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的早期阶段指什么?
这个阶段油田开发工作者有两项很重要的工作,一是进行预开发可行性研究,或称为概念设计;另一项是集中力量编制好油由的开发总体方案,进行投资决策及组织钻生产井、建设油田的油气集输工程、供电、供水、排水、交通、通信及生产基本建设等地面工程和投产。
油田勘探中有了发现井,预期有油田开发的前景后即可开展概念设计。其基本任务是充分应用地球物理资料和发现井地质及试采资料进行早期油藏评价,详细阐述后续详探评价的步骤及转入实施开发的条件,提出需进一步获取的资料及需要开展的先导试验,对油藏开发着重进行机理研究和油层敏感性分析,为进行早期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油田开发概念设计阶段往往只有发现井及少数评价井的资料,对油藏的认识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不同的油藏类型和获得的资料信息量的多少对设计的可信度影响很大。在地质构造简单、含油面积大、油层多、储量丰富、获得较多储藏信息的情况下,概念设计的可信度比较高;对于复杂的断块、构造—岩性油藏,必须采用勘探和开发交替进行的滚动勘探开发程序进行滚动评价和滚动开发。对这两大类油藏概念设计所提出的开发程序应该有明显的区分,对所提出的油田开发基本原则、可能采用的开发部署、开发指标、经济指标都应指明可能波动的幅度。
在油田的详探工作基本结束,开发准备程度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就可以着手编制油田开发总体方案设计。所谓“开发准备程度比较成熟”指的是:地震工作量比较多,测线密度比较大,测网通常不低于1千米×0.5千米,已经做了三维地震;钻了一定数量的评价井或资料井,油层取心进尺不少于油层累积厚度的30%;在区块分布密度及层系纵向分布密度上,有足够具有代表性的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测井系列齐全并与储层相适应;地层测试及高压物性测试资料齐全准确;通过试油、试气、试水及试采,对储层生产能力有了基本了解;油田地质储量计算可靠程度达到了探明及基本探明的标准,而且探明的地质储量达到70%以上,可以保证制定的开发方案有比较可靠的基础。
油田开发总体设计是油田开发工程项目立项和投资估算的决策性蓝本。它的主要任务是要确定油田开发层系的划分、注水与采油井网的部署和开采方式。也就是要明确先开采哪些层,要打多少井,打什么类型的井,用什么方法把油采出来,油田生产规模能搞多大,油藏动态监测系统、钻井、采油、地面建设及实施程序如何合理进行。这一系列的技术问题都要从油藏特性出发,尽可能满足国家与企业的政策需求,并归结到经济效益这一目标上,这就需要对多个方案进行优化评价,以进行开发决策。
油田采油分为哪三个阶段?
从采油的阶段和技术手段上划分,石油开采分为三个阶段。即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在石油界,通常把仅仅依靠岩石膨胀、边水驱动、重力、天然气膨胀等各种天然能量来采油的方法称为一次采油;把通过注气或注水提高油层压力的采油方法称为二次采油。把通过注入化学剂改变张力、注入热流体改变黏度,用这种物理、化学方法来驱替油层中不连续的和难开采原油的方法称为三次采油。一次采油——让油自己喷出来在一次采油阶段,在地层里沉睡了亿万年的石油可以依靠天然能量摆脱覆盖在它们之上的重重障碍,通过油井流到地面。这种能量正是来源于覆盖在它们之上的岩石对其所处的地层和地层当中的流体所施加的重压。在上覆地层的重压下,岩石和流体中集聚了大量的弹性能量。当油层通过油井与地面连通后,井口是低压而井底是高压。在这个压差的作用下,上覆地层就像挤海绵一样,将石油从油层挤到油井中,并举升到地面。随着原油及天然气的不断产出,油层岩石及地层中流体的体积逐渐扩展,弹性能量也逐渐释放。总有一天,当弹性能量不足以把流体举升上来时,地层中新的压力平衡慢慢建立起来,流体也不再流动,大量的石油会被滞留在地下。就像弹簧被压缩一样,开始弹力很强,随着弹簧体积扩展,弹力越来越弱,最终失去弹力。它的优点是投资少、成本低、投产快,只要按照设计的生产井网钻井后,不需要增加另外的注入设备,只靠油层自身的能量就可将原油采出地面。缺点是天然能量作用的范围和时间有限,不能适应油田较高的采油速度及长期稳产的要求,最终采收率通常较低。二次采油——用水把油顶出来在二次采油阶段,人们通过向油层中注气或注水来提高油层压力,为地层中的岩石和流体补充弹性能量,使地层中岩石和流体新的压力平衡无法建立,地层流体可以始终流向油井,从而能够采出仅靠天然能量不能采出的石油。但是,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注入流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途径流向油井,处于阻力相对较大的区域中的石油将不能被驱替出来。有的原油在地下就像沥青一样,根本无法在地层这种多孔介质中流动。因此,二次采油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能力是有限的。油田注水开发的原理就是通过打注水井向油层注入水,在整个油层内建立起水压驱动方式,恢复和保持油层压力,从而减少钻井口数,提高采油速度,缩短油田开发的年限,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由于注水工艺容易掌握。