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阴暗潮湿怎么办
1.间歇通风:下午是最佳时机,阴雨天把朝南或东南方向的门窗关闭,以减少水汽进入室内。中午,外面的空气湿度处在最高值,不宜开窗,应在下午或傍晚,气候相对干燥的时候,开窗调节室内空气。
2.石灰吸潮:阴雨天可用布料或麻袋裹装生石灰后放置于室内各处,使室内空气保持干燥。
空调抽湿:比前两个方法都要简单,不过耗电,建议多使用其他环保防潮方法,以节约能源。
实用的防潮小物件
3.吸湿盒:衣柜除湿必备。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吸湿用品,一般由氯化钙颗粒作为主要内容物,大部分还添加了香精成分,所以集除湿、芳香、抗霉、除臭等功能于一体。吸湿盒多用于衣柜、鞋柜的吸湿。使用时只需放入柜子里面即可。
4.吸湿包:密闭空间效果最佳。吸湿包的原理与吸湿盒相似,但内容物以吸水树脂为主,吸收了水分后就变成果冻状,不易散成碎末。使用范围也更广泛,除衣物外,皮具、邮票、相机、钢琴、电脑、影音等都可以找它帮忙除湿。如果放置在密闭的空间里,吸湿效果更佳。
启明大学的介绍
启明大学(Keimyung University),简称启明大,坐落于韩国第三大城市---大邱市,是韩国一所私立综合性大学。亚洲大学200强之一,她始建于1899年济众院(现启明大学东山医院前身)。1997 年启明大学被美国 180 所大学组成的 CCIS ( College Consortium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指定为美国大学生学习韩国语方面的唯一一所主管大学,旨在培养美国大学生的世界性视野和国际性观念。启明大学目前有2个小校区,校本部位于大邱城西,大明洞校区用作艺术学院,现约有27,000名学生和1700余名教职员工,目前学校设置14个单科大学,90个学科,10个大学院,70个各种研究所等教学研究机构.启明大把 培育具有世界开放性的人才;培育具有创造性的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道德性的实践人才作为教育目标。
淄博六中占地面积
淄博六中占地面积是193亩。学校规模:截止至2013年,学校有两处校园,总占地193亩。学校总校区有两个学生食堂和五座学生公寓楼,其中大食堂建筑面积4000平米,能同时让1500人就餐。学校拥有6300平米的科技信息楼及图书阅览、理化试验、微机培训、语音教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学校设备:每个教研组都配有专门的资料室,每位教师都配置笔记本电脑,并建成了校园网络,同时建有两个多媒体教室、六个微机室、两个电子阅览室、全部教室均安装了电子白板和实物投影。学校的艺术楼、体育馆、图书馆、篮球场、足球场、塑胶标准田径运动场都已投入使用。班级分布:1、初中部(2013年)初中部(北校区)分为初一至初四,共有18个班级。2、高中部(2014年)高一采用平行分班模式,共分为24个班级。高二为文理分科、走班教学模式。原高一班级为行政班,分科后班级为教学班。学生的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等科目在行政班教学,而其他科目及自习在教学班教学。淄博六中实力:学校荣誉: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首批“高中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花园式单位”等荣誉。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省首批高中教学示范学校、改革开放30年淄博最具影响力学校以及首批淄博文化名校等100余项市级以上荣誉表彰,连续12年被评为山东省文明单位。《人民教育》对学校作了专题深度报道。师资力量:截止至2013年,该校有正高级教师1名、特级教师5名、高级教师111名、中级教师166名,全部教师均为研究生硕士及以上学历。学校从澳大利亚聘请英语教师执教口语课,初中部实行双语教学。以上数据出自初三网。
山东省淄博第六中学的学校文化
◇学校共同价值观:身在六中,热爱六中;学生至上,教师优先;诚朴做人,务实做事;与时俱进,守正出新;心存目标,主动发展;自尊自强,合作共赢。◇教育理念:人人有才,因势育才,一个学生,一面旗帜。◇办学目标:把学校办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优质特色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培养素质全面、特长鲜明,有责任、会担当、能自律的优秀人才。◇习惯养成目标:培养学生文明表现好习惯、友好相处好习惯、自觉学习好习惯、健康身心好习惯。◇德育模式:体验→感悟→提升。◇自我完善机制:明理→梳理→践理。◇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 ◇办学理念:精品定位,科学发展◇百年校训:抱璞守真,奋斗超群◇六中精神:从一做起,叩问一流 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首批“高中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淄博市首批“教育红旗单位”、“淄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改革开放30年淄博最具影响力学校”、“首批淄博文化名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被教育部授予“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等。 学校先后获得山东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省首批高中教学示范学校、改革开放30年淄博最具影响力学校以及首批淄博文化名校等100余项市级以上荣誉表彰,连续12年被评为山东省文明单位。《人民教育》对学校作了专题深度报道。
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的学校概况
学校以为学生谋职、谋生、谋幸福打下基础为办学目标,以创办全国示范性现代化特教学校为抓手,坚持教育科研兴校,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实施“个别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特长、补偿学生残疾缺陷、进行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课堂教学等方方面面,都采用个别化教育模式,努力使学生受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二是强化口语训练。作为全国内地第三批实验聋校,在口语教学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配置先进的听力检测和语训设备,制订个别化语训方案,设立强化口语班,开展口语交际课研究,使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能力普遍增强。三是开展“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课题研究,通过加大阅读量,弥补耳聋缺陷,扩大信息源,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对于特殊教育来说,职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抓好了,就能够使盲聋学生享有同健全人一样的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成果的机会,获得基本技能。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坚持综合素质与培养技术技能并重,面向市场不断优化专业设置。盲生部开设推拿专业,聋生部开设服装、美术、美容美发等专业,使学生一专多能,为融入主流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另外,学校还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自信心教育,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工厂、走向集市街头,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与健全人交流,从而有效改变了学生自我封闭的状态,消除了与健全人接触的陌生感,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以科研引领教师队伍提高素质。学校从十几个校、省、国家级课题研究到有系统、有计划的校本课程开发,都取得丰硕成果,有些课题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特教专家的高度评价。通过教研,历练出一支作风扎实、思维敏捷、善于总结教学规律的科研型教师队伍,也推动着课堂教学的改革。面对普校新一轮课改,教师走进新课程,用新课程的理念改进教学,积极开展“以课堂实例为载体、以校园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广大教师认真钻研计算机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各种管理平台操作、各种检测操作等,力求在多媒体教学、各项管理、聋儿早期培训、听力检测等方面达到国家示范化、现代化的要求。理论与实践的碰撞,提高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交融程度,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作为统领全市特殊教育教研和发展的中心校,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每年举办全市性的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或骨干教师培训班,专题研讨等,学习国际特殊教育新理念,把握特殊教育发展方向和目标,掌握现代特殊教育教学手段,有力地推进了烟台市特殊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台湾作家三毛是怎么死的?
三毛 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这个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确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
2001年1月4日,三毛神秘死亡整整十年。关于三毛的死,人们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人们不相信那个写过《不死鸟》的热爱生命的人真的会自杀,他们提出了对三毛自杀的种种疑问。最近,张景然先生也在深入地调查后在其新书中流露了对三毛自杀的怀疑。难道三毛真的另有死因,至今已沉冤十年?
