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郡

时间:2024-04-16 01:09:53编辑:奇事君

秦朝的郡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郡县制的作用

秦朝的郡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但是由于很多职权不同,所以不能简单的进行比较,下面是一些关于秦朝郡县制的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行政区划),几乎盛行整个封建时代。是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是中国由贵族封建制度走向皇帝专制制度的标志。 郡县制的起源 县制起源于楚度国,而秦代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全境推行“郡县制”的朝代。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出现过应否置郡的争论。当时不少大臣都主张实行分封,授各地贵族予世袭的诸侯名份,惟身为廷尉的李斯却力排众议实行郡县制,并得问到秦始皇的采纳。在郡县制底下,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辖县;郡(答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至汉代仍承袭这个制度,自此成为日後各朝地方政制的基础。 郡县制的作用 1.郡守、县令(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2.郡县制使各诸侯国形成了中央、郡、乡一套比较系统的行政机构,对地主阶级实行集权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 3.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制况,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百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4.郡县制废除了分封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废除了分封制,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分封割据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既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秦代设立了哪些郡

1、秦代设立了三十六郡,分别是:云中郡、上谷郡、九原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内史郡、陇西郡、北地郡、上郡、雁门郡、代郡、太原郡、上党郡、巨鹿郡、邯郸郡等。
2、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共传三世,享国十五年。秦朝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而来,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秦国发展为当时最富强的诸侯国。
更多关于秦代设立了哪些郡,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e58f271616091786.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秦朝有多少个郡

秦朝初设了三十六个郡,后增设至四十余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 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郡以下设县或道。县是秦朝统治机构中关键的一级组织,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机构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单位。内地设县,边地少数民族地区设道。满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设县长。令、长为一县之首,掌全县政务,受郡守节制。县令下设尉、丞。尉,掌全县军事和治安;丞,为县令或县长的助手,掌全县司法。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县以下设乡、里和亭。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为治安组织。乡设三老、啬夫和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税收,游徼掌治安。乡以下为里,是秦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设里正或里典,后代称里正、里魁,以“豪帅”即强有力者为之。其职能除与乡政权职能大体相同外,还有组织生产的任务。此外,还有司治安、禁盗贼的专门机构,叫做亭,亭有长。秦规定,两亭之间相隔十里,设亭长。亭遍布于城乡各要地。扩展资料郡,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其组织机构与中央政府略同,设郡守、郡尉、郡监(监御史)。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全郡政务,直接受中央政府节制;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郡监,掌监察工作。皇室任免郡县的主要官吏,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的峄山刻石辞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家,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这说明秦始皇认为废分封行郡县是消除各地兵争所必须的。秦朝创下的一套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制度在以后中国社会的历史中,只有修修补补,基本框架不变。为了巩固统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朝

秦朝有多少个郡﹖

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恒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   秦朝没有采用分封制,而是采用郡县制,最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加至四十六个。部分郡大体位置如下表:   秦朝一级行政区(郡) 序号 郡名 治所 今所在地
1 内史直管 咸阳 今陕西西安、咸阳之间
2 陇西郡 狄道 今甘肃临洮县南
3 北地郡 义渠 今甘肃宁县西北
4 蜀郡 成都 今四川成都
5 巴郡 江州 今重庆市
6 汉中郡 南郑 今陕西南郑东
7 南郡 江陵 今湖北江陵
8 洞庭郡(前身为黔中郡) 临沅 今湖南常德市西
9 南阳郡 宛县 今河南南阳市
10 苍梧郡(前身为长沙郡) 湘县 今湖南长沙市
11 陈郡(西汉误作楚郡) 陈县 今河南淮阳
12 九江郡 寿春 今安徽寿县
13 四川郡(西汉误作泗水郡) 相县 今安徽淮北市
14 薛郡 鲁县 今山东曲阜
15 东海郡 郯县 今山东郯城西南
16 会稽郡 吴县 今江苏苏州
17 邯郸郡 邯郸 今河北邯郸市西南
18 钜鹿郡 钜鹿 今河北平乡
19 太原郡 晋阳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20 上党郡 长子 今山西长子县
21 雁门郡 善无 今山西朔州右玉县
22 代郡 代县 今河北尉县西南
23 云中郡 云中 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24 河东郡 安邑 今山西夏县北
25 东郡 濮阳 今河南濮阳西南
26 砀郡 砀县 今安徽砀山县南
27 上郡 肤施 今陕西榆林东南
28 三川郡 雒阳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29 颍川郡 阳翟 今河南禹州
30 临菑郡 临淄 今山东淄博市东
31 琅琊郡 东武 今山东诸城
32 渔阳郡 渔阳 今北京密云西南
33 上谷郡 沮阳 今河北怀来东南
34 右北平 无终 今河北蓟县
35 广阳郡 蓟县 今北京市
36 辽西郡 阳乐 今辽宁锦州市西
37 辽东郡 襄平 今辽宁辽阳市
38 九原郡 九原 今内蒙古包头西南
39 南海郡 番禺 今广东广州
40 桂林郡 桂林 今广西贵港境内
41 闽中郡 闽中 今福建福州
42 象郡 临尘 今广西崇左县境内


