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墓
兴汉三杰之一的韩信,出生在淮阴县码头镇。韩信年少落魄时,垂钓腹饥,漂母曾无代价地供给他饮食,一连数十天,韩信非常感激,发誓说将来一定要报答她,漂母不高兴地说:“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所以给你饭吃,哪里指望你报答呢?”韩信功成名就以后被封为楚王,他来到自己的封国,召见当年给他吃饭的漂母,赐给她千金,一饭千金的典故由此而来。传说漂母去世时,韩信非常哀痛,令十万大军每人兜一兜土,为漂母的坟墓添土。漂母墓是淮阴最著名的文物古迹之一,是淮阴大地上的一座不朽的文化丰碑。历史沿革太史公《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韩信穷困潦倒,忍饥挨饿,在水边钓鱼,鱼没钓上来却饿晕过去了,适逢漂母在水边浆洗,将韩信救醒,并将自家养的唯一一只老母鸡杀了炖汤给韩信补身子,韩信一口气全给吃了,结果漂母自己的儿子却饿死了。
据说当年漂母去世后,韩信非常哀痛,令十万大军每人兜一兜土,为漂母的坟墓添土。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对于漂母墓的记载为:“……周回数百步,高十余丈,昔漂母食信于淮阴,信王下邳,盖投金增陵以报母矣。”
漂母,虽姓名不详,籍贯不详,生卒年月不详,但漂母对于韩信的大恩大德却不图回报之名,从此传播开来,得以流芳百世。
漂母墓
其更因“漂母饭信”之典故,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并称为“中华三大老母”,成为后世经久传颂的伟大光荣正确的母亲形象。漂母冢的确定问题晋张华注《史记·淮阴侯传》及《博物志》载:“漂母冢在泗口南岸。”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淮水》记载:“淮阴故城东西两冢。西者漂母冢也,周回数百步,高十余丈,昔漂母食信于淮阴,信王下邳,盖投金增陵以报母矣。东一陵即信母冢也。”
旧志云:“在淮阴县北。”
《清河志》云:“漂母冢,即今泰山墩。”
现状现墓直径50米,高20米,仍显得格外壮观。墓北有石碑两方,左碑上书“漂母墓”,并有附文,记载漂母食信于淮阴的事迹。立于公元1930年,还刻有“漂母佚其姓氏,考《史记》载……为勒石永作纪念,亦保存古迹之一端也”等字样(该碑文所录史记文字与现通行本《史记》有出入,就不输入了),落款为:“中华民国十九年五月日,溧水熊闻敏书,赣榆徐嘉清撰文,淮阴刘展诗建”。碑高1.25米,宽0.6米。其右碑为“漂母古墓禁止取土”(余下埋入封土中)碑,“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十三日”(公元1906年)清河县为护墓所立上刻“遵奉清河县宪李‘漂母古墓禁止取土’,批示严禁,并责承该乡保,实力保护,光绪叁拾贰年肆月拾叁日”等字样。
漂母墓的大头上挂着“漂母祠”的牌匾,门前挂着杨晓雁撰文、姜华隶书的对联:
“一饭助王孙,德寄春风荣故里;千秋瞻漂母,名随芳草到天涯”。
正大殿大门门额“大爱无垠”,两侧何长庆所撰对联为:“仁义何关贵贱,莫笑微身,纵使豪奢应愧色;情怀勿论古今,若能济爱,岂愁尘世不盈春。”
殿后还挂有“2010中国淮阴公祭漂母典礼”的崭新横幅,正对报恩亭。
祠后冢前新建有一座报恩亭,想当年韩信欲以“一饭千金”相报答,可惜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在报恩亭后到墓冢之间,设有香炉一尊,上面铸着大大的一个“爱”字;后有石供案一条,平时其上空空如也。
墓前立有三通碑,正中一通为新立墓碑,立于供案后冢前,上书“漂母墓”,配以双凤朝阳纹碑额。
面对此碑,其后左右两侧,各有一旧碑,立于封土底部。
在码头镇上原还有漂母祠,当时的祠堂前临淮水,庙画母像,门额上横写道:千金一妪。联云:姓名隐同黄石远,英雄设在赞侯先。现祠堂已毁而古墓尚存。
如今所见漂母墓,除墓冢为汉时期典型封土外,就是这两块光绪、民国年间碑是为最古老遗留了。
文物价值漂母墓于1987年9月24日,被淮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淮阴市文物保护单位;
漂母墓
2002年10月22日,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诗词历代文人墨客前往漂母祠、墓瞻仰并留诗篇者蔚为大观,其中所见十分著名的人物就有:
袁宏道、祝枝山、徐文长、魏大中、钱谦益、王世贞、钱大昕、乾隆皇帝、袁枚、王文治等。
其中最著名的,也是被引用最多的,当属唐·刘长卿《过漂母墓》:
“昔贤怀一饭,兹事已千秋。古墓樵人识,前朝楚水流。渚蘋行客荐,山木杜鹃愁。春草茫茫绿,王孙旧此游。”
漂母墓
宋·李思衍《漂母墓》:登坛抛却钓鱼竿,庙食难酬一饭恩。春老五陵佳气歇,近来谁复念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