1991年1月4日清晨7时,当台湾某医院的清洁女工轻轻推开一间单人病房的门时,一副可怕的情景出现在她眼前——
在坐厕旁的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的身体,身着白底红花睡衣……
一个精灵,一个用自己亲身经历幻化出的语言影响着台湾和大陆不止一代人的传奇女作家——三毛离开了人世。
台湾警方的结论是:“因病厌世”。
关于三毛的死,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三毛长期为疾病所折磨,再也不堪忍受疾病的痛苦;有人说,三毛一生为情所困,这一次也是死在一个“情”字上;有人说,三毛受《红楼梦》的影响太深,她认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有人说,三毛的死与《滚滚红尘》有关;有人说三毛之死是去赴荷西之约;有人说,三毛死于江郎才尽,写不出好作品;有人说三毛之死与政治压力有关;……
但这些看似成理的说法,却都经不住仔细的推敲。
如绝症无望说,其实三毛于1月2日经过手术诊断,确认不是癌症,而是一般的妇科疾病。医生说,这种病通常都能治好,问题不是很大,排除了压在三毛心头的一块大石头。三毛身体确实不好,而且有多种疾病,但绝非外界盛传:她染上了绝症。
有人把三毛的死因归结于她所写的电影剧本《滚滚红尘》没获得最佳剧本奖。其实,三毛对她会不会得奖“看得很淡”。自己的作品被别人曲解和别有用心的人的攻击,除了不平和愤怒之外,还有些“伤心难禁”,但她根本就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说三毛死于《滚滚红尘》,乃无稽之谈!
在三毛的感情世界中,从来都主张智慧、勇敢和道德。她和荷西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后,没有缠绵的色彩,没有柔和的小夜曲,有的只是真切和坦率。纵观三毛的感情生活,是曲折坎坷、跌宕起伏,而不是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更不用说为“情”所困了!
古继堂先生在他的《评说三毛》中,关于三毛的死则更直接地说:其一,如果三毛真的决心要死,为什么还要到医院治病呢?其二,三毛死的环境缺乏自缢气氛。一般有准备去死的人,要先设计和创造死的环境,比如紧闭的门窗,除去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偷偷留下遗嘱等,三毛是个十分精细的女人,这些她都应该想到。其三,三毛死的方式不足以毙命。输液架只有1.6米,与死者一样高,还要架上长筒丝袜栓了脖子和铁钩拉直后的多余长度,三毛的尸体怎么可能“半悬在马桶上方”?其四,三毛曾信誓旦旦地宣布:“有责任的人是没有死亡的权利的。”
三毛没有自杀的计划,她已经安排好新一年的工作,她给贾平凹写了至情至诚的信,她在一篇文章中一再地说:“生命是美丽的……”
三毛自杀的证据很不充分熆墒侨世界的人都知道三毛自杀了,因为警方的结论和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其实熅方“因病厌世”的结论,也只是在三毛死后七八个小时之后,赶到现场根据表面现象推断出来的。
人们不禁要问:如果现场是假的呢?是有人伪造过的呢?这种情况,在谋杀案例上并不少见。但三毛不是自杀,又是被谁谋杀的呢?
台湾作家三毛的个人资料?
姓名:陈平
别名:三毛
生辰:1943年3月26日
祭日:1991年1月4日
籍贯:浙江定海
地区:台湾
国家:中国
职业:作家 剧作家
原名陈平,生于四川重庆。
幼年期的三毛即显现对书本 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自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深厚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 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担任《联合报》主编平鑫涛先生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 同年1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
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她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我高三想去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读书,请问基督城理工学院有什么优势?
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优势:基督城理工学院拥有近一百年办学经验,位于花园城市基督城,基督城理工学院是新西兰最大的大学教育机构之一。大约100年的悠久历史使它在应用学科具有独特的地位。它提供的课程非常实用,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很高。基督城理工学院尤其注重实际经验与知识的应用能力。由当地的商贸和各行业组成的顾问小组与学校教员紧密配合。共同开发及改进课程。这样可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即富有创新精神又紧跟时代。使学生毕业时所学到的技能既有实用价值又能满足社会的需要。http://mepzx.com/zd/lx
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拥有近一百年办学经验,该学院怎么样呢?
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拥有近一百年办学经验,该学院怎么样呢?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理工学院克赖斯特彻奇理工学院有近百年的办学经验。它位于花园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克赖斯特彻奇理工学院是新西兰最大的大学教育机构之一。学院一直强调理论与时代人才市场需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大批学以致用的学生。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理工学院新西兰理工学院主要是满足当地的专业需求。我们的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实际操作能力。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理工学院隶属于国家理工学院,是南岛最大的理工学院。其教学理论主要是应用学习和职业培训。在学习时,CPIT学生应该在公司实习,或者去公司做与专业相结合的工作。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理工学院开设的课程从语言培训、预科证书、大专、本科到研究生预科不等。主要专业有商科、管理、计算机、工程、酒店管理、厨师培训、建筑设计、艺术设计、护理。关于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理工学院的课程设置以及克赖斯特彻奇理工学院管理专业的列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理工学院申请条件证书及大专:国内高三或以上,5级大专雅思5.5分不低于5,6级大专雅思6.0分不低于5.5。本科学历:高中毕业,雅思要求6分,每项不低于5.5分。学士后文凭: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学士学位或大专毕业。雅思要求6分,每项不低于5.5分。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理工学院的应用优势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理工学院最大的优势是我们的计算机专业,护士培训,传媒。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是惠普在国家理工学院提供的教育奖学金,提供部分学习经费。南岛的学校管理和厨师培训也很优秀。克赖斯特彻奇理工学院特别注重实践经验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由当地企业和行业组成的咨询小组与学校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开发和改进课程。这样可以保证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应用,即富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使学生毕业时学到的技能既有实用价值,又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克赖斯特彻奇理工学院也是新西兰南岛最大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位于美丽的市中心。学校有两个现代化的校区,一个位于市中心,另一个位于公园般的郊区。
