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村大门(背面)
肖村,据历史记载,该村始建于元朝,元朝时期北京地区人烟稀少。该村发达于明朝,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了。最早,村中有肖、姚、赵、马、瓮五大姓氏。均系燕王扫北时朱棣手下的都将。后来朱棣作帝定都北京,将他们派到京北燕山山脉沿线的黄花城以北的二道关,驻守边关。其中肖姓为最大的官职守备,其他四姓氏皆为副将。他们在二道关附近把关巡道,风餐露宿,抵御外敌。
这些将士们的家属,在边关后方的北京京郊,选择距燕山前十余里的昌平县境内东部,小汤山古镇以北偏东三里许,村东北部有一条发源于秦城北山根处,白土坡下的龙泉寺沟,水系流经肖村,汇入温榆河的支流,现名为“肖村河”。所有村民居住肖村河南岸,此地正是北京紫禁城皇宫三大殿的中轴线上,向北延伸穿村而过,称为“龙脉”。最早在“龙脉”宝地上立的自然村,起名“大西流村”,因其水系流向而得名。古老的村民们倚肖村河南岸肥沃的黄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种,繁衍后代。
该村环境优美,肖村河河水清凉透彻,环村北绕村东向南而流。滋润着肥沃的黄土地,主产玉米,小麦和一些杂粮。这里的人民仰仗在天子脚下的福分过着安康祥和的日子,比起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来说,生活还算不错。
东麻坑
肖村,东西长,南北窄,街道中心建有军士们敬仰的“关帝庙”,北大殿供奉着三尊塑像,中间为关羽,左边为关平(关羽之子),右边是周仓手持“青龙偃月刀”。传承给子孙后代忠考节义的做人道理。庙中原有六颗参天而立的古槐树,现只剩两颗,庙内一颗,庙外一颗。虽已有几百年历史,但还是那么枝繁叶茂。村西北有一寺庙,名叫崇禧寺,供奉着如来佛,庙中有僧人法号“农回”与现延寿镇境内的慈悲峪村内有座庙宇中的僧人法号“农修”是同出师门,二人均为京城“黄寺”受过戒的僧人。寺东南有一小庙,名为“华佗庙”,华佗在历史记载中,曾为关羽作过刮骨疗毒手术。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求之很快康复非常灵验。村中偏南还有一座“五狱庙”,谁家有老人过世就要到此处报庙。村南有东西两“麻坑”,常年不枯,四季有水。传说是两只龙眼,关照着肖村的子民风调雨顺,幸福安康。在西麻坑北岸,有一观音庙门向北开,据说夏季每年不管多大的雨,从来没有淹过庙门,观世音保佑着肖村的子民们多子多福。后来,村里陆续迁移过来杨姓、孙姓、李姓等,由外村迁移过来在此安家落户。杨氏在此发了家,成为首富,由此人们传说这个村发旺外来户,这样逐渐形成了有百余户的自然村落。由于后来肖氏在村中人际旺些,成为村中旺族,人口占全村的比例数最高,慢慢的被人们称为“肖家村”,再后来改为“肖村”并一直延续至今。
肖村人老实、厚道、不善言辞,历史上在清朝中期姚氏家族中有人通过科考,考中“秀才”,现存有在关帝庙西过道墙壁上的墨迹为他书写。村中从没出过大恶人,与香屯后来连称“东文西武”。肖村在小汤山温泉带上,预计有地热资源,据地热专家预测温泉的地热中心在村北500米左右。随着近些年旧村改造的发展,肖村将与小汤山连体,成为京北的明珠,前景会更加美好。
地理环境肖村大门(正面)
肖村(京北肖村),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南部,有“镇南大门”之称,与“九华山庄”“龙脉温泉”相邻,近邻宝地小汤山。村区域面积2100亩,距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在北京紫禁城皇宫三大殿的中轴线上,距离京城安定门25公里,与小汤山文明古镇相连。北边紧邻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主会场,东邻安四路。肖村河环绕村北村东,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民俗纯朴。大有高风亮节之民风,底蕴深厚之传承。人口民族肖村现有480户1100人。
经济目前,全村年经济总收入达到3636万元,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0400元,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的交通措施更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交通乘车路线
乘坐537路、昌59路公交车,在“昌平肖村”站下车即到。
自驾车路线
自安定门乘车一直向北沿着安四路行驶25公里便到达“京北肖村”。
社会村里近年来,加大了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的改造,村里的街道、农户家的厨房、厕所也都进行了装修改造,村民的生活污水都进行了集中处理,达到了国家较高排放标准。
此外,肖村人民还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村里拥有一支大约六七十人的文艺队,既丰富了农村人民的业余生活,也很好的培养了群众的团结合作意识,有道是:“发展铸就辉煌,团结凝聚力量”。有助于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有效的宣传。
现时的肖村村民正朝着全面健康发展,村领导班子成员正在努力立足实现村民全覆盖老有所养、中有所保、少有所教,真正实现人人有收入、人人能医疗、人人受教育、生活更美好、村民生活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