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
其一、韩信不是“自己人”。韩信曾经是项羽的手下,在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投奔了项梁,但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刘邦入蜀后,经萧何极力引荐,韩信离楚归汉,被刘邦授上将军印。因此,刘邦对韩信始终心存芥蒂,担心他终有一天会谋反。其二、韩信在楚汉争霸中犯下三罪。一是荥阳事件。汉高祖五年(前204),刘邦被楚军围困于荥阳,日夜望韩信率军来援,但韩信却致书刘邦,请封假齐王,这就是赤裸裸的要挟。刘邦强压心头怒火,给了他一个正宗齐王的头衔。韩信方才出兵救援。二是郦食其事件。刘邦在攻打齐国时,派出郦食其出使齐国,劝齐王投降。在军事外交的双重压力之下,齐王决定归顺刘邦,双方谈好条件,只等刘邦接收土地和军队。但韩信却置若罔闻,继续攻打齐国,导致齐王以为自己受骗,勃然大怒,杀了郦食其,打乱了刘邦的战略部署。三是钟离昧事件。在韩信被刘邦分封到楚国后,他居然收留了刘邦通缉的要犯钟离昧。须知刘邦曾数次被钟离昧击败,恨之入骨。在刘邦多次要求韩信交出钟离昧后,韩信才犹豫再三地让钟离昧自尽。这次事件彻底激怒了刘邦,公元前201年,终将其拿下,贬为淮阴侯,扣留在都城洛阳。其三、功高震主。韩信的功劳大家都知道,他被誉为刘邦武将中的第一功臣。对于这样有威望的大将,刘邦非常害怕他会谋反。韩信的军事才能卓越,如果刘邦死了之后,谁能驾驭得了,为刘氏江山计,也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计,韩信必然成为刘邦“家天下”的牺牲品。由此,韩信功高于世,却落个如此下场,只留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语以警醒后人。韩信的典故:一、赌神韩信爷韩信爷一身戎马,擅长带兵,相传系以「设赌安军心」之举,常在士卒困乏之时,以赌来激励精神,刺激士气;因之,官兵乐为其用,屡战屡胜。韩信以「赌」为致胜之说,流传民间,遂被奉为「赌神」祀之,赌博场所并奉为祖师爷。故许多祈求偏财运之信众,亦深感韩信爷降福之灵验,迳往神前诚祷祝之。二、仓神韩王爷仓神又称廒神、苍王、仓官,最早的仓神是天上的仓星,后来慢慢的被人格化,因韩信在历史上知名度比较高,他曾做过管粮的小官,功高盖世,却惨遭杀害,后人出于对他的悲惨遭遇的同情,而把他奉为仓神和粮行的祖师爷。
刘邦为什么要杀韩信?
一、韩信的军事能力太强韩信,不世出的军事奇才,后世称为“兵仙”。刘邦死的时候,韩信如果活着,此时35岁正值壮年。张良是谋士,没有当老大的实力和野心,对他而言,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已经实现人生抱负,没有再起兵造反的理由。萧何在刘邦队伍中的角色负责后勤和行政。最初起兵时,萧何的官职高于刘邦,但他从始至终坚定拥护刘邦,原因就是他认为自己不具备当老大的能力,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很清晰。这两人都是一介书生,对刘邦没有实质的威胁。二、韩信情商低刘邦称帝后,张良进入了半归隐的状态,对国家朝政不闻不问,将精力用于求仙问道,用行动向刘邦证明了他没有政治野心。萧何虽然官至丞相,但做人行事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即便如此,刘邦仍不时敲打萧何。和他们两人相比,韩信的情商简直负分。楚汉之争时,刘邦陷入苦战,韩信向他索要齐王的封号。刘邦虽迫于形势同意,但内心却十分不满。刘邦称帝后,韩信还私自收留刘邦通缉的项羽旧部。刘邦本来就忌惮韩信,这不是明摆着有造反的意图吗?由此可见,韩信的政治觉悟实在不合格。三、功高震主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平定三秦,背水一战击败赵国,伐齐击溃龙且二十万大军,四面楚歌十面埋伏在垓下击败项羽。刘邦的天下可以说有一半是韩信打下来的,这件事刘邦清楚,天下人也清楚。司马迁称韩信为刘邦的周公,即是肯定了他的功劳。而且皇帝想杀一个人,从来就不需要理由,有没有造反的实力和动机不重要。对皇帝而言,皇位和权力才是最重要的。扩展资料:韩信刚来刘邦这里不久就帮刘邦化解了一个巨大的危机,当刘邦被困于蜀地之时,他出了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一招直接骗过了天下人,并且让刘邦出了蜀地,从此刘邦如蛟龙入海再也没人挡得住。而在此之后,韩信跟赵国齐国分别打过仗,并且都是以弱胜强,刘邦每见一次韩信,除了会夸赞一下对方的功绩之外,同时他还会从韩信手中分兵,毕竟韩信自己是臣,所以他好不容易创建的兵力经常会被刘邦给分走。韩信之所以愿意给人,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信服刘邦并且把对方当成了自己主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韩信就算部队很少,也有着必胜的把握,韩信曾经用2000士兵对付了齐国10万,他依靠着2000士兵去分别拉人,而选兵的策略是多多益善,很快他就聚集了大军,虽然不到10万,但通过韩信的计策还是将齐国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