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从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技术和应用、信息组织。
履历赵正旭教授1992年获英国皇家学位部CNAA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之后获英国Newcastle大学应用计算机专业博士后。于2008年6月获英国高级科学学位DSc (UK)。
自1993年至2008年,任教于英国Derby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担任英国达毕大学学术学位委员会主席,CIM研究中心主任,系主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席等职。曾担任1997年,1998年,2001年国际工业工程应用和实践百科全书编写组成员,1997年,2000年,2001年国际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丛书编写组成员,英国计算机辅助制造工程组织(CONSORTIUM)成员。
成就与荣誉1988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名)
1989年获得英国皇家科学技术顾问组织(NAB)基金奖(第1名)
1996年获英国计算机辅助制造工程组织最佳研究奖(第1名)
1996年获英国电力工程师协会IEE最佳研究奖(第2名)
1997年获世界MARQUIS科技荣誉奖(第1名)
1997年获英国剑桥国际技术荣誉奖(第1名)
1998年获联合国开发署技术顾问资助奖(第1名)
2001年获英国虚拟现实系统设计奖(第1名)
2001年获英国标准局BSI虚拟现实MMS网络通信研究奖(第1名)
2001年获英国计算机辅助制造工程组织最佳研究奖(第1名)
2002年英国电力工程师协会IEE最佳研究奖(第1名)
2008年获英国TCT虚拟工程研究奖(第1名)
2008年获英国高校科技进步特等奖(第1名)
200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名)
2011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名)
2011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名)
2012年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名)
2015年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1名)
2016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第1名)[1]
从事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技术和虚拟仿真、小世界网络系统的研究。发表著作6部、论文270多篇、获国家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7项;已成功指导71名博士、5名博士后、现指导4名博士。是虚拟现实技术领域中的国际知名学者[2]。承担和主持多项国家重大航天研究课题和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先后参与了嫦娥二号[3]、嫦娥三号[4]、神三、神五、神六、神七、神八、天宫一号[5]、神九、神十、长征七号、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6]发射和飞行控制的一些科技攻关工作。成功负责主持研发了嫦娥二号绕月探测任务三维可视化系统平台,嫦娥三号绕月探测任务三维可视化系统平台[7]、嫦娥三号遥操作信息服务系统平台[4]、北京[4]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火星探测三维可视化系统[8]、可视化深空探测系统和TDS可视化航天平台。TDS可视化航天平台参加了以下[7]航天工程的实时可视化:
天宫一号可视化飞行控制现场
嫦娥2号飞行控制指挥现场
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火星探测可视化工程。
2010年9月至11月嫦娥2号绕月探测飞行控制指挥任务。
2011年6月9日嫦娥2号驶向拉格朗日L2点的可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任务[9]。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的发射飞行控制指挥任务。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首次交会对接指挥任务。
2011年11月14日至15日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的分离和第二次交会对接指挥任务[10]。
2011年11月16日至17日神舟八号飞船返回指挥任务[11]。
2012年6月16日至29日神舟九号载人航天可视化飞行控制与指挥任务
2012年12月13日至16日嫦娥2号对4179小行星的探测过程[12]的实时可视化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可视化飞行控制与指挥任务
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飞船的自动交会对接可视化飞行控制与指挥任务[13]
2013年6月23日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飞船的手动交会对接可视化飞行控制与指挥任务
2013年6月24日神舟十号飞船对天宫一号的绕飞可视化飞行控制与指挥任务
2013年6月26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过程的可视化飞行控制与指挥任务
2013年12月2日至15日嫦娥3号发射、绕月、落月着陆互拍可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任务[14]
2013年12月15日以后嫦娥3号和玉兔月面巡视遥操作信息服务可视化控制指挥任务[4]
2016年6月27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可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任务
2016年10月17日至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可视化飞行控制指挥任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