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是每天早晨的五点至六点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卯时基本代表着日出之时,又被古人称之为“破晓、日始、旭日”等。古时候的国人,将每天分成十二个时间段,一个时辰代表着一个时段,每时辰刚好为现在的两小时。从西周起,人们就为每个时辰取了优雅别致的名字,又以地支来表示,十二生肖也与十二时段一一对应。
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将十二时辰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时辰由来
观天象的最佳时机应是夜深人静、繁星满天的时候。子夜时分(二十三点至一点),古代中国人民(天文学家或道家)仰望天空良久,忽然听得周围有细碎的声音,低头一看,原来是老鼠在活动。天长日久,古代中国人民发现鼠类出没频繁的时刻是子时。于是,子时便与鼠联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属相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