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息安全,包含哪些方面?
信息安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管理上的安全保护,为的是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1、新数据、新应用、新网络和新计算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信息安全的方向和热点给未来带来新挑战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信息安全带来更大的挑战。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等众多领域得到应用。物联网中的业务认证机制和加密机制是安全上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也是信息安全产业中保障信息安全的薄弱环节。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是移动终端存储的隐私信息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大。2、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信息安全更关注防御、应急处置能力,但是,随着云安全服务的出现,基于软硬件提供安全服务模式的传统安全产业开始发生变化。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兴起的新形势下,简化客户端配置和维护成本,成为企业对新的网络安全需求,也成为信息安全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3、未来,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是从传统安全走向融合开放的大安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网络边界不复存在,给未来的互联网应用和业务带来巨大改变,给信息安全也带来了新挑战。融合开放是互联网发展的特点之一,网络安全也因此变得正在向分布化、规模化、复杂化和间接化等方向发展,信息安全产业也将在融合开放的大安全环境中探寻发展。
什么是信息安全,包含哪些方面?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是在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技术、管理、工程和人员等方面提出安全保障要求,确保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降低安全风险到可接受的程度,从而保障系统实现组织机构的使命。所有信息处理调用的指令,包括指示和控制计算机硬件的操作性指令(程序)和信息处理中使用的过程指令。程序包括操作系统程序、电子表格程序、文字处理程序等。过程包括数据输入流程、错误改正流程、数据传送流程等。数据资源包括:由数字、字母以及其他字符组成,描述组织活动和其他事情的字母数字型数据;句子与段落组成的文本数据;图形和图表形式的图像数据;记录人与其他声音的音频数据。满足不同需求的、具有各种功能的信息系统构成了信息化社会的基础,它提高了社会各个行业和部门的生产和管理效率,方便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前进。(1)风险信息安全风险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信息系统自身存在的漏洞和来自系统外部的威胁。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中存在具有特定威胁动机的威胁源,通过使用各种攻击方法,利用信息系统的各种脆弱性,对信息系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由此引发信息安全问题和事件。(2)保障信息安全保障就是针对信息系统在运行环境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制定信息安全保障策略,在策略指导下,设计并实现信息安全保障架构或模型,采取技术、管理等安全保障措施,将风险控制到可接受的范围和程度,从而实现其业务使命。(3)使命描述了信息系统在设计、执行、测试、运行、维护、废弃整个生命周期中运行的需求和目标。信息系统的使命与其安全保障密不可分,需要通过信息系统安全措施来保障目标的正确执行。随着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及运行环境的变化,安全保障也需要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从而保障信息系统的正确运行。风险管理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方法。信息安全保障应当以风险管理为基础,针对可能存在的各种威胁和自身弱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信息安全不是追求绝对的安全,追求的是可管控的安全风险。最适宜的信息安全策略就是最优的风险管理对策,这是一个在有限资源前提下的最优选择问题。信息系统防范措施不足会造成直接损失,会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也就是说,信息安全保障的问题就是安全的效用问题,要从经济、技术、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上做出权衡和取舍。
简答什么是信息安全
问题一:简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大到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务至少应该包括支持信息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重要性
