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塘

时间:2023-06-11 02:42:03编辑:奇事君
历史沿革

1956年为麻塘乡,1958年改公社,1959年属河口公社,1961年析置麻塘公社,1984年改麻塘苗族乡。

行政区划

麻塘苗族乡辖麻塘、莫锄、夏家、高梅、洪溪、船田、桐油冲、五龙寨、岩寨、长寨、溪口、双冲、于家13个行政村,110个村民小组。

地理环境地形地貌

该乡境内均为山区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北低。

气候情况

麻塘苗族乡属中亚热带山型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468.1毫米,多数集中在3—7月,平均日照1080.6小时,无霜期306天,平均气温15.8℃。

水文情况

麻塘苗族乡有两条溪水较大的麻塘溪,发源于东北角狗窝界,流经莫锄等七个村,在溪口入巫水,总长24公里,中上游多礁石跌坎,下游较平缓,平均流量2.66平方米/每秒。

森林资源

该乡森林资源丰富,尤以楠竹最多,楠竹蓄积量达1200万根,楠竹已成为该乡支柱产业,楠竹生产培育和砍伐加工,名扬省内外,楠竹产业有了头,腾飞的龙头正带领麻塘人民奔上全面小康之路。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全乡总人口10182人,其中农业人口9579人,占94.08%。是一个集汉、苗、侗、瑶四个民族于一体的典型的少数民族乡。

农林生产

建国前由于水利设施差,农业技术落后,农作物产量低,1950年粮食产量每亩仅148公斤,二、三产业落后,仅有一些手工作坊与手工业者和零散商业店面;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农村经济逐渐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转化;2006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达10260万元,农业生产总值达608万元,工业生产总值1200万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达674万元,农民人均可用收入2660元。

社会事业交通运输

在建国前主要靠肩挑背负,建国后十分重视交通建设,一改过去闭塞状况共修机耕道56条,总长169公里,架设石拱桥36座,特别是2001年大莫公路(自大坝塘至莫锄村)因受山洪地质灾害全部冲毁后,全乡人民集资集劳,仅半年时间就恢复14.1公里乡道通车,2006年水泥硬化完成了河口至麻塘15公里县道,使交通外貌焕然一新,目前全乡共有中巴车8辆,汽车8台,盘式拖拉机46台。

水电建设

90年前有小型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仅300千瓦,总发电量40万度;至2006年,通过招商引资等渠道,新修水电站6座,装机容量达3100千瓦,总发电量460万度;全乡100%的村民组100%的农户用上了照明电,工业用电也得到了满足。

文化卫生事业

该乡文化源远流长,地方特色鲜明,有对山歌、耍龙灯、唱小调、剪纸、绣花、吹打乐、贴对联等多种文化活动,平时群众都自编自演,村民业余时间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解放初期麻塘仅有完小1所,村小12所,学生296名,到2006年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分中学部和小学部,共有学生846人,教职工67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教师43人,自2001年以来,学校质量逐年提高,2006年初三毕业会考和小学六年级抽考在全县综合排名前列,每年的巩固率、合格率、毕业率均达100%;1977年恢复高考至2006年,境内升入大中专院校学生达269名。卫生体育长足发展,现有卫生机构1个,卫技人员10人,床位16张,13个村都有医疗点。历史上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天花、霍乱早已绝迹,人口生育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早已不存在了,人均寿命从58.1岁提高到63.6岁,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深入开展,体育比赛记录不断刷新,在全县比赛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农村科技、新闻报道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民族文化

麻塘苗族乡以苗、瑶少数民族为多,寨落住宅大多为木结构建筑。其中双层重檐木质卯榫结构的吊脚楼最有特色。吊脚楼下空间为牲畜圈、灰屋和厕所,一楼为住所,二楼为放置粮食等物的仓库,一般四排三间,一正一横;也有的六排五间,一正两横。一楼面前有较宽的走廊,连接中堂与横屋。走廊靠檐边装有带靠背的长条板凳。屋子的大门常开在住楼左侧,过道与走廊相通。

猪血丸子又称血粑豆腐,是每年的十一、十二月份,几乎家家户户都制此品,以供数月之需。是苗家冬至腊月制作的一种过年食品,有着悠久的传统。传统的豆腐丸子是以豆腐为主料,配以适量的猪血和猪肉制成。当地属山区,居民都以烧柴为烘烤的主要燃料。血粑豆腐经过柴火熏制出来的腊香是独一无二的。

舞狮

春节舞狮子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传统活动。每逢年节佳期,喜庆良辰,苗家便通过舞狮表演,献技献艺,大显身手。最精彩和最惊险的表演是在数层八仙桌最顶层上做金鸡独立、拿顶、猴跳、打筋斗、亮相等,表现了苗族人民粗犷勇悍的性格。

上一篇:杨志林

下一篇:吴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