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9.9-1998年,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博士研究生。1998年-2005年4月,在大气科学系的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事雷达气象、大气遥感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其间曾担任研究生班主任及研究生支部书记,于2001年4月至2002年11月应邀去美国作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分别在美国的Oklahoma大学气象系及Maryland大学气象系进行WSR-88D多普勒雷达资料及AMSU微波遥感资料的变分同化反演研究。
2005年4月至今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美合作遥感中心遥感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地球观测系统EOS卫星遥感资料的分析与反演,多普勒雷达的资料质量控制、风场反演与灾害天气预测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多普勒雷达资料的质量控制、图像分析、风场反演及在中尺度模式中的应用,多种卫星遥感资料的大气地表信息提取、图像分析与参数反演,中小尺度灾害天气的预报与预测理论研究。
教育经历学历情况:1995年至1998年在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攻读博士研究生,获气象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1998年毕业在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任教至2005年4月,从事雷达气象、大气遥感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其间于2001年4月至2002年11月在美国Oklahoma大学气象系及Maryland大学气象系作访问学者。2005年4月至今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中美合作遥感中心从事教学科研。
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信息保真体系的中尺度灾害性天气过程的机制模型与预报方法的拓广性研究”。
2、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长江三角洲雾害监测预警及灾情评估研究,承担子课题“基于多种气象卫星信息的雾与低云分离技术及综合监测预警方法及应用”。
3、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承担子课题“相控阵雷达与新一代多普勒雷达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精细结构探测能力对比”
4、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毫米波机载气象雷达云雨探测的资料处理与分析,承担子课题“机载气象雷达云雨探测的资料处理与分析”
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退速度模糊及风场反演研究
6、高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联合资助项目:灾害性天气的大气遥感及多尺度信息的致灾机理研究
7、2010年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多普勒雷达资料的临近预报算法研究与灾害性天气预测
8、南京气象雷达开放实验室研究基金:多普勒雷达及多源信息短时临近预报方法研究
科研成果1、运用矩阵理论与偏微分方程的差分方法,研究相关的变分同化问题中权重因子的最优选取,以实现权因子与数值模式、观测资料的整体协调。
2、利用伴随方程理论与最优控制技术独立建立了若干反演单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的简化伴随模式,经双多普勒雷达资料检验,能有效逼近二维和三维风场。
3、基于数值分析理论,指出了单多普勒雷达VVP反演方法的病态矩阵问题,并探索了实
用可行的算法,使VVP方法能有效反演三维风场,明显改进了前人工作中垂直速度反
演的误差。
4、将雷达资料输入中小尺度模式作为初始场,进行暴雨系统三维结构的诊断分析与预报。
5、利用雷达、卫星资料与常规资料做暴雨及强对流天气的演化与结构研究,探索灾害性天气转折性预报的预测机理和方法。
6、利用MODIS资料研究边界层温湿结构,多普勒雷达资料研究晴空湍流回波特征。
7、雷达资料与闪电定位仪资料的相关分析,深入探讨强雷暴的演变机理。
8、大气能量结构分析与演化,地球转动参数影响副高和大气环流的机理研究。
9、多普勒雷达资料退速度模糊,开发了基于MFC的人机交互系统及自动退速度模糊方法。
10、利用FY2C/2D卫星资料作暴雨降水系统的临近预报产品开发与研究。
11、利用MODIS多通道阈值检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雾,研究分离云、雾的方法。
获奖情况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度同创森林基金一等奖(教师)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名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