请问能详细的介绍音乐的各个种类吗?(如R&B,BLUES,JAZZ等等)
“节奏布鲁斯”(R&B)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出现的时候,它甚至还没有名字。但这个词才一出现,它就迅速广泛地传播开去。时至今日,R&B已经成了黑人流行音乐的代名词,尽管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区别于说唱乐(Rap)、灵魂乐(Soul)、都市歌(Urban)的音乐种类被特殊的听众和唱片界人士提及。早期的摇滚乐
就是以R&B为基础的,它是由受流行音乐影响的“乡村和西部音乐”延展而来。R&B不仅仅是在布鲁斯和摇滚乐之间的一种重要的过渡音乐,它还是布鲁斯和灵魂乐之间最重要的音乐分支。
当然,布鲁斯无疑是R&B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爵士乐元素也同等重要。最早的R&B艺术家就是来自“大乐队”(Big-Band)和“摇摆爵士”(Swing-Jazz)领域。在“二战”前,爵士乐远比今日风行,那时它是一种为跳舞而演奏的音乐,但是在乐队中通常会有歌手。“二战”期间,许多重要的爵士乐艺术家开始发展“上乘爵士”(Be Bop)和“酷爵士”(Cool Jazz),这种跳舞元素更少的爵士乐。然而受战时的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影响和约束,“大乐队”开始逐渐减少。但听众们,尤其是那些在大城市中迅速增加的非裔美国社区的听众,他们仍然希望听到可以跳舞的音乐。于是音乐家们为了适应听众,就做出音量更大、使用更多的电声乐器,并且以“回复”(Riff)为主的“布吉音乐”(Boogie)。
最初开始流行的R&B风格通常是指“跳跃布鲁斯”(Jump Blues)。它不仅吸收了爵士乐里的摇摆节奏和以号为主的编配方式,而且吸收了布鲁斯里普遍使用的回复段与和声结构。这种风格最重要的先驱也许要算卡布·卡洛维(Cab Calloway)。在“跳跃布鲁斯”中,歌手的声音更加刺耳,节奏更快,乐器的演奏也不一样——钢琴的弹奏力度更大,萨克司的声音更加长而尖锐。
最重要和最具流行性的“跳跃布鲁斯”明星是路易斯·乔丹(Louis Jordan),他的唱片在黑人听众和白人听众里取得了同样的成功。而且他还深深地影响了查克·贝里(Chuck Berry)。许多早期的“跳跃布鲁斯”表演者都是来自洛杉矶,因为那里在“大萧条”和“二战”期间形成了庞大的黑人社区。40年代末期,更多的城市开始有了自己的“跳跃布鲁斯”明星。洛杉矶的独立唱片公司“专业”(Specialty)和“阿拉丁”(Aladdin)通过出版“跳跃布鲁斯”唱片,不仅填补了大唱片公司在这个领域的空白,而且使自己获得了成功。乔·里金斯(Joe Liggins)、泰尼·布雷德绍(Tiny Bradshaw)、阿莫斯·米尔博恩(Amos Milburn)、卡米利·霍华德(Camille Howard),这些如今大部分已被完全忘却的艺术家,当时都在“跳跃布鲁斯”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成为他们时代最风光的黑人音乐家。
“跳跃布鲁斯”后来转变为几种不同的风格。那些被称作“大嗓门们”(Shouters)的演唱者在“大乐队”拘谨的演唱方式里加入了更具活力的“福音音乐”(Gospel music)和“灵魂乐”(Soul)。“胖子”乔·特纳(Big Joe Turner)是在堪萨斯的一支爵士乐队开始他的艺术家生涯的。他是R&B和“爵士乐”的双重传奇人物,他不但轻松地由“爵士乐”转向R&B,甚至还创作了一些早期的经典摇滚乐歌曲。另外,维诺尼·哈里斯(Wynonie Harris)、罗伊·布朗(Roy Brown)、罗伊·弥尔顿(Roy Milton)、纳皮·布朗(Nappy Brown)也是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大嗓门们”里的重要音乐家,尽管他们没有特纳那么有名。
50年代开始的时候,“种族”(Race)音乐曾被《告示牌》(Billboard)杂志的杰瑞·维克斯勒(Jerry Wexler)用来重新命名R&B。作为“大西洋”唱片公司的A&R,杰瑞把“跳跃布鲁斯”推广到了流行音乐听众和青少年当中。早期的“大西洋”唱片公司的明星们[鲁斯·布朗(Ruth Brown)、莱文·贝克(LaVern Baker)、“漂流者”(Drifters)、查克·威利斯(Chuck Willis)]的唱片维持了这种对“跳跃布鲁斯”的偏爱,但他们的节奏、回复段、歌词都开始接近后来的摇滚乐。事实上,贝克和威利斯还曾依靠一些受年轻听众喜爱的歌曲在早期的摇滚乐领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50年代初期到中期,摇滚乐开始崭露头角。一些和R&B有着明显区别的音乐类型大显身手,它们依靠自身的力量对流行音乐文化发挥着不同的巨大影响。比如“街头布鲁斯”(Doo Wop)乐队、“电声布鲁斯”、“新奥尔良R&B”等。这些音乐在摇滚史上延续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更早、更有爵士味的R&B。
相当数量的艺术家在50年代里不仅存活了下来,而且通过出版R&B唱片获得了成功和认可。艾克·特纳(Ike Turner)、艾弗利·乔·亨特(Ivory Joe Hunter)、菲·亚当斯(Faye Adams)、维诺那·卡尔(Wynona Carr)、“胖妈妈”桑顿(Big Mama Thornton)、“胖子”梅百利(Big Maybelle),这些人都不是纯粹的布鲁斯艺术家,但他们的音乐也不是摇滚乐。而布鲁斯歌手鲍比·“蓝色”·布兰德(Bobby "Blue" Bland)、小帕克尔(Junior Parker)、小弥尔顿(Little Milton)虽然把“电声布鲁斯”和“灵魂乐”结合在一起,但他们也不能被称作纯粹的摇滚乐歌手。偶然有象强尼·奥蒂斯(Johnny Otis)、“嚎叫的”杰伊·霍金斯(Screamin'Jay Hawkins)、韦博特·哈里森(Wilbert Harrison)这样的歌手能在摇滚乐听众群赢得承认,也是通过他们最通俗易懂的歌曲。哈里森的《堪萨斯城》(Kansas City)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跳跃布鲁斯”歌曲。
一些50年代的歌手开始使R&B比以前更加大众化——加入明显的“福音音乐”和教堂音乐元素。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记起那些伟大的名字:雷·查尔斯(Ray Charles)、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杰克·威尔森(Jackie Wilson)、小威利·约翰(Little Willie John)、强尼·艾斯(Johnny Ace)、杰西·贝尔文(Jessie Belvin),以及克莱德·麦克菲特(Clyde McPhatter)。作为“灵魂乐”的教父们,这些人中有的后来在60年代成为了“灵魂乐”的超级巨星,比如查尔斯和布朗;而另一些则由于时代的变迁和不能解决的个人问题从此退出了音乐舞台,比如麦克菲特和约翰。
