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03-28 22:25:25编辑:奇事君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的知识掌握较多,高一试题约占高考得分的60%,一学年要学五本书,只要把高一的数学掌握牢靠,高二,高三则只是对高一的复习与补充。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欢迎参考阅读!    一.知识归纳: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   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 B(或A B);   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记为A B(或 ,且 )   3)交集:A∩B={x| x∈A且x∈B}   4)并集:A∪B={x| x∈A或x∈B}   5)补集:CUA={x| x A但x∈U}   注意:①? A,若A≠?,则? A ;   ②若 , ,则 ;   ③若 且 ,则A=B(等集)   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特别要注意以下的符号:(1) 与 、?的区别;(2) 与 的区别;(3) 与 的区别。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   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   ④A∩CuB = 空集 CuA B;⑤CuA∪B=I A B。   5.交、并集运算的性质   ①A∩A=A,A∩? = ?,A∩B=B∩A;②A∪A=A,A∪? =A,A∪B=B∪A;   ③Cu (A∪B)= CuA∩CuB,Cu (A∩B)= CuA∪CuB;   6.有限子集的个数: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二.例题讲解:   【例1】已知集合M={x|x=m+ ,m∈Z},N={x|x= ,n∈Z},P={x|x= ,p∈Z},则M,N,P满足关系   A) M=N P B) M N=P C) M N P D) N P M   分析一:从判断元素的共性与区别入手。   解答一:对于集合M:{x|x= ,m∈Z};对于集合N:{x|x= ,n∈Z}   对于集合P:{x|x= ,p∈Z},由于3(n-1)+1和3p+1都表示被3除余1的数,而6m+1表示被6除余1的数,所以M N=P,故选B。   分析二:简单列举集合中的元素。   解答二:M={…, ,…},N={…, , , ,…},P={…, , ,…},这时不要急于判断三个集合间的关系,应分析各集合中不同的元素。   = ∈N, ∈N,∴M N,又 = M,∴M N,   = P,∴N P 又 ∈N,∴P N,故P=N,所以选B。   点评:由于思路二只是停留在最初的归纳假设,没有从理论上解决问题,因此提倡思路一,但思路二易人手。   变式:设集合 , ,则( B )   A.M=N B.M N C.N M D.   解:   当 时,2k+1是奇数,k+2是整数,选B   【例2】定义集合A*B={x|x∈A且x B},若A={1,3,5,7},B={2,3,5},则A*B的子集个数为   A)1 B)2 C)3 D)4   分析:确定集合A*B子集的个数,首先要确定元素的个数,然后再利用公式:集合A={a1,a2,…,an}有子集2n个来求解。   解答:∵A*B={x|x∈A且x B}, ∴A*B={1,7},有两个元素,故A*B的子集共有22个。选D。   变式1:已知非空集合M {1,2,3,4,5},且若a∈M,则6?a∈M,那么集合M的个数为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变式2:已知{a,b} A {a,b,c,d,e},求集合A.   解:由已知,集合中必须含有元素a,b.   集合A可能是{a,b},{a,b,c},{a,b,d},{a,b,e},{a,b,c,d},{a,b,c,e},{a,b,d,e}.   评析 本题集合A的个数实为集合{c,d,e}的真子集的个数,所以共有 个 .   【例3】已知集合A={x|x2+px+q=0},B={x|x2?4x+r=0},且A∩B={1},A∪B={?2,1,3},求实数p,q,r的值。   解答:∵A∩B={1} ∴1∈B ∴12?4×1+r=0,r=3.   ∴B={x|x2?4x+r=0}={1,3}, ∵A∪B={?2,1,3},?2 B, ∴?2∈A   ∵A∩B={1} ∴1∈A ∴方程x2+px+q=0的两根为-2和1,   ∴ ∴   变式:已知集合A={x|x2+bx+c=0},B={x|x2+mx+6=0},且A∩B={2},A∪B=B,求实数b,c,m的值.   解:∵A∩B={2} ∴1∈B ∴22+m?2+6=0,m=-5   ∴B={x|x2-5x+6=0}={2,3} ∵A∪B=B ∴   又 ∵A∩B={2} ∴A={2} ∴b=-(2+2)=4,c=2×2=4   ∴b=-4,c=4,m=-5   【例4】已知集合A={x|(x-1)(x+1)(x+2)>0},集合B满足:A∪B={x|x>-2},且A∩B={x|1   分析:先化简集合A,然后由A∪B和A∩B分别确定数轴上哪些元素属于B,哪些元素不属于B。   解答:A={x|-21}。由A∩B={x|1-2}可知[-1,1] B,而(-∞,-2)∩B=ф。   综合以上各式有B={x|-1≤x≤5}   变式1:若A={x|x3+2x2-8x>0},B={x|x2+ax+b≤0},已知A∪B={x|x>-4},A∩B=Φ,求a,b。(答案:a=-2,b=0)   点评:在解有关不等式解集一类集合问题,应注意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作出数轴来解之。   变式2:设M={x|x2-2x-3=0},N={x|ax-1=0},若M∩N=N,求所有满足条件的a的集合。   解答:M={-1,3} , ∵M∩N=N, ∴N M   ①当 时,ax-1=0无解,∴a=0 ②   综①②得:所求集合为{-1,0, }   【例5】已知集合 ,函数y=log2(ax2-2x+2)的定义域为Q,若P∩Q≠Φ,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先将原问题转化为不等式ax2-2x+2>0在 有解,再利用参数分离求解。   解答:(1)若 , 在 内有有解   令 当 时,   所以a>-4,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   变式:若关于x的方程 有实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答:   点评:解决含参数问题的题目,一般要进行分类讨论,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讨论,怎样可以避免讨论是我们思考此类问题的关键。

