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女画家
1. 【黄宾虹】原名懋质,因生于农历元旦,又取名元吉,又因讳十世祖元吉名,改名质,字朴存。用别号甚多,以宾虹为最。祖籍安徽歙县西乡潭渡村,生于浙江金华。
黄宾虹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两种时代,最终以中国画大师名世。而重要的是他的思考和实践,有着深刻的世纪之变的印记。在社会激变而产生的精神文化困境以及艺术发展的诸多难题面前,黄宾虹谨守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从探索民族文化源头入手,以“浑厚华滋”即健康和平的生存理想和淳厚振拔的精神重塑为艺术创造的美学指归,数十年孜孜埋头苦干。所以,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绘画则集中体现了他对艺术史传统的深层热忱和洞察。
体现了他对中国画发展前景的独特见解和创造。这一创造的意义更在于为中国画史进入现代竖起了一块新的里程碑。
同时,他的创造精神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分质朴而伟大的中国知识分子艺术家在时代激流中执着、智慧的一生。
2. 潘玉良(1899-1977)为例。他虽与有「现代中国西洋画之父」之称的徐悲鸿同时得到国家的留学金被保送到巴黎并成为同一所艺术学院(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同班同学,但后者1928年回国后却先后被任命为北平艺专校长、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位,得到国家、艺譠及人民的敬仰;而前者1929年回国后虽也极幸运地在「上海美专」、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等觅得教职,但由於她的青楼背景而一直被国人及艺术界所误解及鄙视,认为她本人及所绘的裸体女人画像也是「伤风败德」的,於是在受尽屈辱及不被认同的创作环境及传统男性世界的话语下挣扎了八年,於1937年被迫离开丈夫及祖国到别国(讽刺的是这个「别国」却似乎更懂得欣赏及尊敬她,多次地颁发艺术奖项给她)延续她的创作生命。直至1977年「人」终变「魂」(即1994年巩利主演的电影及2003年及李嘉欣主演的国内电影剧《画魂》的「魂」),客死异乡,走完了这段78年既辛苦且辉煌的道路。她为人熟悉还是要到1978年后根据她本人遗愿,把所有艺术创作(包括二千多件版画、雕塑、油画及素描作品)陆续运返中国后的事。
3. 戈湘岚 ( 1905 -1964.3.31 ) 原名绍荃,又名荃,堂号忠恕堂,又署东亭居士。 江苏东台人,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入商务印书馆从事装潢设计,曾与友人创立学友图书社,从事教育挂图编绘与出版 。抗日战争期间,始习国画,专攻画马 。胜利后在上海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并拜赵叔儒门下 。 1950年后历任上海教育出版社自然科学编绘室主任、副总编辑、编审,上海画院画师,《辞海》编辑部插图组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除画马外、亦擅其它走兽翎毛 。其作品《春耕》藏于中国美术馆,《白马图》陈列于上海豫园小刀会历史馆,另有与郑午昌合作之《大西南进军图》等 。
4. 庞左玉 (一九一五至一九六九)又名庆昭,别署瑶草庐主,女。浙江吴兴人。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及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院画师。
一九三四年毕业于上海艺专,后从郑曼青学习花卉,由学徐青滕、陈白阳入手,后来又得其伯父庞虚斋(名收藏家)的指导,临摹了很多古画。
解放前曾参加过中国女子书画会、中国画会。解放后曾加入新中国画研究会。
擅画花卉、草虫,风神秀雅,笔致工整,吸取恽寿平、华喦的设色与写生技法。尝为搪瓷工艺品绘制画稿,受到群众欢迎。作品有迎春图、姐妹花开红半天、牵牛花等。
其夫樊伯炎,是名画家樊浩霖之子,也善画。