对于R&B来说,如今被赋予的纪念性意义和迟到的喝彩声并不能改变当初它所面临的窘境——早期的R&B唱片很难被全部的新听众所接受。而40年代和50年代的R&B歌手及唱片公司更多的是将注意力放在娱乐性方面,并不是致力于推广多元化的艺术作品。因此在R&B的全盛时期,人们听到的歌曲都是由相似的和声、进行模式以及编曲构成。不过,尽管R&B从诞生之初至今已经改变了许多,但它依然保留了摇滚乐、灵魂乐和说唱乐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并且在音乐的背后发挥着作用。
推荐唱片:
1.合辑(Various Artists)《“布鲁斯名家”第五辑:“跳跃布鲁斯”经典》(Blues Masters Volume 5:Jump Blues Classics)(Rhino)
最棒的“跳跃布鲁斯”选集,包括“胖子”杰伊·麦尼利(Big Jay McNeely)、维诺尼·哈瑞斯(Wynonie Harris)、泰尼·布雷德绍(Tiny Bradshaw)、“胖子”乔·特纳(Big Joe Turner)等人的作品。另一张“布鲁斯名家”系列里的唱片《更多的“跳跃布鲁斯”经典》(More Jump Blues Classics)具有同样的高水准。
2.合辑(Various Artists)《“布鲁斯名家”第十四辑:更多的“跳跃布鲁斯”》(Blues Masters Volume 14:More Jump Blues)(Rhino)
和上面这张唱片具有相同的水准。收录了路易斯·乔丹(Louis Jordan)、“胖子”梅百利(Big Maybelle)、菲·亚当斯(Faye Adams)等人的作品。
3.“胖子”乔·特纳(Big Joe Turner)《“大”,“糟”和“蓝”:“胖子”乔·特纳选集》(Big,Bad&Blue:Big Joe Turner Anthology)(Rhino)
就象特纳本人的经历一样,这套三张装专辑包含了从“大乐队”爵士乐时代到摇滚乐诞生期间数十年的作品。它见证了R&B的发展历史。
4.路易斯·乔丹(Louis Jordan)《路易斯·乔丹精选》(The Best Of Louis Jordan)(MCA)
乔丹在40年代到50年代间录制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没有哪张专辑能把所有的好歌一网打尽,但这张精选是最棒的。
5.合辑(Various Artists)《“大西洋”节奏布鲁斯 1-4辑》(Atlantic Rhythm&Blues Vol.1-4)(Atlantic)
“大西洋”是对现代R&B做出最大贡献的唱片公司。这是那套一直出版到1974年为止的七张装唱片的部分——收录了1947-1962年R&B向摇滚乐全面转变之前的代表歌曲。
6.合辑(Various Artists)《“专业”的故事》(Specialty Story)(Specialty)
“专业”也是著名的早期R&B和摇滚乐独立唱片公司。这套五张装唱片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的确有些多,但毋庸质疑的是其中的伟大艺术家和作品。它甚至还选有早期的摇滚明星小理查德和拉里·威廉姆斯的作品。
7.鲁斯·布朗(Ruth Brown)《节奏化摇滚:鲁斯·布朗精选》(Rockin'in Rhythm:The Best of Ruth Brown)(Rhino)
“大西洋”早期的声誉大部分是靠这个歌手建立的,这张唱片囊括了她在50年代的所有好歌。
8.拉文·贝克尔(LaVern Baker)《火焰上的灵魂:拉文·贝克尔的精选》(Soul on Fire:The Best of LaVern Baker)(Rhino)
一个在R&B向摇滚乐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歌手。
9.“漂流者”(The Drifters)《让“布吉伍吉”摇滚:最佳精选(1953-1958)》[Let Boogie-Woogie Roll:Greatest Hits(1953-1958)](Atlantic)
“漂流者” 的第一张唱片,克莱德·麦克菲特(Clyde McPhatter)亦参与其中。他们其实也可以被称作是一支“街头布鲁斯”乐队,但仍然有很强的“跳跃布鲁斯”痕迹。
10.艾克·特纳(Ike Turner)《我喜欢艾克:艾克·特纳精选》(I Like Ike:The Best of Ike Turner)(Rhino)
这张专辑里的歌曲大部分来自50年代,是R&B和“电声布鲁斯”的综合体。
11.雷·查尔斯(Ray Charles)《灵魂的诞生》(Birth of Soul)(Rhino)
一套三张装唱片,收录了50年代期间查尔斯在“大西洋”时的作品。
12.强尼·奥蒂斯(Johnny Otis)《“首都”年代》(The Capital Years)(Capitol)
作为乐队领袖和音乐家,奥蒂斯在R&B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50年代末他还在摇滚乐方面取得了成就。这张唱片是他最优秀的歌曲选集。
13.小威利·约翰(Little Willie John)《狂热:小威利·约翰精选》(Fever:The Best of Little Willie John)(Rhino)
最多才多艺的R&B歌手之一,对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4.克莱德·麦克菲特(Clyde McPhatter)《深海舞会:克莱德·麦克菲特精选》(Deep Sea Ball:The Best of Clyde McPhatter)(Rhino)
这是那些他在50年代末离开“漂流者”后所做的最好的歌曲。
15.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革命的根源》(Roots of Revolution)(PolyGram)
一套用来追溯历史的双张唱片,收录了布朗1956-1964年间的歌曲。它将我们从“硬核R&B”(Hardcore R&B)带到了“疯克”(Funk)诞生的边缘。
BLUES
布鲁斯
布鲁斯(又译蓝调)是一种基于五声音阶的声乐和乐器音乐,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特殊的和声。布鲁斯起源于过去美国黑人奴隶的圣歌、赞美歌、劳动歌曲、叫喊和颂歌。布鲁斯中使用的“蓝调之音”和启应的演唱方式都显示了它的西非来源。布鲁斯对后来美国和西方流行音乐有非常大的影响,拉格泰姆、爵士乐、大乐队、节奏布鲁斯、摇滚乐、乡村音乐和普通的流行歌曲,甚至现代的古典音乐中都含有布鲁斯的因素或者是从布鲁斯发展出来的。在诗歌里这个词常被用来描写犹豫情绪。
布鲁斯(英语:Blues,蓝色、蓝色的)一词是与“蓝色魔鬼”(Blue devils)一致的意思,意思是情绪低调、忧伤、忧郁。早在1798年乔治·科曼就写过一部名为《蓝色魔鬼,一幕滑稽戏》的滑稽戏。19世纪里这个词被用来表示震颤谵妄和警察。在美国黑人音乐中这个词的应用可能更老。1912年孟菲斯威廉·克里斯托弗·汉迪的《孟菲斯布鲁斯》是这个词在音乐中最早的书面纪录。
提起现代音乐就不能不讲Blues,它是居住在美国的黑人在困苦的底层生活中创造出的音乐风格,发源于20世纪初密西西比河的三角洲地带,早期为人们劳作时的劳动号子,后来逐渐影响了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轨迹,现在象ROCK'N ROLL(摇滚)及R'N B(节奏布鲁斯)等字眼早已为你所熟悉了吧?这两种音乐里所使用的Blues音阶是你在学校的音乐课里所学不到的,但是每天你从大街上走过,从音像店里传出的声音早已使它深入你心......
上个世纪的20年代,Blues以它个性的歌词、和谐的节奏以及忧郁的旋律迎合了某些人而逐渐兴起。Blues音乐中包含了很多诗一样的语言,并且不断反复,然后以决定性的一行结束。旋律的进行以和弦为基础,以I 、IV、V级的3个和弦为主要和弦,12小节为一模式反复。旋律中,将主调上的第3、5、7级音降半音,使人有着苦乐参半、多愁善感的感觉冲击。
虽然Blues音乐中主唱是焦点,但是以吉他为主的乐器即兴演奏也非常精彩,乐器演奏者可以超越和弦的界限随意发挥,除了旋律的忧郁动听外,还包括小刀刮擦声和滑棒使用的声音,以及模仿主唱的哼唱声。在将Blues音乐流行化的过程中,Eric Clapton是一个成功的乐手和歌曲创作者,如果你没听过,那么现在就开始感受吧!