积极推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它的普遍性、共享性、增值性、可处理性和多效用性,使其对于人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信息安全性的含义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信息安全是任何国家、 *** 、部门、行业都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安全战略。但是,对于不同的部门和行业来说,其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和重点却是有区别的。 我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各方面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并要求大容量、高效率地传输这些信息。为了适应这一形势,通信技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爆炸性发展。目前,除有线通信外,短波、超短波、微波、卫星等无线电通信也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与此同时,国外敌对势力为了窃取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秘密信息,运用侦察台、侦察船、侦察机、卫星等手段,形成固定与移动、远距离与近距离、空中与地面相结合的立体侦察网,截取我国通信传输中的信息。 从文献中了解一个社会的内幕,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在20世纪后50年中,从社会所属计算机中了解一个社会的内幕,正变得越来越容易。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正把 信息安全策略
日益繁多的事情托付给计算机来完成 ,敏感信息正经过脆弱的通信线路在计算机系统之间传送,专用信息在计算机内存储或在计算机之间传送,电子银行业务使财务账目可通过通信线路查阅,执法部门从计算机中了解罪犯的前科,医生们用计算机管理病历,所有这一切,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能在对非法(非授权)获取(访问)不加防范的条件下传输信息。 传输信息的方式很多,有局域计算机网、互联网和分布式数据库,有蜂窝式无线、分组交换式无线、卫星电视会议、电子邮件及其它各种传输技术。信息在存储、处理和交换过程中,都存在泄密或被截收、窃听、窜改和伪造的可能性。不难看出,单一的保密措施已很难保证通信和信息的安全,必须综合应用各种保密措施,即通过技术的、管理的、行政的手段,实现信源、信号、信息三个环节的保护,藉以达到秘密信息安全的目的。
问题二:信息安全的三大基本属性是什么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保密性(Confidentiality)
即保证信息为授权者享用而不泄漏给未经授权者。
(2)完整性(Integrity)
即保证信息从真实的发信者传送到真实的收信者手中,传送过程中没有被非法用户添加、删除、替换等。
(3)可用性(Availability)
即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随时为授权者提供服务,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合理的拒绝。
(4)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即出于国家和机构的利益和社会管理的需要,保证管理者能够对信息实施必要的控制管理,以对抗社会犯罪和外敌侵犯。
(5)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
即人们要为自己的信息行为负责,提供保证社会依法管理需要的公证、仲裁信息证据。
这应该是较新的定义,我就是这个专业的。基本属性的话就是保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
问题三:简述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五个基本要素? 可用性(Availability):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时可访问资源和服务。可用性是指无论何时,只要用户需要,信息系统必须是可用的,也就是说信息系统不能拒绝服务。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向用户提供所需的信息和通信服务,而用户的通信要求是随机的,多方面的(话音、数据、文字和图像等),有时还要求时效性。网络必须随时满足用户通信的要求。攻击者通常采用占用资源的手段阻碍授权者的工作。可以使用访问控制机制,阻止非授权用户进入网络,从而保证网络系统的可用性。增强可用性还包括如何有效地避免因各种灾害(战争、地震等)造成的系统失效。
绩 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可靠性是网络安全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网络不可靠,事故不断,也就谈不上网络的安全。目前,对于网络可靠性的研究基本上偏重于硬件可靠性方面。研制高可靠性元器件设备,采取合理的冗余备份措施仍是最基本的可靠性对策,然而,有许多故障和事故,则与软件可靠性、人员可靠性和环境可靠性有关。
完整性(Integrity):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的特性。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实体或进程,并且能够判别出实体或进程是否已被篡改。即信息的内容不能为未授权的第三方修改。信息在存储或传输时不被修改、破坏,不出现信息包的丢失、乱序等。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保密性是指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或进程。即信息的内容不会被未授权的第三方所知。这里所指的信息不但包括国家秘密,而且包括各种社会团体、企业组织的工作秘密及商业秘密,个人的秘密和个人私密(如浏览习惯、购物习惯)。防止信息失窃和泄露的保障技术称为保密技术。
