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开古道

时间:2023-06-10 03:23:42编辑:奇事君
历史沿革

徽开古道

宋朝建这条古道时是条泥路,不好走的。到了明朝,村里有个叫汪致洛的徽商出资修建了石板路。徽开古道基本上用石块铺成,宽度在1米到1.5米之间,至今依然保存完整。由于岁月久远,有的路段已是荒草丛生,荆棘遍地。接近山顶之时,这条古道完全隐没于高山密林之中,远远望去,只见密林不见路。在高耸入云的山巅之上,仰望蓝天白云,环顾群山延绵,俯瞰村庄田园群山外。在如今这条已经沉寂荒凉的古道上行走,和古道有关的历史也一定会勾起人们的好奇之心。彭茶兴说,这条古道还是兵家必争之路,元代就设立了巡检司,解放战争时期,刘汝明的兵溃败后,就选择了这条古道逃往浙江。

历史上,徽开古道在物资交流、人员交往、信息传递等方面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徽州通往浙江的重要古道之一,人性化的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方便行人歇脚,徽开古道上曾经设置一些茶亭,五里亭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岁月侵蚀、年久失修,五里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塌毁。如今古道上的五里亭,留下的只是残垣断壁。站在五里亭的废墟之上,对于茶亭当时的模样只能凭借想象。但是有关五里亭的故事在榆村乡依然口口相传。徽开古道以前是没有这个亭子的,因为后来经商的人多了,就在这里做了一个五里亭。那时候做一个亭子是非常困难的,是由浙江中洲人保成出资,岭脚村张锡开主持工程建造的。

尽管古道上的有些设施已经坍塌损毁,但是历经千年雨雪风霜的古道依然整体上保存完整。这无疑得益于古道沿线村民强烈的保护意识。

古道概况

出歙县城西门,过太平桥西南行,沿丰乐水直上,绕过圣僧庵,经七里头、冷水铺、梅村至岩寺;自岩寺向南行,经于村至篁墩,转向西南行,进入屯溪;由屯溪再南行,经阳湖、临溪、汉口至珍源(古为休宁、开化县界),再前行,越马金岭,直趋浙江开化县城)歙县至屯溪段路宽3至4.5尺,现绝大部分为兴建芜屯公路所利用。屯溪至开化段为石板路面,现在大部分路段为屯开公路所利用。

由徽州府城至浙江省开化县。出歙县城西门,经岩寺到屯溪、临溪,越马金岭,直趋浙江开化县城。歙县至屯溪段路宽3至4.5尺,现绝大部分为兴建芜屯公路所利用。

白际山,古称“徽开古道”即安徽徽州——浙江开化的大通道,东起浙江省淳安县中洲镇泰夏村,北至本县榆村乡岭脚村,全里程25公里,其制高点“白际岭”高峰海拔1208米,是白际的交通要道,是古时徽商、浙商经商的必经之路,因海拔高,里程长而著名。

自源白公路开通以来,打通了白际的外向通道,天长日久,原古道荒芜,路面难辩,无法通行。如今白际兴起的原生态旅游热,翻越“白际岭”高峰,重走“徽开古道”,踏寻徽浙商人经商足迹,体验白际人民交通之难,已成为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经典线路。

为便于通行,通过前期白际、榆村、源芳三乡出资、出力,“徽开古道”白际岭路段10公里,已全面修复,还古道原貌,为游客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旅游观光环境,再现古道风采。

白际山脉属天目山脉向西南延伸部分,位于黄山市东南部。东北端在歙县竹铺乡,与天目山脉交会;西南抵休宁县岭南乡与五龙山脉相接,全长105公里,脉宽约10公里。除主峰搁船尖海拔1480米外,海拔千米以上的峰峦还有啸天龙(海拔1396米)、白际岭(海拔1208米)等10余座。素有第二个清凉峰之称!白际岭的峡谷里有许多瀑布,百丈冲的瀑布是一处经典的瀑降场所,气势很壮观!再往里面走还有一个更高的没名字的瀑布。白际岭海拔1208米,相传朱元璋带兵由浙入徽地,,在徽开古道最高处(也就是现在的白际岭)苦等数日不至,因而取名叫白接岭,而后因口误而改叫白际了。

自虐线路推荐:

整体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也不存在露营什么的,当然,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带上帐篷,大山深处的星空格外清明。出发地在黄山市屯溪县,终点在浙江泰厦村,全程徒步时间大约12个小时,一天半左右,轻装即可,没有任何难度。假如你想要的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旅程,假如你愿意用双脚丈量大地,假如你愿意在行走中分享故事,假如你愿意在山林中放声歌唱,那么考虑一下徽开古道,这条轻装徒步线路不会让你失望。

特色推介

1、白际古道保存相对完整,西风残阳意境;

2、一流的溪水,提前体验玩水感觉;

3、峡谷里有许多瀑布,将选择合适的瀑布进行岩降,刺激;

4、出行季节春意盎然、野花初放;

5、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淳朴的山里民风;

上一篇:永寿县中学

下一篇:数字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