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总结往往很重要,那么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有哪些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XKb1.Com。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Î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   (1)A是B的一部分;   (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实。   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子集个数: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1个非空子集,含有2n-1个非空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nthroot),其中>1,且∈*。   当是奇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式子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叫做根指数(radicalexponent),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正的次方根与负的次方根可以合并成±(>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注意:当是奇数时,当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的零点: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拓展阅读: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读好课本,学会研究   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课本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因此,同学们应从高一开始,增强自己从课本入手进行研究的意识。可以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作习题,认真地重证、重解,并适当加些批注,特别是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分析,最后要抽象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做好书面的解题后的反思,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以便推广和灵活运用。另外,学生要尽可能独立解题,因为求解过程,也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同时更是一个研究过程。   记好笔记,注重课堂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好的听课习惯是很重要的。当然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要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有目的性的记好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科学的记笔记可以提高45分钟课堂效益。   其次,要提高数学能力,当然是通过课堂来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   最后,在数学课堂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信息,这些问题是很有价值的。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有价值的问题要及时抓住,遗留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写好总结,把握规律   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不会总结的同学,他的能力就不会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自然界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便是最好的例证。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一步的发展。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坚持“两先两后一小结”(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写好每个单元的总结)的学习习惯。

2022高中学考知识点总结数学

  想要学好数学,关键在于多练习,熟能生巧,做的题目多了,自然就有了经验,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高中学考知识点总结数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高中数学知识点   立体几何初步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   ①底面是全等的圆;   ②母线与轴平行;   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   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   ①底面是一个圆;   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   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   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   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   ①球的截面是圆;   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   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数学知识点2   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   (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数学知识点3   幂函数   定义:   形如y=x^a(a为常数)的函数,即以底数为自变量幂为因变量,指数为常量的函数称为幂函数。   定义域和值域:   当a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定义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如果a为任意实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a为负数,则x肯定不能为0,不过这时函数的定义域还必须根[据q的奇偶性来确定,即如果同时q为偶数,则x不能小于0,这时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所有实数;如果同时q为奇数,则函数的定义域为不等于0的所有实数。当x为不同的数值时,幂函数的值域的不同情况如下:在x大于0时,函数的值域总是大于0的实数。在x小于0时,则只有同时q为奇数,函数的值域为非零的实数。而只有a为正数,0才进入函数的值域。   性质:   对于a的取值为非零有理数,有必要分成几种情况来讨论各自的特性:   首先我们知道如果a=p/q,q和p都是整数,则x^(p/q)=q次根号(x的p次方),如果q是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如果q是偶数,函数的定义域是[0,+∞)。当指数n是负整数时,设a=—k,则x=1/(x^k),显然x≠0,函数的定义域是(—∞,0)∪(0,+∞)。因此可以看到x所受到的限制来源于两点,一是有可能作为分母而不能是0,一是有可能在偶数次的根号下而不能为负数,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   排除了为0与负数两种可能,即对于x>0,则a可以是任意实数;   排除了为0这种可能,即对于x0的所有实数,q不能是偶数;   排除了为负数这种可能,即对于x为大于且等于0的所有实数,a就不能是负数。    