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镇位于封丘县北部。辖黄德、大关、大张庄、小张庄、小庄、粱庄、王陈庄、前老岸、后老岸、蒋东、蒋西、开寨、西于、北范庄、枣园、马庄、大庙杨、贾庄、小石桥、梁固寺、南于、小街、北辛庄、叶寨、演马、文岩26个行政村。新(乡)菏(泽)铁路从境北穿过。
[代码]410727102:~201黄德村 ~202大关村 ~203大张庄村 ~204小张庄村 ~205小庄村 ~206粱庄村 ~207王陈庄村 ~208前老岸村 ~209后老岸村 ~210蒋东村 ~211蒋西村 ~212开寨村 ~213西于村 ~214北范庄村 ~215枣园村 ~216马庄村 ~217大庙杨村 ~218贾庄村 ~219小石桥村 ~220梁固寺村 ~221南于村 ~222小街村 ~223北辛庄村 ~224叶寨村 ~225演马村 ~226文岩村
沿革1958年设黄德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建镇。1997年,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黄德、蒋东、蒋西、西于、南于、枣园、梁固寺、北范庄、大庙杨、马庄、演马庄、小街、贾庄、小石桥、王陈庄、梁庄、大张庄、叶寨、王小庄、大关、小张庄、前老岸、后老岸、开寨、北辛庆、文寨26个行政村交通状况
镇区建有新荷铁路封丘唯一的火车站,省二级干线公路新长北线东西贯穿镇区,封黄公路南北贯穿镇区,镇北有长济高速入市口与新长北线和封黄公路连接,东距大广高速4公里,西距京珠高速40公里。
历史河南省封丘县黄德镇黄德村是为纪念黄代而改名黄德。
黄德村历史悠久,据镇地老泰山庙,现在清光绪年间,残碑记载:“重修泰山行宫” ,碑记内述舜帝东泰山路过此地居住,孔子周游列国在此讲过学。
相传春秋时,公元前651年(桓公三十五年)齐桓公为防黄河水患,联已赵等国,修(古阳堤)太行堤,时因该村北依此堤故起名黄代,又传元朝末年,顺帝叔父(四陀王)在此地住扎守卫,原重要关口,当时元统治苛刻,又加灾荒。据滑县志记载,顺帝甲申至正四年五月,黄河北决白茅堤,元月又决金堤,河水蔓延千里,至正十一年四月,其间凡七、八年之久,一任河水横流,不可制止,壬辰至正十二年二月,盗起河朔,有数百贼突入滑城,烧官舍,劫囚徒,焚掠州储粮谷。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红中军(农民起义军)首领刘福通,率部攻过黄河以北,在此与元军作战取得胜利,为纪念黄代改名黄德。现存元四陀王墓,在镇东北一公里处(演马辖)。又据大明天启年间泰山庙文书碑记,时属大名府黄德村,清乾隆年间文书碑记。为黄德集,据滑县志“记载”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黄德集371户,2142人,并经济繁荣市场活跃。
1949年划归封丘县居,历属区、乡、公社政府所在地,1996年12月省批为黄德镇至今。
农业状况黄德镇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农作物以小麦为主,特色产业有金银花、红尖椒、万亩斤柿园区和前老岸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特色养殖业以畜牧养殖为主,年出栏生猪34万头,2011年养殖业产值突破2.7亿元。
黄德镇金银花种植
镇党委政府一直把造林绿化、环境整治作为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基础上,又以“大整治、大绿化、大建设”活动为契机,在全镇上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环境整治行动。补植、新植围村林10万余棵,景观树3000余棵。建立了以林业站、水利站、派出所、城建所、财政所为主的专门服务机构,村里组成村干部、村民代表、护林员为网络的种管组织。在环境综合整治的实际工作中实行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策略,以9个生态文明村为基础,辐射带动其余17个村,实现了全镇26个村均达到整治标准的目标。通过整治活动,做到垃圾定点堆放,杂草秸秆不进村。为了巩固环境整治成果,镇党委政府还出台政策,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每月九号检查时发现脏乱差反弹现象,按责任书规定内容进行处罚。目前该长效机制已经发挥出很好的保持作用。
行政区域黄德镇
辖黄德、大关、大张庄、小张庄、小庄、粱庄、王陈庄、前老岸、后老岸、蒋东、蒋西、开寨、西于、北范庄、枣园、马庄、大庙杨、贾庄、小石桥、梁固寺、南于、小街、北辛庄、叶寨、演马、文岩26个行政村。所获荣誉长时间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农业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筑巢引凤,先后引入上亿元的中天公司、万达物流等一大批先进企业入住黄德。我镇现为“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2011年还被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省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村镇”;被市文明办评为清洁家园行动“先进村镇”和“文明交通示范村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