秦朝时的一些地名

咸阳 辽东 九原 云中 辽西 上郡 太原 巨鹿 胶东 邯郸 琅琊 北地东海 陇西 南阳 汉中 九江 会稽 南郡 衡山 蜀郡 巴郡 黔中 长沙闽中 南海 桂林 象郡 渔阳 广阳 上谷 代郡 雁门 常山 济北 临淄 河东 河内 东郡 薛郡 三川 砀郡 颍川 陈郡 泗水 右北平


PS:“北京”当时叫蓟县,属广阳郡。
“哈尔滨”当时还没有城市,属夫余部落的活动范围。


秦朝时的一些城市的名字?

秦朝一级行政区
序号 郡名 治所 治所今所在地
1 内史直管 咸阳 今陕西西安、咸阳之间
2 陇西郡 狄道 今甘肃临洮县南
3 北地郡 义渠 今甘肃宁县西北
4 蜀郡 成都 今四川成都
5 巴郡 江州 今重庆市
6 汉中郡 南郑 今陕西南郑东
7 南郡 江陵 今湖北江陵
8 洞庭郡(前身为黔中郡) 临沅 今湖南常德市西
9 南阳郡 宛县 今河南南阳市
10 苍梧郡(前身为长沙郡) 湘县 今湖南长沙市
11 淮阳郡(西汉误作楚郡) 陈县 今河南淮阳
12 九江郡 寿春 今安徽寿县
13 四川郡(西汉误作泗水郡) 相县 今安徽宿县西北
14 薛郡 鲁县 今山东曲阜
15 东海郡 郯县 今山东郯城西南
16 会稽郡 吴县 今江苏苏州
17 邯郸郡 邯郸 今河北邯郸市西南
18 钜鹿郡 钜鹿 今河北平乡
19 太原郡 晋阳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20 上党郡 长子 今山西长子县
21 雁门郡 善无 今山西左云右玉镇南
22 代郡 代县 今河北尉县西南
23 云中郡 云中 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24 河东郡 安邑 今山西夏县北
25 东郡 濮阳 今河南濮阳西南
26 砀郡 砀县 今安徽砀山县南
27 上郡 肤施 今陕西榆林东南
28 叁川郡 雒阳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29 颍川郡 阳翟 今河南禹州
30 临菑郡 临淄 今山东淄博市东
31 琅琊郡 东武 今山东诸城
32 渔阳郡 渔阳 今北京密云西南
33 上谷郡 沮阳 今河北怀来东南
34 右北平 无终 今河北蓟县
35 广阳郡 蓟县 今北京市
36 潦西郡 阳乐 今辽宁锦州市西
37 潦东郡 襄平 今辽宁辽阳市
38 九原郡 九原 今内蒙古包头西南
39 南海郡 番禺 今广东广州
40 桂林郡 桂林 今广西贵港境内
41 闽中郡 闽中 今福建福州
42 象郡 临尘 今广西崇左县境内


秦朝时都有哪些地名?

