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丘

时间:2023-06-14 19:01:00编辑:奇事君

《国风·邶风·旄丘》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首诗歌写得缠绵凄惋,曲折动人,非常值得一读哦,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经吧。

《旄丘》原文

先秦:佚名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旄丘上的葛藤啊,为何蔓延那么长!卫国诸臣叔伯啊,为何许久不相帮?

为何安处在家中?必定等人一起行。为何等待这么久?其中必定又原因。

身穿狐裘毛茸茸,乘车出行不向东。卫国诸臣叔伯啊,你们不与我心同。

我们卑微又渺小,流离失所无依靠。卫国诸臣叔伯啊,充耳装作不知道。

注释

1.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2.旄(máo)丘:卫国地名,在澶州临河东(今河南濮阳西南)。一说指前高后低的土山。

3.诞(yán):通“延”,延长。节:指葛藤的枝节。

4.叔伯:本为兄弟间的排行。此处称高层统治者君臣。

5.多日:指拖延时日。

6.处:安居,留居,指安居不动。

7.与:盟国;一说同“以”,原因。

8.何其:为什么那样。

9.以:同“与”。一说作“原因”“缘故”解。

10.蒙戎:毛篷松貌。此处点出季节,已到冬季。

11.匪:非。东:此处作动词,指向东。

12.靡:没有。所与:与自己在一起同处的人。同:同心。

13.琐:细小。尾:通“微”,低微,卑下。

14.流离:转徙离散,飘散流亡。一说鸟名,即枭或黄鹂。

15.褎(yòu):聋;一说多笑貌。充耳:塞耳。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玉饰,用丝带下垂到耳门旁。

创作背景

关于《邶风·旄丘》一诗的背景,历来有多种说法。《毛诗序》及郑笺等以为是黎臣责卫之作;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此篇与《邶风·式微》均是黎臣劝君归国之作;牟应震《毛诗质疑》、高亨《诗经今注》等据《左传》所载史事以为是卫臣或黎臣责晋之作;魏源《诗序集义》完全依循三家诗说,认为是黎庄夫人所作;余冠英《诗经选译》认为此篇是弃妇诗;袁梅《诗经译注》认为是女子思念爱人之作;邓荃《诗经国风译注》、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则认为是兵士登高怀乡之作。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是一些流亡到卫国的人,请求卫国的统治者来救助,但愿望没能实现,因此写此诗表达他们失望的心情。

上一篇:那些花儿歌词

下一篇:如何去除孤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