Blues音乐发展到今天,已经被纳入主流音乐的行列,他的许多元素被更多的运用到摇滚乐及流行音乐中。但是传统的Blues音乐还是有着强大的实力,这个领域的音乐家有B.B.King、John Lee Hooker、Etta Baker、Junior Wells和Buddy Guy等等。
JAZZ
爵士乐是在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的基础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乐成份,以小型管乐队的形式即兴演奏而逐渐形成的
爵士乐的发源地--新奥尔良(New Orleans)
爵士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的南部城市新奥尔良。19世纪初,法国人统治着新奥尔良。由于管理非常松散,许多非洲黑人从美国南方的奴隶主手下逃到新奥尔良享受"自由黑人"的身份。再因通婚自由,非洲黑人与法国人的结合出现了大量的混血黑人,人?quot;克里奥尔人"。到了19世纪末,新奥尔良的居民中除了白人、黑人外,剩下的就是克里奥尔混血黑人。南北战争前,克里奥尔人享有与白人同样的地位,接受良好的教育,包括古典音乐教育。南北战争后,由于实施新的种族隔离法,迫使他们与黑人为伍。黑人的非洲音乐传统与克里奥尔人的古典音乐训练相结合,对爵士乐的产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新奥尔良对黑人一直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当其他城市歧视黑人,压制黑人音乐发展时,新奥尔良仍然允许黑人在大街上以弹唱谋生。新奥尔良也是美国当时惟一实行公娼制度的城市,许多妓院、赌场、娱乐场所给黑人提供了大量的谋生机会。此外,新奥尔良曾是美国的管乐器制作中心,管乐器很便宜,几乎任何黑人都很容易得到一个二手货,因而小型管乐队随处可见。由于这些原因,使爵士乐在新奥尔良这片土地上得到了充分的酝酿,以致迅速地发展起来。
尽管现代的唱片界有时将爵士乐划分为传统爵士乐和现代爵士乐两类,其中传统爵士乐是指采用了4/4拍的行进性的管乐队演出相关工作的爵士乐,而现代爵士乐是指采用了贝斯演奏跳舞音乐的爵士乐。这种划分有时会显得毫无疑义,如果那这种标准来衡量,人们几乎无法判断肯尼·金是否比比赛希尔·泰勒的音乐更应属于现代爵士乐。其实传统和现代这两个相关的概念予以划分爵士乐的种类并不确切,这造成了一些既具现代风格又包含了传统风格的优秀作品无法分类的问题,因为爵士乐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是连续不断的。各种风格流派也有其相互的联系,大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以下十九种风格:
Ragtime(拉格泰姆爵士)
New Orleans(新奥尔良爵士)
Standards(主流爵士乐)
Classic(古典爵士)
Dixieland(迪克西兰爵士)
Cool Jazz(冷爵士或西海岸爵士)
BigBand(大型乐队爵士)
Swing(摇摆爵士)
Bop(波普爵士)
Latin(拉丁爵士)
Brazilian Jazz(巴西爵士乐)
Avant-Garde (前卫爵士)
Post-Bop or Mainstream Jazz(后波普爵士或现代主流爵士)
Third Stream(第三流派爵士)
Hard Bop(硬波普爵士)
Free Jazz(自由爵士)
Fusion(融合爵士)
Crossover Jazz(交叉风格爵士)
Vocal Jazz(人声爵士)
ROCK
摇滚
历史上第一首被打上摇滚烙印的作品是美国的白人音乐家Bill Haley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录制的《整日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那个时候的Bill Haley穿着笔挺的西装,而且还打着领带,头发梳得油光发亮,如果这样的一个人走在大街上,或者站在现在的舞台上演唱这首歌,一定没有人会认为他是在唱摇滚,可偏偏历史把它定义成第一首摇滚作品。这也没什么奇怪,原来人们还觉得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原来人们还觉得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呢!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是时代和我们开的一个玩笑。这样说来,其实任何具体的定义似乎也都是相对的,因为时代在变,人们的认识领域也在不断地随之拓展、改变。
世界上最难的就是为某种事物下一个定义,因为这需要描述的准确、精练。而世界上最容易的也可以说是为某种事物下一个定义,因为你完全可以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认识程度给出一个概念。所以很早以前,在国人的传统意识中,一头长发加上皮夹克就是摇滚。然后有人认为,摇滚就是吉他上的SOLO,贝司上的低音,架子鼓上的节奏。现在有人说摇滚是一种精神,可是,也有人说这些都不对。于是带着越来越多的疑惑,我开始翻看有关著作和资料,找到了下面一些所谓的摇滚专家们所给出的定义:
格雷尔·马库斯是闻名遐迩的摇滚名著《神秘列车》的作者,他认为摇滚无非是“一种美国文化”,比如埃尔维斯·普莱斯利无非是“把作为美国人的感受戏剧化,把这种感受的含义、价值和美国生活的利弊作形象的表达”。
卡尔·贝尔兹则在他那本《摇滚故事》中视摇滚为“民间艺术”,一种下意识的俚语表达方式。
查理·勒特称摇滚为“城市之声”,认为它是都市少年们创造的新音乐呐喊。
乔纳森·艾森则在《摇滚时代》中称摇滚为“对西方文化之伪善的反叛……是一种深刻的颠覆形式”。
戴夫·哈克《物有所值》中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分析摇滚,认为它是“工人阶级文化”;而保尔·约翰逊则在《新政治家》重视摇滚为资产阶级的阴谋,其目的是招安潜在的革命者,使他们“沉溺于其中而麻木不仁,懒散不堪并脱离实际”。
理查德·戈尔德斯坦在《摇滚之诗》中则认为,摇滚最重要的特点仍是对青春活力的肆无忌惮的挥霍……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美国黑人音乐家Chuck Berry用他的作品给摇滚乐下的定义,这同样是一首50年代摇滚乐诞生初期的作品Johnny B,Good。它讲述了一个弹吉他的年轻人走向成功的故事,它以叙事的手法给摇滚乐加上了一个十分诱人的光环,摇滚乐可以让一个普通人走向成功与辉煌。这个普通人可以没有任何的乐理知识,不懂音乐,只要他有理想,只要他勇敢地把自己心里想的唱出来,只要他愿意。另外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发射给外星生物的一艘飞船上,这首歌还作为人类文明的精华被刻录在一张光盘上,用以表达地球人的文明成果。
