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剪力法

时间:2024-04-07 08:05:57编辑:奇事君

结构抗震计算有几种方法? 各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1、底部剪力法 适用范围: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x0d\x0a 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x0d\x0a2、振型分解反应普法 适用范围:除底部剪力法以为的建筑\x0d\x0a3、时程分析法 适用范围: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7度、8度ⅠⅡ类场地 高度大于100米的建筑;8度Ⅲ Ⅳ类场地高度大于80米;9度高度大于60米的建筑


计算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适用于什么情况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是针对建筑顶部有局部构筑物而采取的计算处理方法,构筑物不能形成一个结构层但有明显质量与高度,在地震时要产生地震效应,所以在结构分析中采用附加地震作用来做整体结构计算。在结构设计中,为了增强结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早在19世纪就有许多学者研究地震作用的理论。以规范形式肯定下来的先后有静力理论和反应谱理论,此外,在一些重要工程中,往往直接通过地震反应时程分析来改进结构的抗震设计。扩展资料:强震地面运动:强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一般可用强震仪以加速度时程曲线(两个水平向、一个竖向)的形式记录,其中对结构产生作用的最重要特征是加速度最大值(也称加速度峰值)、频率成分和持续时间。从图1 a、b可知,两个记录分别具有不同的频率成分(波形A、波形B)。其各自的主要频率也称卓越频率,土愈软则卓越周期愈长,并随震中距而异。持续时间从几秒至几十秒,随震级、震中距以及地表软土覆盖层厚度而变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震作用

结构抗震计算不包括以下哪种方法

结构抗震计算如下:1、底部剪力法 适用范围: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x0d\x0a 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x0d\x0a2、振型分解反应普法 适用范围:除底部剪力法以为的建筑\x0d\x0a3、时程分析法 适用范围: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7度、8度ⅠⅡ类场地 高度大于100米的建筑;8度Ⅲ Ⅳ类场地高度大于80米;9度高度大于60米的建筑地震是一种随机振动,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准确地预测建筑物遭遇地震的特性和参数,尚难以做到。在建筑抗震理论未达到科学严密的今天,单靠计算很难使建筑具备良好的抗震能力。因此,结构工程师必须重视建筑总体抗震能力的概念设计。受地震灾害影响,地震范围内的建筑物会被严重破坏。由于地震而引起的地质运动可导致建筑直接面临结构破坏,由此可见,地质条件也属于房屋建筑受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房屋建筑设计中,需对建筑场地进行合理选择。一方面,应首选地质坚硬、地势开阔等有利于抗震的地质条件,从而减少地基土在地震期间的沉陷程度,预防房屋建筑发生坍塌不良现象。另一方面,尽可能避免山坡边缘、河岸等地质软不利于抗震的地段,以免在地震期间,在地质条件的共同影响下,导致房屋建筑出现倒塌的情况。若实在无法避免此类地段,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抗震措施。不应选择自然灾害并发区域等危险地段(如地陷、滑坡以及泥石流等地段)作为房屋建筑的建造地段,以避免地震灾害并发其他自然灾害而导致房屋建筑破损程度加重。最后,建筑场地的土质刚度、覆盖层厚度等也属于建筑物受到地震损害的一项重要因素。

上一篇:电子书免费下载网站

下一篇:3389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