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器增益

时间:2024-03-11 20:17:29编辑:奇事君

放大器的增益是多少,如何计算?

放大器的增益为33.9794lg 底数为10的指数如10^2=100 (10的平方=100) lg100=210^3=1000 (10的三次方=1000) lg1000=310^4=10000 lg10000=410^1=10 lg10=110^0=1 lg0=120lg*50=20*1.699=33.9794放大器是能把输入讯号的电压或功率放大的装置,由电子管或晶体管、电源变压器和其他电器元件组成。用在通讯、广播、雷达、电视、自动控制等各种装置中。扩展资料:放大器的用途:主要用于检测信噪比很低的微弱信号。即使有用的信号被淹没在噪声信号里面,即使噪声信号比有用的信号大很多,只要知道有用的信号的频率值,就能准确地测量出这个信号的幅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放大器

求运算放大器的增益计算过程?

  运算放大器的增益计算过程:  运放如图有两个输入端a(反相输入端),b(同相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o。也分别被称为倒向输入端非倒向输入端和输出端。当电压U-加在a端和公共端(公共端是电压为零的点,它相当于电路中的参考结点。)之间,且其实际方向从a 端高于公共端时,输出电压U实际方向则自公共端指向o端,即两者的方向正好相反。当输入电压U+加在b端和公共端之间,U与U+两者的实际方向相对公共端恰好相同。为了区别起见,a端和b 端分别用"-"和"+"号标出,但不要将它们误认为电压参考方向的正负极性。电压的正负极性应另外标出或用箭头表示。反转放大器和非反转放大器如下图:  一般可将运放简单地视为:具有一个信号输出端口(Out)和同相、反相两个高阻抗输入端的高增益直接耦合电压放大单元,因此可采用运放制作同相、反相及差分放大器。  运放的供电方式分双电源供电与单电源供电两种。对于双电源供电运放,其输出可在零电压两侧变化,在差动输入电压为零时输出也可置零。采用单电源供电的运放,输出在电源与地之间的某一范围变化。运放的输入电位通常要求高于负电源某一数值,而低于正电源某一数值。经过特殊设计的运放可以允许输入电位在从负电源到正电源的整个区间变化,甚至稍微高于正电源或稍微低于负电源也被允许。这种运放称为轨到轨(rail-to-rail)输入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两个输入端的信号电压差成正比,在音频段有:输出电压=A0(E1-E2),其中,A0 是运放的低频开环增益(如 100dB,即 100000 倍),E1 是同相端的输入信号电压,E2 是反相端的输入信号电压。  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是具有很高放大倍数的电路单元。在实际电路中,通常结合反馈网络共同组成某种功能模块。它是一种带有特殊耦合电路及反馈的放大器。其输出信号可以是输入信号加、减或微分、积分等数学运算的结果。 由于早期应用于模拟计算机中,用以实现数学运算,故得名“运算放大器”。运放是一个从功能的角度命名的电路单元,可以由分立的器件实现,也可以实现在半导体芯片当中。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大部分的运放是以单芯片的形式存在。运放的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当中。

放大电路中为什么一般都要引入负反馈

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一般来说负反馈是为了电路能稳定工作,通常用在放大电路。而正反馈是激励电路工作,通常用在振荡电路。1、负反馈可以大大提高增益乃至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实现自动控制;2、负反馈可以扩展通频带;3、可以改变输入输出阻抗,使系统更有利于推动后面的负载;负反馈的取样一般采用电流取样或电压取样。因为负反馈有其独特的优点,在实际放大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改变了放大器的性能。采用负反馈使得放大器的闭环增益趋于稳定,消除了开环增益的影响。电子线路中阻抗匹配是一重要问题,负反馈还影响着放大器输入和输出阻抗,电压混合使输入阻抗增高,电流混合使输入阻抗降低; 电流取样使输出阻抗增高,电压取样使输出阻抗降低。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负反馈

负反馈放大电路写出增加频率范围的方法

负反馈放大电路写出增加频率范围的方法:要增加电路的频率范围,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增加负反馈电路,降低电路增益来得到较高的频率范围。在实际放大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负反馈使得放大器的闭环增益趋于稳定,消除了开环增益的影响。展宽放大器的频带,使得放大器的幅频特性变得比较平坦。因此,负反馈可大大提高放大器的放大质量,改善许多性能指标,而且反馈越深,改善的程度也愈大。含义反馈放大器可用方框图表示,X可以代表信号电压也可以代表信号电流(信号只包括中频段,不包括低频段和高频段,因此X上面不打点,不用复数表示)。Xi为反馈放大器的输入信号,Xf为反馈放大器的反馈信号,Xd为基本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Xo反馈放大器的输出信号,A为基本放大器的放大倍数,F为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

上一篇:describe名词

下一篇:后宰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