这些秦朝的地名是比较全的。

九原——秦郡,治九原(今包头西),辖后套及伊克昭盟北部地。秦末为匈奴所占。
三川——秦郡,韩始置,秦治雒阳(今洛阳市东北),辖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的伊、洛水流域等地。汉改河南郡。
下邳——①古县名。秦在今江苏睢宁西北。金移睢宁西北古邳镇。明废。②古郡名。东汉置国,南朝宋改郡,治下邳,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
下蔡——今安徽风台。春秋时名州来。秦置县,明废。
上谷——古郡名。秦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北魏废。隋唐时的上谷郡即易州。
上郡——古郡名。秦汉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隋上郡即郎城郡,治今陕西富县。唐上郡即绥州,治今绥德。三个上郡及其治所,地望均不同。
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在会稽山之北得名。秦置县。隋改会稽县。唐在此分置会稽、山阴二县。民国并为绍兴。
广东——今广东省,秦在南海、桂林二郡境,汉属交州,三国吴分属广州、交州,唐属岭南道,宋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元分属湖广、江西二行中书省,明设广东省。
广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秦在桂林、南海、象郡境,唐宋见“广东”条,元属湖广,明为广西布政使司,清为广西省。1958年建壮族自治区。
广陵——秦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隋改江阳,治今扬州。南唐恢复广陵原名。宋熙宁五年(1072年)并入江都。
马邑——秦汉马邑县在今山西朔县。唐置马邑县在今朔县东北。清嘉庆时废。又隋唐马邑郡即朔州,治善阳,即今朔县。
云中——秦汉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东汉末郡废。北魏云中郡治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唐云中郡即云州,治定襄(后改云中,今山西大同)。汉郡在长城以北,唐郡在长城以南,汉郡的西南面。北魏郡与汉郡辖区也不完全相同。
云阳——秦汉云阳县在今陕西淳化西北。
五尺道——秦时开通,从今四川宜宾至今云南曲靖。
太原—一秦汉太原郡治所在晋阳,在今太原市西南。隋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太原市)。以后宋、金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以来省会都在此地。
历阳——今安徽和县。秦置县,晋以历阳为治所,置历阳郡。隋唐历阳郡即和州。
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秦置县,以为巨鹿郡治所。项羽破秦兵于此。
长平——秦白起破赵军处,在今山西高平西北。
长沙——秦长沙郡治临湘,隋唐潭州或长沙郡治所,明长沙府治,均即今湖南长沙。清为湖南省会。
巴郡——秦以巴国地置巴郡。东汉末刘璋改巴郡为巴西,治阆中(今属四川)。另以江州(今重庆)为治所,置巴郡。南北朝后期为楚州,隋改渝州,又以渝州为巴郡。
东郡——秦置,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辖境包括鲁西及豫东北。隋曾以兖州为东郡,此兖州由滑州改名,并非今山东之兖州。
东海郡——秦汉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北),秦汉之际曾称郯郡。东晋侨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北境,旋移京口(今镇江)。隋唐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朐山(今连云港西南海州镇)。
北地——秦汉北地郡,秦时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西汉移马岭(今庆阳西北),东汉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北假——秦汉称河套以北、阴山以南地为北假。
白马——秦汉白马县在今河南滑县旧滑县城东,当时在黄河南岸,白马渡口在今滑县东北,与北岸黎阳津相对。
外黄——秦置县,在今河南民权西北。唐废。
句章——秦置县,在今浙江余姚东南。东晋后期移今宁波南。唐初曾为鄞州治所,公元625年撤销。
阳山——秦汉指阴山最西一段,即今内蒙古狼山。
阳武——秦置阳武县,在今河南原阳东南,唐移今原阳。1919年与原武县合并,名原阳。
阳城——秦置,县治在今河南登封东南告成镇。五代后周并入登封。又秦于今河南方城县东亦置阳城,汉名堵阳。
阳夏——秦太康县,即今河南太康。
陇西一一秦置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曹魏移治襄武(今陇西南)。隋唐为渭州陇西郡。
陈仓——秦陈仓县在今陕西宝鸡市东。隋移治今宝鸡市。757年,唐改名为宝鸡。
陈州——北周置,治秣陵(今河南沈丘南)。隋移治宛丘(今淮阳)。北宋末为淮宁府。金仍为陈州。清为府。民国废府,以府治为淮阳。
陈郡——秦陈郡,西汉淮阳国,东汉陈国,献帝时改陈郡,均治陈县(今淮阳)。隋唐为陈州淮阳郡。
陈留——秦置,在今开封东南陈留城。历代均置。1957年并入开封县。又西汉陈留郡,治陈留县。北魏时治浚仪,隋唐为汴州陈留郡。
武关——秦武关在今陕西丹凤东南。
杭州——秦于今杭州置钱唐县。东汉分吴、会稽为二郡后,钱唐隶吴郡。南朝陈为钱唐郡治所.隋始建杭州,统辖今杭州周围地区。隋唐杭州余杭郡均治钱唐<唐改钱塘)。五代为吴越国都。南末为行在所,升临安府。元为杭州路。明清为府。民国以府洽为杭县。
直道一一秦始皇时所建道路,北起九原(今包头西北),南至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
敖仓——秦在中原的重要粮仓,在今郑州西北邙山上。
秦——①秦城(秦亭)在今甘肃清水县北,秦始封之地。②陕西省的简称。
桂林——秦桂林郡治所在今桂平西南,今桂林市在郡境北端偏东处,尚未置县。汉改为郁林郡。而以今桂林市为零陵郡始安县。三国分郁林郡置桂林郡,以今柳州为中心。隋桂州始安郡辖境较大,今桂林、柳州均在郡境,并即以始安县为治所。唐有桂州始安郡,又以马平等地置柳州龙城郡,桂柳又为二州(郡)。南宋、元为静江府(路)。明改静江路为桂林府,治临桂。民国废府,改府治临桂县为桂林县。今为桂林市。
鄂县——秦鄂县即今湖北鄂城。孙权改为武昌。西晋又分武昌(在鄂城之武昌)置鄂县,隋再并入武昌。


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

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中央任命。秦朝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郡设郡守,县设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的产生方式主要是

秦朝统 一后,在全 国推行郡县制。郡县 长 官的产生方式主要是中 央任 命。郡县制,是中 国古代分封制 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 政 制 度。是由中 央垂直管理地方,地 方 官 员由皇 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 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 央集 权的加强和国 家统 一。标志着官 僚政 治取代血缘政 治,是中 国由贵 族封 建制 度走向封 建专 制制 度的标志。

秦朝郡县制的影响是什么?