5. 潘素 1915年2月2日生,女,江苏苏州人。1936年始,师汪孟舒、陶心如、祁井西、张孟嘉等习画。1937年与张伯驹结婚。得窥张氏所藏书画,潜心临摹,又共游名山大川写生。与齐白石、何香凝、张大千、胡佩衡等人有笔墨往来。曾于北平、西安等地举行个展。1949年后,又在燕京大学办过个展。1980年于北京与张伯驹举办夫妇书画联展。现任吉林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艺术顾问,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早年习花鸟,中年转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绿山水及雪景山水。作品有《漓江春晴》、《夏山过雨》、《万松积雪》等。《湖光清色》获东京现代水墨画协会86年度展优秀奖。1955年与张伯驹将珍藏的晋代陆机《平复帖》、唐代李白《上阳台帖》等八件真迹捐献给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给予褒扬奖。有《张伯驹、潘素书画集》行世。
6. 方君璧
7. 陆小曼(1903年-1965年),近代女画家,近代十大才女之一。江苏武进人。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个画家,师从刘海栗、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父亲陆定原是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
她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她谙昆曲,也能演皮黄,曾出演《春香闹学》、《思凡》、《玉堂春》等剧,在北京和上海名动一时。她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建国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65年小曼在上海病逝。
一代才女,美人陆小曼是上个世纪20年代曾经火树银花的女子,亦是一个被千夫所指的女子。她的前半生,是一只美艳的蝶,肆意炫耀着自己光彩照人的外表。她的后半生,是一只平凡的蝶,安宁,平静。
艳丽的容貌、富有的家世、出众的才情使陆小曼早在北京社交界就有了“南唐(唐瑛)北陆(陆小曼)”之誉。而她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更是让多数人觉得十分难能可贵。“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
8. 近代女画家周先璞 周先瑜 姊妹
9. 李青萍
10. 李圣和,1908生,别号印沧老人。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书画,5岁临习名家法帖,擅真、行、草、隶尤攻小楷,所作法度严谨,秀雅瘦润。工国画及古典诗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扬州市文联委员,扬州国画院专业画家。
11. 颜裴仙(1904生),扬州最早出名的书画大师,原名颜丝。颜裴仙的父亲颜二民,是远近闻名的诗、书、画三绝的艺坛高手。颜裴仙诗书画兼善。
12. 吴砚耕,吴芸,字砚耕。1910年生。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3岁随父亲(清末民初扬州著名画家吴笠仙先生)习画,以画菊见长。
13. 李竹邨(1920生),自幼嗜画,师从津门画家陈少梅,被列为民国八大女画家之四。李氏作品,无论工笔人物、北宗山水,还是花鸟都有很深的造诣。
14. 周雅玲,又名桐羽,号闻莺草堂主人。祖籍东坡故居四川眉山,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会副秘书长、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作品在国内外大展中多次获奖。
作品刊载于数十部国家级大型画集,部分作品被文化部及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纪念馆收藏。2002年荣获国家人事部"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奖",2005年荣获美国"国际文化交流奖金奖",2006年荣获中国美协第三届全国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优秀奖,2007年荣获香港"相约香江"第三届中国书画花鸟画交流展金奖。作品连续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有《中国当代名家·周雅玲》画集。《中国画家》、《亚洲书画》、《美术》、《当代美术》、《美术报》、《中国拍卖》、《英才之光》、《中国书画报》等报刊杂志对其作品均有介绍。
著名女画家有哪些?
