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一物理期末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
1.下列各种情况,可以把研究对象看做质点的是( )
A.研究小木块的翻倒过程 B.讨论地球的公转
C.比赛时,运动员分析乒乓球的运动 D.计算整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
2.惠东高级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10.4 m/s B.10 m/s
C.10.2 m/s D.10.3 m/s
3.伽利略在对运动的研究过程中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的核心是把( )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
A.猜想 B.假说 C.实验 D.思辨
4.下列图中能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是( )
5.如图所示,物体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线由A运动到C,则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
A.0,0 B.4R,4R C.4R,2πR D.4πR,4R
6.如图所示,两辆车在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
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C.物体重心的位置只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D.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7.如图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用手托住,让它们静靠在竖直墙边,然后释放,它们同时沿墙面向下滑,已知mA>mB,则物体B( )
A.只受重力一个力
B.受到重力和 一个摩擦力
C.受到重力、一个弹力和一个摩擦力
D.受到重力、一个摩擦力和两个弹力
8.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方向和它们的弹力方向垂直
B.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和它们间的压力一定成正比
C.在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可以存在静摩擦力,且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
9.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结果正确是( )
A.t=1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t=5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
C.第3s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
D.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总位移为12 m
1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甲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D.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11. 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木块在质量为m2的长木板上向右滑行,木块同时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 )
A.木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B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2(m1+m2)g
C.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μ1m1 g
D.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12.正确反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图象是(g取10 m/s2)(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共16分)
13.(8分)(2014秋成都期中)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
(1)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 .
A交流电源 B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2)实验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 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滑轮处
C.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D.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3)如图所示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5个点取为一个计数点,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共7个计数点,测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4=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14.(4分)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 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18m/s,此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m/s2,10s末的速度为______m/s.
15. (4分)四块相同的木块竖直地紧挨着固定在地面上,一颗子弹水平地从第一块射入,恰好从第四块穿出,设子弹在整个过程中做匀减速线运动,则子弹穿过这四块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三. 解答题(共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16.(10分)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但由于发动机故障而发射失败,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求:(已知 ,g取10米/秒2)
(1)火箭上升过程中离地面的高度.
(2)火箭从发射到落地总共经历的时间.
17(12分).有一根长L=5m的铁链悬挂在某楼顶上,楼中有一窗口,窗口上沿离铁链的悬点H=25m.当铁链从静止开始下落后始终保持竖直,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
(1)铁链的下端A下落到窗口的上沿B时,铁链的速度大小;
(2)接着铁链经过整个窗口用了t=0.3s的时间,窗口的高度h为多少?
18.(14分)一辆摩托车行驶的速度为30m/s.现让该摩托车从静止出发,要在200s内追上它前方相距200米、正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求:
(1)该摩托车 在行驶过程中,至少应具有多大的加速度?
(2)该摩托车在追上汽车之前二者相距的距离?
高一物理答案
答案:1.【答案】:B 【解析】:地球围绕 太阳公转,在研究其运动轨迹时地球的大小形状对整个轨迹的研究近似无影响,可以看成质点.
2. 【答案】:B 【解析】:平均速度为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百米比赛位移为100 m,时间为10 s,所以平均速度为10 m/s.故选B.
3. C【考点】物理学史.【分析】教材中介绍了伽利略对落体规律的研究以及“理想斜面实验”,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明确伽利略所创造的这一套科学研究方法.
【解答】解: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运用实验验证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了落体运动的规律,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伽利略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开辟了崭新的研究物理的方法道路,同学们要从中汲取营养,提高科学素质.
4. A【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当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v﹣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解答】解:A、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故C错误;
D、物体沿负方向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5.C 【考点】位移与路程.
【分析】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解答】解:物体运动的起点是A,终点是C,则位移大小等于AC,即大小x=4R,路程S=2πR.
故选:C.
6. 【答案】:A 【解析】: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但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的重心,重力的方向总是和水平面垂直,是竖直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所以A正确,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汽车(包括货物)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发生了变化,重心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D错误
7. 【答案】:A 解析:在竖直方向上A、B两物体都做自由落体运动,故B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8. 【答案】: B 【解析】:选B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弹力方向垂直接触面,且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A正确;静摩擦力与压力没有关系,B错误;静摩擦力可以产生在运动的物体间,且静摩擦力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C正确,滑动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D正确
9. 【解答】解:A、在0~2s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为 a= = =1.5m/s2.故A错误.
