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平均律

时间:2024-03-06 18:34:51编辑:奇事君

12平均律是什么?

十二平均律是指八度的音程按波长比例平均分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小二度)。一个大二度则是两等份,称为全音。将一个八度分成12等份有着惊人的一些巧合。这是因为它的纯五度音程的两个音的波长比(即1/2的7/12次方)约为0.6674,与2/3,约为0.6667,非常接近。十二平均律在交响乐队和键盘乐器中得到广泛使用,钢琴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音律:音律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庄子·徐无鬼》:“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汉书·武帝纪赞》:“协音律,作诗乐。”泛指乐曲,音乐。 宋苏轼《朱寿昌梁武忏赞偈》叙:“一切众生,有不能了。乃以韵语,谐诸音律。使一切人,歌咏赞叹。” 《红楼梦》 第二二回:“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那音律不用说是好了。”文字声韵的规律。

十二平均律是什么意思?

十二平均律,亦称“十二等程律”,世界上通用的一组音(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邻两律之间的振动数之比完全相等。十二平均律是指八度的音程(一倍频程)按频率比例地分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小二度。一个大二度则是两等份。 将一个八度分成12等份有着惊人的一些凑巧。它的纯五度音程的两个音的频率比(即2 的7/12 次方)与1.5 非常接近,人耳基 本上听不出“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的五度音程的差别。十二平均律在交响乐队和键盘乐器中得到广泛使用,现在的钢琴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来定音的。历史据说十二平均律是在16世纪由明朝皇族世子朱载堉发现。由于波长与弦长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因此波长关系可以转化为弦的长短关系。所以即使在16世纪,那个西方物理学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发现机械波的时代,中国明朝皇族世子朱载堉就利用他精湛的数学计算能力,发现了这一近似值规律,这也是一件十分伟大和令人赞叹的事。明朝中叶,皇族世子朱载堉发明以珠算开方的办法,求得律制上的等比数列,具体说来就是:用发音体的长度计算音高,假定黄钟正律为1尺,求出低八度的音高弦长为2尺,然后将2开12次方得波长公比数1.059463094,该公比自乘12次即得十二律中各律音高,且黄钟正好还原,这在物理学上就刚好对应了波长的比例关系。朱载堉用这种方法第一次解决了十二律自由旋宫转调的千古难题。在朱载堉发表十二平均律理论之后52年,Pere Marin Mersenne在(1636年)其所著《谐声通论》中发表相似的理论。

十二平均律的意思是什么?

十二平均律,又称“十二等程律”,是世界上通用的一组音(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邻两律之间的波长之比完全相等。 十二平均律是由中国明朝皇族世子朱载堉发现。十二平均律是指八度的音程按波长比例平均分成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半音(小二度)。一个大二度则是两等份,称为全音。将一个八度分成12等份有着惊人的一些巧合。这是因为它的纯五度音程的两个音的波长比(即1/2的7/12次方)约为0.6674,与2/3,约为0.6667,非常接近。波长和弦长古人对于声现象的认识比较肤浅,根本不知道声音是机械波,也不可能存在现代的标准音的概念。但是由于在声现象中,弦长与物理上的波长挂钩,波长又与音调挂钩,因此古人实际上是利用物理上的弦长和波长的比例关系,来进行音律设计的,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所有的波(包括机械波、电磁波、引力波等)都有三个最本质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幅、相位。对于机械波(声波)来说,在相同声速下,机械波的波长决定了这个音的音调,机械波的振幅决定了这个音的大小(强度),而人耳对于相位不敏感,所以研究音乐时一般不考虑机械波的相位问题。

上一篇:流程图制作软件

下一篇:甘肃省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