水源也比较容易得到,因此油田注水开发的方式迅速推广,成为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注水开发从注水时间上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超前注水、早期注水和晚期注水。三次采油——靠科技把油洗出来在三次采油阶段,人们通过采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改变原油的黏度和对岩石的吸附性,可以增加原油的流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三次采油的主要方法有聚合物驱、化学驱、气驱、热力采油、微生物驱等。聚合物驱是指在注入水中加入水溶性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增加水相黏度和降低水相渗透率,改善油水黏度比,从而扩大体积波及系数,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扩展资料:油田开发阶段划分应当遵循如下原则:①正确展不各开发阶段的基本地质开发特征;②便于暴露各开发阶段中的主要矛盾和带倾向性的问题。以上两条原则也是划分开发阶段的目的所在。对于一个具体油藏,不同的人或不同的认识,可以做出不同的开发阶段划分,但任何好的开发阶段划分应当能够满足上述原则;相反,不能满足上述原则的开发阶段划分,即使源于任何经典任何理论,也只能归于“不足取”之列。划分开发阶段是油藏开发过程解剖和油藏开发诊断治理研究的基础,准确的开发阶段划分对油藏既往开发史的解剖研究具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重视这项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采油方式
什么是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
在石油界,通常把仅仅依靠岩石膨胀、边水驱动、重力、天然气膨胀等各种天然能量来采油的方法称为一次采油;把通过注气或注水提高油层压力的采油方法称为二次采油。把通过注入流体或热量来改变原油黏度,或改变原油与地层中的其他介质的界面张力,用这种物理、化学方法来驱替油层中不连续的和难开采原油的方法称为三次采油。采油的注意事项在一次采油阶段,在地层里沉睡了亿万年的石油可以依靠天然能量摆脱覆盖在它们之上的重重障碍,通过油井流到地面。这种能量正是来源于覆盖在它们之上的岩层对其所处的地层和地层当中的流体所施加的重压。在上覆地层的重压下,油层中的岩石和流体中集聚了大量的弹性能量。当油层通过油井与地面连通后,井口是低压而井底是高压。在这个压差的作用下,上覆地层就像挤海绵一样,将石油从油层挤到油井中,并举升到地面。随着原油及天然气的不断产出,油层岩石及地层中流体的体积逐渐扩展,弹性能量也逐渐释放。总有一天,当弹性能量不足以把流体举升上来时,地层中新的压力平衡慢慢建立起来,流体也不再流动,大量的石油会被滞留在地下。就像弹簧被压缩一样,开始弹力很强,随着弹簧体积扩展,弹力越来越弱,最终失去弹力。
三次采油主要有哪些技术?各自是什么?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驱。其中化学驱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及其复配的二元、三元复合驱、泡沫驱等;气驱包括CO2混相/非混相驱、氮气驱、烃类气驱和烟道气驱等;热力驱包括蒸汽吞吐、热水驱、蒸汽驱和火烧油层等;微生物驱包括微生物调剖或微生物驱油等。四大三次采油技术中,有的已形成工业化应用,有的正在开展先导性矿场试验,还有的还处于理论研究之中。 1)化学驱 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化学驱达到高峰以后的近20多年内,化学驱在美国运用越来越少,但在中国却得到了成功应用。中国化学驱技术已代表世界先进水平,其中,聚合物驱技术于1996年形成工业化应用;“十五”期间大庆油田形成了以烷基苯磺酸盐为主剂的“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技术,胜利油田形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无碱二元复合驱技术;目前,已开展“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天然气”泡沫复合驱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 2)热力驱 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运用于委内瑞拉稠油开采的热力驱技术为蒸汽吞吐,因蒸汽吞吐技术伴随着吞吐效果逐渐降低的实际情况,蒸汽驱和火烧油层成为主要接替方法。目前蒸汽驱技术已成为世界上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热采技术。为了提高热效应,国外近年来开发的稠油开采先进技术有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D)和电磁波热采技术。SAGD已成为国际开发超稠油的一项成熟技术,而电磁波热采技术被认为是未进行蒸汽驱油区的最好替代方法,但在巴西试验效果不如注蒸汽。 3)注气驱 20世纪70年代,注烃类气驱主要在加拿大获成功应用,到80年代,CO2混相驱成为美国最重要的三次采油方法。氮气或烟道气技术应用较少。 4)微生物驱 微生物驱基本处于室内研究和先导试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