1、潘玉良(1895-1977)潘玉良,中国传奇女画家,出身卑微,曾被人卖到青楼,从姬妾到一代画魂,潘玉良铮铮铁骨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敢于同世俗观念相决裂,与不平命运抗争。怀着对艺术的满腔热情,以顽强奋斗的精神,醉心于对艺术的追求。2、何香凝(1878-1972)何香凝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代表人廖仲恺的夫人,早年投身辛亥革命。解放后,曾任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位。在上世纪60年代,何香凝被推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开创由女画家执掌画坛“帅印”之先河。3、陆小曼(1903-1965)陆小曼江苏人,是绝对的美女加才女。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丈夫死后,小曼卧薪尝胆,投入绘画十年后,1941年在上海大新公司(今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楼上,开了个人画展。4、方君璧(1898-1986)方君璧,作品曾入选法国春季沙龙展,是中国第一位于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就读的女留学生,回国后她积极投身国内早期西画教育,并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将所学西方技巧与中国传统精神相结合,成为我国“中西融合”的重要实践者。5、关紫兰(1903-1986)关紫兰是中国最早留学东洋且接受西方野兽派影响的女画家,从20年代起就表现出强烈的现代艺术倾向。她用笔豪放,潇洒肆意,毫无矫饰。她的作品蕴涵着坚毅与沉雄,一派大家风范,形成了融合东西方韵致、带有浪漫色彩并具有女性温情的独特风格。
瞿广慈的主要策划主持活动
受上海美术馆学术部之邀,主持策划“当代中国雕塑的若干标准像”雕塑图片展受刘海粟美术馆之邀,主持策划上海青年双年展之雕塑部分“大珠小珠落玉盘”受北京大学及北京歌德学院之邀,主持“中德新媒体艺术活动周”上海部分主要获奖记录1993年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六十五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获优秀作品奖);1994年’94中央美院毕业生作品展(中央美院陈列馆,获二等奖,被中央美院收藏)、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北京地区金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获优秀奖);1995年,’95国际青年美术家交流展(当代美术馆);1997年,’97中央美院毕业生作品展(获二等奖及日本冈松家族基金会二等奖,为中央美院收藏)。1998年雕塑个展(中央美院通道画廊)、十月—北京青年雕塑家作品联展;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铜奖)、第二届中国雕塑年度展(何香凝美术馆);2000年上海美术五十年优秀作品展(铜奖)、上海青年美术家邀请展、第二回青年雕塑家邀请展、上海美协海 平线—2000绘画雕塑联展、与摩尔对话雕塑邀请展;2001年巴黎秋季沙龙展、德国多塞尔多夫年度展、威尼斯双年展—人民的节日;2002年中国文献展、雕塑展,上海;2003年multimedia festival、不同的选择—生于六十年代、上海第三届青年雕塑作品邀请展、首届北京双年展、向京广慈雕塑展;2004年MMAC Art College/Performance Festival、中国·想象:中国当代雕塑展、目光所及—向京广慈雕塑展。
为什么艺术大师少有女性?
从西方和中国的艺术史来看,在所谓世界级的伟大艺术家的名单中,过去很少有女性。(诗人不太一样,所谓世界级的女诗人我们可以列出一大打来。因此我将用女艺术家来谈一个与女性创作有关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我们很久了,很多人都在对此进行解释。
从西方和中国的艺术史来看,在所谓世界级的伟大艺术家的名单中,过去很少有女性。(诗人不太一样,所谓世界级的女诗人我们可以列出一大打来。因此我将用女艺术家来谈一个与女性创作有关的问题。)这个问题困扰我们很久了,很多人都在对此进行解释。比如,中国诗人翟永明去年就在<<翼诗刊上谈到这个问题并对女艺术家的未来表示乐观。 在美国,这个问题提出得更早,早到从女权运动一开始,就有人质疑,如果女性和男性一样有创造力,为什么还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女性画家,她们可以和凡高或马蒂斯齐名的?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数学家,哲学家或者作曲家?1988年,女权主义艺术史学家林达~诺克琳就用这个题目写了一篇至今还很有意义的文章,她以西方艺术史为例,阐述了女性伟大艺术家不可能产生的历史条件,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这篇文章发表十五年后的今天,我借用她的题目,一方面介绍她的观点,一方面谈我对女性创作的一点思考,是站在别人肩上,继续我们已经开始的对女性写作,女性创造力的讨论。
任何对历史的叙述都不是不从某种视角出发的。也就是说,历史是从某个角度对过去的认识,总结和反省,是对过去的站在某个角度叙述。艺术史亦是如此。在西方自从艺术史作为一门学科建立起来,艺术史叙述的角度,就是西方白种男性的对人类艺术成就的叙述。林达~诺克琳说,白种西方男性的观点,无意识地被接受为‘艺术历史学史家的’观点。这种观点已经被证明是不确切的,不仅仅因为这种观点在道德和价值立场上是不确切的,不仅仅因为这种观点是精英式的,还因为这种观点就从纯粹的知识史立场上考察,也是不确切的。
正因为如此,林达~诺克琳从质疑这个问题本身入手,论证,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偏见的问题。是的,为什么还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这个问题的潜台词,或隐含的一种回答是,之所以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因为女性不具备伟大的能力。在这样的潜台词下,许多人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比如,有人科学地证明有子宫的人不如有阳物的人那么有创造重要东西的能力。还有的人,比较开明的人,也在纳闷,妇女取得平等地位,特别是西方的妇女的社会平等地位,已经好多年了,怎么女性还是没有产生大师级的艺术家?
