓风眼也是在快速移动的。这种强大的飓风,即使是向它投入氢弹,也只能给它瘦身。 上一页 0 /2 下一页
飓风中心被称为“飓风眼”,飓风眼的直径和破坏力有什么关系?
选A
可以用绝对角动量守恒原理解释。
飓风外围的一个气块在旋转进入台风眼壁(即最强风速区)的时候满足绝对角动量守恒。而绝对角动量等于相对角动量(绕飓风中心旋转的角动量)和牵连角动量(地球自转形成的角动量)之和。最后可以求出风速和距离飓风中心的距离r成反比。r越小,风速越大。当r为0时,风速无穷大。因此气流不可能到达中心,到眼壁附近就变为上升气流,形成飓风云墙。
可见,当眼壁到飓风中心的距离越小,则眼壁附近风速越大,飓风破坏力也越大。
飓风中心被称为“飓风眼”,飓风眼的直径和破坏力有什么关系?
许多人可能对飓风一无所知,但台风并不陌生。事实上,飓风和台风有相似的含义,但它们是在不同的地方产生的。飓风通常指的是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飓风是飓风的眼睛,飓风越小,破坏就越大。飓风眼是涡流风暴中心相对平静的区域。飓风眼的直径长度范围从7——74千米 (4——40英里)不等(而飓风威尔玛(Wilma)的风眼直径仅有3.2千米(2英里)宽), 因此晴朗无云,明媚的阳光清晰可见。通常飓风越剧烈,飓风眼就会越小。风眼是被 “眼壁”所包围着的,因为这一环形“墙壁”可高至空中11.3千米(7英里),于是“眼壁” 这一术语根据其字面含义应运而生。一旦穿过“眼壁”,就会再次进入到飓风区内,其风速可高达278千米/小时(150英里/小时)或以上。一般来说,飓风和台风是风速大于33米/秒的热带气旋,但两者发生在不同的区域,并有不同的添加。无论是台风还是飓风,都有一只眼睛。飓风的眼睛被称为飓风的眼睛。通常飓风只有一只眼睛,眼睛越小,损害越大。据说这种热带气旋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影响,它是由低压和周围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所驱动的。这种飓风眼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灾难:它的破坏力非常大。据记载,飓风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最多,死亡人数在8000至12000人之间。这个强大的热带气旋,虽然在飓风的中心相对较小,但绝对不安全。强风从飓风的眼睛向外延伸,移动很快。最大速度可以达到每秒32.7米,这意味着飓风的眼睛正在快速移动。
飓风的风眼内温度为何会降低?
分类: 理工学科
问题描述:
看《后天》时,里面描述了飓风的风眼内,温度以每秒10摄氏度的速度降低。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专家帮忙解答,谢谢!
解析:
1.台风眼中心的形成是由于台风在快速的旋转中,离心力很大,导致中心气流急剧下降,高空的气流下沉补充而成的。在对流层,高度每上升1000米,温度要下降6度,因此高空的气流温度很低,台风眼内的温度当然会迅速下降。
2.台风眼的外围都是狂风大雨,大风、降水可以使周围的温度下降,中心的热量也会通过热传导的方式损失,从而导致温度下降。
飓风中心被称为什么?
飓风中心被称为飓风眼。在飓风眼(即飓风中心)中相对来说天空比较平静。最猛烈的天气现象发生在靠近飓风眼的周围大气中,称之为(飓风)眼墙。在眼墙的高层,大多数空气向外流出,从而加剧大气的上升运动。飓风形成需要三个条件:温暖的水域;潮湿的大气;海洋洋面上的风能够将空气变成向内旋转流动。在多数风暴结构中,空气会变得越来越暖并且会越升越高,最后流向外界大气。如果在这些较高层次中的风比较轻,那么这种风暴结构就会维持并且发展。扩展资料飓风,大西洋和东太平洋地区将强大而深厚(最大风速达32.7米/秒,风力为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也泛指狂风和任何热带气旋以及风力达12级的任何大风。飓风中心有一个风眼,风眼愈小,破坏力愈大,其意义和台风类似,只是产生地点不同。飓风的个人防护:1、要随时注意收听气象广播,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做好防范工作。2、及时加固危房,防止屋塌伤人。3、关好窗户,将阳台、晒台上的花盆等物最好搬进室内。4、室外天线、空调机架、晒衣架等都要检查加固或处理,防止坠落伤人。5、飓风来临时,尽量不要外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飓风眼
飓风是怎么形成的
飓风的形成受到科里奥利力的影响。驱动热带气旋运动的原动力一个低气压中心与周围大气的压力差,周围大气中的空气在压力差的驱动下向低气压中心定向移动,这种移动受到科里奥利力的影响而发生偏转,从而形成旋转的气流,这种旋转在北半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而在南半球沿着顺时针方向,由于旋转的作用,低气压中心得以长时间保持。飓风,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地区将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也泛指狂风和任何热带气旋以及风力达12级的任何大风。飓风中心有一个风眼,风眼愈小,破坏力愈大,其意义和台风类似,只是产生地点不同。
飓风是怎么形成的
飓风的形成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驱动热带气旋运动的原动力一个低气压中心与周围大气的压力差,周围大气中的空气在压力差的驱动下向低气压中心定向移动,这种移动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从而形成旋转的气流,这种旋转在北半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而在南半球沿着顺时针方向,由于旋转的作用,低气压中心得以长时间保持。 飓风的命名 飓风的命名最早是根据热带气旋的位置来区分热带气旋,但这种办法比较麻烦。 到19世纪初叶,人们根据飓风登陆的公历时间命名飓风。二战时期,美国人用女性的名字给热带气旋命名。 20世纪70年代末,应美国女权运动组织的要求,扩充了命名表,改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命名。在口语和书面交流中,特别在警报中,人们逐渐接受了使用命名表的优点,不久便在西半球被广泛采用。 后来,在世界气象组织各区域热带气旋委员会协调下,热带气旋的命名走向国际化。在大多数区域,热带气旋命名表由该区域的热带气旋委员会制定,热带气旋委员会更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和协调本地区的热带气旋减灾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