数学知识点4   指数函数   (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显然指数函数无界。   奇偶性   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1)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3)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同时成立,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4)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非奇非偶函数。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3)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常用数集:N,Z,Q,R,N*   2.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对x∈A都有x∈B,则A B(或A B);   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记为A B(或 ,且 )   3)交集:A∩B={x| x∈A且x∈B}   4)并集:A∪B={x| x∈A或x∈B}   5)补集:CUA={x| x A但x∈U}   3.弄清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   4.有关子集的几个等价关系   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   ④A∩CuB = 空集 CuA B;⑤CuA∪B=I A B。   5.交、并集运算的性质   ①A∩A=A,A∩B=B∩A;②A∪A=A,A∪B=B∪A;   ③Cu (A∪B)= CuA∩CuB,Cu (A∩B)= CuA∪CuB;   6.有限子集的个数:设集合A的元素个数是n,则A有2n个子集,2n-1个非空子集,2n-2个非空真子集。    拓展阅读: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1.首先就是要熟悉基本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平时的练习和考试是一样的,要注意每个步骤,解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注意了高度集中不要让自己的思维跑偏,而我们一般是沿着自己的思维,并且按照熟悉的步骤就可以很容易找到答案.   2.在拿到题时认真的审题,这点很重要,直接决定你答题的正确性和速度,如果你的知识具备了,题审错了,会让你走很多弯路,浪费很多时间,并且还会做错,得不偿失,所以审题时很重要,读懂每个已知的条件,分析问题和条件之间的联系,然后在进行思维运算,开始答题.   3.平时认真的做好归纳总结,这样讲题型分类,考试时会很容易。往往同类型题会有共同点甚至给你同样的思维,能够使你对解题方法进行很好的归纳总结,然后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当你在看到相同类型的题时,可以大大的缩短答题的时间.   4.学会画图这点也很重要,人的大脑对图的记忆比文学好,所以学会利用已知条件来假设场景,画出对应的图,这样非常有利于解题,而且正确率是比较高的,一般情况题都来源于生活中,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也有助于你将课本知识和实际联系在一起

2022年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2年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 总结 你知道吗?高中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知识点常考点。一起来看看2022年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查阅!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是什么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易后难 就是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熟后生 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 方法 ,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同后异 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点击查看: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小后大 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矗 高考数学的答题顺序:先点后面 近年的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复习忌讳一 一忌“多而不精,顾此失彼” 许多同学(更多的是家长)为了在高考中领先于 其它 人,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比别人学得多,这无疑是件好事。但他们最后所采用的方法却往往是对他们最为不利的,那就是:购买和选择大量的复习资料和讲义,花去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没日没夜的做,他们的精神非常可贵,他们的毅力非常惊人,其效果却让他们自己都非常伤心失望。有些家长甚至说:“我的小孩已经尽力了,还是没有进步,一定是太笨了”。其实,他们犯了很多科学性的错误,却不自知。 1.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范围,再多的复习资料、讲义,也只不过是这一范围内的知识的重复和变形。你所做的很多题目都代表相同的知识点,代表相同的方法,对于那些你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做再多的题目还是于事无补,简单无聊的重复除了使你身陷题海,不能自拔,耗尽了你的精力不算,还使你失去了信心,因为你比别人努力,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2.每一套复习资料都经过编纂人员的反复推敲,仔细研究,都很系统地将相应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法融会于其中。所以同学只要研究好一两套具有代表性的复习资料,你该学的一定都能学到,该会的都能学会。 3.“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 故事 告诉我们,不能太贪心,这本资料也好,那本资料也不错,好的资料太多了,同学们的精力是有限的,而题目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精力去做无限的题目,永远没有尽头,必然导致你对每一套资料都没有很好的完成,都没有系统地研究,反而会因为各种资料的风格、体系的不同,而使你的学习失去全面性、系统性,多而不精,顾此失彼,是高三复习的大敌。 