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同类相食是否很残忍呢?为什么?
大自然的残酷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动物们为了生存,互相残杀,甚至吃掉对方。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界中,动物不仅要生活在食物链顶端的猫捉老鼠的游戏中,还要生活在与同类动物的同级竞争中,谁能生存下来才是最终的王者。非洲津巴布韦的马纳坦国家公园上演了一幕吃人的戏码。一条凶猛的鳄鱼抓住另一条小鳄鱼的下巴,用力一摔,小鳄鱼落入水中,池塘中溅起巨大的水花。小鳄鱼不是强壮的鳄鱼的对手,他也不是敌人的对手。德国野生动物摄影师延斯-库尔曼(Jens Cullman)拍下了这一令人惊叹的场景。小蝌蚪是青蛙和蟾蜍的水生幼虫。它们生活在水中。当一只蝌蚪受伤或死亡时,其他蝌蚪就会四处游动,并吃掉其他蝌蚪以缓解饥饿感。自然界有1300多种动物存在食人现象,在多胎动物和一些灵长类动物中较为常见,如母猫会吃掉生病的幼崽以保护其他幼崽;公蟑螂在交配时被母蟑螂吃掉;草原犬在繁殖季节经常吃掉自己的同类,等等。自然界中的食人行为有多残忍?外国专家:北京人是最早的食人族。1921年8月,瑞典地质学家安森和美国、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史丹斯发现了北京人遗址,自1927年开始发掘,1929年,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出土了第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后来,魏东瑞在他的《中国猿人头骨》一书中说:"猿人猎取他的亲属,就像猎取其他动物一样。意识到后脑比其他部位更容易致人死亡,人猿人类用锋利的石器敲击头部,排出大脑,然后慢慢切下大脑的其他部分吃掉。"
鳄鱼20秒将1.8米同类整个咽进肚,动物界为何有同类相食的现象?
网上流传的一段鳄鱼,在20秒的时间之内,将一个1.8米的同类整个吞进肚子里面的视频,引起了不少朋友们的关注,这一个拍摄者是在美国目睹了一只巨大的短吻鳄吞食同类的过程,并且用自己的手机把整个过程记录了下来,通过视频可以看得出来,这一周鳄鱼的体型非常的巨大,只用了不到20秒的时间,就把另外一只鳄鱼完整的吞噬,场景也让大家感觉到非常的震撼。在大家对于这样的情况感觉到非常震撼的同时,有很多人也产生了一个疑问,就是在动物界之中,为什么会经常出现这些同类相识的情况,让大家感觉到非常的不可思议。虽然在动物界之中一个种类如果想要更好的存活,那么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减少自身的损伤。所以按照很多人的理解,同类之间相互捕猎的情况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在自然界之中弱肉强食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定律,所以在动物界之中的故事也会变得更加惨烈和残酷。在动物界之中只有非常强大的个体才能更好的生存下来,也才能够繁衍种类,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够让整个种族优良的基因不断的传递下去,让整个种族都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也是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所保持的一个规律,所以通过这一个方面来进行思考的话就可以发现动物界之中出现动物相互捕猎的情况也是比较正常的。在动物界之中有很多的动物都是非常的凶猛并且特别具有攻击性,所以如果大家在外出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如果在野外的时候遇到比较凶猛的野生动物,一定要及时的逃跑,否则非常容易遭受到危险。
自然界同类相食很奇怪吗?
