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兰
王兰兰,1966年10月生,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负责人。早逝女儿的遗愿,让她坚定了告慰女儿、帮助别人的想法。照顾鳏寡老人,帮助贫寒山区孩子……王兰兰从此走上了一条漫漫善举路。2016年4月,王兰兰当选助人为乐“中国好人”。[1]王兰兰原本有一个不宽裕但幸福的3口之家。2005年,15岁的女儿佳丽被确诊为尿毒症,相关媒体报道后,许多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小佳丽的病情得以缓解。然而,2005年7月25日,病魔还是夺走了女儿的小生命。有一天坐在女儿的床沿上,王兰兰随手打开了抽屉,10多本笔记本整整齐齐地放着,打开一看,是佳丽从生病住院开始到临终前的日记。其中,有好心人看望她的情景,有她强忍病痛折磨不让妈妈难过的做法,有她希望妈妈去帮助贫困山区孩子的想法,还有她希望妈妈天天开心的祝愿……王兰兰的眼泪一次又一次地掉落在那些工整的字迹上。[1]
女儿日记里的最后一句话深深地刻在她心里:“我要成为一名慈善家。”就是这句话,让王兰兰醍醐灌顶。从那一刻开始,王兰兰不再迟疑,开始收拾衣物,还找隔壁邻居、亲戚朋友也收集了一些。当年9月15日,与前夫办完离婚手续后,王兰兰就背着行李出发了,为了完成女儿“让妈妈以后帮助她回报这些爱心”的遗愿,她开始了漫长的“爱心”之旅。
起初,她只是把自家的旧衣物捐给昆明周边的贫困家庭,后来由于媒体的报道,许多家庭加入爱心行动,将衣服拿出来,通过王兰兰捐给贫困山区的百姓。现今,她每天都能接到许多爱心人士捐赠衣服的电话,她都一一记录,然后将好心人捐赠的衣服收集起来,经过清洗消毒后分门别类打包,送到山区去。
5包、10包、100包……从衣服、裤子,到鞋子,再到学习用品,所到之处,村民们试穿衣鞋时的欢笑声,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吵闹声,总在宁静的山村久久回荡。“我送出去的只是一些衣物和文具,激发的却是无数孩子对山外世界的向往,收获的是孩子最纯真的感情。这个时候的我,最幸福。”王兰兰笑着说,“发东西的过程最热闹,乡亲们非常兴奋、激动,当场就试穿,还来问我好不好看、合不合适,就像久别的亲戚。”
如今,时间过去10年多,王兰兰的背包越来越重,脚步越走越远,儿女越来越多,欢笑越传越远。许多贫困的山乡,留下了她的足迹;许多农村的孩子,记住了她温暖的笑脸;许多朴实的村民,期待着她下次再去。[1]
人物事件开办“爱心食堂” 让孤寡老人多一点温暖
2012年4月,王兰兰发现幸福家园小区有很多独居老人,吃饭是一大难题,开办一个爱心食堂的想法便萌生了。经过5个月的筹备,“爱心食堂”正式开张。食堂属纯公益性质,主要为居住于幸福家园廉租房小区内60岁以上孤寡、独居低保老人及部分残疾、重病低保人员提供午餐和晚餐,每餐只收取3元,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还送饭上门。
爱心食堂的义工季巧云至今还记得食堂刚开张那段时间,很多老人一边吃饭一边感动得掉泪的情形。寒来暑往,食堂已开办3年半,志愿者也换了一批又一批,工作多、没报酬,有些脾气古怪的老人还时不时跟志愿者发点火,很多人坚持不下来。不过目前志愿者队伍终于稳定了,常年在食堂工作的,除了王兰兰,共有17名志愿者。平时,他们都以兄弟姐妹相称。
每天早上6点,被大家称为二哥的岳文武便起床骑着他的电单车到三四公里外的茨坝去买菜,“那里的菜比附近的便宜1—2元。”为了省钱,岳二哥每天准时6点出门,一年365天,风雨无阻。到8点钟其他志愿者来食堂时,一天要用的蔬菜已到位。岳文武说,爱心食堂的经费都是靠王兰兰“化缘”来的,大家能省则省。少的时候,保证每顿两素一荤一汤,多的时候有五六个菜,而且3天之内不重样。食堂开办3年多,饭菜的质量一直得到老人们的交口称赞。
“每天吃饭时,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食堂里变着花样的饭菜,还有逢年过节的大餐,以及大家打饭时的互相问候,这些都给我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幸福。”74岁的老人谭光明虽然笑得很开心,却用手去擦拭眼角的泪水。他说他很感激王兰兰,感激食堂里每一位好心人。
自从爱心食堂开起来后,王兰兰更忙碌了,好在总有很多好心人在默默帮助她支持她,有省内外各地打电话来捐衣捐物的,有送米、送油、送菜到爱心食堂的,有不计酬劳在食堂长期“打工”的……但是,不管有多忙,在中秋、春节等节日前后,王兰兰总要想办法去送一趟衣物。因为她还惦记着山村的孩子和村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