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电脑

时间:2024-04-07 09:51:55编辑:奇事君

王安电脑的公司简介

美国王安电脑公司于1951由创始人王安创建,早期命名为“王安实验室”,1955年正式更名为“王安电脑有限公司”。这期间,王安用存储磁芯、移位寄存器、逻辑电路等元件设计脉冲协调计数装置。50年代末起,王安公司开发半自动照相排字系统。随后,王安转向台式计算器的开发。60年代,王安公司的计算器独步天下。 王安电脑于80年代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字处理机生产商,后因经营不善,以及1990年王安去世,时任总裁爱德华 米勒于1992年申请破产保护。 王安是来自上海的移民,自幼聪明非凡,先后于上海交通大学、哈佛大学就读,于1948年获哈佛博士学位。不久,他发明磁蕊记忆体,大大提高了电脑的贮存能力。1951年,他创办王安实验室。1956年,他将磁蕊记忆体的专利权卖给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获利40万美元。雄心勃勃的王安并不满足于安逸享乐,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使他将这40万美元全部用于支援研究工作。1964年,他推出最新的用电晶体制造的桌上电脑,并由此开始了王安电脑公司成功的历程。王安公司在其后的20年中,因为不断有新的创造和推陈出新之举,使事业蒸蒸日上。如1972年,公司研制成功半导体的文字处理机,两年后,又推出这种电脑的第二代,成为当时美国办公室中必备的设备。对科研工作的大量投入,使公司产品日新月异,迅速占领了市场。这时的王安公司,在生产对数电脑、小型商用电脑、文字处理机以及其他办公室自动化设备上,都走在时代的前列。当然,任何公司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王安公司也不例外。早在60年代中期,由于公司初期生意不错,而老板王安博士又雄心勃勃,想与电脑行业霸主IBM公司一争雌雄,导致公司业务扩张过快。公司实力难以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只能四处借贷。最终负债累累。1967年8月23日,公司在债权银行的压力下,只能发行250万美元的股票来偿还债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竟然成为王安公司飞黄腾达的起点。原来,由于公司业绩很好,深受大众信赖,公司股票以每股12.5美元上市,当天收盘的股价竟高达40.5美元。一日之间,王安家族成为拥有账面财富达5000万美元的超级富豪。当时王安公司的主要产品是计算器,但是随着集成电路的问世,王安意识到计算器市场即将面临一场大洗牌。他停止了所有计算器产品线,投入拥有更高附加值的文字处理市场,并且在1971年,以远超市场同类产品性能的1200型文字处理机震惊了世界。第二年推出的2200型文字处理机依然大获成功,以至于人们认为,WPS不应该是“文字处理系统”的缩写,而是“王安处理系统”的缩写。王安公司把在文字处理领域的优势保持了许久。整个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前几年,都是王安公司的黄金时代。1983年,王安公司的营业额高达15亿美元,王安个人资产一度达到20亿美元之多,稳居全球华人首富之位。 然而,幸运并非总是眷顾着王安公司。在80年代末期,几乎与王安患上绝症的同时,王安公司也由于一连串的重大失误,由兴盛走向衰退。至1992年6月30日,王安公司的年终盈利降至19亿美元,比过去4年总收入额下降了16.6亿美元。同时,王安公司的市场价值也从56亿美元跌至不足1亿美元。鼎盛时期的王安公司雇员达3.15万人,却将减至8000人。正如十几年前王安公司神奇的崛起一般,它又以惊人的速度衰败了。实际上,早在1989年,王安公司就已陷入了资金匮乏的困境中,但那时王安的儿子王烈仍然对公司的前景充满信心。我们拥有30亿美元的年收入,决不可能垮台。王烈自信地说道。事实证明,他错了,王安公司的产业损失相当惨重,在他们申请《破产法》第十一章破产保护之前3个月的痛苦煎熬中,王安公司没有得到新的投资者,深陷在债务的困境中。王安公司似乎在劫难逃,将近全部资产四分之一的巨额损失赫然逼近。这时的王安公司面临着违反银行债务协定的危险,该协定要求公司至少保持一个最低资产净值。即使王安公司能够成功地重组债务,也会规模锐减,甚至不能继续从事电脑行业。如此悲惨的处境将使王安公司5000名职工失业,而且,王安公司的股东们也损失惨痛——包括王安家族本身,他们曾拥有价值近16亿美元的股票。一个辉煌灿烂的帝国梦想破灭之后,竟是一个多么黯淡无奈的尾声啊!