女权主义学者对这个问题的最初的反应是从历史上寻找被遗忘的女性艺术家,去重新发现那些没被认识的,或低估了的女性艺术家。在这种努力下,西方一大批女性艺术家的名字重见天日。可是,林达~诺克琳认为,这种努力有用是有用,因为这种发掘丰富了我们对艺术史的认识,但是,这种努力,还是在这个命题的之内,并没有跳出命题之外来考察这个命题。从根本上看,这种努力实际上是继续陈述这个命题。
另一种女权主义学者的努力是从伟大的标准这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些女权主义学者论证女性的艺术的伟大性和男性的艺术伟大性不一样。由于女性的经验和处境,女性有自己的风格,比如阴柔之美,女性有自己的形式,自己的表达质量。对这种努力,林达~诺克琳也不太以为然。她认为,是的,女性的确在社会中与男性有不同经验和处境,对这种经验的艺术表达也可能有特殊的风格和形式。但是,这种形式是不是一定是女性的,就很难说了。以林达~诺克琳的观察方式来看中国的诗歌,情况就比较明显。比如,婉约风格一般地被认作是女性的艺术形式,表达了女性的艺术敏感力和女性的经验。但是,中国的婉约派诗歌,显然大部分的诗人都是男性的,而不是女性的。婉约的风格并不一定是诗人的性别的表现。林达-诺克琳以西方艺术史为例,论证说,根本就没有什么阴柔之美一定与女性艺术家的艺术风格有关这回事。作家也是如此。萨芙,简-奥斯丁,乔治-埃略特,佛吉尼亚-吴尔芙,安尼纳司-倪,西尔维亚-普拉丝,苏珊-桑塔格这些女作家有什么风格是共同的?实际上,女性艺术家,女作家和她们同时代的男性艺术家,男性作家的更有共同处,而不是她们彼此。
虽然很多人都说,女性艺术家或作家更细腻,更向内心看,更情绪化。仔细考察,可以看出,这种论点根本站不住脚。如果是向内心看,自我表达,有谁的书比马歇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更向内心,更自我分析和表达?至于更细腻,曹雪芹对生活细节的描写难道比张爱玲的描写更粗犷吗?更情绪化?难道写大江东去,浪掏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句子的诗人不充满情绪吗?所以,把阴柔看成是女性的艺术表达是一个误念。
林达-诺克琳认为,错误并不在于女权主义者关于女性特点的概念,而在于这种女权主义对艺术的概念过于幼稚简单,这种概念又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分享的概念,那就是以为艺术是个人对个体情绪经验的直接表达,是把私人生活翻译成视觉形象。艺术不是,伟大的艺术从来都不是如此。相反,创造艺术涉及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自我连续性,或多或少地依赖,但同时又必须独立于,其时代所认可的艺术规范,概念,以及符号系统。而这些又都是靠学习,训练来的,通过学习,学徒,长期的个人探索才能获得。艺术的语言,是在帆布或纸上的油彩和线条里,是在石头或胶泥或塑料或金属中--它从来不只是一个让人哭的故事或悄悄话的耳语。诺克琳结论到。
中国画的最好的女油画
