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烂柯”故事和烂柯山,我国许多地方历史上也都见到过,例如浙江衢州、广东肇庆、四川达县、陕西洛川、河南新安和山西武乡等等。烂柯的故事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除了“观棋烂柯”这一共性外,因为各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地方语言等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地域差异。
陵川棋子山烂柯的传说在陵川县境内流传已久,分布区域包括古郊、六泉、潞城三乡(镇)交界处的棋子山及潞城镇部分乡村。由老百姓世世代代口传心授流传至今,特别是在棋子山脚下的苇水村,是全村人集体传承下来的,几乎人人都知道这个传说和传说中的人物。清雍正版《山西通志?山川》、经典文献《尚书?洪范》、《史记》、清武彭龄的《箕山履迹考》、清光绪版《陵川县志》中都有关于箕子山及箕子隐居陵川谋棋的记载。相关作品有《民间故事集成》(1987、陵川县编)、《灵山圣棋》(2007、大型舞蹈)、靳虎松的《传奇》(箕子山传奇)(2010年)等。
相传箕子(本名胥余)为殷纣王的叔父,反对殷纣王的荒淫与暴虐,几次谏阻后却被纣王囚禁起来,贬为奴隶,后来周武王灭了纣王,箕子便逃往陵川隐居。箕子在陵川的棋子山上,用那里的天然黑白石子摆卦占方,借以观测天象、星象、授时制历,却于不知不觉中创造了围棋,并且经常与人对垒,使围棋日益成熟。
由棋子山往西五里有个苇水村,传说村里有个人叫李忏,他进山砍柴时,在山洞中遇到两个白胡子老头在下棋。一盘棋没看完,腰间别的斧头的斧把儿早已朽成了木渣子,全都烂掉了。下棋的二位老人在争执中掀翻了棋盘,撒得漫山遍野全是黑白棋子。传说这两个下棋的一个是箕子,另一个是梅伯,他二人常在山中对弈。
一次,周武王访道太行,在陵川棋子山找到了箕子,武王恳请箕子出山助理国事,箕子不肯,遂率领随从离开陵川,从黄海乘木伐向东而去一岛,即今天的朝鲜。箕子在朝鲜传播故国文化,同时也把围棋传向了四面八方。
该传说以箕子造棋、观棋烂柯、武王访道、箕子东渡为主要内容,与当地的地名、地理环境、民风民俗、民间游戏以及古文献中的相关记载互相融合,浑然天成,反映了围棋文化的深奥、厚重、古老与神秘。陵川县于2007年6月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组”,对烂柯的传说进行重点保护。
信息来源:晋城市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