在众多摇滚的类型中,重金属是在音量,男子气概和戏剧化风格上最为极端的。在重金属声音的体裁上有很多的变种,但是他们都通过在喧吵的效果,失真吉他的演奏(通常演奏重复段)和简单,重击旋律上尽量取得共识。重金属自从它存在那天开始就不断引起争论---批评家从传统上抨击了那种故意吸引大部分青少年的舞台剧效果,还有一些保守的组合经常抗议他们所感到的包含有害,邪恶意味的歌词。尽管有重重困难,重金属从它的诞生就还是成为了稳定流行的摇滚音乐形式,有足够的能力去适合这个时期,仍能保持它完美的未被侵蚀的核心吸引力。尽管如美国在声道选择上的叛逆的形式,重金属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英国的创造物。最初重金属的种子是在60年代英国蓝调运动中被播下的,特别是在那些发觉已很难适应美国蓝调naturalng的乐队中。这种韵律更加没有规则,增强了电子乐器的使用成为更加重要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像the Kinks, the Who, Jimi Hendrix, Cream和the Jeff Beck Group这些创新的乐手。然而,正如可提出证据加以证明的那样,最初真正的金属乐队是Led Zeppelin。最开始,Zep演奏蓝调曲调比任何人都更为沉重和喧吵,并且通过获取许多音乐源极很快创造一种以大规模,有质感为代表的重型摇滚。更少精细但是可能更大影响力的是Black Sabbath,他的黑暗,沉闷的吉他重复段创造了一种幻想中的世界末日,充满了毒品,死亡和超自然的迷惑。接下来被Zep和Sabbath所丢弃的这种风格,很多美国的乐队在70年代把重金属更改为更易接近的的形式;Alice Ccooper和Kiss易记的曲调和残暴的舞台表演;Aerosmith的sleazy boogie;Van Halen的浮华吉他引子和狂热的派对摇滚。在70年代末期,一些隐藏的英国乐队号成为英国重金属新浪潮(包括Judas Priest, Iron Maiden, Motorhead)开始演奏金属更为快速,倾斜和使用更多恐吓。他们的出现为80年代新的美国金属---鞭挞金属提供了影响力,这个新事物定性于对金属新主流流行的突破,它的出现是以Def Leppards Pyromania为代表的。金属在80年代的辉煌期里是最为享受的,由于大量的glammed-up流行金属乐队,除了鞭挞金属乐队激烈演奏复杂的重复段外,有时会融入些柔美的声乐作品。像Metallica和Megadeth这样的鞭挞乐队形成了狂热的歌迷从而在车库脱去了他们流行金属外衣的同一时间推动他们进入了主流。90年代的主流金属以一种新的叫做另类金属的混合物为中心,它(在它有效的商业形式上)通过hip-hop和工业的繁荣期结合了grinding trash和grunge的影响力。其间,地下以更粗糙,阴冷的风格成长,产生了两种类似的,起源于鞭挞的风格,被叫做死亡金属和黑暗金属,他们创作了一些最为重要的研磨,剧烈,超速的音乐和金属世界从未展示的graphic shock tactics。
Alternative Metal(另类金属)
在其初始期,另类金属以相对于那些可直接分类音乐的不同寻常的敏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重金属是这种音乐的核心,但是这些乐队太不规则了,应且他们的影响力对于适合地下的鞭挞金属来说太折衷了,所以他们主要的乐迷都是些喜欢重型吉他摇滚的人。然而,在车库音乐帮助另类金属更丰富从而获得了大量听众,特别是当更多的有闯劲的乐队逐渐考究他们的音色后,另类金属开始成为90年代重金属中最流行的风格。当它表现出几乎最少重金属分类类型的时候,它的形式和80年代早期的另类金属就很不大相同了。同时,大部分幸存下来的硬核朋克乐队都已转入到了金属领域的潮流,推动了地下重吉他摇滚乐队在别处找寻灵感。最早的带有重金属风格的另类金属分为前卫摇滚(Janes Addiction, Primus),车库朋克(Soundgarden, Corrosion of Conformity),噪音摇滚(the Jesus Lizard, Helmet),疯克(Faith No More, Living Colour),说唱(Faith No More, Biohazard),工业(Ministry, Nine Inch Nails),迷幻音乐(Soundgarden, Monster Magnet),甚至是世界音乐(later Sepultura)。这一切的演变并没有在一个特定的场景下发生,只是不断增长的想去尝试已经形成的那种越来越依靠乐器的纯演奏形式。一些这样的乐队终于在大众中获得了很大的影响力,特别是通过巡回演出,并且他们还为在1993-94年逐渐显露的另类摇滚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和Korn为代表的说唱金属,以Tool为代表的不协调音乐,以White Zombie为代表的重。。。。和以Nine Inch Nails为代表的流行突破。这些乐队将成为在剩余的90年代期间连同Pantera那种有别于任何鞭挞金属乐队的粗厚,溶解的即兴重复风格在声音的制作和另类金属类型的风格上最具影响的力量。像很多另类金属乐队,Pantera是严肃的,阴冷的和内在的,但是他们示范了关于此如何具有男子的气概。在90年的中后期,大部分新的另类金属乐队开始玩起了把单一鞭挞,说唱,工业,硬核朋克和车库混在一起的风格。这种新的声音更多的包括了比hooks或memorable riffs更多的碾核特征和剧烈进攻,因此更多地依靠工作室录制完成它所展现的力量;然而,它俘获青少年那种隐藏的主流金属所代表的男子气概,从而成为一种商业崇拜。Korn, Marilyn Manson, 和Limp Bizkit这些有时配以aggro-matal, nu-metal, 或者(incorrectly) hardcore内容的乐队是这场新运动中最大的明星,并且在这十年的末期,无数新的乐队开始表演那种类似80年代后期微金属分支的带有成年性质暴力行为(ironic, given alternative metals vehement rejection of hair metals attitude)的风格。
Indie Rock(独立摇滚)
独立摇滚这个名字是从“独立”这个词来的,这个词代表了按照自己乐队的思想去做和发行唱片时小份额,低预算的特性。虽然大部分独立种类的音乐是靠主公司的牌子来进入市场,占取销售份额的,但是他们做决定的过程仍然是依照自己想法的。同样的,独立摇滚可以自由的探究声音,情感和歌词的主题,无需迎合大众的口味---大众和个人口味的利润是不一样的(尽管他们是这样做的,毕竟,还是想在商业中停留)。它根深蒂固于80年代的美国地下和另类摇滚,虽然自从那时开始地下摇滚乐已经开
pub啥意思
Dj.格调曲风.Mix及其它
Dj
Disc Jockey的缩写,Disc Jockey原有唱片骑士的意思,由于Disco音乐的迅速发展普及,Dj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到今天,Dj的意思已经完全清晰指征为一种职业的名词了.只要有Dj的地方,就一定程度地代表了那里是一种最时尚,最年轻,最活跃的律动,有最新.最潮,最嗨,最劲,最毒,最Dj的音乐.
Dance(舞曲)
顾名思义,舞蹈,跳舞,而在Dj舞曲领域里专指一种音乐类型Dance,而大部分Dance属于Pop Dance,即流行舞曲,是由早期的Disco风格舞曲发展出来的分支,所有会有一些Disco的影子,最近很火的Will I Am (Feat. Britney Spears)-Scream And Shout就是属于此类舞曲,既具备流行元素又好跳舞.其实从广义上来说,所有可以跳舞的音乐都是Dance Music.
Dancer(舞者)
顾名思义,Dancer是跳舞的人.即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摇晃,跳跃,翩翩起舞或者有节奏的扭动的舞者.
Discoque(迪斯科的全称)
源自于法语DiscothèQue,意指那些播放录制好的跳舞音乐的舞厅,而在舞曲中,Disco也是一种音乐风格,属于Oldschool类型,迪士高音乐的出现标志着舞曲音乐时代的到来.它源自于70年代早期日益兴盛的律动导向的声音以及疯克(Funk)音乐,节奏开始凌驾于一切之上,甚至高于歌曲的自身.通常,迪士高唱片是不分曲目没有时间限制而连在一起的,用来保持节奏的连贯性.随着80年代的到来,迪士高音乐逐渐的推出,而被其繁衍和进化的风格,诸如:House.Techno等音乐所取代.
那些耳熟能详,非常能够代表80年代最时尚最经典的Disco舞曲还记得吗?比如:No Limit.野人的士高等,小伙伴们不妨去怀旧一番,温故而知新嘛.