从扼杀微软,威胁IBM,到彻底破产,谈谈“王安悲剧”

比尔盖茨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如果王安能够及时完成第二次技术改革,世界上根本不会存在微软”。 王安,闻名全球的发明家,也是富可敌国的企业家。1986年,是王安的人生巅峰:他被美国评选“杰出移民”第一人,其身价高达20亿美元,位列美国富豪榜第五,全球华人榜首,被誉为是神一般的人物。当时,王安电脑在计算机界的地位更是如泰山般不可撼动。 然而谁有没有想到,就是这么传奇的一个人物,和他庞大的王安 科技 帝国,却在六年后轰然崩塌,公司的股份价暴跌,从43美元直降到75美分,损失超过40亿美元。直到1990年,癌症晚期的王安满心不甘的病逝在麻省总医院,两年后,王安电脑破产。 借用一句网上看到的话,“ 王安的成功,始于IBM,也终于IBM ”。他和IBM的恩怨情仇,贯穿了整整半个世纪。不同的是,IBM已经进军世界100强企业,而王安电脑,从鼎盛到衰亡,只有短短的十年。 无数人都对其唏嘘不已,也有无数人在思考: 王安的衰落,到底是什么原因? 笔者认为,王安电脑的结局,是必然! 王安的第一桶金来自于对存储器技术的突破,在被IBM以50万美元的天价收购后,他敏锐的察觉到计算机在未来的巨大市场,他将所有资金精力都投入到这个领域。1960-1980这期间,计算机应用的范围主要在企业和军事上,不论是IBM还是王安都没有涉及到个人PC上。时间到了80年代,个人电脑全面兴起,如何转型成了大问题。一向保守的IBM在饱受折磨后,毅然决定开放政策,团结了一批小型PC设备的厂商,这些小厂商虽然技术规模,业务范围都不大,但好处在于设备兼容,用起来方便,并且有自己的软件开发阵营。 这些小厂商里,有一个叫微软,一个叫苹果,一个叫ARM。 IBM抛弃旧日成见,终于在市场冲击下稳住了阵脚。但王安却不认同IBM的做法,他认为发展个人PC没有道理,单独发展与之不相容的高价位机器才是更好的选择。于是,在其他企业都在抱团取暖的时候,王安电脑选择了一条完全与未来方向相反的道路。但是,高昂的成本和缩水的市场份额严重拖累了王安的精力。更致命的是:王安电脑几乎没有自己的软件产业!这个在当时看起来不怎么重要的事情,成了日后压死王安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这样,由于思想上的保守,王安 科技 错过了最好的时机,第一次转型宣告失败。 在第一次转型失败后,王安 科技 陷入了低迷。终于王安忍痛放弃了自己一生中最为得意的成果——基于电晶体制造的“洛赛”台式机,转向小型的个人PC。幸运的是,鉴于之前在领域内的影响力,王安的个人电脑做的还不错,公司状态逐渐回暖,于是王安乐观的认为,公司重回昔日荣光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他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决定——和IBM斗争到底。 IBM的业务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不少是美国 科技 经济命脉产业,它的底蕴并不是王安 科技 能匹敌的。另外,之前提到IBM由于及时转型,合作共赢的态度赢得了众多美国本土企业的支持。昏了头的王安居然找到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和格鲁夫,要求他们脱离IBM跟自己合作。 在收到橄榄枝后,二者都不怎么激动的表示:我不去。 这实在是个不怎么高明的决策,微软靠着IBM这颗大树飞速成长,而且比尔盖茨的母亲也是IBM的高管。而格鲁夫的理由更是让人汗颜,原来早年间,格鲁夫曾拜访王安,希望他能够为英特尔的一款存储器提供建议,这其实就是卖个人情的事情,然而当时王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当着众人的面说道:“如果你早点来找我,就根本不会拿出现在这么差的产品”。自尊心极强的格鲁夫哪里能接受这样的羞辱,直接愤然离场。如今这么好的报复机会,他怎么可能和王安合作? 虽然被拒绝,但王安电脑还是有着庞大的财力和制作水平,王安此时身患绝症不能在担任CEO,这个时候如果他能选贤任能,想要翻身仍有机会,但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一个直接将他毕生心血葬送的决定: 不顾董事会一次又一次的反对,王安将自己的儿子——王烈选为CEO。 