中国最具代表性女画家闫平油画作品当属闫平的作品。闫平,1956年生于山东,中国当代艺术家,她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并深深影响着许多年轻的画家,在她的作品中,笔触粗粝而率真,野性而富有生命力。作为一名女性画家,她的作品完全没有娇柔唯美之感,而是以自由松动的笔触跟色彩描绘了许多生活场景,这些日常被闫平处理得异常生猛和硬气,一股豪放之气扑面而来,她是艺术里的“女侠”,一支画笔将生活的真性情、自然的生命力以及人的内在性都描绘了出来。她合作的画廊有松云堂画廊、三版工坊、时代艺龙、方圆美术馆、方圆艺术空间。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
中国画的最好的女油画
中国最具代表性女画家闫平油画作品当属闫平的作品。闫平,1956年生于山东,中国当代艺术家,她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并深深影响着许多年轻的画家,在她的作品中,笔触粗粝而率真,野性而富有生命力,作为一名女性画家,她的作品完全没有娇柔唯美之感,而是以自由松动的笔触跟色彩描绘了许多生活场景,这些日常被闫平处理得异常生猛和硬气,一股豪放之气扑面而来,她是艺术里的“女侠”,一支画笔将生活的真性情、自然的生命力以及人的内在性都描绘了出来。
全球当代艺术家排名前20位当代艺术家有哪些?
全球当代艺术家,戴帆的作品无论是题材还是表现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性,他鲜明的提出了自己的设计哲学和艺术宣言,以震撼性的方式触及到人类政治和社会的深层次结构。他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神秘气息一直笼罩在戴帆的艺术中,擅长在文化中探索人性,在悬疑中制造浪漫,具有很强的艺术气质。他的宇宙宣言系列作品有 :大爆炸——“古老的张力”宇宙万物诞生的空间;超体——飞向太阳;星球撞击——从毁灭中诞生的空间;胚胎宇宙/宇宙生殖;黑洞漩涡——意识之谜;异骨骼——不明物质;宇宙生命的建筑演化;宇宙沸腾;宇宙镜鉴——创造不可能的世界;戴帆 - “宇宙宣言”人类史上最具野心的建筑计划;戴帆 - “宇宙宣言”人类史上最具野心的建筑计划图册;“气”的宇宙;水星球;反馈的变种;宇宙人体建筑;妖魔宇宙与时间的方向:死亡的保存与转化。
求一个国外当代艺术家介绍,越详细越好
Laite 赖特,F.L. 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 [] 美国建筑大师。1867年6月8日生于威斯康星州里奇兰森特。曾在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土木工程,但成绩平平,差3个月毕业,即离校去芝加哥进入建筑界。深受建筑师D.阿特勒和L.沙利文的影响。1893年创立事务所,直至去世,共设计出800 余座建筑物,其中建成的约 400处。1959年4月9日卒于美国菲尼克斯。 住宅建筑 赖特的作品约有四分之三是住宅。1901~1909年,他以“草原住宅”显示出革新的胆识和卓越的才能。这种住宅不设阁楼和地下室,低层高,深壁炉,小卧室,缓坡屋顶,大出檐。底层除了辅助房间外,形成一个大空间,屏隔为读书、就餐、会客等不同空间。外部造型突出水平起伏,与草原韵律相呼应,建筑尽量利用当地材料。这比当时流行的住宅适用、合理和经济。当时,美国自国外涌入大量移民,经济危机频仍,社会剧烈动荡,与自然相融合的草原住宅颇能满足一些中产者对平静单纯生活的憧憬,赖特因之声誉鹊起。罗比住宅(1908)和威利茨住宅(1902)是赖特这方面的代表作。罗比住宅紧靠闹市,重叠的水平形体有韵律地交错着,坡顶出挑很大。威利茨住宅的平面是民间常用的十字形,风格也为民间所喜闻乐见。