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株无毛,微被白粉,呈灰绿色。根为主根系。茎单生,直立,上部分枝。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厘米,宽1.5-4厘米,基部圆形或近心形,微抱茎,顶端急尖,具3基出脉。伞房花序稀疏;花梗细,长1-4厘米;苞片披针形,着生花梗中上部;花萼卵状圆锥形,长10-15毫米,宽5-9毫米,后期微膨大呈球形,棱绿色,棱间绿白色,近膜质,萼齿小,三角形,顶端急尖,边缘膜质;雌雄蕊柄极短;花瓣淡红色,长14-17毫米,宽2-3毫米,爪狭楔形,淡绿色,瓣片狭倒卵形,斜展或平展,微凹缺,有时具不明显的缺刻;雄蕊内藏;花柱线形,微外露。蒴果宽卵形或近圆球形,长8-10毫米;种子近圆球形,直径约2毫米,红褐色至黑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
麦蓝菜
生长环境生长习性
在过于干旱的地区,植株生长矮小,产量很低。生于田野、路旁、荒地,以麦田中最多。
麦蓝菜原产于欧洲,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陕西、甘肃、新疆、云南、四川等省(区)。
产地生境
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中国除华南外,都有分布。生长于草坡、撂荒地或麦田中,为麦田常见杂草。性耐寒,怕高温,喜凉爽、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地均可种植。忌低洼积水的土地生长。
生存环境
耕地,荒地,路边,路边草丛中,路边荒地,丘陵,山坡,山坡田边,田边,田边草丛,田中
海拔高度
500米~3040米
分布范围国外分布低海拔区常见;寒温带;欧洲;欧洲温带;亚洲;亚洲温带;日本
国内分布辽宁省,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西藏自治区,中国
生长繁殖种子繁殖。在“秋分”前后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整好畦后,如地早先向畦内浇水,待水渗下表土稍干松时,再按行距20-25厘米,开3厘米左右深的沟,将种子拌砂土撒于沟内,覆土盖平,稍镇压。播种后如墒情适宜,约10天左右可出苗。每亩用种量1.5-2千克。
栽培技术【选地整地】应选山地缓坡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粘壤土。地选好后,结合秋耕施用经腐熟的基肥,每亩3000~4000公斤,如同时施用过磷酸钙20~30公斤,可提高种子产量。
【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在北方地区4月中旬播种,按行距30厘米开浅沟播种,覆土1~1.5厘米,播后稍镇压,若土壤干燥,播后需浇水,每亩播种量1~1.5公斤。
【田间管理】苗高5厘米时按株距15厘米左右间苗。生长期间应经常除草。雨季注意排水。追肥以氮肥和磷肥为主,开花前每亩可施饼肥30~50公斤,或施硫酸铵1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施后要立即浇水。
【虫害防治】红蜘蛛5~6月份危害叶部,严重时可使叶部全部变黄杜干,影响种子产量。
采收加工种子入药称留行子,能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等功效。种子含淀粉53%,华北于6月上旬前后采收,东北地区秋季采收。割下全株晒干,打出种子,除去杂质,即可药用。
主要价值麦蓝菜以干燥成熟种子入药。主含三萜皂苷、黄酮苷及呫吨酮成分。性味苦,平。活血通经,下乳消肿。主治乳汁不下,经闭,痛经,乳痈肿痛。内服:煎汤,6-10克。
药品【药名】:王不留行
【汉语拼音】:wangbuliuxing
【英文名】:SEMENVACCARI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accariasegtalis(Neck.)Garcke[SaponariasagetalisNeck.;Vacariapyramidata
【功效分类】:活血药;通络药。
【科属分类】:石竹科。
【别名】:奶米、王不留、麦蓝子、剪金子、留行子。
【性味】:苦;性平。
【归经】:肝经;胃经。
【功能】:活血通经;不乳消痈。
【主治】:妇女经行腹痛;经闭;乳汁不通;乳痈;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尤以麦田中最多。也有栽培。
【资源分布】:除华南地区外,其余各地几乎都有分布。
【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
【采收储藏】:秋播的于第2年4~5月收获。当种子大多数变黄褐色,少数已经变黑时,将地上部分割回,放阴凉通风处,后熟7d左右,待种子变黑时,晒干,脱粒,去杂质,再晒干。
【炮制方法】:簸净杂质,置锅内,用中火炒至爆开白花六、七成时取出,放凉。
防治方法黑斑病:4月始发,危害叶片。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40%多菌灵800倍液或2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喷施。
红蜘蛛:5-6月发生,危害叶片。发生期可用20%双甲眯乳油1000倍液喷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