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王庙

时间:2023-06-11 03:39:58编辑:奇事君
文化活动传说

据传说在北宋朝庐州南(今合肥市南)四十井有一村妇在雨后偶见浅水中有一白色泥鳅,感觉新奇,随即将其带回家中饲养,后被一和尚路过此地发现此事,劝其放生。后村妇将泥鳅放生于附近池塘内,时过数十年后,忽遇雷雨交加,狂风大作,当年的白泥鳅化作一条白龙腾云而去。若干年后农妇去世,当天暴雨倾盆,乌云密布,村民抬头忽见一白龙盘旋空中。相传此后每年逢白泥鳅放生之日和老妇祭日必会风雨大作,雷电交加,乌云突起至老妇坟前,转瞬即逝。村人方知小白龙回来上坟,四方百姓闻之,念白龙知恩义报,遂立庙纪念。

相传合肥白龙王庙有以下两处神奇地点:

一、白龙潭:在白龙王庙后偏东处有一处潭水,周边皆属正常地貌,唯此潭深不见底。相传乡人曾用两抬杆相接,仍无法触及潭底。此潭水异常怪异,虽为死水,却清澈无比。无论所遇多大旱情,此潭水仍不干涸,无论所遇多大洪水,此潭水仍不上涨。相传白龙王庙前有一眼龙王井长年不枯,大旱之年无论如何抽水,水位始终不变。

二、白龙桥:在白龙王庙偏东处,为昔日去庙内祭拜的必经之路,在古代穷乡僻壤之处有此汉白玉拱桥实属奇观,此桥在拆除期间发生不少传说故事,耐人寻味。

三、白龙桥:在原白龙王庙偏东处,为昔日去庙内祭拜的必经之路,在古代穷乡僻壤之处有此汉白玉拱桥实属奇观,此桥在拆除期间发生不少传说故事,耐人寻味。

历史沿革古代

白龙王庙现存碑刻

合肥白龙王庙现存有三块碑刻,分别为:嘉庆二年(1797年)白龙王庙置换土地契约碑文一块,根据碑刻换算当时白龙王庙应占地有两百亩之多。道光十三年(1833年)由性空师傅和徒弟藏舟领首对白龙王庙进行一次修缮碑文一块。民国十一年(1922年)由善信贾大姑娘发愿,对白龙王庙进行一次修缮的记载碑文一块,其三块碑刻至今完好的保存在白龙王庙。

据老人们回忆当时的白龙王庙有五进五出房屋五十多间。三栋大殿分别为:龙王殿、玉皇殿、三清殿,偏殿有孝佛殿、财神殿、文昌阁、天师殿。还有榭水亭、望湖亭、九曲回廊、观潮塔、山门殿、钟楼、鼓楼、牌坊、戏台等附属建筑,另周围有白龙桥、和尚坟、鲤鱼池、近云塔、更楼碉堡、古碑残垣等景点,彼时建筑较具规模、可观赏景点较多、在当地较为著名。

近代

1930年由于当时时局混乱,原合肥白龙王庙住持的一位道长(姓名法名不详)由于年事已高,返乡归隐,同年,有一位道长(法名洪大凌俗名不详)云游至此,随接任白龙王庙住持。

1943年,日本侵略至合肥,当时白龙王庙驻有一支抗日武装部队,以徐树林大队长为首的抗日武装对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并在白龙王庙发生了一起激烈的抗战,此次战斗中,除两名伤员外,剩下五十多名抗日志士全部牺牲,此次战斗对当地全民抗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地方政府追认徐树林为革命烈士(合肥市历史人物及现代名人一书中第一章1.055节中有记载)在此次抗战中由于日军使用了钢炮等重型武器,所以此次抗战对白龙王庙造成了严重的毁坏。

1948年,由于洪道长年事已高,随收了当地一青年胡贤龙为徒,并赐法名胡罗龙,师徒二人再次对龙王庙进行了维修。

1951年,洪道长羽化后白龙王庙由道长胡罗龙接任住持。

1969年,文革命期间,白龙王庙遭遇拆除,材料用于建造当时的四十井小学和上派粮站,此后胡罗龙道长回乡务农。

1985年,国家恢复了宗教信仰,胡罗龙道长再次领十方信众捐资在白龙王庙原址上建起了几间小庙和几间厢房。

现代

开放后的白龙王庙

2012年,由于合肥市经济开发区统一规划,白龙王庙在开发规划之列,为不影响整体规划,政府将白龙王庙迁至于老庙东侧重建。

2014年底由胡罗龙道长牵头的白龙王庙的复建工作正式启动。

2015年春,胡罗龙道长羽化,所有复建工作转交于胡三兵道长负责。

2017年底,白龙王庙在现任合肥市道教协会会长张振阳道长的指导下,复建工作初步结束。

2018年,复建后的白龙王庙正式对外开放。

建筑特色

白龙王庙供奉的神像

合肥白龙王庙现占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近年来随着多方的关注和帮助,该庙正在逐步完善建筑、改善布局、升级各项设施。

目前合肥白龙王庙主要分:龙王殿、王皇大殿、文昌殿、财神殿、孝佛殿和紫云堂等殿堂,目前主要供奉:白龙王、玉皇大帝、文财神比干、文昌帝君、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太乙救苦天尊、文殊广法天尊、普贤道人、慈航道人、张仲景、华佗、李时珍、宋慈、扁鹊、孙思邈、钱乙、神农、太上老君、张天师、常乐佛等道教众神像,且此庙正在有条不紊的添砖加瓦,将逐步增添社会大众所熟知的众神像。

此庙的整体建筑风格按照清朝时古徽州建筑风格建造,建筑风格庄重而不失典雅,庄严而不失亲和,是一处磁场干净而清爽的仿古建筑群。

上一篇:厩肥

下一篇:吴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