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良中学
那良中学是防城港市唯一的一所乡镇高完中。地处中越边境北仑河畔,创办于1942年,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校园占地面积86.3亩。建筑面积9660.2平方米,各种功能室、运动场齐全,教学设备达到“普九”要求。现有34个教学班。其中初中22个班,高中12个班(含6个初中瑶族班,3个高中民族班);学生1702人,教职工112人。现学校两个牌子——防城区民族中学、那良中学。[1]历史沿革民主革命时期,有3个教学班,师生100多人,有地下党组织,1945年在校长巫廖白的亲自带领下,有数十名师生参加那良抗日武装起义,为粤桂边区的革命斗争输送了一批骨干。有的校友在创建共和国斗争中英勇就义,立下不朽功勋。建国后多数校友成为各行各业领导干部或经济建设骨干。有的校友担任了厅级以上领导干部。他们为民族的独立解放在这里奏响一曲爱国主义的壮丽凯歌。
为了落实党的民族教育政策,1981年,广西教育厅、民委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在那良中学创办瑶族班,解决边境山区瑶族子女读书难的问题,由于我校办民族教育成绩显著,1996年秋季学期防城区政府又把民族高中迁到那良中学。我校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愉快接受了办班任务。1982年以来,瑶族初中班共招29个班;民族高中班共招生十届(10个班),已毕业7届。毕业生350人,考上大中专院校152人,没有考上高一级学校192人,大多数成为山区经济建设的骨干。为山区经济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
办学成绩六十四年来,良中共培养了17400多名初、高中毕业生,文革后恢复高考以来,共为大中专院校输送了4000多名合格新生。截至2010年,除了招收本镇的初、高中生外,瑶族初中班和民族高中班面向防城区招生。担负着为繁荣防城区西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重任。
截至2010年,那良中学正以骄健的步伐迈向新世纪,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十万山下。全体师生员工为创建广西区乡镇一流学校而努力奋斗。[1]
地位那良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为教育和激励后人,让我们来追溯历史,缅怀先烈在那良中学工作、战斗的事迹。
校园环境校内景点抗日武装起义纪念亭位于该校园内,为较有名的景点之一。
景点是为了纪念防城县那良抗日武装起义。1945年6月14日,中共防城县党组织领导多族人民,在那良举行了抗日武装起义。1945年6月12日晚,谢王岗召集周才业、余森、严秋(严端侨)、沈鸿周、沈耀勋(苏勋)等5人,在那良修尧村北仑河中的小船上开紧急军事会议,经过了充分的讨论,决定以那良群众游击队为基础,其余地方抽调骨干参加,建立了防城县的第一支革命武装-钦防华侨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沈鸿周、副大队长沈耀勋,参谋长(党内是党代表)周才业,政治主任巫摩白,下辖二个中队和一个政工队。
15日起义队伍发布了《抗日宣言》后,即开赴日伪占领区的越南海宁省塘花山区。由海区游击队选派参加的起义骨干,及时从海路赶到加入队伍。部队在塘花地区深入群众,宣传抗日,问贫问苦,组织民兵,建立自卫武装,得到此地区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那良大勉抗日自卫队成立。日本侵略军1939年冬从北部湾的企沙登陆入侵防城,沈鸿周回到大勉,与严端侨、林振辉、刘镇夏等组成抗日宣传队。不久成立了三十余人的大勉抗日自卫队。
文化传统校歌巍巍十万山,连绵起伏傲苍穹。
悠悠良江水,两岸翠绿百花红。
我们的校园环抱在这美丽山水中,
各族儿女团结友爱、学习用功,
勤奋进取、文明守纪是我们的校风,
爱国爱校、自立自强是我们的传统,
前辈精神永不忘,
人民嘱托记心中,
同学们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责任重;
同学们奋勇前进,继往开来攀高峰,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
我们要当时代的先锋。
文化氛围那良镇中学所在地,是一个具有人文气息浓郁的地方。那良地处边境,距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东兴市只有半个小时经济圈,被称为东兴市的“后花园",那良有大清国界碑大概有十几座系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所立,已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见证。位于防城那良中学的对面是那良古镇为明清年间建,至今保存完好。也是刘永福故乡和林俊廷的故乡,旅游资源有:中越界河漂流(稔里江口至东兴江那))、九龙潭漂流、野人谷漂流、北仑河源头漂流景区、康王庙、刘永福故居、黄关鸳鸯潭、谦受陈公墓、刘永福母之墓、那良抗日起义纪念亭、北龙鸳鸯潭、凿字岭、那良古街、那良特色美食街等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