第二次转型的机会,也这么错过了。 凭良心讲,王安真的很大方,他曾经投入7亿美元在人才培养和 科技 研发,而那一年他的营收是20亿美元,可见在这方面的力度是何等巨大。王安的公司可谓人才济济,连IBM自己都承认,“ 我们真的羡慕王安拥有那么多人才 ”。 但问题是,王安的潜意识中,公司就是我家的,他不主张公司投资,宣扬自己对公司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并且在很多重要岗位上都选择自己的家人,就连约翰·钱博思,这位后来带领着思科市值狂飙到4440亿美元的牛人,也只是地区经理这样平庸的小角色。 在中国这么情况可能还说得过去,但是在美国,这些人很佩服王安是真的,但是他们无法接受王安这种管理模式,在王安卸任,王烈接任后,他们的不满彻底爆发,大批人员离职,。在当时,计算机产业竞争空前严重,人才流失对王安的公司来讲是一个致命打击,王安 科技 陷入绝境。 王烈无能吗?其实不是,他是布朗大学的高材生,技术功底相当扎实,曾经也劝说王安发展个人电脑,可见也有一定的眼光。如果让他当个技术主管或者项目主任绝对是一把一的好手,然而没那么多如果,王烈相比他的父亲,缺乏王安当初白手起家的那种魄力,也没有王安那种御人于心的手段,短短一年,公司股票大跌特跌。王烈慌了神,为了弥补资金空缺,开始“杀鸡取卵”:提高产品费用,连咨询电话都要收175美元,这一举措让王电脑的声誉暴跌,许多客户直接放弃了和王安电脑的合作。 王安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赶紧撤掉王烈,换上了号称“企业修理工”的爱德华·米勒,这个人非常厉害,曾让许多经营不善的企业起死回生,王安认为让米勒上台能够带公司走出困境。 又是个昏招! 爱德华·米勒确实是在企业经营上建树不低,上任后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将王安电脑将债务从5.57亿美元讲到1200万美元 ,但他不懂技术啊 !他对计算机产业差不多是一窍不通,虽然稳住了摇摇欲坠的公司,但他不能组织公司有效的研发新产品,也不无法提出客户满意的方案,还闹出了“制造Unix工业一体化的个人电脑”、“王安电脑转型为图文一体的软件公司”等等笑话,再加上王家对米勒在公司现状上确实有隐瞒,使得他在种种举措上始终慢人一步,终于,1992年,王安电脑宣告破产。 王安电脑的 历史 就像昙花一现,没能跨进21世纪的大门。 王安在自传中说道: “想要在竞争激烈的世界电脑行业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跟上世界经济不断地变化,始终走在同行的前面。” 可惜他自己却没有做到。 几年后一个年轻的加拿大小伙看到他的自传,记住了这句话,这个小伙子叫埃隆·马斯克,现实中的钢铁侠。 国人企业一直存在一个陋习——过度竞争。企业为了一块立足之地非要斗个你死我活,不断有公司兴起,发迹,消失,循环往复,始终没有一个长期有力的品牌。像之前提到的IBM,是在1911年创立的,直到现在他还是一家“巨无霸”企业。 王安是成功的,但他也是失败的。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建立企业时,都会最先创建一套合理的、现代化的规章制度,再由专业人士去管理,基于制度之上存在的合作关系能带来坚实信任,华人的企业在这一方面是欠缺的,因为文化的关系,我们更倾向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企业逐渐家族化,难以转型。王安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这才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在当下更为 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华人的企业该如何做好做大,是个很沉重,但也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