复习忌讳二 二忌“学而不思,囫囵吞枣” 导致很多同学身陷题海,不能自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而不思”,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同学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没有明白它们代表同一知识点,不但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华罗庚先生说过:“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就愈读愈厚,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学’并不到此为止,‘懂’并不到此为透,所谓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这段话充分说明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下是“学而不思”的几种具体表现,也许你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1.上课以为自己听懂了,可你仍然作业不会做,去问老师的时候,老师告诉你,这就是上课讲的例题或例题的变形;总是感到有做不完的题目,觉得每个题目都很新鲜,常常遇到那种好象从未见过的题型; 2.从来不去想,怎样发展自己的强项,怎样弥补自己的不足,只知道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布置了作业就做,发了试卷就考。 3.考试的时候突然觉得这就是老师讲的某个典型的东西,却有那种话到嘴边说不出的感觉,或者豁然开朗、猛然醒悟的感觉; 4.当老师要你总结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或要你总结某一章所学内容的时候,你总是支支唔唔无话可说; 5.一个自己所犯的错误,只是轻轻的告诉自己,下次要注意,只简单地归结为粗心,但下次还是犯同样的错误。 学而不思,往往就囫囵吞枣,对于外界的东西,来者不拒,只知接受,不会挑选,只知记忆,不会总结。你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注解”,怎能做到华罗庚先生说的“由薄到厚”,你不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就更不能“由厚到薄”,找到问题地本质,那么,你的学习就很难取得质的飞跃。 复习忌讳三 三忌“好高骛远,忽视双基” 很多同学都知道好高务远就是眼高手低、不自量力的代名词,但却不知道什么是好高骛远。 有的同学由于自己觉得成绩很好,所以,总认为基础的东西,太简单,研究双基是浪费时间;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定位较高,认为自己研究的应该是那些高于其它同学的,别人觉得有困难的东西;有的同学总是嫌老师讲得太简单或者太慢,甚至有的同学成绩不怎么样,也瞧不起基础的东西。其实,这些都是好高骛远。 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存在于最简单的事实之中。一切高楼大厦都是平地而起的,一切高深的理论,都是由基础理论总结出来的。同学们可以仔细地分析老师讲的课,无论是多难的题目,最后总是深入浅出,归结到课本上的知识点,无论是多简单的题目,总能指出其中所蕴藏的科学道理,而大多数同学,只听到老师讲的是题目,常常认为此题已懂,不需要再听,而忽略了老师阐述“来自基础,回归基础”的道理的关键地方。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双基,千万别好高务远。 四忌“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以下是对某校2020届高三300名同学关于作业问题的两项调查:(数值为人数比例:做到的/总人数) 你做作业是为了什么? 检测自己究竟学会了没有占91/30.33% 因为老师要检查占143/47.67% 怕被家长、老师批评的占38/12.67% 说不清什么原因占28/9.33% 你的作业是怎样完成的? 复习,再联系课上内容独立完成占55/18.33% 高中 高三数学 的知识点归纳 一、直线与圆: 1、直线的倾斜角 的范围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 轴相交的直线 ,如果把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 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 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 与 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且90,则斜率k=tan. 过两点(x1,y1),(x2,y2)的直线的斜率k=( y2-y1)/(x2-x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 3、直线方程:⑴点斜式:直线过点 斜率为 ,则直线方程为 , ⑵斜截式:直线在 轴上的截距为 和斜率,则直线方程为 4、 , ,① ∥ , ; ② . 直线 与直线 的位置关系: (1)平行 A1/A2=B1/B2 注意检验(2)垂直 A1A2+B1B2=0 5、点 到直线 的距离公式 ; 两条平行线 与 的距离是 6、圆的标准方程: .⑵圆的一般方程: 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7、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轴垂直的直线.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① 相离② 相切③ 相交 9、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 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二、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 ①方程 (a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 ③ e= ④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焦距为2c; a2=b2+c2 ; 2、双曲线:①方程 (a,b0) 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 ||PF1|-|PF2||=2a ③e= ;④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焦距为2c;渐进线 或 c2=a2+b2 3、抛物线 :①方程y2=2px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 ②定义:|PF|=d焦点F( ,0),准线x=- ;③焦半径 ; 焦点弦=x1+x2+p; 4、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5、注意解析几何与向量结合问题:1、 , . (1) ;(2) . 2、数量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为,则数量|a||b|cos叫做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 3、模的计算:|a|= . 算模可以先算向量的平方 在上面 文章 中,我们学大专家已经为大家带来了,高三数学知识点。只要你能够把这些难点知识学习牢固,就可以在高考轻松取得数学高分。 2022年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文章: ★ 2022高考数学应考策略 ★ 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 2022高三数学复习方法 ★ 2022高考数学选择题答题方法 ★ 2022年高考复习方法技巧 ★ 2022高考政治必背知识重点归纳 ★ 2022年高三第二轮复习经验方法总结 ★ 2022高考复习计划大全5篇 ★ 2022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

上一篇:插值法

下一篇:延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