B、在3~7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为 a′= = =﹣0.75 m/s2,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故B正确.
C、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 x=vt=3×1=3m,故C错误.
D、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总位移等于梯形面积大小,为 x= =12m.故D正确.
故选:BD
10. 【解答】解:AB、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 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可知,甲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乙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B正确.
C、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到达同一位置,即相遇,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在t2时刻甲、乙两物体在不同位置,没有相遇,故D错误.
故选:BC
11. 【考点】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专题】摩擦力专题.
【分析】以木板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求出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当改变F的大小时,分析m对M的摩擦力能否大于地面对木板的静摩擦力,判断木板能否运动.
【解答】解:A、对木板:水平方向受到木块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1和地面的向左的静摩擦力f2,f1=μ1mg,由平衡条件得:f2=f1=μ1mg.故A错误,C正确.
B、由于木板相对于地面是否刚滑动不清楚,地面的静摩擦力不一定达到,则木板受到地面的 摩擦力的大小不一定是μ2(m+M)g.故B错误.
D、由题,分析可知,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f1不大于地面对木板的静摩擦力,当F改变时,f1不变,则木板不可能运动.故D正确.
故选:CD.
12. 【答案】: BD 【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s=12gt2,选项A错误;由速度公式v=gt,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选项D正确
13. 【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专题】实验题.
【分析】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根据纸带上相邻点的距离间隔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小车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关系.
【解答】解:(1)AC 实验使用的电源必须是交流电源,故A正确,B错误;
刻度尺要用来测量纸带的点之间的距离,所以必须要有刻度尺,故C正确;
打点计时器本身就是计时的仪器,所以不需要秒表,故D错误;
物体的质量不需要知道,所以不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故E错误. 故选:AC.
(2)AD 在实验时,应该先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并且要将接好纸带的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所以AD正确;故选:AD.
(3)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4= =0.41m/s,
由于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不等,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
a= =0.76m/s2.
故答案为:(1)AC (2)AD (3)0.41; 0.7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纸带的处理问题,
对于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不等时,我们可以采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可以减小误差.
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有效数字的保留.
14. 【解答】解:因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可知物体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4.5s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可知:
v4.5=18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有:
v4.5=4.5a
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
所以物体在10s末的速度v10=at=4×10m/s=40m/s
故答案为:4,40
15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分析】在解匀减速直线运动题目时,由于初速度不等于零,在用公式解题时,方程组非常难解,这时我们可以用逆过程解题,相当于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依次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
【解答】解: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做匀减 速直线运动到零,采取逆向思维: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时间之比为1:( ﹣1):( ﹣ ):( ﹣ ),
所以子弹依次在每块木块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 ):( ﹣ ):( ﹣1):1;
故答案为:(2﹣ ):( ﹣ ):( ﹣1):1.
【点评】在研究匀减速直线运动,且末速度为零时,合理运用逆过程可以使题目变得简单易做.要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三计算题
16.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分析】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运用匀变速直线的基本公式即可解题.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当火箭上升25s时离地面,位移等于几个图形的面积,则
x= m
(2)火箭上升25s后从450m处自由下落,由x= 得:
t2= 所以总时间t=t1+t2=34.48s
答:(1)火箭上升过程中离地面的高度为450m.(2)火箭从发射到落地总共经历的时间为34.48s.
【点评】速度﹣时间图象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要结合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来进行分析.
17.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自由落体运动.
【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铁链的下端A下落到窗口的上沿B时,铁链的速度;
(2)结合铁链的位移,运用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窗口的高度.
【解答】解:(1)铁链的下端到达窗口上沿时速度
由 V2=2g(H﹣L)
代入数据解得: =20m/s
(2)继续下落
由
代入数据解得:h=1.45m
答:(1)铁链的下端A下落到窗口的上沿B时,铁链的速度大小为20m/s;
(2)窗口的高度为1.45m.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结合运动学公式和推论灵活求解.
