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梅洞,名远,祖籍丹阳,后占江西新淦为籍;宋远为宋末元初名儒,至元末年(1290——1294)时,曾于新淦家中闲居,并为新淦县尹何源伯川之子何体仁的老师;大约在延祐时期(1314-1320)流寓北京。
生平事迹(一)宋远的祖籍与占籍
宋远的籍贯,有清江、涂川二说。清江说,出自宣德乙卯(十年,1435)丘汝乘的《金童玉女娇红记序》,“元清江宋梅洞尝著《娇红记》一编”。涂川说,源自元广陵凤林书院辑《名儒草堂诗余》宋远《意难忘》词下注:“梅洞宋远,涂川”。《元史》卷六二第一四《地理五》曰:“临江路,唐改建成为高安,而萧滩镇,实高安境内。南唐升镇为清江县,属洪州,后又属筠州。宋即清江县,置临江军隶江南西道。元至元十三年,隶江西行都元帅府。十四年,改临江路总管府。元贞元年,新淦、新喻二县升州。”李贤等编《明一统志》卷五五《临江府》曰:“宋淳化间,以清江县置临江军,隶江南西路。元改置临江路,本朝改临江府。领县三:清江县、新淦县、新源县。”其中清江为附郭。宋为临江军治所,元仍旧。新淦县,在府南七十里,因淦水为名。宋初属吉州,淳化中改属临江军。两县相距二十五里。因此,宋远籍贯两说,只是不同朝代的人,因为地理建制沿革不同,而称谓不一而已。称宋远为“清江”,乃以治所为名;称“涂川”,乃误“淦”为“涂”。确切的说,宋远当为新淦人。
江西吉水、临江的宋氏,“世为衣缨家。其先出自晋丹阳府君哲,哲之后有兴者,为大常协律郎,改官吉州,官满,归经新淦,见柘乡山水秀丽,遂家焉。其后族姓蕃衍,则由柘乡分黎陂,由黎陂分今之桥滩,然皆以丹阳为始出之祖,以太常为不迁之宗宗三”。因此,宋远祖籍丹阳,后占江西新淦为籍。
(二)宋远为宋末元初名儒,并曾为黄公诲东宾
宋远为宋末元初著名的名儒,与滕宾、周秋阳、刘将孙、萧列、贡奎等诗词酬唱,颇为亲密四。宋末元初,宋梅洞曾为黄公诲东宾。刘将孙《养吾斋集》卷一一《黄公诲诗序》云:“公诲一门,中郎则有如西月焉,东家规矩则有如梅洞。焉之二君者,余畏友也。宜公诲之不凡,余复何以赠公诲哉!”根据《江西通志》卷第七四《人物九·临江府二·元》:“(黄)圭,字唐佐;(罗)志仁,字寿可。宋末同领乡荐,元初有诗名。以荐,圭授莆田丞,志仁授天长书院山长。庐陵刘辰翁尝称之曰:‘黄西月五言,罗秋壶小词,他人莫能及也’”,以及刘将孙《养吾斋集》卷六《与黄西友宋梅洞郭外小步》可知,序中所提及的二人,西月,即黄圭,梅洞即宋远。
(三)至元末年(1290——1294),宋梅洞新淦家中闲居,并为新淦县尹何源伯川之子何体仁的老师
《元故滋川渔逸何先生墓碣铭》载:“先生,名体仁,字德元,姓何氏……源(即先生父)有学行,儒者推崇。裕皇在青宫,闻其贤,征至阙,授江西南昌尹。先生就外傅,即颖敏异常儿,读书日记千百余言,随仕南昌,从师受业,笃志于学,虽休浣未尝辍业。父丁母艰苦,去官,服阙,调新淦尹,先生受学于名儒宋梅洞。博通经史,尤精于《易》,妙于琴事。父卒于新淦,先生甫冠,护柩北还五”。何体仁卒于至正十一年(1351),享年七十九岁,则其“父卒于新淦,先生甫冠,护柩北还”之事,当为至元二十九年(1292)。
(四)延祐时期(1314-1320),宋梅洞曾结识贡奎。
宋梅洞还曾结识贡奎。在宋远伏阙献书时,贡奎写有《题宋梅洞献书图》一诗,中云:
十年送别今同客,一笑谈诗重起予。周礼盛闻殷士祼,汉庭喜见伏生书。
青灯较艺飞蛾集,白发离家过雁疎。冢壁残文如可续,百篇应许论虞初六。
(五)延祐时期(1314-1320),宋梅洞曾流寓北京
宋远可能因为献书,被元廷授予提举的官职九,宋梅洞深于《易》,其友人刘将孙目为“梅洞磅礴河汾王十”。宋远为“名儒”、“名宦”,又为“提举”,则其为宦,可能是北方京畿、腹里之地的儒学提举,并因此而长期寓居北京11。宋梅洞流寓北京的时间,大约在延祐时期(1314-1320)。宋远著有《宋梅洞稿》,其中有《赋燕山八景》的六篇诗词,缺不赋者二景。自谓:“‘蓟门飞雨,道陵晚照,惧渉悲慨,不足以鸣今日太平之盛12”。以“太平之盛”称“今日”,也吻合延祐的时况。
(六)大德三年(1299)前创作、出版《娇红记》
《娇红记》的创作时间,有元初和元末两说13。日本学者伊藤漱平在《成书经纬:其变迁及流传》一文中,认为“宋梅洞确有其人(名远,祖籍淦川,即江西清江),大约生于十三世纪中期,卒于十四时期初年,《娇红记》当写于元朝初年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