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行政学院始建于1953年8月。2003年4月,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两校院整合,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管理体制。学校坐落于钟灵秀丽、人文荟萃的岳麓山北麓,占地460亩,建筑面积200000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近3000名学员学习,为省级园林式单位。省委党校首任校长为黄克诚(省委书记兼),湖南行政学院首任院长为袁任远(省政府副主席兼)。现任校(院)长由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黄建国兼任。省委委员、省人大常委、常务副校(院)长徐晨光教授主持日常工作。
学校设施湖南行政学院
校(院)设施设备完善,功能齐全,建成了较高标准的校园局域网、中央党校远程教育网、网络视频教学点播系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拥有容量从几十人至1500人的大小会议厅、会议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近百间。综合大楼、教学大楼和会议活动中心初步实现了智能化。主体班所有宿舍都配置了电脑、开通了网络。地理环境湖南行政学院座落在长沙市雨花区香樟路(57号)南侧、规划中的曙光南路西侧,毗邻长株潭“金三角”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气候宜人,环境幽雅;校园占地面积116亩,教学区与教职工生活区分立(其中:教学区占地90亩),布局规划合理,设施功能齐备,是全省培训国家公务员的重要基地、各级地方政府官员成长的摇篮和湖南省政府公共行政研究和咨询的中心。
管理机构湖南行政学院
湖南行政学院设有行政与后勤管理机构4个(党委办公室、院办公室、组织人事处、行政处),教学及教学管理机构8个(政治理论教研部、行政管理教研部、经济管理教研部、法学教研部、基础课教研部、教务处、学员管理办公室、培训中心),科研及科研管理机构2个(科研管理办公室、湖南省现代政府与市场经济研究所)及其它社团组织。师资队伍校(院)现有在职教工人员534人,其中教研人员284人(含正高职称81人,副高职称147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1人,拥有博士学位学历人员3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
办学规模湖南行政学院
校(院)开设有市厅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处级干部进修班、各级各类公务员任职培训班等主体班次,有硕士学位研究生、研究生班等学位学历教育班。此外,每年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配合有关部门举办各级各类专题研讨班。年均培训轮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约400人。校院设有36个处室,教学研究部门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的建设与党的学说、法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文化与社会管理、现代科技、共青团理论、妇女理论12个教研部和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中心)、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有政治学、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1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内设省共青团干部学校、省妇女干部学校、省民族干部学校。5个省级科研基地、9个省级学会挂靠校院。办有公开刊物《湖湘论坛》、《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内部刊物《湖南党校》报、《理论集萃》。图书馆藏书近80多万册,初步建立了理论信息、省情资料等一系列数据库。校院开设有厅级干部进修班、县委书记培训班、县市区长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处级干部进修班、公务员任职培训班、新任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各类专题研讨班等主体班次,有硕士研究生等学位学历教育班,年均培训轮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约10000人。
校院环境优美,设施设备完善,功能齐全,拥有智能化的教学楼和学员宿舍楼,建成了校园局域网、中央党校远程教育网、网络视频教学点播系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专业学科校(院)设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的建设与党的学说、法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外语、现代科技、共青团理论、妇女理论等12个教研部和1个研究中心,内设有省共青团干部学校、省妇女干部学校、省民族干部学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技术哲学、行政管理8个学科为硕士学位授予点。有5个省级科研基地、9个省级学会挂靠校(院)。办有《湖湘论坛》、《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种公开刊物和省级内刊《理论集萃》。图书馆藏书70多万册,正在向数字化方向迈进,初步建立了理论信息、省情资料等一系列教研数据库。
科研成果学院科研初结硕果。4年来,共发表论文260篇,其中: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30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27篇,国际会议采用3篇;出版专著、教材共18部。院刊《湖南行政科学》已出刊7期,并向社会公开出版发行。湖南省现代政府与市场经济研究所,紧紧围绕政府工作和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研究探索,积极开展政府行政咨询活动;湖南行政管理学会,正在积极筹备中。湖南行政学院作为湖南省政府公共行政研究的科研基地和咨询中心正逐步形成。
发展前景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坚持党校姓党的校魂、实事求是的校训、从严治校的校规,努力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智囊型、熔炉型”省级一流党校行政学院,为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湖南“四化两型”、富民强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