秦始皇实行的郡县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1、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2、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现代的行政区划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扩展资料: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秦汉之制,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秩,重则免官、服刑。和考课相辅而行的是监察制。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也各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等可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由于自上而下的层层督课,使得中央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保证了政令的划一性。秦汉的郡县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也即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为后来2000年的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东汉末年,原监察区性质的州转变为郡以上的行政区,地方行政制度始成州郡县三级。隋开皇三年(583), 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至元,郡名完全废弃,改为行省制度。

秦朝到底设了多少个郡

秦朝初设了三十六个郡,后增设至四十余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 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 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 郡以下设县或道。 县是秦朝统治机构中关键的一级组织,是从中央到地方 *** 机构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单位。 内地设县,边地少数民族地区设道。 满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设县长。 令、长为一县之首,掌全县政务,受郡守节制。 县令下设尉、丞。 尉,掌全县军事和治安;丞,为县令或县长的助手,掌全县司法。 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 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为治安组织。 乡设三老、啬夫和游徼。 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税收,游徼掌治安。 乡以下为里,是秦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里设里正或里典,后代称里正、里魁,以“豪帅”即强有力者为之。 其职能除与乡政权职能大体相同外,还有组织生产的任务。 此外,还有司治安、禁盗贼的专门机构,叫做亭,亭有长。 秦规定,两亭之间相隔十里,设亭长。 亭遍布于城乡各要地。 扩展资料 郡,是中央 *** 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其组织机构与中央 *** 略同,设郡守、郡尉、郡监(监御史)。 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掌全郡政务,直接受中央 *** 节制;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郡监,掌监察工作。 皇室任免郡县的主要官吏,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 *** 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的峄山刻石辞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家,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这说明秦始皇认为废分封行郡县是消除各地兵争所必须的。 秦朝创下的一套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制度在以后中国社会的历史中,只有修修补补,基本框架不变。 为了巩固统治。

统一后秦国郡县一共有多少个

统一后秦国郡县一共有36个,后来增至48个。

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西周时期流传下来的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 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恒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秦朝没有采用分封制,而是采用郡县制,最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加至四十八个。


盘点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设置的三十六郡(三)

第一、巨鹿郡 巨鹿郡原为赵地,公元前228年,秦国灭亡赵国后,设置此郡。巨鹿郡郡治在巨鹿,今河北平乡县西南。巨鹿郡到了汉代以后缩小为河北省平乡以北及晋州一带。 第二、上谷郡 上谷郡原为燕地,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亡燕国,两年后重建为郡。上谷郡郡治沮阳,今在河北怀来县东南。当时,燕昭王派大将秦开击败东胡,使东胡北退千余里,将燕国的北部疆土拓展至辽东。其后,沿北部边界修筑长城,置上谷、渔阳、辽东、辽西、右北平五郡,上谷郡是燕国北疆西部第一郡。 第三、渔阳郡 渔阳郡原为燕地旧郡,公元前225年,秦灭燕,第二年重建为郡。渔阳郡郡治渔阳,今在北京密云县西南。 第四、右北平郡 右北平郡原为燕地旧都,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亡了燕国,第二年重建其为郡。右北平郡郡治无终,今在天津市蓟县。 第五、辽西郡 辽西郡原为燕地,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亡燕国以后,第二年重建为郡。辽西郡郡治阳乐,今在辽宁义县西。 第六、砀郡 砀郡原为魏地,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亡魏国以后,尽取其地设郡。砀郡郡治在砀,今在安徽砀山县南。 第七、四川郡 四川郡为秦朝郡名之一,公元前223年,秦国攻灭楚后因楚旧郡设立四川郡,《史记》写作为泗川郡,《汉书》写作泗水郡。秦取楚淮北,初设四川郡,其郡望包括沂、述、汴、濉等流域。 第八、薛郡 薛郡原为薛国旧地,战国初年齐国灭亡了薛国,后来又作为田婴和田文封邑。秦取其地后,于公元前224年设郡。薛郡治鲁县,今在山东曲阜市。 第九、九江郡 九江郡原为楚第,公元前223年秦国灭亡楚国后,设郡。九江郡郡治寿春,今在安徽寿县。九江郡全盛时辖境跨河南,安徽,江西诸多地域。


上一篇:绵阳毅德商贸城

下一篇:金色年华十字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