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继尧墓

时间:2023-06-08 13:43:09编辑:奇事君
建设背景

唐继尧墓位于圆通山昆明动物园内,俗称唐坟。1930年破土动工,1932年竣工,墓高约6米,封土堆直径约22米,墓前有石质厦式阁,碑阁宽17.6米,镶嵌着8个大碑。阁厦由14根石柱支撑。

整座墓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为国内较大的陵墓。墓的豪华气派,在昆明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显示了墓主生前的威赫和权力。唐继尧(1883—1927年),字蓂庚,云南会泽人。1904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6期,回国后任云南督练公所参谋处提调,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监督,新军第十九镇参谋官、管带等。参与昆明辛亥起义。辛亥云南军都督府成立后任军政、参谋两部次长,1912年任贵州都督,1913年—1927年间任云南都督、督军。1915—1916年曾参与领导反袁护国战争,1927年为革命浪潮所推翻,随即去世,唐继尧统治云南达14年之久。唐继尧在辛亥、护国中有重要功绩,创办东陆大学亦功不可没。

唐坟正中刻写着“会泽唐公冥墓”,两边对联是:“功业须当垂永久,风云常为护储胥。”唐坟前神道两旁立有石狮、华表,唐坟之上还有许多石雕,气势壮观。这个墓把建筑上的希腊式、威尼斯式、哥德式与中国传统融为一体。此外,还采用了拉丁式的铭刻,墓顶树木葱郁,形成了一个绿色墓冠。

文化活动人物

光绪廿八年(1902年)东渡日本,入士官学校第六期,和赵恒惕、阎锡山等同期。毕业后返国,遍游东北,凭吊日俄战场,又至北京,在保定观秋操。

宣统元年(1909年)返云南,在讲武堂担任教官及从事革命活动。

辛亥年(1911年),唐继尧任陆军第十九镇卅七协七十四标第一营管带(就是现营长地位),当时卅七协协统是蔡锷,七十四标标统是罗佩金,唐继尧是第一营管带,刘存厚是第二营管带,雷飚是第三营管带。云南光复后,蔡锷就任云南都督,出兵北伐,派雷飚、彭新民护送前云贵总督李经羲离滇。派谢汝翼、李鸿祥率师出四川,迫四川总督赵尔丰独立。派罗佩金、庾恩旸率一军赴滇南。派李根源率一军赴滇西。这时候贵州也起义,贵州士绅任可澄、刘显世、戴戡等吁请蔡锷派唐继尧率军援黔。讨平黔乱,即被推为贵州都督。

民国2年秋,唐继尧继蔡锷出任云南都督。

1913年11月,唐继尧正式接替蔡锷担任云南都督兼云南民政长。

1915年12月25日,他与蔡锷、李烈钧等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率先在西南边陲打响了护国讨袁的第一枪。护国战争结束后,任云南督军兼省长。尔后,参加了孙中山发动的护法、靖国运动。

1916年5月8日,护国军中央机构军务院宣告成立,以代行北京国务院的职权,推唐继尧为抚军长,以岑春煊为副抚军长。军务院设于肇庆,唐远在昆明,乃由岑以副抚军长代理抚军长。并推刘显世、陆荣廷、龙济光、梁启超、蔡锷、李烈钧、陈炳焜为抚军。

1918年被推为护法军总裁,并任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

1922年被驻川靖国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驱逐。次年不听孙中山先生的劝阻,率先回滇复职。

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在旧金山召开。来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门和上海等地的洪门组织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选举早年加入同盟会并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的陈炯明(1878—1933)、唐继尧(1883—1927)为党的正副总理,这一次恳亲大会实际上也就是中国致公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1927年2月6日,胡若愚、龙云、张汝骥、李选廷四镇守使联合起来,对唐继尧实行兵谏,威逼去职。

1927年5月23日,唐继尧含恨病逝,享年44岁,云南当局举行公葬,抗战初期,感念唐护国之功,国民政府于1935年明令褒扬,于1936年改公葬为国葬,补行国葬仪式,唐继尧铜像也在昆明大观楼落成。

唐继尧墓

建筑特色

唐继尧墓是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修建,墓为石砌圆丘形,高6米,直径为16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在国内为较大的陵墓。墓前建有廊柱式石牌坊,面阔16.70米,镶嵌着8个石碑,这8个石碑,刻着1916年(民国五年)护国战争期间被推举为护国军务院抚军长,大总统黎元洪的授勋令;孙中山大元帅1924年(民国十三年)关于推举唐继尧为广州军政府副元帅的文件,以及周忠岳为唐继尧写下的长篇墓表。把这些内容合起来,就是唐继尧一生中最精彩、最辉煌的人生岁月。[1]

唐坟正中刻写着"会泽唐公冥墓",两边对联是:"功业须当垂永久,风云常为护储胥。"唐坟前神道两旁立有石狮、华表,唐坟之上还有许多石雕,气势壮观!这个墓把建筑上的希腊式、威尼斯式、哥德式与中国传统融为一体。此外,还采用了拉丁式的铭刻,墓顶树木葱郁,形成了一个绿色墓。[2]

唐继尧墓

上一篇:吉林监狱

下一篇:马路镇