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石含锡78.6%,是最常见的锡矿物,也是锡的最主要的矿石矿物。锡石主要产在花岗岩类侵入体内部或近岩体围岩的热液脉中,在伟晶岩和花岗岩本身中也常有分布。由于它硬度高,比重大,抗化学风化力强,故常富集成砂矿,称为砂锡。锡石大部分采自砂矿。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玻利维亚、前苏联、泰国等是锡石的主要出产国。中国的产地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及南岭一带,其中以广西南丹大厂规模最大。云南个旧锡矿开采历史悠久,有中国“锡都”之称
四方晶系,不规则粒状集合体。
颜色:明亮的暗褐色,可见无色·黄色及黑色
光泽及透明度:金刚至亚金刚光泽,不透明至透明
锡石
摩氏硬度:6~7解理:不完全
密度:宝石级可达6.87~7.03
光性特征:一轴晶,正光性
多色性:无
折射率:1.997~2.093(+0.009,-0.006)
双折射:0.096~0.098
紫外荧光:无
吸收光谱:不特征
1.锡矿和石料。
2.泛指矿石。
3.矿石名。是提炼纯锡的主要原料。
锡石(Cassiterite)
SnO2
晶体化学常含混入物Fe、Nb、Ta,尚可含Mn、Sc、Ti、Zr、W以及分散元素In、Ga、Ge等。Nb5 、Ta5 可成异价类质同像的方式替代Sn 。但更多的是以铌铁矿、钽铁矿等超显微包裹体存在。
结构与形态四方晶系,a0=0.4737nm,c0=0.3185nm;Z=2。金红石型结构。Zr代替Sn导致晶格常数增大。
复四方双锥晶类,D4h-4/mmm(L44L25PC)。晶体常呈双锥状、双锥柱状,有时呈针状。主要单形:四方双锥s、e,四方柱m、a,有时可见复四方柱r和复四方双锥z。柱面上有细的纵纹。依(011)为双晶面形成膝状双晶。集合体常呈不规则粒状。由胶体溶液形成的纤维状锡石称木锡石(wood-tin),呈葡萄状或钟乳状,具同心带状构造。锡石的形态具有标型意义。一般形成温度高,晶习趋向于等轴状或短柱状;温度低则趋向于长柱状或针状。
物理性质无色者少见,一般因含混入物而呈褐色,含Fe高时可呈黑色,含Nb、Ta高者可呈沥青黑色,含铌铁矿、钽铁矿超显微包裹体可导致颜色不均匀。条痕白至浅褐色。半透明。金刚光泽,断口油脂光泽。解理不完全。具裂开,断口不平坦至次贝壳状。性脆。硬度6~7。相对密度6.8~7.0。一般无磁性,富铁锡石可具电磁性。
偏光镜下:无色、浅黄、浅褐或带红色,有时颜色分布不均匀,呈点状或环带状。一轴晶( ),折射率很高,No=1.9836~2.0475,Ne=2.0818~2.1397。有时出现光性异常,二轴晶( ),2V=0~38?。多色性强弱不定。
产状与组合内生锡石矿床常产于花岗岩体的云英岩化(钾长石分解为白云母与石英)部位。由于挥发分的作用,锡呈SnF4、SnCl4运移,再经水解作用而生成锡石:
SnF4 2H2O—2SnO2 4HF
在花岗伟晶岩脉中,锡石与石英、微斜长石、钠长石、白云母等共生,有时与黄玉、锂辉石、电气石等共生。在此类矿床中,锡石分布往往不均匀,一般品位不高,但可与稀有金属Li、Rb、Cs、Be等综合开采。
热液型锡石矿床,具有很重要的工业意义。
接触交代型锡石矿床,其成因与后期热液活动有关。
工业应用锡石
提取锡的最主要原料矿物。一般工业要求(wB%):原生锡矿,边界品位Sn 0.1~0.2,工业品位Sn 0.2~0.4;砂锡矿,边界品位Sn 0.2,工业品位Sn 0.4。黄褐色至暗褐色的完好晶体可作宝石。
锡石的化学成分为SnO2,晶体属四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常含铁和铌、钽等氧化物的细分散包裹体。单晶体常呈双锥短柱状,也有呈细长柱状或双锥状的,膝状双晶普遍,集合体多呈粒状。纯净锡石近乎无色,一般呈黄棕色至深褐色,金刚光泽,断口油脂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摩氏硬度6.0-7.0,比重6.8-7.1。
锡石是最常见的锡矿物,大部分采自砂矿,是炼锡的最主要矿物原料。
锡石主要产于花岗岩类侵入体内部或近岩体围岩的热液脉中,在伟晶岩和花岗岩中也常有分布。
世界著名产地是中国云南、广西及南岭一带以及东南亚、玻利维亚、俄罗斯。中国是世界上产锡的主要国家之一,广西南丹大厂规模最大。云南个旧锡矿开采悠久,素有“锡都”之称。
【锡矿的功效介绍】:
锡矿 (《药性考》)。
【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锡石。
【矿物形态】锡石(《尔雅》) 正方晶系,晶体常呈双锥形或双锥与四方柱之聚形,或板状;且有膝状双晶出现,但通常以散布状细粒或不规则粒状出现。
颜色为褐色或黑色,有时也有红、灰、白等色。
条痕为白色或浅棕色。
金刚光泽或半金属光泽,断口面上为树脂光泽,不透明。
解理不完。
断口呈半贝壳状,或参差状。
硬度6~7。
比重6.8~7.1。
主要产于气成热液矿床。
【性味】《药性考》:有毒。
【功用主治-锡矿的功效】《药性考》:磨涂疔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