电脑大王王安是哪儿的人?

王安祖籍江苏昆山,提起美籍华人王安博士的名字,在世界各国企业界、电脑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1951年,他以惊人的魄力,仅以600美元创办了全美国第一家由华人经营的高技术公司__王安实验研究公司。三十多年后,这家公司就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近三十亿美元,拥有三万员工的庞大公司。由此他名列"全美十大富豪",被誉为"电脑大王",并在美或自由女神建造一百周年纪念仪式中获选为全美国最杰出的十二名移民之一,列根总统亲自颁发给他"自由奖章"。 王安,1920年2月7日出生于中国上海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曾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后来在上海附近毗山的一所私立小学教英文,由于懂些医术,因此也常给人看看病。 1926年起王安在昆山上小学,由于父亲任教的那所小学不设一、二年级,所以王安必须直接从三年级读起。小王安凭着一股自强赶超的勇气,硬是克服了没有基础和年龄小的困难,在学业上一点也没有落后,并在1933年不顾父母的复读建议,以高分数考取了省立上海中学。 在他小时候,有一件事对他个性的培养及后来的成功有着重大影响。一天,六岁的王安放学回家,在路上捡到一只受伤的小鸟,他很想把它抱回家养起来。当他把小鸟抱到家门口时,怕父母不同意,就把小鸟放在门口,然后进屋去征询父母的意见。父母同意了他的要求,可当他满怀欣喜地跑出门时,却发现小鸟已经不见了。为这事,他伤心遗憾了好长时间,但同时他也得出了一个终生难亡的教训,那就是要当机立断,立即行动,不要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1936年,年仅十六岁的王安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通讯专业。由于他的入学考试成绩在全班排名第一,所以一入学他就被指派担任班长,并且一直当了四年。这四年的班长工作使他获得了不少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等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为他以后的事业成功打下了基础。 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入了上海,战乱中,王安失去了父母双亲和一个姐姐。1940年,王安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就留在母校,担任了一年电机工程助教。 1941年夏天,王安终于有机会为抗战出力了。他和八个同学与中国内地的中央无线电公司签了一份合同,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为"政府军"设计制造发报机和收音机。他们一起从上海辗转来到桂林工作。 三年后,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一个选派中国高级工程师去美国受训的计划,王安参加了选拨考试,并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了。 1945年,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破例接受王安攻读硕士学位。王安在哈佛如鱼得水,第一学期成绩全是优秀。1946年他完成了硕士学位的课程。1947年,王安又开始攻读博士学位的课程。在这期间,王安学习了数字电子电路系统课程,这方面的知识对他后来在计算机方面取得创新成果至关重要。1948年,王安以出色的成绩获得了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的博士学位。 1948年春天,王安申请并获聘到哈佛大学计算实验研究室当了一名研究员。他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实验室主管霍华.艾肯博士交给他的一个有关电脑资讯存储方面的问题,初次显露了他过人的才智和独创性。 接着,王安开始致力于研究资讯存储问题,他试验了多种避免资讯遭破坏的方法,都没有成功。忽然有一天,一个重写资讯的构想在他的脑海中闪过,他根据这一灵感发明了一套磁芯存储系统,并获得了专利。他的这项发明为电脑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9年,王安与邱文蔼女士在波士顿区结了婚,1955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成为美籍华人。 1951年,王安毅然辞去了哈佛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的工作,在波士顿南区哥伦比亚大街租赁了房屋,成立了王安实验研究公司。公司的起步非常艰难。 起初,公司工作人员只有他的妻子和一名只能部分时间参加工作的助手,第一年的营业额只有一万五千美元。为了渡过难关并求得发展,王安开始和一些公司联盟。这些联盟一方面解决了王安公司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也给王安公司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后来,王安公司推出了名叫"洛其"的对数计算器。在60年代初期,这种计算器销量很好,其销售收入使王安公司的员工从三十五人发展到一百人以上。不久,王安公司又推出了自己设计制造的300型计算器,公司的销售额随之大增。1967年,当王氏实验公司开发售股票时,竟在证券市场上掀起了一阵空前的抢购狂潮。 就在王安公司作为计算器公司而名声大振的时候,王安却居安思危,为公司的未来作了长远打算。他将目光对准了更先进的产品和电脑。 为此,王安公司于1968年6月以七百四十五万美元代价买下了菲利普.汉金斯股份有限公司,从而弭补了自己在软件技术方面的不足。同年,王安公司生产试制出了3300BASΙC和700型两种电脑。1972年又推出了2200型迷你电脑。这些电脑上市之后,获得了用户的普遍好评。 在开发通用电脑的同时,王安公司开始研制文字处理机WΡS。两年后,王安公司就成为全世界这类系统最大的供应商。 王安曾写过一本名叫《教训》的自传。看过这本自传之后,我们可以总结出王安成功的几条秘诀。 第一,人才济济是王安公司成功的首要因素。 第二,不断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市场需要和激烈竞争。 第三,不断追求、永不满足。 用王安自己的话说,利用常识、辛勤努力和适应潮流是他事业成功三大要素。有人又说,王安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因为他左手有一张"中国牌",上面刻着"刻苦耐劳,知人善任";而他右手又有一张"美国牌",上面写着"冒险进取,着眼未来"。这话看来不无道理。 1990年3月24日,王安在美国麻省总医院病逝。