House(浩室)
80年代初期的迪士高音乐已经逐渐流行化,世俗化.一种新的声音在人们的需求中诞生.这就是至今对舞曲音乐产生非凡影响的浩室音乐.通过加入电子合成器.拉丁舞曲.雷鬼音乐.说唱音乐甚至是爵士乐等元素,使舞曲音乐更加多样化.而浩室音乐最明显的识别标志就是其永恒不变的4/4节拍.随着浩室音乐的演变,近年来,逐渐产生了Ambient House(氛围浩室).Acid House(酸浩室)等等亚种.
House源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House的字义是房子,而House音乐则撷自美国中西部的Illinois(伊利诺伊州)的全美第三大城市Chicago(芝加哥)的一个世界上最早的知名舞厅Warehouse(仓库)内,当时驻场Dj Frankie Knuckles采用将经典Disco及欧陆合成器电子音乐的混音舞曲连播方式,大获成功,那时该舞厅的常客们对此创举津津乐道,很快便将其混音方式归于浩室类型.还有一种说法是,之所以叫House,是因为做这种音乐很简单,在一个房子(House)里一个人就可以做出来了.
绝大部分的浩室是由鼓声器所组成4/4拍子,伴随着厚实的低音声线(Bassline).在这层基础之上再加入各种电子乐器制造出来的声音和取样(Sample),House基本上囊括了Bpm125-130区间的全部曲子,我们知道,即便是再经典的House音乐,其基本旋律不过是一拍一个鼓点四四拍联播,人久听之,会不会很枯燥乏味?其实,其实,House的信息量巨大,House可细分成多达上千种类别,比如爵士乐.蓝调或流行电音(Synth Pop)等等.
Acid Jazz(酸爵士)
主要吸收了爵士乐.疯克音乐以及Hiphop(嘻哈乐)等音乐元素,酸爵士产生于80年代晚期,节奏器乐的分量很重,并且主要用于现场的演出.主要流行于欧洲,当时并有Acid Jazz同名厂牌来推广酸爵士音乐.现今,酸爵士音乐的影响范围已逐渐减小,只有在少量的俱乐部中才能现场聆听到酸爵士音乐.
Electronica(电子舞曲音乐)
电子乐是个涵盖面非常广的一个术语,出现于90年代.由于底特率Techno的兴起,带动了新的电子/舞曲音乐革命和创新的全面爆发.由于分类繁多,而且很多新的音乐形态尚不稳定,并不断的更新,人们就用Electronica这个术语来称呼这些新音乐.
Electro/Elector Funk(电子疯克)
融合了70年代的疯克音乐.80年代的早期电子合成器音乐以及刚刚兴起的嘻哈音乐,电子疯克在一段时期内成为新的舞曲指标.然而,电子疯克音乐对于后世影响远远的超过了当时.比如那时演绎的Dj Afrikaa Bambaataa(电子疯克乐)也成为嘻哈乐Dj的开山祖师.而现在许多的名牌Dj仍然热衷于推进电子疯克乐的进程.
Techno(科技舞曲)
科技舞曲的演变很大程度上源自于80年代中期的底特律浩室音乐的革新,相对其他流行的如Detroit Techno(Detroit,美国汽车城底特率,而Detroit Techno是底特率科技舞曲)等其他流行的浩室舞曲,完全由更加机械化的节拍所取代,音乐也愈加冰冷生硬.从80年代兴起而90年代的爆发,Techno逐渐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电子音乐风格.于是,有着数不清的Dj热爱科技舞曲,也就有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变种.
Trance(恍惚舞曲)
由90年代德国的Techno音乐分化出来的一种风格,主要标识在于整支舞曲中的不断重复的电子合成器部分.90年代的德国科技舞曲的发展越来越单调,而麻醉神经药物毒品的滥用和蔓延,恍惚舞曲的诞生仿佛给了新生代一个更新鲜的选择,通常,嗑药的人们需要在恍惚舞曲中的能够感受到更多的迷幻状态,这也是这一音乐名称的部分由来.
Trip-Hop(神游舞曲音乐)
尚且无合适的中文意思命名这种音乐形态,Trip-Hop音乐产生于90年代中期的英国,所谓的Trip+Hiphop=Trip-Hop.Trip-Hop是从Bristol,Uk(英国海港城市布里斯托)的Portishead.Tricky和Massive Attack为代表.其音乐状态主要表现于黑色.幽暗的节拍音乐.Trip-Hop融合了美国的嘻哈音乐.非洲的雷鬼音乐等等.主要作为欣赏性的舞曲音乐,并不经常出现于舞厅当中.
Hip-Hop(嘻哈舞曲)
嘻哈音乐开始于美国70年代,经历了80.90年代的发展,在新世纪爆发成为最热门的音乐形式.嘻哈音乐主要为节奏音乐,还包括节奏布鲁斯.迈阿密贝斯等形式.其主要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将黑人的街头音乐带入主流舞厅,而是通过嘻哈乐的不断渗透和变种,促进了当今的电子舞曲音乐的变革.Hip-Hop鼻祖是美国的一种歌舞街头文化形式,主要是非洲裔青年的Rap(说唱乐)为代表.Hip-Hop 文化的表现方式除了有节奏押韵的Rap外,还有包括B-Boying(街舞).Dj-Ing(玩唱片及唱盘技巧).Graffiti Writing(涂鸦艺术).Beat-Box(口技). 因此Rap只是Hip-Hop 文化中的一种元素,要加上其它舞蹈.服饰.生活态度等才构成完整的Hip-Hop文化.另外,亦衍生出嘻哈时装.嘻哈俗语等次文化,译为中文嘻哈文化.
Jungle/Drum & Bass(丛林/鼓和贝斯)音乐
产生于英国的Hardcore/Techno(硬核科技舞曲)特点在于使用极其快速的Breakbeat(节奏和碎拍),用来满足人们对于舞曲中的速度和快感的追求.Jungle音乐和鼓和贝斯音乐几乎难以区分,只是前者更加冰冷和凶猛.节奏更加紧凑,而后者以鼓和贝斯为主.有些时候更为飘逸.优美.
Chillout/Downtempo/Lounge(轻快.慢节奏柔音乐)
通常,我们在舞厅或俱乐部中场休息的时候会发现这类轻快.慢节奏柔和的音乐.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人们在剧烈的肢体运动进行放松.越来越的俱乐部开办了专门的休息厅,专门播放这类音乐.同时,越来越多的乐迷也乐于将此类音乐带回家中做派对或独自欣赏.在欧洲的一些地方,学会欣赏Chillout/Lounge音乐代表着一种品位.
Dub音乐
Dub是将Reggae(雷鬼)音乐中的歌声抽离只剩下音乐,再将贝斯和鼓声加重,并同时加入大量的回音效果等.这种来源于非洲的音乐和宣扬和平.爱和大麻的雷鬼音乐一样都容易让人产生迷幻的效果.并且现在,已经深深的影响了当代的主流电子音乐和实验电子音乐界,被认为是最有魅力的根源音乐.Funk
Funk(放克音乐)
Funk起源于60年代,Bpm约在120拍以下,Funk舞曲也是一种原属于黑人的音乐,舞曲中占比重最多的是电贝司,电贝司的和弦和节奏成为了Funk的主音线.Funk于70年代至80年代兴起,最初Funk由多种器乐融合,目前的Funk在速度及音乐构成上有了一些混合的变化,由于Funk的音乐口味太过典型和浓重,目前还没有流行趋势,只有在少数音乐作品中出现.