不可抵赖性(Non-Repudiation):也称作不可否认性。不可抵赖性是面向通信双方(人、实体或进程)信息真实同一的安全要求,它包括收、发双方均不可抵赖。一是源发证明,它提供给信息接收者以证据,这将使发送者谎称未发送过这些信息或者否认它的内容的企图不能得逞;二是交付证明,它提供给信息发送者以证明这将使接收者谎称未接收过这些信息或者否认它的内容的企图不能得逞。
问题四:简述什么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具体分为哪几级? 指对国家安全、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 *** 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处置。
等级保护分五级,最低一级最高五级:
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
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
第三级:安全厂记保护级;
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
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
至于其每一级的解释简单点来比喻的话,你可以这样想,一般县级普通系统算1-2级左右,地市2级偏多,重要点的大概3级,省厅大多数都到3级,重要点的可到4级,不过不多,国家部委4级开始多了,国家安全方面的五级。这样解释的话直观一些
问题五:请简述常用的信息安全防护方法 常用的信息安全防护方法:
1、禁用不必要的服务;2、按照补丁程序;3、安装安全防护产品;4、提高安全意识;5、养成良好的习惯;6、及时备份数据。
问题六:简述信息安全的特征 信息安全特性:
-攻防特性:攻防技术交替改进
-相对性:信息安全总是相对的,够用就行
-配角特性:信息安全总是陪衬角色,不能为了安全而安全,安全的应用是先导
-动态性:信息安全是持续过程
信息安全的六个方面:
- 保密性(C, confidentiality ):信息不泄漏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者过程的特性
- 完整性(I,integrity ):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 可用性(A, availability ):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应能存取所需的信息。
- 真实性:内容的真实性
- 可核查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访问控制即属于可控性。
- 可靠性:系统可靠性
问题七:简答题 什么是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是保证网络安全、可靠、高效和稳定运行的必要手段。CIMS网络管理,就是通过监视、分析和控制CIMS网络,保证CIMS网络服务的有效实现。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网络复杂性的增加,网络管理已成为整个网络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使用角度,一个网络管理系统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①同时支持网络监视和控制两方面的能力;
②能够管理所有的网络协议;
③尽可能大的管理范围;
④尽可能小的系统开销;
⑤可以管理不同厂家的连网设备;
⑥容纳不同的网管系统。
目前,网络管理的标准主要有OSI的CIMP和IETF的SNMP。实质上,SNMP是CIMP的一种简化。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以及内联网在企业内的广泛应用,IETF的SNMP已成为企业网管理的主要协议。根据OSI的网络管理框架以及CIMS的网络特点,一个CIMS网络管理系统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1)失效管理失效管理是基本的网络管理功能,它是与失效检测、失效诊断和恢复等工作有关的部分,其目的是保证网络能够提供连续可靠的服务。CIMS网络服务的意外中断往往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在一个大型企业的CIMS网络中,发生失效故障,往往难以确定故障点,这就需要失效管理提供逐步隔离和最后定位故障的一整套方法和工具。一个好的故障管理系统应能及时地发现故障(包括通过分析和统计,发现潜在的故障),并精确地定位故障点。
(2)配置管理一个CIMS网络是由多种多样的设备连接而成的,这些设备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属性。所谓的配置管理就是定义、收集、监测和管理这些设备的参数,通过动态地修改和配置这些设备的参数,使得整个网络的性能得到优化。配置管理功能至少包括识别被管网络的拓扑结构、标识网络中的各个对象、自动修改设备的配置和动态维护网络配置数据库等。
(3)性能管理性能管理主要包括流量管理和路由管理,通过各种网络信息(流量、使用者、访问资源和访问频度等)的收集、分析和统计,平衡整个网络的负载,合理分配网络流量,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整个网络的吞吐率,避免网络超载和死锁的发生等。
(4)计费管理计费管理主要记录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计算使用网络资源的代价,控制用户过多占用网络资源,从而达到提高网络效率的目的。在网络资源有偿使用的情况下,计费管理功能能够统计哪些用户利用哪条通信线路传输了多少信息,访问的是什么资源等,因此,计费管理是商业化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网络管理功能。
(5)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以及网络管理系统本身不被未经授权地访问。网络安全管理主要包括授权管理、访问控制管理,以及安全检查跟踪和事件处理等。
ISO在ISO/IEC 7498-4文档中定义了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并被广泛接受。这五大功能是:
