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级战列舰
凯撒级战列舰是德国继赫尔戈兰级之后全新设计的新一代战列舰,于1909年开工建造。是德国海军首次使用蒸汽轮机动力系统的战列舰。凯撒级舰体舯部两座主炮塔呈两舷阶梯状对角布局,主炮反向射界夹角高于同类布局的英国战列舰,艉部两座主炮塔呈背负式布置。凯撒级的防护设计继承了德国战列舰侧重防御的传统,改进火力与动力系统设计节约的重量用于加强防护,防护性能较以往德国的战列舰有较明显的提高。曾尝试安装柴油机动力系统(最终放弃)。
设计得失腓特烈大帝号/SMS Friedrich der Grosse
该级战列舰首次放弃了自“拿骚”级以来的六角形主炮塔布局,将节省下来的重量(取消一座主炮塔,节省900吨重量)用于增强防御,该舰的侧舷装甲一举提升了50毫米,由“赫尔戈兰”级的300毫米,升至350毫米。凯撒级战列舰
同时,由于舯部炮塔数量减少,轮机舱容积加大,适逢德国军舰蒸汽轮机技术实用化,该舰的输出功率比上一代无畏舰提升了6000马力之多(额定功率),进一步提升了航速。该舰在防御方面坚持了德国海军的全面防御思想,但炮塔设计存在缺陷——尽管正面面板厚达300毫米,但正面垂直装甲与顶部水平装甲之间的倾斜装甲仅有150毫米厚,德国人的本意是利用斜面使平射的炮弹发生跳弹,因此不需要太重的装甲,以减轻不堪重负的炮塔。然而自开战以来,炮战距离不断增加,万米开外落下的炮弹正好可以垂直砸在这个斜面上,于是这里便成了一个软肋。
由于德国军舰偏好这种炮塔设计,因此在日德兰海战中所有战列巡洋舰的主炮塔几乎全部被摧毁,只是由于出色的防护设计和严格的炮塔管理规章,才没有像皇家海军一样频频遭遇弹药殉爆。
各舰概况凯撒号
:威廉港皇家造船厂建造,开工日期:9/11/1909;下水日期:3/22/1911;服役日期:8/1/1912。1919年6月21日在英国的斯卡帕湾自沉。腓特烈大帝号
:汉堡伏尔甘船厂建造,开工日期:1/26/1910;下水日期:6/10/1911;服役日期:10/15/1912。1919年6月21日在英国的斯卡帕湾自沉。凯瑟林号
:基尔 霍瓦尔德船厂建造,开工日期:7/2/1910;下水日期:11/11/1911;服役日期:5/14/1913。1919年6月21日在英国的斯卡帕湾自沉。阿尔伯特国王号
:但泽 硕效船厂建造,开工日期:7/17/1910;下水日期:1/27/1912;服役日期:7/31/1913。1919年6月21日在英国的斯卡帕湾自沉。凯撒级战列舰
路易特波尔德摄政王号
:基尔日耳曼尼亚船厂建造,开工日期:10/1/1910;下水日期:2/17/1912;服役日期:8/19/1913。1919年6月21日在英国的斯卡帕湾自沉。作战经历该级战列舰被编入第三战列舰队,与“国王”级4艘战列舰分别组成两支分舰队。
“凯撒”级“腓特烈大帝”号作为德国公海舰队司令官莱因哈特-冯-舍尔的旗舰参加了日德兰大海战。在1916年5月31日傍晚第二次遭遇皇家海军大舰队T字横头的战斗中,“腓特烈大帝”号被命中2-3枚381毫米或343毫米炮弹,所幸未有大碍。
“凯撒”号,1916年日德兰海战时作为分舰队旗舰独立指挥同级姊妹舰,在第二轮遭遇战时被皇家海军重创,在夜间的突围行动中,与“腓特烈大帝”号一同见证了皇家海军“黑王子”号装甲巡洋舰与己方“拿骚”级战列舰交火的惨烈场面。
“皇后”号与“路易特波德摄政王”号随同上述两舰一并参加了日德兰海战,由于在编队中相对接近队列中部,受伤相对较轻,很快修复。
“阿尔伯特王子”号因大修未赶上日德兰海战,整个服役期间乏善可陈。
性能数据排水量:24,724吨(设计) / 27,000吨(满载)
尺寸:全长172.40米,宽29米,吃水9.10米
动力:16台苏尔寿锅炉,3台帕森斯/AEG-寇蒂斯蒸气轮机,主机功率31000马力(过载时可达46000马力),3轴,2舵并列配置
航速:设计21节(过载时可超过23节,不输给皇家海军的战列舰)
续航:7900海里/12节,2400海里/21节
武备:10门305mm/50倍径主炮,5座双联炮塔;14门150mm/45倍径副炮,舷侧单装;12门单装88mm/45倍径防鱼雷艇/防空炮;5座500mm鱼雷发射管(水下安装,船体前部一座,A炮塔和D炮塔两侧各一座)
装甲:主装甲带:350毫米,水平甲板110毫米;炮塔:300毫米(正面)-100毫米(顶部);侧舷:350毫米(主装甲带)-180毫米(舰艏侧舷)-150毫米(舰尾侧舷);指挥塔:350毫米。
乘员:1084人(军官4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