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天健

时间:2024-03-24 05:26:32编辑:奇事君

为什么说,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

魏忠贤是草根出生,做事还是比较为百姓考虑。河南等地发旱灾,魏忠贤积极展开赈灾措施,免除灾区赋税。同时筹钱修缮水利。辽东明军虽然屡战屡败,但军需却从来没有缺过。每次魏忠贤都是能够提供足够的军需让辽军恢复实力再战,所以虽然明军屡败,但其实还是压着后金在打,主动权仍在明朝手里。因此,当时的明朝,还是能够压制住后金政权的。与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东林党人相比,魏忠贤更能识人用人。比如袁崇焕,虽然魏忠贤要求他对其谄媚,甚至为其修生祠。但是,魏对袁有绝对控制力。才是袁能够炮轰努尔哈赤,诱发了其最终的死亡,大大延缓了后金的崛起。魏忠贤主政期间,对天启帝最大的一个帮助就是制定合理的财政税收,保证了大明王朝这台机器的正常运营。魏忠贤大力打压官商阶级,却对老百姓不错,那些富商巨贾、文臣大夫们面对魏忠贤的压榨无计可施,只能乖乖交钱,交权。这也就导致了天启年间的税收是相当不错的,如果持续下去到了崇祯年间,想必不会出现国库空虚,无钱赈灾的情景。李闯王打京都时,守军没有军费,守军既没士气粮饷也不足,崇祯几次找大臣募集,都没钱没粮。可当北京城破的时候,闯王收集了几千万军资,都是从大臣家里收来的。魏忠贤不是个好人,但却是个能人。魏忠贤在满足一己私欲的过程中,无意中做了有益于国家的事。他存在的最大作用,就是为了牵制住东林党人。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没有错,他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培养出魏忠贤的接班人,用来牵制住当时的文官群体。扩展资料:历史上明熹宗在临终时对弟弟信王朱由说:“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明朝亡国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财政的枯竭,明末土地高度集中在少数官绅和皇族手里,他们不交税,东林党代表的工商业也不交税,随便拉出一个富豪都比户部钱多。魏忠贤活着能压着东林党,收得到商税。魏忠贤死后,国家的大部分税收就转移到西北的老百姓身上。农民们没钱交税,最终就只能铤而走险了。魏忠贤知道,大明如果灭亡了自己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大明在,自己才能活的滋润,所以魏忠贤对外军事和对内募集军费都是不遗余力的。但文官集团不是这么想,大部分的东林党人换身新衣服就可以继续享受自己的荣华富贵了。因此,现在才会有了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说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忠贤

魏忠贤不死大明真的不灭亡吗

明朝的最终灭亡却不是因为魏忠贤,即使他不死,明朝江山也已经是气数已尽,积重难返。明朝出了不少臭名昭著的太监,其中明末的“九千岁”魏忠贤绝对是里面最出名的一位。但明朝的最终灭亡却不是因为魏忠贤,即使他不死,明朝江山也已经是气数已尽,积重难返。虽然魏忠贤当权时,把持朝政,培植党羽,迫害忠良,还通过买卖官爵来大肆敛财。朝廷在他的翻云覆雨下被弄得乌烟瘴气,百姓叫苦不迭。 但当时的明王朝已经内忧外患严重,就俨如一座被蛀空的大厦,只需被轻轻一推就会倾覆。内忧-腐败的朝廷崇祯在死前曾发出“大臣误我”的感叹,虽然里面颇有偏激之意,但明末朝廷的确的腐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明朝中后期开始,几个主要君王都有着常年不上朝的传统,崇祯的哥哥明熹宗是历史上著名的木匠帝王,一直不理朝政。因而,明朝中后期开始,臣子拉帮结派,派系之间互相倾轧,内斗不断,极大的损耗了王朝自身的实力。

上一篇:考试周刊

下一篇:一元二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