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时间:2023-06-17 02:57:00编辑:奇事君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官吏的一种考试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对古今中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举制度的影响及弊端,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科举制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制度使得社会身份不再世袭,为封建社会各阶层间的人员流动提供了条件.科举制度使得贫苦孩子可以靠勤奋读书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成为统治集团的一员.

2、加强了中央的集权和专制,消灭了士族制度.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其最终目的还在于在于巩固帝王的中央集权.科举制度消灭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士族制度,从此贵族阶层再也无法与君权抗衡.

3、促进了中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科举制度对知识的普及起了一定作用,从而增加了社会中知识分子的比例.

4、科举制度摧毁了中国文人的独立人格与自由思想,为专制政权输送了大量经世愚民的官僚.

5、科举制度开启了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官员选拔制度.

6、科举制度同时也影响到中国当时的很多附属国的官员选拔制度,比如:高丽、越南等国!

二、消极影响

(1)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2)由于入仕途径单一,只有通过科举考试的人才能做官,而很多人又有做官就能发财的想法,所以导致追求部分士人产生了畸形的价值观,从而催生一些家庭和社会悲剧。

(3)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

三、对外国的影响

中国科考制度对欧美国家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欧美人把科举这一中国人发明的选拔人才方式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让中国这位发明者反过头来要学习、“取经”的考试模式。

科举制度的弊端

一、科举制度是统治阶级奴化臣民的工具。

科举制度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历史产物,通过科举考试授予官职,将读书人培养成为忠实于朝廷,忠于皇帝的奴仆。尤其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和形式上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备,造成官员人数剧增,官职冗杂,官僚机构庞大,相反行政效率低下的现象。由于科举考试重才能轻德行,仅仅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地位的工具而已,失去了选拔优秀人才的意义。

二、科举考试内容单一,知识结构僵化。

科举考试规定必须学习儒学经典,考试内容多是《四书》、《五经》、策论和诗赋等,读书人所学内容均以科考为目的。因此大多数读书人为了仕途,把学习的精力都集中在儒学经典上,对于其他自然科学的知识毫不关心,使我国自然科学领域发展迟缓,逐渐与注重科技发展的西方国家拉开差距。考试内容单一还导致录取的官员知识结构狭窄僵化,思想被禁锢,甚至胸襟狭隘、目光短浅,大部分都脱离现实,只注重理论思辨。

三、科举制度推崇的官本位思想扭曲了文人的价值观。

科举制度把读书与做官联系起来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读书就是为了做官”的思想,知识分子把当官作为自己毕生的价值追求和人生奋斗目标,才会出现有些读书人终其一生都在考试的现象。这种价值观还导致很多人为了做官不择手段,徇私舞弊越演越烈,这类考生即便考中,也只是沉迷于功名利禄,声色犬马之中,很难有所作为,失去了读书教育的真正目的。

科举制的作用

首先,科举制度是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无论谁,都可以进行考试,寒门学子亦可以凭借科举考试来展现抱负,进入朝堂,推动了阶级的流动性,打击了士族家族,同时也是巩固了中央集权,殿试是皇帝选举出来的人才,更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

但随着明清时期,科举内容改为八股文,以四书五经取题,不允许自由发挥,格式字数规范,大大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科举制也就由此衰败。

科举制度的影响及弊端

上一篇:描写春天的诗歌

下一篇:独怆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