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明

时间:2023-06-09 09:19:33编辑:奇事君
人物经历

张耀明

1943年12月9日,张耀明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61年9月,张耀明进入上海同济大学应用物理系学习[1]。

1965年7月,张耀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担任副主任(1966年1月至1983年1月)。

1984年1月,张耀明担任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第三研究所代所长(至1985年1月),之后担任所长(1986年1月至1993年12月)。

1987年6月,张耀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3年1月,张耀明担任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副院长(至1995年1月),之后担任院长(1995年1月至2001年1月)[2]。

1997年,张耀明被确定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

2001年,张耀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3]。

2002年9月,张耀明担任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至2012年8月)。

2006年4月,南京中材天成新能源有限公司登记成立,张耀明担任董事长[4]。

2007年1月,被聘为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全职教授[4]。

主要成就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耀明长期从事非通信光纤和特种玻纤领域的研究。首创了代铂炉拉制高强度玻璃纤维及丝根针管风冷技术,成为新型特种玻纤拉丝工艺的技术基础;主抓的防热材料用立体织物和天线罩用玻璃纤维仿形织物的配套研制工作,成功应用于TS导弹等国防军工重要配套部件中;首创了20孔双坩埚拉丝工艺技术和特大双机头拉丝机、多排多孔共挤塑料光纤工艺等技术成果;研究了多组分玻璃光纤、塑料光纤、传象束等非通信光纤制造技术;发明了全自动跟踪太阳的采光装置。

2005年,张耀明带领团队在太阳能热发电聚光集热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率先在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中国国内首座70kW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并成功并网发电[5]。

在低倍反射聚光光伏发电技术和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过程中,张耀明带领团队开展了聚光技术、聚光太阳能电池组件散热技术、低成本高精度自动跟踪太阳技术、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等研究[5]。

承担项目

截至2012年6月,张耀明先后主持和承担了20多项国家、部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研院所专项、江苏省高技术研究等一系列科研项目,带领团队率先建成中国国内首座70kW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并研制成功高性价比的聚光光伏发电系统[4]。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2年6月,张耀明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和科技进步等奖6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杜邦奖1项[4]。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9年双坩埚法拉制传光束纤维的工艺和设备省部级三等奖1985年四孔双坩埚拉制光学纤维的工艺设备及其利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2年20孔双坩埚光纤拉制工艺和TG-1型特大双机头拉丝机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993年高强度HS2玻璃纤维成份及工艺技术、装备的研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5年31-1、2织物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学术论著

截至2010年8月,张耀明发表著作和论文30多篇,申请专利90多项,获授权60余项[5]。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6.01《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张耀明,邹宁宇编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2《2012年国际矿业展览会纵览》张耀明,高梦熊,赵金元编著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2.09《太阳能科学开发与利用》张耀明,邹宁宇编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03《玻璃纤维与矿物棉全书》张耀明等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0.04《连续梁及刚架计算》张耀明编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人才培养

张耀明为中国非通信光纤和特种玻纤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技术骨干,根据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显示,截至2017年7月,张耀明在东南大学一共培养了10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具体情况如下[6]:

年度

作者

作者

学位

2017年太阳能与固体氧化物电解池联合制氢关键技术的研究陆玉正博士2017年槽式太阳能光热电站关键技术及运行特性的研究王金平博士2016年基于太阳能与地热联合发电的中温集热器分析黄秀勇硕士2014年槽式太阳能直接蒸汽发电系统热工过程建模与控制研究郭苏博士2014年槽式抛物面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的仿真模型研究戴薇薇硕士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0年国家建材局有重要贡献中青年专家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南京市劳动模范1993年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1995年国家四委授予“国防军工协作配套先进工作者”
社会任职

张耀明兼任中国玻璃工业协会会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纤分会理事长、江苏省硅酸盐学会理事长、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职务。

人物评价

张耀明为中国玻纤事业和国防军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太阳能利用技术研究方面长期执着追求,享有“阳光院士”的美誉[4]。(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评)

上一篇: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

下一篇:葛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