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元吉

时间:2023-06-10 01:59:10编辑:奇事君
画作内容

此图水墨画群猿在山壑丛树间的情景:画面的背景为嶙峋山石,高低不一,山石起伏,山峦亘连,山间树木丛生,有的生长在山脚下,有的生长在山缝处,充满着顽强的生命力,遍布整个山石。山谷间溪水潺潺流淌,游息其间的二十余只猿猴,只只生动活泼,姿态各异,或坐立、或攀援、或倒挂、或跳跃、或嬉戏、或食饮、或亲昵、或爱抚。

画卷结尾有元钱选跋,图中则分别钤有南宋贾似道、清耿昭忠、安岐及清内府等鉴藏印,画上并有清乾隆皇帝弘历旧题。

创作背景

在动物之中,猿类是智商极高、非常具有灵性的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故一直得到人们的由衷喜爱。神话故事、诗词和文学作品中一再有它的身影出现,将猿类引入绘画题材,是北宋花鸟画兴起之后。

易元吉是画史上以画璋猿著称的花鸟画家,原以花鸟闻名,后见赵昌花鸟,“乃叹服焉”,于是改画璋猿,成为画史上罕有的画猿名家。他常常深入深山老林,观察璋猿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食宿山家,动经累月,其欣爱勤笃如此”,并在家畜养禽兽,进行绘画创作,深得花鸟、璋猿天性野逸之姿。易元吉平生所作猿猴图甚多,此为其一。该图可能是应制之作。

艺术鉴赏构图

作者在构图上以取其坐状为稳妥,以作悬挂状、攀登状见其活泼,而以吊猿长臂作平行上伸状,又使得活中有序,有一种整饬的空间感。

此卷对于群猿的刻画极为传神,老猿、母子猿、小猿、壮猿,动作表情不一。如右半部岩涧泉水附近数猿,一猿正对岩下流水专注观望,如有所感;对面一猿则作侧耳倾听状,如老人端坐,颇为滑稽。岩洞及其洞外岩石枯木、坡岸处,显然为群猿的主要活动地,也是此一画卷的高潮所在。洞口微露黑白母子二猿,似在向外张望。树旁三猿作向画面俯身观望状。对面来的流水在树下汇聚为水潭。对面岩石上,有十猿或抱或拥,或坐或立,或哺乳,或仰卧观天,安静异常。流泉对岸高大的大木上,又有十猿,或正前跃过泉水,或左右二臂悬挂树上摇荡,自得其乐,或倨坐、蹲伏树上,作远望观察状,或一黑猿站立树上,一猿垂抱其腰,或背搂树木摇晃,给人以淘气之感。这一部分突出群猿的动跃之势,与前面较为安静的氛围形成有力的呼应,一动一静,在构图上颇为和谐,均衡了画面空间。

作者以画面中部为群猿的聚集地方,或动或静,或聚或分,节奏舒缓有度,逐渐将高潮引向全画的紧张部分,急管繁弦,使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右半部则作平野以过渡,舒缓的平野又有一二杂树隐映,泉水平缓流淌,将紧张的节奏延缓下来,最终消失于平野与天际相接之处,为全画做了笼束。

技法

《聚猴图》主要对象是对群猴写实,但作者也不放弃对构景的描绘,山石溪流以淡墨烘染或隐或现,呈现迷茫的格凋;树枝荆棘,画法细中有粗,不失大体,染色与山壑溪水有所区别,但也是一丝不苟。

名家点评

当代书画家陈振濂:《聚猿图》画百猿各具情态,栖息攀缘,顾盼揖让,而画山岩洞窟,枯木新泉,为獐猿栖身之地,亦是巧妙无比。想来应该是应制之作,故而刻意铭心,力求精到。易元吉每谓要平生至艺有所显发,以此图观之,不亦宜乎哉!钱选于卷后有“唯有敬服”之跋,想亦非逢场作戏泛捧而已。

历史传承

该图在《石渠宝笈续编》著录。从南宋末期以来,此图曾经贾似道、耿昭忠等人收藏,并入藏清内府。民国年间,此件作品散出海外,1927年经溥儒售给日本人,被日本收藏家阿部房次郎收藏,流入日本,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作者简介

易元吉(1001—1065),北宋画家、宁庆之,长沙(今湖南长沙)人。初攻花鸟、草虫、果品,及见赵昌画,叹曰:“世未乏人,要须摆脱旧习,超轶古人之所未到,方可成名家。”遂重视写生,畅游荆、湖间(今湖南、湖北一带),深入万守山区,观察猿、猱、獐、鹿等野牛动物和林木岩石,经年累月,心传目击,悉著毫端,艺乃大进、尝于长沙居屋后,开圃凿池,间以乱石丛篁,梅菊葭苇,蓄养水禽山兽,透过纸窗小洞,窥其动静、游息之态,故所作饶有生趣,遂以画猿猴著名。米芾称赞他“徐熙后一人而已。”署款常落款于石间,每多自书“长沙助教易元吉画”,治平间(1064—1067),景灵宫建孝严殿,英宗赵曙召其人宫廷,画迎厘斋殿“御康”(皇帝座后的屏风),还在开先殿西厢画《百猿图》,先赏他“粉墨之资二百千”,才画猿十数只,忽感染时疫而死(一说为画院中人妒其能而遭鸠杀)。《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245件,传世作品有《猿猫图》卷、《聚猿图》卷等。

上一篇:士阶层

下一篇:赵正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