18【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摩托车追上汽车,根据位移关系,求出加速度,然后讨论摩托车有无超过速度,若超过速度,知摩托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进行追赶,根据位移关系,从而求出摩托车的最小加速度.
(2)当达到共同速度时,两车相距最远.
【解答】解:(1)假设摩托车一直匀加速追赶汽车,则: ,
代入数据解得a=0.21m/s2,
摩托车追上汽车时的速度:
v=at=0.21×200m/s=42m/s>30m/s,
所以摩托车不能一直匀加速追赶汽车,应先匀加速到速度再匀速追赶.
,
vm=at1,
联立解得a=0.25m/s2.
(2)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
则相距的最远距离 = .
答:(1)该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至少应具有0.25m/s2的加速度.
(2)该摩托车在追上汽车之前二者相距的距离为1000m.
【点评】关于追及问题,抓住两个关系:一是位移关系,二是时间关系,一个临界即速度相等时, 然后利用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高一的期末考试就要来了,物理还没复习的同学,抓紧时间多做几份物理试卷吧。下面由我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试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30分)
1.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牛顿认为,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
C.伽利略认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
D.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2.重150N的光滑球A悬空靠在墙和木块B之间,木块B的重力为1500N,且静止在水平地板上,如图所示,则( )
A.墙所受压力的大小为 N
B.木块A对木块B压力的大小为150N
C.水平地板所受的压力为1500N
D.水平地板对木块B没有摩擦力
3. 一条大河两岸平直,河水流速恒为v,一只小船,第一次船头正对河岸,渡河时间为t1;第二次行驶轨迹垂直河岸,渡河时间为t2.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恒为 ,则t1 :t2等于( )
A. B. C. D.
4.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如图甲所示的xOy平面上运动,在x轴方向上的v-t图象和在y轴方向上的位移—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2 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物体的初速度为8 m/s
C. 2 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
D. 前2 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8N
5.如图,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s=3.5 m,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工件滑上A端的瞬时速度vA=4 m/s,达到B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B,g=10m/s2,则( )
A. 若传送带不动,则vB=4m/s
B. 若传送带以速度v=4 m/s逆时针匀速转动,vB=3 m/s
C. 若传送带以速度v=4 m/s逆时针匀速转动,vB=4 m/s
D. 若传送带以速度v=2 m/s顺时针匀速转动,vB=2 m/s
6.如图所示为四分之一圆柱体OAB的竖直截面,半径为R,在B点上方的C点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轨迹恰好在D点与圆柱体相切,OD与OB的夹角为60°,则C点到B点的距离为( )
A. B. C. D.R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7.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可以不变,但速度方向一定改变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不为零,其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
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恒定
8.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在0~6 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
B. 在0~6 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30 m
C. 在0~4 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 m/s
D. 在4~6 s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9.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悬点相同,如图所示,A运动的半径比B的大,则( )
A.A所需的向心力比B的大
B.轻质细线对B的拉力比细线对A拉力大
C.A的角速度比B的大 D.A、B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10.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1=2 kg、m2=3 kg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大小为F=30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m1上,弹簧测力计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当系统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0 N
B.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8 N
C. 在突然撤去F的瞬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D. 在突然撤去F的瞬间,m1的加速度不变
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试卷非选择题
三、实验题(按要求作答,共18分)
11.(8分) 某同学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6个点A、B、C、D、E、F,相邻两个点之间都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各相邻点间的距离依次是2.00cm,3.00cm,4.00cm,5.00cm,6.00cm.根据学过的知识可以求出小车在B点的速度为vB=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
在做实验时,某同学不慎将已平衡好摩擦力的长木板下面垫的小木片向远离定滑轮端移动一段距离而没有发现,那么描绘出来的a﹣F图象应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A. B. C. D.
12.(10分)图甲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
(1)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相同
C.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
D.将小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2)图乙是通过频闪照相得到的照片,每个格的边长L=5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所示,则该频闪照相的周期为 ___s,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m/s;小球做平抛运动抛出点的坐标x=______cm,y=______cm.(g=10m/s2).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5 kg的物体,它受到沿水平方向25 N的拉力时,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大小变为50 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时,物体的加速度多大?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时,2 s内物体的位移多大?
