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

时间:2024-03-07 05:04:17编辑:奇事君

法相是什么意思?

法相:[fǎ xiàng]释义:1、古代皇宫选择妃嫔、宫女所规定的标准相貌。《后汉书·皇后纪序》:“汉法常因八月筭人,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於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已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隋书·列女传·襄城王恪妃》:“妃姿仪端丽,年十馀,以良家子合法相,娉以为妃。”《北史·王世充传》:“帝愈喜,因密令世充阅观诸女,资质端丽合法相者,取正库及应入京物以聘纳之。”2、旧时指骨法、相貌。汉王充《论衡·骨相》:“类同气钧,性体法相固自相似。”汉王充《论衡·骨相》:“故范蠡、尉缭见性行之证,而以定处来事之实,实有其效,如其法相。”3、指佛像。唐黄滔《丈六金身碑》:“铜为内肌,金为外肤,取法西天,铸成东越,巍巍落落,毫光法相。”清周茂兰《王五痴积制钱为佛像五躯送供虎丘禅院》诗:“法相满月真微妙,光莹洁浄如琉璃。”4、佛教语。谓诸法真实之相。《法华经·化城喻品》:“大圣转法轮,显示诸法相。”《百喻经·山羌偷官库衣喻》:“愚痴羌者犹如外道,窃听佛法,著己法中,以为自有,然不解故,布置佛法,迷乱上下,不知法相。”南朝梁沉约《枳园寺刹下石记》:“深达法相,洞了宗极,勤诚外著,仁隐内弘。”5、“法相宗”的省称。章炳麟《菌说》:“夫六经之说,诚亦有权,与人天、小乘、法相、破相等教同意。”详“法相宗”。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法相

法相是什么意思?

法相是佛教术语,指诸法之相状,包含体相(本质)与义相(意义)二者。从全体佛教的立场,说明一点,即是︰凡唯识必是法相的,法相却不必是唯识。如来说法,说一切法是因缘所生的,从因缘所生的诸法,开示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的理性。此一切法,如推论观察它以何为体性,这才有的从法相而归向唯识了。唯识有其深刻的哲学意义,是在心识为体的立场以说明诸法的因果染净的。法相从法相而深入,略有两大类︰(1)唯识说,(2)境依心有不即是心说。不但中观者从一一法相看出它的体性本空,而同时,即空而有的心色相依相成的缘起说如此。如中国天台学者中,山外派主张以理心为本而建立诸法,山家派主张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法法具足三千诸法,也还是这个唯心说与心色平等说的差别。所以,单从无著、世亲的论典来谈,法相与唯识,欧阳氏的分宗,能看出它的差别,虚大师的法相必宗唯识,能看出它的一致,都有相对的正确。但若从整个佛法来说,那应该︰唯识必是法相的,法相不必宗唯识。如来应化之身,具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法相

法相是什么意思?

“法相”是佛教术语,指诸法之相状,包含体相(本质)与义相(意义)二者。“法相”与“法身”的区别在于法相是一个包含外延与内涵的,是法的象;法身好比道的法则法身法相包含分身,分身也反包含之。民国以来,最先由欧阳渐居士提出了法相与唯识分宗的意见,即是要把法相与唯识,作分别的研究。问题提出后,即引起太虚大师的反对︰主张法相唯识不可分,法相必归宗于唯识。一主分,一主合,这是很有意义的讨论。民国以来,在佛教思想上有较大贡献的,要算欧阳氏的内学院和大师的佛学院,但在研究的主张上便有此不同。内容简介先说到两家的同异,主张要分的,因为内学院在研究无著、世亲的论典上发现了它的差别,即是虽都谈一切法,却有两种形式︰一是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蕴处界来统摄一切法。一则以心、心所、色、不相应、无为来统摄一切法。因此方法的差异,他们觉得《集论》、《五蕴论》等是法相宗;《百法论》和《摄大乘论》等是唯识为宗。应将它分开来研究,所以他们说法相明平等义,唯识明特胜义等十种差别(见〈瑜伽师地论序〉),以显其异。虚大师以为︰法相唯识都是无著、世亲一系,法相纷繁,必归到识以统摄之,否则如群龙无首。因觉分宗的思想,不啻把无著、世亲的论典和思想割裂了。实在说,两家说法都有道理,因为无著、世亲的思想是需要贯通的,割裂了确是不大好。但在说明和研究的方便来说,如将无著系的论典,作法相与唯识的分别研究,的确是有他相当的用意。

上一篇:爱沢花梨

下一篇:三角形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