1、 故障管理(fault management)
故障管理是网络管理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用户都希望有一个可靠的计算机网络,当网络中某个部件出现问题时,网络管理员必须迅速找到故障并及时排除。
2、 计费管理
用来记录网络资源的使用,目的是控制和检测网络操作的费用和代价,它对一些公共商业网络尤为重要。
3、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同样重要,它负责初始化网络并配置网络,以使其提供网络服务。
4、 性能管理
不言而喻,性能管理估计系统资源的运行情况及通信效率情况。
5、 安全管理
安全性一直是网络的薄弱环节之一,而用户对网络安全的要求有相当高。...>>
问题八: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简答题目 1.(1)防火墙把未授权用户排除到受保护的网络之外,禁止危及安全的服务 进入或离开网络,防止各种IP盗用和路由攻击。
(2)防火墙可以监视与安全有关的事件。
(3)防火墙可以为几种与安全无关的因特网服务提供方便的平台。
(4)防火墙可以作为IPSec的平台。
2.明文:需要隐藏的消息。
密文:明文被变换成另一种隐藏的形式就称为密文。
密钥:决定从明文到密文的映射,加密算法使用的密钥为加密密钥,解密算法使用的密钥为解密密钥。
加密算法:对明文进行加密时采用的一组规则。
解密算法:对密文解密时采用的一种规则。
3.入侵检测技术的原理:
(1)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
(2)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
(3)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向相关人士报警;
(4)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
(5)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6)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4.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能够通过修改其他程序而“感染”它们的一种程序,修改后的程序里面包含了病毒程序的一个副本,能够继续感染其他程序。
5
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1.防火墙技术发展趋势
在混合攻击肆虐的时代,单一功能的防火墙远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而具备多种安全功能,基于应用协议层防御、低误报率检测、高可靠高性能平台和统一组件化管理的技术,优势将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UTM(UnifiedThreatManagement,统一威胁管理)技术应运而生。
从概念的定义上看,UTM既提出了具体产品的形态,又涵盖了更加深远的逻辑范畴。从定义的前半部分来看,很多厂商提出的多功能安全网关、综合安全网关、一体化安全设备都符合UTM的概念;而从后半部分来看,UTM的概念还体现了经过多年发展之后,信息安全行业对安全管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安全产品可用性、联动能力的深入研究。
UTM的功能见图1.由于UTM设备是串联接入的安全设备,因此UTM设备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性能和高可靠性,同时,UTM在统一的产品管理平台下,集防火墙、VPN、网关防病毒、IPS、拒绝服务攻击等众多产品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多种防御功能,因此,向UTM方向演进将是防火墙的发展趋势。UTM设备应具备以下特点。
(1)网络安全协议层防御。防火墙作为简单的第二到第四层的防护,主要针对像IP、端口等静态的信息进行防护和控制,但是真正的安全不能只停留在底层,我们需要构建一个更高、更强、更可靠的墙,除了传统的访问控制之外,还需要对垃圾邮件、拒绝服务、黑客攻击等外部威胁起到综合检测和治理的作用,实现七层协议的保护,而不仅限于第二到第四层。
(2)通过分类检测技术降低误报率。串联接入的网关设备一旦误报过高,将会对用户带来灾难性的后果。IPS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但是目前全世界对IPS的部署非常有限,影响其部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误报率。分类检测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误报率,针对不同的攻击,采取不同的检测技术,比如防拒绝服务攻击、防蠕虫和黑客攻击、防垃圾邮件攻击、防违规短信攻击等,从而显著降低误报率。
(3)有高可靠性、高性能的硬件平台支撑。
(4)一体化的统一管理。由于UTM设备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因此,它必须具有能够统一控制和管理的平台,使用户能够有效地管理。这样,设备平台可以实现标准化并具有可扩展性,用户可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组件管理,同时,一体化管理也能消除信息产品之间由于无法沟通而带来的信息孤岛,从而在应对各种各......>>
问题九:简述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计算机安全的定义
计算机安全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和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显露。
美国国防部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的定义是:要讨论计算机安全首先必须讨论对安全需求的陈述。一般说来,安全的系统会利用一些专门的安全特性来控制对信息的访问,只有经过适当授权的人,或者以这些人的名义进行的进程可以读、写、创建和删除这些信息。