王安电脑的创始人介绍

王安(1920年2月7日-1990年3月24日),生于上海,江苏昆山人,是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工程专业,1945年赴美留学,1948年在哈佛大学获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1951年创办王安实验室(Wang Laboratories) ,后成为“电脑大王”。1986年成为美国第五大富豪,1986年荣获美国总统自由奖章,1988年荣登美国发明家名人堂。 王安生于上海,16岁时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45年作为中国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被派往美国深造,1945年秋他进入哈佛大学学习。1948年获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1951年他出售自己发明的记忆磁芯的专利权,用所得的50万美元在波士顿创办了王安实验室。1955年,正式成立了王安计算机公司。1964年推出桌面电脑,1967年王安公司股票上市,1976年,王安推出新型的电子文字处理机。1984年是王安走向顶峰的一年,年收21亿美元,其中利润2.1亿美元。 高科技成就了华人精英白手起家的财富神话。但是,成功的企业家也遭受过失败的反复砥砺。成功是偶然戴在头顶的光环,失败却是商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王安的瞩目成就将其塑造为海外华人奋发图强的榜样,然而现实极其残酷。1986年11月,王安不顾众多董事和高管反对,任命36岁的儿子王烈担任公司总裁。他的理由很“中国”:“因为我是公司创始人,对公司拥有完全的控制权,所以我要让我的子女有机会证明他们的管理能力。”结果,大批追随王安多年的高管挂冠而去。到1988年,公司亏损高达4.24亿美元,病危中的王安只得令儿子辞职,并请知名经营专家爱德华·米勒力挽狂澜。 1990年3月24日,癌症的折磨和企业的困境让王安郁郁而终。传奇美籍华人,美国王安电脑公司创始人王安逝世,终年70岁。

上一篇:贴片晶振

下一篇:罩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