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聊城县管辖区域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古、今行政级别有区别造成的。在明清时期,省以下为府、府以下管散州、县,今天省以下则为地级市,地级市以下则为县级市或县。
明清时,在今天的聊城市管辖区域内,绝大部分面积是属于东昌府,府治就在今天的聊城东昌府古城,东昌府领1州:高唐州9县:聊城、堂邑、博平、清平、茌平、莘县、冠县、馆陶、恩县。从这里可以看出聊城是属于东昌府管辖的县,因为它县衙门和东昌府衙门一起在东昌府城里办公,因此也被称为附郭县。
康熙时期的东昌府城
清朝结束以后的民国初年,为了便于对全国南北混乱的行政管理方式进行统一,采取了“废府州存县”运动,就是把清朝时省、府(直隶州)、县三级里的府一级撤销,县直属于省。这样一来在东昌府就没了,在东昌府城里只剩下聊城县,东昌府城也就成为了聊城县城。
整个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长时期内,东昌府之名已经消失,只有聊城的名字存在,1958年12月之前为聊城县,之后为聊城县级市,还先后是聊城专区、聊城地区行署的驻地。
1997年8月,国务院作出了《同意山东省撤销聊城地区设立地级聊城市的批复》,撤销聊城地区和县级聊城市,设立地级聊城市。新设立东昌府区,以原县级聊城市的行政区域为东昌府区的行政区域。就这样,“东昌府”这个名字在消失了80多年之后,又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不过此时的聊城和东昌府的政治地位却和清朝时期截然不同。清朝时候是东昌府管辖聊城县,今天却是相当于清朝府一级的地级聊城市管辖着虽然有“府”字却实为县级区的“东昌府区”。
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名字虽然存在,但行政级别和古代完全不同形成的落差,使得很多熟悉历史的人们感觉到“不爽”,因此才频频发出声音,号召要参照清朝时候的级别来重新确立聊城和东昌府
可是,行政区划确定是国之大事,国家绝对不会因为人们感觉上的原因再次进行更换和调整,否则造成的人力、物力以及行政成本浪费将是十分巨大的,这样的要求是很难得到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