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信笔调轻快,以叙立论,行文顿挫跌岩,前呼后应,曲折有致,锋芒毕露,锐气逼人。
第一段先简述作者自己的身世,表明回信的原因,直抒胸臆,引经据典,显得情理交融,分析细致,既揭示了写信的缘由,又为作者进一步抒情达意奠定了基础。其中,开头的叙述谦逊而平淡,实际是正话反说,流露出不平之气。
第二段追叙作者身居要职的仕途生涯和被谤免职的不幸变故,表现出作者对统治者的激愤和讽刺,反映出朝廷的刻薄寡恩与不明是非,对照强烈,反语讥刺,心理描写灵活自如,决绝之意溢于言表。其中,描写写出自己内心活动时,表面指责自己,称颂皇上,实则抱怨朝廷无情,痛恨政治昏暗,完全是胸中不平的激愤之辞。
第三段描述作者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生活,针对孙会宗来信以为大臣废退应该谨慎行事,作者针锋相对地回答自己的行为符合天理人情。先以圣人有关礼节的规定来肯定自己的处事,驳斥人们的非议,说得理直气壮,令人信服。然后笔锋一转,绘声绘色地描绘出一幅田家乐的图画,不仅展现了作者醉酒歌舞的情景,也吟唱了大胆抨击朝政、令统治者无法容忍的歌词,可谓是对朝廷和世俗的公开挑战,充分表明作者我行我索的态度。在讲完放肆玩乐之举后,作者比较卿了大夫与庶人的不同职责,认为主张不同,不必互相商量,强调自己已是庶人,孙会宗不当用卿大夫的规矩来责备自己。
全段诗文融合,引用恰当,叙述形象,议论深刻,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字里行间充满愤懑之情。最后一段借古地史事对孙会宗进行讽刺,用事自然,褒贬分明,讥刺巧妙,所言既是对孙会宗的挖苦和抨击,也是对朝廷的辛辣讽刺和对现实的有力批判,呼应开头,突出主旨,令人回味无穷。[5]
创作背景此信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杨恽曾与太仆戴长乐不和,因受戴长乐的弹劾而失去了爵位,免职归乡。于是杨恽开始广治产业,大修宅院,以财贸自娱。他的友人孙会宗见他如此,便写了封信告诫他不能这样,大臣犯了错误,应该闭门思过,天天表现出畏罪的样子,不应该治产业,通宾客,有称誉。杨恽不以为然,就写了此信作答。[2]
作品评价“行文之法,字字翻腾,段段收束,平直处皆曲折,疏散处皆紧炼,则酷肖其外祖。”(清人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六)
南宋真德秀:文气豪荡似史迁,然辞涉怨望。(《古文辞类纂评注》)?
清代浦起龙:兀傲恢奇,笔阵酷类其外祖,而旷荡之襟与偃蹇之态,不双管两并行,亦怪事也。(《古文辞类纂评注》)?
清代余诚:满腹牢骚,触之倾吐,虽极蕴藉处,皆极愤懑。所谓诚中、形外不能揜遏者也。篇中有怨君王语,有恨会宗语,皆足取祸。虽子幼之死,必由会宗出其书以致其罪,会宗自不免为小人,而正可以为“言之不慎”者警。纲目载:恽,性刻害,好发人阴私,由是多怨。按此数语,恽取祸者,未必仅在此书。而此书又适可见罪,虽死,非其幸,而恽正自有取死之道矣。至行文之法,字字翻腾,段段收束。平直处,皆曲折;疏散处,皆紧炼,则酷肖其外祖。(《古文释义》)?
清代吴楚材、吴调侯:恽,大史公外孙,其报会宗书,宛然外诅答任安书风致。辞气怨激,竟遭惨祸。宣帝处恽,不以戴长乐所告事,而以报会宗一书,异哉帝之失刑也!(《古文辞类纂评注》)[6]
外公司马迁
[1]作者简介杨恽(yáng yùn),西汉政治家。西汉时期大臣,丞相杨敞之子,史学家司马迁的外孙,字子幼,汉族,西汉华阴(今属陕西渭南)人。
宣帝时曾任左曹,后因告发霍氏(霍光子孙)谋反有功,封平通侯,迁中郎将。公元前61年,升为诸吏光禄勋,位列九卿。其父杨敞曾两任汉宣帝时丞相,其母司马英是著名史学家兼文学家司马迁的女儿。其文章《报孙会宗书》被后人认为颇有其外祖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的风格。
公元前54年,撰写《报孙会宗书》,心怀怨恨,以大逆不道罪,被处以腰斩。
参考资料[1] 报孙会宗书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王小方,郭贵金 主编 . 中国历代名人书信大系(秦汉·魏晋卷) . 北京 :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0 . 49-50 .[3] 马彩红 主编 . 古代汉语 . 北京 : 中国工商出版社 ,2013-06 . 123-127 .[4] (清)吴楚材,(清)吴调侯著 . 古文观止 . 沈阳 : 万卷出版公司 ,2014-02 . 128 .[5] 施树禄 . 全唐诗赏析 . 北京 : 中国言实出版社 ,2017-01 .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