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常德师专学报》创刊。
1991年,《常德师专学报》更名为《武陵学刊》,正式启用卷号,蒋道保同志书写刊名。
1995年1月15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武陵学刊》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刊期为双月刊。
1996年12月,在湖南省邵阳市召开的湖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武陵学刊》被确定为湖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理事单位。
1999年7月,更名为《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更名为《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名为《武陵学刊》;11月27日,《武陵学刊》更名一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2014年11月,该刊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栏目方向《武陵学刊》设中华德文化研究、文学、语言、法律、历史、政治、教育、哲学、法律_知识产权研究、政治·经济、文化、环洞庭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栏目。
《武陵学刊》特色栏目主要有“中华德文化研究”和“环洞庭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中华德文化研究”栏目2010年设立,形成了“依托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中华文化、服务时代和现实”的栏目定位。刊发的文章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精神文明导刊》等转载。
2013年,“中华德文化研究”栏目被湖南省期刊协会评定为“优秀栏目”。
“环洞庭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栏目开设于2000年,刊发文章涉及洞庭湖生态安全、水安全、粮食安全、现代产业布局、城乡统筹、社会管理诸多方面,为湖南省制定《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提供了思路和学理支撑,对洞庭湖地区的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形成了推力。
人员编制据2018年5月《武陵学刊》官网显示,《武陵学刊》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15人。
编委:
丁德昌、龙献忠、李海军、刘春花、刘春晖、肖学周、吴修林、张文刚、贾先文、夏子科、黄向阳、梁光焰、彭保发、熊英、魏饴学术交流2013年7月30日,第十六届全国应用写作学会年会在湖南文理学院召开,校长魏饴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与会的专家、教授为湖南文理学院主办的全国高校百强学术期刊《武陵学刊》撰写建言献策。
办刊成果收录情况2012年,《武陵学刊》入选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2015年,《武陵学刊》入选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研究发表据2018年5月28日中国知网显示,《武陵学刊》共出版文献4665篇。
据2018年5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武陵学刊》载文量为3430篇。
影响因子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期刊信息检索中心统计,《武陵学刊》2014年被转载文章14篇,在2376种被检索的期刊中排名第629位,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名第45位,在湖南省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序中排名第第5位;2015年被转载文章23篇,在2187种被检索的期刊中排名第392位,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名第34位,在湖南省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序中与《湖南大学学报》并列第一;2016年被转载文章29篇,在2191种被检索的期刊中排名第268位,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名第24位,在湖南省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名第1位。
据2018年5月28日中国知网显示,《武陵学刊》总被下载782260次、总被引12949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317、(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165。
据2018年5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武陵学刊》被引量为4316次、下载量为53676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武陵学刊》影响因子为0.34,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3933名。
荣誉表彰1992年,获湖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1996年11月,在武汉中南民族学院召开的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武陵学刊》荣获“优秀会务工作单位”奖,蒋祖顺同志获“优秀会务工作者”奖。
2006年、2010年、2014年连续三届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文化传统形象标识武陵学刊
办刊宗旨《武陵学刊》遵循“学术性、创新性、地方性”的办刊宗旨,坚持理论研究与关注现实相结合、宏观研究与服务地方相结合、特色研究与追踪前沿相结合的办刊思路和学术品格。
期刊领导历任领导主编:
刘廉泉、许成林、朱有志编辑部主任:
蒋祖顺、许成林、刘平正、杨万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