流风所及,美国中西部出现不少类似住宅,在建筑界形成草原学派。 1936年的“美国人住宅”是赖特试图解决美国人居住问题的另一次尝试。同“草原住宅”相比,这种建筑多靠近街道一侧,结构紧凑,尽可能扩大内院面积。不讲究进餐和宴客,因而只是在起居室靠厨房处放一张餐桌。采用2×4英寸模数格网组装预制镶嵌木板墙,不加油漆粉刷和其他装饰。没有汽车库,只设车棚。这些作法旨在鼓励户主自己动手建造房屋。新闻记者H.雅各布斯的住宅(1937)即为一例:面积124.5平方米,造价5500美元。此时,美国刚经历过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这种住宅符合当时中产者对生活上精神上属于个人的小天地的要求。赖特于1939年设计了低造价预制装配式四户三层公寓,用地省,密度高。1956~1958年又设计出四种预制装配式住宅。赖特设计的住宅中最负盛名的是流水别墅。其他有突出特征的,还有六边形格网模数的P.汉纳住宅(1936)和以大小圆鼓形房间组成的R.杰斯特的适应沙漠气候的住宅(1938)等。 广亩城市 赖特目睹资本主义城市化的阴暗面,他在1932年写的《正在消失的城市》一书中提出“广亩城市”的纲要所谓广亩城市即带有田园风味的城市,1935年做成模型在纽约展出 1911年建的东塔里埃辛住宅,1938年建的西塔里埃辛冬季营地,1938~1954年建的佛罗里达南方大学和1936~1946年建的约翰逊公司总部大楼等建筑的设计,都可以说是这方面的片断试验。 “东塔里埃辛”是赖特的老家,在那里绿树丛中隐蔽着一座恬静的庭院,房屋环绕着低而长的屋檐,既和外界隔绝,又融合在大自然之中。“西塔里埃辛”是暴露在沙漠中的游牧部落帐幕,舒展蔓延,乱石墙垛犬牙交错,粗犷豪放。这两处都是生活、劳动、工作结合在一起的场所,可算广亩城市的意境写照。 约翰逊公司是一家制蜡企业,当地居民全属约翰逊家族。企业为家族所有,实行家长制管理。赖特设计的公司总部大楼,整体布局是封闭式的,意在避免同外界接触。内有演出场所、餐厅、电影厅、运动场等,而以办公用大空间最为著名。这个空间的柱高7.3米,上粗下细,亭亭玉立,上面是圆形平板组成有似睡莲浮叶的天花,平板间为细玻璃管作成的波纹状天窗,新颖夺目。 1952年,赖特设计建成的普赖斯大楼(图1[普赖斯大楼] ),他自称体现了广亩城市的又一个特征。大楼所在地巴特尔斯维尔是个小城镇,到1960年还只有27000人。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反映了手工作坊时代作场和住处的混合。塔楼17层,外观别致,垂直线条和水平线条相间,体形凹凸交错,完全不同于城市中那些方匣子般的高层建筑。 其他作品 1906年建造的联合教堂显示出赖特的创新精神。这里没有用常见的象征性的尖塔和陡坡顶。他认为这样的象征太像文字。他认为教堂应作为公众集会和游乐的场所。因此,他设计了这座平屋顶建筑。由于投资少,现浇混凝土内外墙面均未修饰。教堂形状为正立方体,四周边长、高度都相等,以节省模板。赖特着意处理好内部空间,力图打破匣子般的感觉。 1922年建成的日本东京帝国饭店以经受住1923年东京大地震的考验而闻名于世。他对抗震措施,从轻型屋顶到混凝土灌注浅而密的桩基,乃至管弯接,都经过仔细考虑。建筑略带“和风”,反映出赖特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有机建筑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