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对射的系统原理
主动红外接收机中的光电传感器通常采用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硅光电池、硅雪崩二极管等,按GBl0408.4—2000《入侵探测器 第4部分:主动红外对射入侵探测器》规定:“探测器在制造厂商规定的探测距离工作时,辐射信号被完全或按给定百分比遮光的持续时间大于40ms时,探测器应产生报警状态。”为什么要给出一个范围呢?原因是不同的使用部位可以设定(调节)不同的最短遮光时间,这有益于减少系统的误报警。主动红外对射发射机所发红外光束定发散角,在GBl0408.4—2000标准中规定:“室内使用时,发射机与接收机经正确安装和对准,并工作在制造厂商规定的探测距离,辐射能量有75%。被持久地遮挡时,接收机不应产生报警状态。”对于室外使用受温度和太阳光的影响,红外光束的灵敏度会有所降低。为了减少由此引起的误报警,安装使用中应让发射机与接收机轴线重合。主动红外发射机通常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作光源,其主要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交直流均可使用,并可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直接驱动。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多数是采用互补型自激多谐振荡电路作驱动电源,直接加在红外发光二级管两端,使其发出经脉冲调制的、占空比很高的红外光束,这既降低了电源的功耗,又增强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的抗干扰能力。
消防里面的红外对射是干什么的(功能 用途)
红外对射全名叫“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Active infrared intrusion detectors),其基本的构造包括发射端、接收端、光束强度指示灯、光学透镜等。其侦测原理是利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的红外射线,再经过光学透镜做聚焦处理,使光线传至很远距离,最后光线由接收端的光敏晶体管接收。当有物体挡住发射端发射的红外射线时,由于接收端无法接收到红外线,所以会发出警报。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而且会扩散,投射出去之后,在起始路径阶段会形成圆锥体光束,随着发射距离的增加,其理想强度与发射距离呈反平方衰减。当物体越过其探测区域时,遮断红外射束而引发警报。传统型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由于只有两光束、三光束、四光束类型,常用于室外围墙报警。扩展资料红外对射应用优点1、采用红外波段的射束,人视觉不可见,具有隐蔽的防卫方式:使入侵者在不知不觉中触警。2、传统型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防范面低,易存在盲区或死角。多光束远距离红外线幕墙产品不存在盲区和死角。3、完备的防卫能力:入侵者无法以快速跳跃(能够实现≥20ms触发报警的产品才具有此项功能)、匍伏或其它动作通过隐形红外防卫射束网的防范 范围。4、良好的抗干扰特性:采用阻断所有红外脉冲编码射束为报警触发条件,当昆虫、落叶或小动物等通过红外防卫射束网时,由于不能完全遮断全部红外脉冲编码射束所以不会产生误报警。5、严密的防破坏能力:当红外接收端电源线或信号线被剪断时,报警信号输出电路将自动输出无线报警信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外对射
红外对射的介绍
当物体越过其探测区域时,遮断红外射束而引发警报。传统型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附图1),由于只有两光束、三光束、四光束类型,常用于室外围墙报警。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要选择合适的触发响应时间:响应时间太短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干扰,如小鸟飞过,落叶飘过等引发误报警;太长则易形成漏报警。 国家标准GB10408.4——2000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规定≥40ms为报警触发时间,是鉴于传统型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通常安装在传统造型墙头的应用条件。而针对于安装在地面应用条件,就必须以人员奔跑最高速度10m/s,来确定最短遮光时间。若人的宽度为20cm,则最短遮断时间为20ms。以≥20ms的阻断为触发报警,国家标准GB10408.4——2000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规定≤20ms不得报警。有部分厂家生产采用编码调制技术,制造多光束远距离红外线幕墙产品,主要应用于现代造型墙顶及地面等应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