Big-Beat(大节拍)
Big-Beat把Brit-Hop变得更快,节奏更重,更有摇滚的味道,可说是将Brit-Hop改良后, 更成熟的一种曲风,你可以想像一下又重又碎,又有点快的节拍是什么样子,如The Prodigy,The Chemical Brothers, Fat Boy Slim即是Big Beat的"大咖".
Reggae(雷鬼)
Reggae起源于60年代,Bpm约在80-100.据考证Reggae舞曲的源头是牙买加,然后才渐渐的传到世界各地.Reggae较注重音乐中鼓和人声的部份,Reggae和Funk一样有明显的节奏和固定的旋律线.只是现代的Reggae混血了一些R&B和Hip-Hop的曲风,听Reggra有跳伦巴一样的起伏感,不过还是可以从四四拍的轻重节拍(二四拍)中明显地体现Reggae热情及轻快的感觉,所以有人说Reggae是夏天的音乐.
Rave(锐舞)
Rave更多的是一种活动而不是一种音乐流派,它是指播放酸性歌剧或硬核唱片的,大量使用迷幻类药品的地下派对.Rave最核心特征是通宵和不停顿.今天,Rave俨然成为欧美日甚至港台地区年轻人最时兴.最Underground的娱乐形式.凡是在Rave放的音乐皆可称为Rave(不包括不理解Rave意义的人所放的音乐),Rave的音乐多种多样,几乎可以融合所有Techno.Jungle.Trance.Drum&Bass.Trip.Deephouse等等曲风,原因只有一个,只要你需要...
Breakbeat(碎节奏)
Breakbeat源于80年代后期,结合了Hip-Hop节奏.混音技巧.Techno-Rave的键盘风格和取样技巧.其特点是此起彼落的混音.大量的取样.Funky节奏和花丽鼠加速唱腔,维持在135-170Bpm Techno 来源于80年代中期的底特律和芝加哥,在80年代中晚期还只是地下的非主流音乐,到了89-92年间,一度成为美国舞潮的主宰者.Breakbeat的特点有电子合成键盘的强烈电子声.比利时风格的贝斯击乐声.紧凑.狂乱的能量输出及动感,维持在130-150Bpm 舞曲的种类:
World Music
World Music是西方角度观点的词汇,意思指非英.美及西方民歌 /流行曲的音乐,通常指发展中地区或落后地区的传统音乐,例如非洲及南亚洲地区的音乐,有些地区如拉丁美洲的音乐,则能普及到自成一种类型.今天大家说的 World Music通常是指与西方音乐混和了风格的.改良了的传统地区音乐.非洲的 King Sunny Ade,东欧的Don Byron,中国的朱哲琴,巴基斯坦的 Nusrat Fatehali Kahn等是西方乐迷较熟悉的 World Music乐手.
Mc(喊麦人)
Mc在Dj行业当中也是比较广泛得到认同的职业,Dj台上面有一个拿着麦克风喊麦的人,Mc不但有较好的音乐素养,有天生的领袖气质,有活跃气氛的语言天分,还了解声光影对人的心理矫正程度,Mc,一个可以带着全场无数疯狂达人直抵致嗨顶点的人物.
Mix(混音)
Original Mix是相对Remix而言的,Original Mix是原创混音.大多电音无非分为Orginal Mix和Remix两种形式.
混音工作是Dj在Ost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重混合编辑制作,在Mix过程中,Dj可以加入人声.环境或其他五花八门的音乐效果,以期达到一种更好的或不同于Ost的效果,给人的感觉非常的酷!一首在沉闷灰暗的曲子,经过Dj在的Mix后,可能是一首非常劲爆的舞曲哦!Mix分为录音棚中的混音与Dj的混音,Nix是将独立的演唱.伴奏.甚至是独立乐器的伴奏合成为一个或两个声道,而Remix是为已经成为作品的音乐添加其他音乐元素,通过调节速度,添加语音.节奏乐器.特效等.以前的混音多由混音台完成,用电脑.好多音频处理软件如Fl Studio(水果) Acid可以实现混音.
Remix(重混音)
Re在英语里作为词头是"再"的意思,再一次混音.识别的最重要的一点,Remix的歌曲必然要和原版歌曲有较大的差别,从配器到编曲上都要改动.比如我是歌手里的他们唱的歌曲都是经过重新编曲的,都可以叫做Remix.Remix之前多出现的是Dj的名字,比如Swedish House Mafia (Feat. John Martin) - Dont You Worry Child (Djnono Remix),就是本人(Djnono)重新Remix过的歌曲.
Megamix(长篇混音)
把几首歌混在一起,这一来,可能长达数十分钟,这个不解释.
Original(原音)
Mix基本上会特定指混音的过程,很多Dj在打碟的开始都会说Dj某某In The Mix.就是说我开始混音了.当然歌曲版本也有Mix,多指于这首歌是什么版本比如Swedish House Mafia (Feat. John Martin) - Dont You Worry Child (Extended Mix),就是这首歌的加长版,Swedish House Mafia (Feat. John Martin) - Dont You Worry Child (Radio Mix)就是这首歌的电台播放版.
Rock(摇滚)
Rock起源于40-50年代的美国,由Country Music和Jazz异化发展而来,Rock并不只是大家印象里的大分贝的噪音,Rock也分很多种,乡村Rock,英伦Rock,Punk(朋克)等等,猫王,甲壳虫乐队,崔健,周晓欧,庾澄庆都是Rock歌手.
Bar(酒吧)
规模较小,适合品酒欣赏音乐为主.
Pub(音乐酒吧)
Pub和Bar的不同在于前者往往有驻场歌手或乐队的现场演出,而后者可能以营造气氛为主,音乐可以从音响中来,但曲目必须匹配现场氛围.
Club(俱乐部)
Club尤指大的迪吧类夜店,跳舞为主.音乐风格上,Club属于自成一类,有人把House分作Club House,我一直不认同,而我的电脑里有两个文件夹,一个是Club.一个是Non Club.也就是说,一个是在酒吧可以用的歌,一种是在酒吧不可以用的.就这么简单.如果非要给Club House下个定义,我就一个字,俗的!也就是现在贴吧里发的这些大摇头,除了Dance就是所谓的Club House.
Pop(流行)
现在市面上你听到的几乎所有音乐都是此范畴,包括周董及其旧好Jolin Tsai,Pop中最重要的就是上面说过的Pop Dance,Pop形式多样.Pop并非一定是舞曲,而Pop Dance,则必须被定义为舞曲.
Radio Edit(电台编辑)
Radio Edit和Radio Mix有显着的区别,Edit是编辑,Mix是混合,对Radio Edit的确切含义可以这么解释:碍于节目时间有着严格的播放时间限制,因此,对一些不适合短时间内播出的长曲目实施编辑,实际上就是把它截短,就叫Radio Edit.或者说,我拿到一首歌,觉得中间空拍太长,或者前面没有进鼓,我给它修改一下,就是Djnono Edit.Edit原则就是总体上不破坏歌曲整体,尽量保留原貌的修改.
Party(聚会)
Party的意思你懂的,Party也不是什么音乐的风格,而Party Mix充其量指的是某个Dj在某个Party上播放的曲子,只是该曲子被记录了下来作为其中的一个版本流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