(sin53°= 0.8,g取10 m/s2)
14.(10分)如图所示,水平转盘上放有质量为m的物体(可视为质点),连接物体和转轴的绳子长为r,物体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其压力的μ倍,转盘的角速度由零逐渐增大,求:
(1)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零时的最大角速度;
(2)当角速度为 和 时,绳子对物体拉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15.(12分) 如图所示,轨道ABCD的AB段为一半径R=0.2m的光滑1/4圆形轨道,BC段为高为h=5 m的竖直轨道,CD段为水平轨道.一质量为0.2 kg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为2 m/s,离开B点做平抛运动(g=10 m/s2),求:
(1)小球离开B点后,在CD轨道上的落地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
(2)小球到达B点时对圆形轨道的压力大小;
(3)如果在BCD轨道上放置一个倾角θ=45°的斜面(如图中虚线所示),那么小球离开B点后能否落到斜面上?如果能,求它第一次落在斜面上的位置距离B点有多远;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16.(10分)如图所示,质量m=1 kg的物块A放在质量M=4kg木板B的左端,起初A、B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现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在木板B上,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求:
(1)能使AB发生相对滑动的F的最小值;
(2)若F=24N,作用1s后撤去,要想A不从B上滑落,则木板至少多长?
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试卷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D B A BD CD AD BC
11. 0.25 (2分) 1.0 (2分) B (4分)
12. ABC (4分) 0.1 (2分) 1.5 (2分) -5 5 (2分)
13. 由题意知,由平衡条件可得:
F1=Ff1①
FN=mg②
Ff1=μFN③
由①②③式得μ=0.5 ……………………(3分)
当拉力F2=50 N时,物体受力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2cos 53°-Ff2=ma④
FN′+F2sin 53°-mg=0⑤
Ff2=μFN′⑥
由④⑤⑥式得:
a= =5 m/s2 ……………………(5分)
2 s内位移x= at2=10 m. ……………………(2分)
14.(1)当恰由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时,绳子拉力为零且转速达到最大,
设转盘转动的角速度为ω0,则μmg= ,得ω0= ……………………(4分)
(2) 当ω= 时,ω<ω0,此时静摩擦力足够提供向心力,F=0………………(3分)
当ω= 时,ω>ω0,此时绳子的拉力F和最大静摩擦力共同提供向心力,
F+μmg=mω2R 得F= μmg. ………………(3分)
15.(1)设小球离开B点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1,落地点到C点距离为s
由h= gt 得:t1= =1 s
x=vBt1=2 m ………………(3分)
(2)小球到达B点时受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弹力F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知
F向=F-G=m
解得F=6 N ………………(3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小球到达B点时对圆形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 N …………(1分)
(3)如图,斜面BEC的倾角θ=45°,CE长d=h=5 m, d>x,所以小球离开B点后能落在斜面上.
假设小球第一次落在斜面上F点,BF长为L,小球从B点到F点的时间为t2
Lcosθ=vBt2①
Lsinθ= gt ②
联立①②两式得t2=0.4 s
L≈1.13 m. ………………(5分)
16.(1)当AB保持相对静止时,两者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此时A、B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物体相对静止.
对A μmg=mam 得am=4 m/s2
对AB整体 Fmin=(M+m)am 得 Fmin=20N ………………(3分)
(2)设F作用在B上时,A、B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撤去F时速度分别为v1、v2,撤去外力F后加速度分别为a1′、a2′。
对A μmg=ma1 得a1=4 m/s2
由速度公式得v1=a1t1=4 m/s
对B F-μ1mg=Ma2 得a2=5m/s2
由速度公式得 v2=a2t1=5 m/s ………………(2分)
撤去外力后:a1′=a1=4 m/s2
a2′= =1m/s2
经过t2时间后AB速度相等 v1+a1′t2=v2-a2′t2
代入数据解得t2=0.2 s
则共同速度v3=v1+a1′t2=4.8m/s ………………(3分)
从开始到AB相对静止.AB的相对位移即为木板最短的长度L
L=xB-xA= + - a1(t1+t2)2=0.6 m ………………(2分)
猜你喜欢:
1. 高一物理必修一测试题
2. 高一年级必修1物理期中试卷
3. 高一物理必修1期中考试测试题
4. 2016高一必修一物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5. 2016高一物理期末考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