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最后的香格里拉
稻城古名"稻坝"(藏语音译),意为"山谷开阔地"。东汉为白狼羌地,唐属吐蕃,元属吐蕃路宣慰司,明属朵甘都司,清属里塘土司。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土归流",设稻坝委员。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此试种稻谷,祝其成功,奏设"稻成县"。宣统三年(1911),正式核准设置"稻城县",隶属康定府。民国十四年(1925),属西康屯垦使行署。民国二十八年(1939),西康省成立,改名"稻城县",县名沿用至今。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销后,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
稻城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青藏高原南缘,横肉断山脉东侧,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地处北纬27°58′--29°42′,东经99°58′--100°38′之间。东和南与凉山州的木里县接壤。西与乡城县、云南省香格里拉县连界,北和理塘县毗邻。全县南北长191公里,东西宽63公里,呈长条形,幅员面积7323平方公里。县城海拔3750米。北距州府康定432公里,省会成都810公里,南距云南香格里拉300多公里,是甘孜州第四高城。
稻城全县辖3个工委13乡1镇。全县有藏族、汉族、纳西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土家族、黎族、白族等民族,共有28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26000余人,占全县人口的93.85%。
近年来,由于"天保"工程的实施,稻城县告别了"木头财政",实施了"一、二、三、四"发展战略,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丁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海子山自然保护区"为龙头的旅游业日趋发展,受到了各地游客的好评。
稻城的美在1928年就已声名远播。当是一个叫约瑟夫·洛克的探险家发现了它并用镜头展现给美国人。约瑟夫用黑白胶卷拍摄了仙乃日、央迈勇雪山的的靓丽风景,在美国展示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根据这一美景的图文资料创作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将香格里拉(Shangrila)引入人们的记忆与想象里,无数的摄影家、探险家开始寻找并发现这一人间仙境。
上世纪末,稻城的美景突现于人们眼前,人们那翘首以待的视线顿然聚焦于稻城,开始用图片,用画笔,用文字,用心灵感受这雪山的神奇。
稻城北部的高原宽谷区,有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即界于理塘、乡城、稻城三县间的,有"稻城古冰帽"之称的海子山自然保护区;中间为山原区,有以广袤辽阔、牧草丰茂的河谷、草原著称的傍河景区,景区内有清澈秀丽、群鱼穿梭的赤土河以及山势雄伟、四季景色分明的波瓦山;南部为高山峡谷区,有以念青贡嘎日松贡布雪峰名扬天下的亚丁景区。
稻城历史文化悠久。这里的藏族不仅全民信教,而且教派众多,除原始宗教苯教以外,还有宁玛派(红教)、格鲁派(黄教)、噶举派(白教)、噶当派、萨迦派(花教)等藏传佛教的若十流派。各派的寺庙规模不一,全县总共有大小寺院14座其中雄登寺和贡嘎郎吉岭寺最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