人类作为大自然食物链的顶端,很少会亲身感触到自然界的残酷。而其他生物为了生存和繁殖,经常会搭上自己的性命。在动物王国里有许多物种甚至会同类相食,以获取食物或统治地位,其实这已经见怪不怪了。但还有一种行为比简单的同类相食还要极端,这肯定不会是大自然进化的一个倾向。有些动物有时会吃掉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种怪异行为被称为“自体相食”。当然,你平时喜欢咬指甲,这并不算!大部分动物只是为了“自救”上图中的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在陷阱中失去了一条腿。研究人员认为任何动物都不会为了食物而故意吃自己的身体或者伤害自己,因为任何动物都有自我保护意识,而且吃东西也是为了生存,这种“自体相食”的行为与大自然的进化和动物的保护自我的潜意识相违背。但是,许多动物会咬断自己的腿或尾巴来摆脱陷阱,这只是为了自救。有大量的证明表明,狗、熊和猿类会咬破皮肤、肌肉、肌腱和骨头,主动移除被陷阱困住的肢体或尾巴。生活中常见的壁虎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2007年,在苏门答腊岛中部的Tesso Nilo国家公园里,一只老虎为了摆脱陷阱,咬断了自己的前爪。因此,这些都不是自体相食的案例,这些动物只是放弃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活命,少一条腿总比丢了姓名强,它们并没有吃掉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尽管咬断自己肢体的行为很极端,但它们有着清晰的逻辑。毕竟,失去一条腿总比失去一条命要好。然而,有些动物有时会吃掉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但它们并不是出于理智的行为。海鞘在其生命周期中,会吃掉自己的大脑海鞘,也被称为被囊生物,是生活在海洋中比较简单的动物。它们的幼虫一开始会游动,就像小蝌蚪一样。每个幼虫随后都会附着在岩石或其他物体的表面上,之后就定居在那里,像植物一样再也不会去任何地方了。和我们经常看见的毛毛虫一样,海鞘的外观也会经历着巨大的蜕变。成体就跟植物一样,看起来像小而笨重的袋子,靠过过滤周围水里的食物生存。不同的生活方式就意味着海鞘的幼虫和成虫在体内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失去“脊骨”的成年被囊动物幼虫的身体有一个基本的布局,背部有一个非常简单的神经弦,有点像复杂动物的脊椎,在这个神经弦的前部有一个神经节,也就是‘脑泡’,以及感觉光和重力的器官,这些器官在幼虫时有助于海鞘找到一个可以安家的地方。一旦海鞘成年,大部分器官都会消失。因为一旦附着在其他物体上,成虫就不再需要感觉器官、神经弦甚至尾巴,所以这些器官会被重新吸收。脑泡转化为更简单的脑神经节,只帮助静止不动的成虫进食。在进化上,海鞘不是前进而是倒退,它从有脊索变为无脊索生物,这种“逆行变态”现象,在动物界很罕见。因此海鞘的行为听起来其实没那么血腥。它不是真正的通过“吃”或“消化”它们的大脑。相反,只是海鞘为了节约能量,循环利用了这些对它们已经无用的器官,来制造成年后其他更有用的器官。然而,还有其他以吃自己尾巴而出名的动物。虽然蛇有时会吃自己的尾巴,窒息而死,但这不是故意的这条雄性眼镜王蛇正在吃一只雌性。但是蛇会吃自己的尾巴吗?研究人员发现,吃其他蛇的蛇有时会把自己的尾巴误认为是另一条蛇,最终会吃掉自己。有一个希腊词叫ouroboros,一条蛇咬着自己的尾巴,它象征着生命和死亡的永恒循环。蛇吃掉自己一半的身体,最终的结果就是窒息而死。难道有些蛇真的笨到把自己当成了盘中餐吗?大多数蛇用热感来寻找猎物,所以它们自己的尾巴正常情况下不会吸引它们的注意力。但也有一些蛇会通过快速摆动尾巴来吸引猎物。有些蛇甚至在兴奋的时候也会这样做。蛇的大脑很小,它们的条件反应能力比主动性更强,所以这个动作能吸引它们的眼球,让它们认为自己的尾巴‘猎物’。因此蛇虽然有时会吃掉自己,但这并不是故意的。我们身边的动物呢?特别是,哺乳动物会吃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吗?一只家猫正在吃自己的胎盘。哺乳动物经常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吃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包括雌性动物(比如猫)在分娩后会吃掉自己的胎盘。这种行为很常见,大多数哺乳动物在分娩过程中会吃胎盘和羊水,食胎盘(吃胎盘)可能对刚生完孩子的动物能起到镇痛的作用。其实有一种更复杂的哺乳动物,也偶尔会吃胎盘。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人类的食胎盘行为,发现这种情况相当罕见。这也是一种相对现代的现象,但是有些医学从业者和健康专家们将其宣传为自然和传统。在不同文化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人类母亲有这样做的历史记录。这种行为似乎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现象,首先发生在西方文化中。目前还发现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食用胎盘对人体健康有益。食胎盘的倡导者经常引用动物研究作为对人类有益的支持,但这些益处,包括预防产后抑郁、增加泌乳和能量,还没有在动物研究中得到研究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