我国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司的定义是: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资产安全,即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
网络安全的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由此可以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理解为: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大到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务至少应该包括支持信息网络安全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体系结构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结构。
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与信息相关的四大安全原则是
实施原则1、最小特权原则最小特权原则是指主体执行操作时,按照主体所需权利的最小化原则分配给主体权利。2、最小泄露原则最小泄露原则是指主体执行任务时,按照主体所需要知道的信息最小化的原则分配给主体权利。3、多级安全策略多级安全策略是指主体和客体间的数据流向和权限控制按照安全级别的绝密(TS)、机密(C)、秘密(S)、限制(RS)和无级别(U)5级来划分。所有的信息安全技术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安全目标,其核心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五个安全目标。1、保密性阻止非授权的主体阅读信息。它是信息安全一诞生就具有的特性,也是信息安全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更通俗地讲,就是说未授权的用户不能够获取敏感信息。对纸质文档信息,我们只需要保护好文件,不被非授权者接触即可。而对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不仅要制止非授权者对信息的阅读。也要阻止授权者将其访问的信息传递给非授权者,以致信息被泄漏。2、完整性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它是保护信息保持原始的状态,使信息保持其真实性。如果这些信息被蓄意地修改、插入、删除等,形成虚假信息将带来严重的后果。3、可用性授权主体在需要信息时能及时得到服务的能力。可用性是在信息安全保护阶段对信息安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在网络化空间中必须满足的一项信息安全要求。4、可控性对信息和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管理,防止非法利用信息和信息系统。5、不可否认性在网络环境中,信息交换的双方不能否认其在交换过程中发送信息或接收信息的行为。除了上述的信息安全五性外,还有信息安全的可审计性(Audiability)、可鉴别性(Authenticity)等。
信息安全服务资质有哪些要求?
1、基本要求:公司从事信息安全服务1年/3年以上可以直接申报三级/二级,一级要获得二级资质1年以上或属于行业领头企业且从事信息安全服务5年以上才能申报;
2、业绩要求:三级/二级/一级,近三年至少完成与申报一致的信息安全项目1个/6个/10个;
3、人员要求:三级/二级/一级,从事信息安全服务人数10名/30名/50名;
4、拥有长期固定办公场所和相适应的办公条件,能够满足机构设置及其业务需要。
5、组织经营状况正常,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可为安全服务提供必要的财务支持。
申请信息安全服务资质有什么要求?
通用评价要求适用于风险评估、安全集成、应急处理、灾难备份与恢复、软件安全开发、安全运维等类别的信息安全服务认证评价,均分为三个级别,其中一级最高。三级评价要求一、财务资信要求近 3年经营状况良好,财务数据真实可信,应提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近 3年财务审计报告。二、办公场所要求拥有长期固定办公场所和相适应的办公条件,能够满足机构设置及其业务需要。三、人员素质与资质要求组织负责人拥有2年以上信息技术领域管理经历。技术负责人获得信息安全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位或电子信息技术类中级职称,且从事信息安全技术工作2年以上。财务负责人具有财务系列初级以上职称。从事信息安全服务人员10名以上。拥有信息安全专业认证(与申报类别一致)人员2名以上。拥有项目管理资格证书人员1名以上。四、业绩要求a)从事信息安全服务(与申报类别一致)1年以上。b)近3年内签订并完成至少1个信息安全服务(与申报类别一致)项目。五、服务管理要求a)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无违法违规记录,资信状况良好。b)建立人员管理程序和能力考核指标;制定业务和技能培训计划,定期对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和考核。c)建立文档控制程序,明确文档管理职责,任命管理人员,确保项目文档资料妥善保管。d)建立项目管理制度,并按照制度执行。e)提供资源,确保信息安全服务项目的实施。六、服务合同要求了解客户及所处的行业对信息安全服务的特定要求。确定信息安全服务范围。 应签订信息安全服务合同或协议。七、服务安全要求满足法律法规对服务安全的要求。满足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中的安全要求。制定保密管理制度,明确岗位保密责任。按照客户要求,对于接触到的客户敏感信息和知识产权信息予以保护,并确保服务方人员了解客户的相关要求。与相关人员签订保密协议,并进行保密教育。确保其供应商满足上述服务安全要求。八、服务技术要求建立信息安全服务(与申报类别一致)流程。制定信息安全服务(与申报类别一致)规范并按照规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